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得漂亮!外賣小哥不用帶煙了!

2020-12-13 三表

如果你還在點餐的時候,讓外賣小哥帶煙、帶水,那他們就仍然困在系統裡。

你不會把髒衣服送去乾洗店時,順道把中午吃完的油膩碗筷也帶過去,讓老闆幫忙處理。

因為那麼做,你和老闆必有一個認為對方瘋了。

那為啥讓外賣小哥順道帶點菸酒就那麼理所當然呢?

顧客就是上帝,上帝手中握著差評。

沒錯,迫於「差評」的淫威,外賣小哥幹了很多分外之事。

來,讓我們看一下大屏幕:

昨晚沒煙了!不想下去買,就隨便點了份燒仙草備註讓騎手帶包煙,結果沒帶,我問煙呢他說搞不贏,於是我又點了外賣,備註帶煙,不帶差評,還專門給騎手發了消息,他也說沒時間,其實我都放棄了,準備穿衣服自己出去買,結果小哥哥還是給我帶了嘻嘻嘻

一聲「嘻嘻嘻」,把小人得志的嘴臉展現的淋漓盡致。

為啥我國的服務業難做呢?因為上帝愛世人,而握著「差評」的「上帝」卻總想當予求予取的寶寶。

這種患了「下樓困難綜合症」的老菸鬼當初轉發《外賣小哥困在系統裡》時,一定也是散發著聖母的光輝,掉下幾滴鱷魚的眼淚,等姿態秀累了,又在點外賣的備註裡寫上:「我快死了,小哥給我帶一盒蘭州吧,不然差評,嘻嘻嘻嘻……」

更離譜的是,不乏有一些善良的外賣小哥給客戶帶了煙,但客戶又說:「靠,老子上次買軟黃鶴樓才19,你怎麼花了20,差評……」「你這軟中華不對勁啊,假的,差評……」

現在,這類惡意的「差評」不好使了。

美團通過各種方式告訴騎手:「額外帶東西不是分內的義務」,由此產生的投訴會被系統判定為虛假或無效的。目前,這類型的投訴率已經下降90%。

幹得漂亮!

讓上帝的歸上帝,讓凱撒的歸凱撒,讓職業的歸職業。「外賣小哥」是法定的「網約配送員」不是用戶的「老媽子」,這是美團傾聽騎手聲音的開始。

不過,這是「供給側的改革」。是系統不再把客戶的差評照單全收,而是更精細的把因「分外之事」產生的投訴判定為無效。

可「人性」呢?

人們什麼時候才能知道服務是有限的服務、劃定的服務?人們什麼時候才能知道在高峰期點一份蛋炒飯,送達的時間和要一份下午茶是不同的?

花錢了就是爺,不談尊重,不談理解,那你就是鉤織系統之網的人。

另外,美團已經在各地陸續鋪設「智能取餐櫃」,我把他理解為外賣系統中的「豐巢」。使用這個設施後,騎手平均配送時長大概可以節約兩分鐘左右。

我有一次去到海澱的一座寫字樓,適逢飯點,樓下一排外賣小哥在大聲報手機尾號,等待顧客來取餐。

這絕對不是最高效、最科學的方式。可是很多寫字樓、醫院、社區,外賣是進不去的,只能採用這種原始的方式。

「智能取餐櫃」勢必會鋪設的越來越多。

可「人性」呢?

多走那一步,恐怕又會是「差評」洶湧的來源。就像快遞不送到手中,等於沒買過一樣。可在以前,餐到了,你又臨時開了個會,電話不接,簡訊不回,小哥苦苦站在樓下,送餐的效率又下降了,你可曾心疼過?在SKP哭泣的外賣小哥,又會在國貿的哪個寫字樓流淚呢?

服務行業始終要面對複雜而多變的人性,要面對站在道德高地的批評者,還要面對快節奏下想急頭白臉吃一頓,轉身便切換成「我不急,我不催」等賢者模式的打工人。

平臺能做的只有修煉內功了。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引起輿論震動,兩個月過去了,美團召開了53場「騎手懇談會」,讓業務負責人、研發負責人、產品經理面對面和騎手交流。

上周四,我參加了第54場「騎手懇談會」。美團展示了一張圖,那是由一名普通騎手手繪而成,他把送餐過程,從取餐到送餐到交付環節的每一個節點都畫出來,然後就其中出現的問題與產品經理們做直接的交流。

