2018年大連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0.55歲

2020-12-22 東北新聞網

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 大連人健康指標位於全國、全省前列

去年我市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0.55歲

  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昨日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和全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全省和全市「兩會」精神,總結2018年全市衛生健康各項工作,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全面部署和推動2019年各項工作,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貫徹落實。

  會前,大連市委副書記、市長譚成旭對衛生健康工作作出批示,會議認真傳達學習領會譚成旭市長批示精神,大連市政府副市長溫雪瓊出席會議並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王麗英、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李鋒、市政協科教衛委員會主任於禮萍出席會議。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趙作偉作工作報告。

  主要健康指標位於全國、全省前列

  2018年,全市主要健康指標位於全國、全省前列。城鄉居民人均預期壽命80.55歲,孕產婦死亡率7.52/10萬,嬰兒死亡率2.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4‰,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0.34%。2019年我市將以「抓質量、抓服務、抓作風、抓感受」活動為主線,以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聚焦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為切入點,以聚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煩心事」為目標,圍繞讓群眾「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做好衛生健康各項工作,切實增強群眾的健康獲得感,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特色專科和優勢學科建設

  去年,我市多項醫療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醫療高峰凸顯。大醫一院的幹細胞治療小兒腦癱臨床研究,大醫二院的肝移植和骨髓移植,市中心醫院的頸動脈剝脫術,大連大學中山醫院的膝關節仿生手術,市三院的角膜移植術等先進技術的數量與質量處於東北甚至全國的領先水平。今年,我市公立醫院將加快專科(專病)診療中心建設,各醫院要發展各自專長,並把專科做精做強。通過引進PET磁共振、達文西機器人等高端醫療設備,引領醫療高精尖技術的開展。

  將合理布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

  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市三院門急診大樓、市二院泡崖新院區、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樓、市結核病醫院新院區建設和市中醫醫院改造、市血液中心選址等一批重點項目,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年內,市友誼醫院國際部開診,為在連的外國人和經商企業家開闢看病就醫的綠色通道,助力營商環境的改善。此外,我市還將加強市急救中心能力建設,將急救車輛、車載設備更新及信息化建設問題納入政府投資計劃,將日常運營費用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全面提升院前急救體系的服務能級和保障能力。 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煩心事」

  在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抓質量、抓服務、抓作風、抓感受」活動,通過落實醫療核心制度、規範診療行為、創新服務舉措、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作風轉變、加強行業作風建設等19項具體措施,鞏固深化5項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有效舉措,開展10項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有條件的醫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間手術預約服務,三級醫院100%的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同時,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信用監管,試行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聯合懲戒失信行為,切實保障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安全,切實解決百姓看病就醫的「煩心事」,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提高社會對醫療衛生行業的滿意度。

  構建成熟穩定的分級診療制度

  我市在城市重點發展緊密型醫療集團,推廣大連大學中山醫院和大醫二院的做法,推進市友誼醫院與中山區醫院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密型醫療集團建設的工作進度。三級醫院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MDT),主動調整門診病種結構,逐步擴大日間診療病種範圍,減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佔比,縮短平均住院日和手術等待時間。縣要強、鄉要活、村要穩、上下聯、信息通,大醫院和縣醫院遠程醫療要進入縣鄉村尤其是偏遠鄉村。縣級醫院將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提高救治質量和效率,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確保到2020年每個街道有1所政府辦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鄉鎮(街道)有1所政府辦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為25所中心鄉鎮衛生院配備遠程醫療設備,進一步提升鄉鎮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相關焦點