只有一線「打仗」的人,才知道硝煙的味道,才知道哪一處的戰壕應該挖的更深一些。通過53場面對面的交流,美團增加了「騎手商家互評」功能,合理規劃了特殊節點的配送時長,譬如冬至點餃子的人多,那麼「配送時長」會相應的延長一些,而不是一刀切。

系統是複雜的。新京報近期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外賣騎手認為商家出餐速度是影響配送時間的主要因素。」

解決它需要漫長的時間,因為它的背後是亟待提升的成千上萬商家外賣業務的標準化、流程化。

包括大眾最關心的騎手交通安全問題,美團也在花力氣去解決。他們推出了「智能頭盔」設備,增加交通安全培訓頻次,並增加研發投入,推動配送路線更加高效合規。

坦白講,上述提及的變化與提升,用戶未必能切身的感知到,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快。

「快」從哪來?

「快」從「慢」來。

提升商家的外賣業務水平,提升配送路線規劃的科學性,提升安全與高效的統一性,都需要漫長的時間,而用戶打個差評只需要一秒鐘。

還是要叩問人性,你願意多等一等嗎?衛生巾,你能自己下樓買嗎?

去年,在美團平臺上獲得收入的騎手有399萬,今年新增騎手高達212萬。

這意味著:在疫情籠罩,眾生皆苦的年份,有212萬人找到了飯轍,其中90後佔比甚大,我們最好給他們點時間,那背後是沉甸甸的、數以萬計的家庭。

我希望,網際網路贏了,人性也閃著光輝。

思考題:你會讓外賣小哥帶著帶那的嗎?你認為美團設立的「騎手懇談會」會改善外賣行業嗎?你認為美團外賣還需要哪些改進?

通知:上篇文章留言互動獲獎的是:大雄、喬志強、吉祥(近日我會聯繫大家)

相關焦點

  • 柳州有人喊外賣小哥帶香菸帶衛生巾,你猜後面會發生什麼?
    「這位客人,幫你帶這包煙,不是代表向你低頭,而是向生活低頭。」6月26日,一則外賣小哥發布的短視頻在柳州人的抖音和微信朋友圈裡火了起來。視頻中,因為客人在外賣店的備註中要求小哥順帶送一包煙,否則將給小哥差評。隨著視頻轉為黑白畫面,小哥臉上的無奈透屏而出。
  • 叫外賣要求帶包煙否則給差評,小哥該怎麼辦?美團召開騎手懇談會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對於很多外賣騎手來說,最麻煩的就是幫助用戶帶東西。一些用戶會在下單時備註:請幫我帶一包煙,帶一瓶水,帶一個打火機……也有要帶10瓶礦泉水的。」11月26日,在美團外賣七周年「慶生會」上,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外賣騎手們的「小煩惱」。
  • 瀋陽外賣小哥發明「外賣恆溫箱」
    咱瀋陽的外賣小哥隊伍裡就有這麼一位牛人,用150餘元研發出外賣恆溫箱。在開啟極寒模式的瀋陽,這款送餐神器陪著他把一單單熱乎的飯菜準時送達。  緣起:外賣保溫對外賣小哥也很重要  這款「神奇外賣箱」的發明者是85後小夥於海濱。
  • 熟客晚上叫餐,讓外賣小哥幫忙通水管,給200元小費,結局亮瞎眼
    導語:熟客晚上叫餐,讓外賣小哥幫忙通水管,給200小費,結局亮瞎眼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只是在網上購物了。外賣,而隨之誕生。外賣說白了是個非常辛苦的行業。話說能一個月輕鬆賺4000多元當小白領,也不願意去送外賣月入8000。送外賣的心酸只有外賣員動。外賣員,要克服交通困難,要克服門口的守門大爺的阻攔,還要服務好客戶,不能有差評。順便還得做做增值服務,比如幫客戶帶東西呀,丟垃圾等這些小事外賣小哥一人全搞定。外賣小哥王明,已經是有著2年的從業經驗了。可以說是在外賣行業中的老手了。
  • 外賣平臺變成了買煙捷徑 未成年人藉此輕鬆購煙
    在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搜索代購發現,這個渠道是最安全也是最快捷的,記者嘗試了幾家代購,在不用進行身份確認的情況下,均能輕鬆買到煙。提供代購煙服務的商家,基本都把煙拆成「火因」作為關鍵詞,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只有個別可以代購煙,售煙的商店主要集中在小的商家,比如,記者在百度外賣上搜索代購,跳出來的多是「星儀綜合商店」「樂園零食」「民喜綜合商店」等小型超市。
  • 送外賣該不該幫顧客帶東西,網友神回復,讓人眼前一亮
    送外賣該不該幫顧客帶東西,網友神回復,讓人眼前一亮 最近看了網上有篇文章,是這樣的,外賣員小張接到顧客的訂餐訂單,並且打來電話說要他幫忙到某某超市買包煙,小張看了看時間,飯店的做菜師傅做菜已經超時了,如果路上再遇到什麼事情耽擱了就會耽誤後面的訂單
  • 男子點餐另有圖謀,給外賣小哥艱巨任務:看我網戀女友漂亮嗎
    因為平時聊天的時候,雙方對對方的口味和生活習慣,都有透露,小夥記得網戀女友是北方人,喜歡吃水餃,剛好今天是冬至,北方人不是愛吃水餃嗎,就直接給女友點個餃子吧,非常應景,還能體現對女友的習俗很用心,所以他給女友點了外賣,但是,這是一份與眾不同的外賣,因為他給外賣留言了,這是一個交給外賣小哥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小夥留言的不是限速和特殊口味的叮囑
  • 小哥外賣送餐簡訊用中英文雙語 網友:以後英語沒四級都幹不了外賣了
    就連送外賣的小哥發送餐簡訊都中英文雙語了~據看看新聞報導,近日,有網友表示前段時間在武漢武昌漢街附近碰到一外賣小哥用中英雙語發信息和顧客溝通。此舉經網絡傳播後令不少網友紛紛點讚,覺得十分勵志。據了解,這名外賣小哥名叫張何財, 22 歲,目前就讀於長江大學,今年大四,平時在外賣平臺上做兼職。他表示,自己曾接到不少外國人的訂單,才萌生了想要雙語送餐的想法,而目前,其所在的團隊裡很多人都開始嘗試這個方法。
  • 老公打電話讓外賣員帶包煙,準備掛電話,我:你自己怎麼不去買
    你可能叫過外賣,如果叫過,那你讓外賣員給你帶過其他東西嗎?比如,去商店給你買包煙,帶瓶喝的……你可能認為這沒什麼,給外賣員出跑腿費了,他順路捎點其它的,也是應該的。這還不去說,網上更見過這樣的事,比如外賣員送餐過來讓他幫忙把柜子從樓上搬下來,還比如讓他幫忙帶垃圾出去,要是說「麻煩,幫忙」還好,恐怕有的就直接給他「下達命令」了。當然,外賣員碰到的不都是這樣的顧客,近日,在某職場論壇有位女士發帖說了叫外賣讓外賣員帶煙的事。
  • 外賣小哥:那個第一個要求送姨媽巾的,你開始讓我畫「小腦斧」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奇葩的外賣訂單,商家做好了商品交到外賣小哥手中的時候,看了看要求,多少外賣小哥心裡在哀嚎?1、這種比較好心的備註,叮囑外賣小哥送餐路上請安全第一,超時了也可以提前按已送達,外賣小哥看到這樣的要求,是絕對不會超時的,相信比送任何一個外賣都起勁的。好人一生平安的話,祝這位疑似女性的小姐姐,一輩子健康幸福,永遠漂亮!
  • 外賣小哥幹了17天只得8毛錢工資!平臺:他有22個差評