  • 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
    (原標題:2020年廣東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8歲)
  •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歲?
    《公報》顯示,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資料圖:民眾在醫院參加體檢。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醫療衛生資源總量逐步增加,衛生人力構成進一步優化。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1/10萬、8.1‰、10.7‰降至17.8/10萬、5.6‰、7.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 中國這9個地區人均預期壽命邁入80歲,其中最高的是……
    到2030年,人均期望壽命邁入80歲梯隊的地區將從2015年的3個增加到9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遼寧、吉林、江蘇、海南、福建、重慶。其中上海最高,其徵求意見稿提出不低於84歲。公布了這一指標的其它16個地區,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則都超過了75歲,而且僅青海和甘肅低於79歲。人均期望壽命在人口統計學上通常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時間:2020-10-28 18: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1歲】記者從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人均壽命4年提高了1歲。
  • 湖南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77.1歲
    受益於此,到2019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1歲,比2018年的全省人均預期壽命76.7歲,增長了4個月,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十三五」以來,湖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公立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全面落實,185家醫院開展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在101家醫院開展了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全省公立醫院人員支出佔業務支出比重達38.36%。
  • 2018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提至77歲,出生人口二孩佔50%
    國家衛健委今天發布《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
  • 華盛頓大學:預計2040年中國人均壽命超過80歲
    如果人類病情快速發展,按照「最有可能」的預測,2040年全球居民出現過早死亡的八種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一種阻礙氣流的肺病)、慢性腎病、阿爾茨海默症、糖尿病和道路傷害。研究人員指出,在這種情形下,2040年美國居民平均壽命為79.8歲,僅比2016年平均壽命增加1.1年。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成為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省份
    11月13日,中國雲南省委召開《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有4所三級綜合醫院進入全國100強,2所專科醫院進入全國同類別前10名,三級公立醫院整體績效排在全國第18位;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數量從0所增加到106所,位列全國第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
  • 人均預期壽命達79.55歲!來解碼「中國長壽之鄉」大埔
    (楊明輝 攝)  走進大埔縣,這裡的綠水青山煥發著「金山銀山」的魅力,「長壽之花」在千年古邑次第綻放,「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閃耀著熠熠光輝……  依託於此,大埔於2013年獲評「中國長壽之鄉」,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9.55歲,力爭今年成功創建「世界長壽鄉」。長生不老不可期,但健康長壽並非遙不可及。在大埔這個長壽鄉中,長壽秘訣是什麼?
  • 蘇州市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83.54歲
    4月16日,蘇州市疾控中心發布了蘇州市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以及居民惡性腫瘤發病等信息。    據統計,蘇州市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為83.54歲,較去年上升0.5歲,僅低於上海市83.63歲,位居全國第二位。其中男性81.23歲,女性85.87歲,繼續保持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水平。
  •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2009年以來,全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穩步下降,至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50‰,嬰兒死亡率3.37‰,明顯低於10‰和8‰的《規劃》目標。 自2014年起,甘肅省孕產婦死亡率均低於20/10萬,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2.88/10萬,為近年最低值。 近年來,人民健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升至77.3歲 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2020-06-08 19:21:16 來源:人民網  |  作者:熊建《公報》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
  • ...委發布甘肅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
    原標題: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日本人均壽命創新高怎麼回事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計算方法
    報告顯示,日本女性人均預期壽命2018年相比前一年延長0.05歲,男性延長0.16歲,均創 紀錄。在全球各國和地區中,日本女性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連續4年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香港(87.56歲);日本男性排名不變,連續兩年保持第三,在中國香港(82.17歲)和瑞士(81.4歲)之後。
  • 人均預期壽命77.3歲:我國主要健康指標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指某年某地區新出生的嬰兒預期存活的平均年數。
  • 甘肅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事業發展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加,2019年甘肅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較2009年增加約2歲,預計2020年可達到《規劃》目標(規劃≥74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人口佔比增加明顯  甘肅省人口死亡率自2000年至今保持平穩,基本在6.5‰上下浮動,但出生率與人口自增率下降較為明顯。
  • 每日一詞∣人均預期壽命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比2015年提高0.96歲。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見證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不斷提升。2020年8月19日,老年人在北京天壇公園練習太極扇。(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人均預期壽命,指某年某地區新出生的嬰兒預期存活的平均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
  • 廣東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0年從31歲提至77.2歲
    到2018年,廣東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7.2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445萬人。廣東省統計局昨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東醫療衛生資源大幅增長、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完善、醫保制度全面覆蓋、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 2017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76.7歲
    然而,人壽命有限,能夠活到70是很少的。醫療健康是民生大事,如今,人生七十不稀奇,截至2017年統計,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7歲,這是記者從24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了解到的數據。財政部部長劉昆受國務院委託,向常委會報告國家財政醫療衛生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