    前言:外賣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足不出戶就能吃到很多好吃的食物,想吃什麼,在外賣平臺上點餐就可以了,現在外賣小哥的配送速度也是很快的,基本上半個小時這樣就送到家裡了,不用去店裡排隊,真的很爽。外賣騎手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在外面奔波,風裡來雨裡去,很不容易,每次天氣不好的時候,看見外賣騎手的身影就覺得很心酸,所以大家點外賣的時候,多一些理解,不要隨意給外賣小哥差評,他們真的不容易,因為你的差評,外賣小哥可能一天的工作白做了。
  • 行人期待外賣小哥「慢一點」,非機動車車主希望不用膽戰心驚去...
    行人期待,那些搶時間、拼速度的外賣小哥能「慢一點」;非機動車車主希望,能擁有更完善、連貫的專用車道,讓他們不必膽戰心驚地「搶道」;外賣小哥則希望,公司能設置更人性化的獎懲指標,讓心裡不慌不焦,時時把安全放在第一。
  • 外賣員等餐崩潰砸東西、被店主毆打痛哭:拿起漏勺砸向外賣小哥
    但是,可以規定外賣小哥的。現在一般點餐平臺上一般寫得都是30分鐘到1個小時內送到。高峰期時,商家出餐到手,外賣小哥往往剩下3~12分鐘左右。 畢竟,快遞也好、外賣也罷,平臺和背後的資本敢於壓榨基層員工的底氣,是因為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是源源不斷、取之不竭的,故而領導位置上的規則設計者可以輕蔑地說一句,「你不幹,有的是人願意幹」。 可現在很多人都十天沒收到快遞了,是不是說明,他們的這個「底氣」應該快要消耗殆盡了?
  • 外賣小哥:奔跑在大街小巷的最美風景線
    他們是城市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每一刻都在爭分奪秒,為的是準時地把訂單送到每一位顧客的手中;在這寒冷的冬日裡,他們護送的是一份份溫暖,他們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外賣小哥和快遞員。外賣小哥:每一單都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鬥」一個身穿黃色工作服小哥拿著盒飯在寫字樓下焦急的等待著,見到出來的人就問一句「手機尾號是**嗎」。由於天氣比較冷,加上有風,小哥臉上凍得紅彤彤的,過了一會兒,點單的顧客終於走過來,小哥摘掉手套把盒飯遞給顧客。
  • 外賣小哥上樓送餐,餐箱內外賣被人拿空,整個過程被監控記錄
    外賣小哥簡直是不少懶癌晚期患者的救星,他們拯救了一個個飢腸轆轆的生命,每次點了外賣,時間快到了就會在門外翹首以盼,滿懷期待等他出現,不過近日一條關於外賣小哥的消息卻讓所有人都憤怒了。大家都知道,外賣小哥在收到訂單以後去商戶拿外賣時,都會把外賣放到一個送餐保溫箱裡,而外賣小哥們往往一拿就是好幾份外賣,曾經也有很多人調侃,會不會有人偷外賣。
  • 外賣保溫箱當免費食堂,外賣小哥一走開他倆就下手
    他們專挑小區門口的外賣小哥「下手」,趁著人家上樓送外賣的時候,偷外賣小哥保溫箱裡的外賣吃!被民警找到時,他們已經如此這般幹了五次了!第五次的時候,他們遇上了一個較真的外賣小哥小劉。18日下午,接近晚高峰的時間段,也是外賣小哥最忙碌的時候。
  • 外賣小哥騎電動車回家過年?單程2000公裡,帶了5千瓦充電器!
    如今汽車的普及再加上公共運輸資源的發展,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朋友再也不用騎摩託車跋涉數千公裡返鄉了。然而有這麼一位在深圳打工的小夥,今年卻要騎著自己的小電驢從深圳前往老家陝西漢中,單程達2000多公裡,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小夥自從學校畢業就一直在深圳打工,最近兩年也跟著朋友們一起在美團送外賣,成了一名外賣小哥。
  • 日照這些外賣小哥在幹啥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賈小億 通訊員 李廣智 日照報導  12月7日,日照市港航公安局交警大隊社區工作站組織轄區外賣企業的外賣騎手進行交通安全集中教育,進一步深化安全守護行動,幫助外賣小哥牢固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 評論丨武漢外賣小哥路邊吃蛋糕,他的眼淚為誰而流
    今天,多家媒體轉發了一個自媒體的報導,稱武漢一位外賣小哥獨自蹲在馬路邊,一邊大口吃著蛋糕,一邊抹眼淚。報導來自一段視頻,小哥在看到外賣訂單上的備註後,馬上趕回店裡確認,因為收貨人竟然是自己的名字。和店員多次確認後,他才相信,這蛋糕真的是給自己的,上面還寫著「生活不易,注意身體」。
  • 用英語送外賣的小哥被大學錄取了!
    原標題:用英語送外賣的小哥被大學錄取了!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輟學後的毛召木選擇進城打工,先後換了好幾份工作:在理髮店當過洗頭工,在酒吧做兼職,甚至還跟著親戚到貴陽幹過裝修,但每份工作都做得不長。  「工作之後,我才認識到學習有多重要。」毛召木告訴記者,由於學歷不高,自己只能找一些臨時工作湊合著過日子,心裡很迷茫,想不清楚未來的路在哪裡。「只有拿起書本時,才覺得比較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