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9號一次將143顆衛星送入軌道,開啟太空拼車時代 | 環球科學要聞

2021-02-15 環球科學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航天 ·

獵鷹9號一次將143顆衛星送入軌道,開啟太空拼車時代

圖片來源:SPACEX

北京時間1月24日,SpaceX順利完成其「小衛星搭便車」計劃的第一次任務。獵鷹9號火箭一次將143顆衛星送入軌道,發射了包含政府和私人客戶的133顆衛星以及SpaceX的10顆星鏈衛星。「小衛星搭便車」計劃由SpaceX於2019年提出。據了解,獵鷹9號火箭單獨發射一顆衛星的價格為6200萬美元,而拼車發射小型衛星的價格可低至每200公斤100萬美元,這能極大降低了客戶的衛星發射成本。此次發射不僅開啟了全新的太空拼車時代,還創造了單次發射衛星數量的新紀錄,超過了此前印度PSLV火箭在2017年創下的一箭104星記錄。

· 天文學 ·

1+1<2:星系相撞時的中心黑洞

當兩個星系正面撞擊時,較小星系的結構被較大星系中巨大的潮汐力撕裂,而二者中心的大質量黑洞核(massive black hole, MBH)或許並不會簡單地融合。近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利用超級計算機分析了多個星系撞擊模型。研究者認為,若小星系的入侵速度超過了一定閾值(此閾值由大星系MBH性質決定),大星系MBH吸積盤中的氣體將被噴出,造成MBH吸積活動減弱。這項研究或許有助於解釋銀河系的進化歷程——目前天文學家已存在共識,認為銀河系曾經歷過許多小星系的碰撞。

· 新冠疫苗 ·

Moderna啟動更新版新冠疫苗開發

今日,Moderna公司宣布了其開發的新冠疫苗mRNA-1273對新冠病毒突變株B.1.1.7和B.1.351(即501Y.V2突變株)的中和活性。結果顯示,該疫苗介導的免疫血清對B.1.1.7病毒株及其上攜帶的N501Y突變和其它基因突變的中和活性,沒有顯著的變化。而對於攜帶包括E484K在內的部分基因突變和B.1.351完整刺突蛋白突變的假病毒,血清的中和抗體滴度分別會下降2.7倍和6.4倍。為預防病毒繼續演變帶來的影響,Moderna表示將採取以下兩個策略。一是檢測在接種兩劑疫苗之後,再增加一次mRNA-1273接種對中和抗體滴度的影響。二是開發針對新出現的B.1.351突變株的增強疫苗(mRNA-1273.351),並展開mRNA-1273.351的臨床前和1期臨床研究,評估它能否提高對特定突變株刺突蛋白的中和能力。

· 古生物 ·

阿根廷或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動物化石

圖片來源:CTyS-UNLaM Science Outreach Agency

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是泰坦龍的一種,身長約36.5米,體重100噸。它一直被認為是最大的陸生生物。但科學家猜測,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巴塔哥泰坦龍(Patagotitan)化石可能打破了這個記錄,但缺乏足夠的化石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近日,一篇發表於《白堊紀研究》的研究表明,2012年於阿根廷內烏肯省(巴塔哥尼亞下轄地區)出土的化石,可能屬於有史以來最大的泰坦龍(生活在9800萬年前)。科學家對迄今為止發現的遺骸化石進行了分析,樣本包含24個尾椎骨、部分骨盆和部分上肢帶骨。他們認為,這隻恐龍可能比阿根廷龍更大,但仍需要挖掘更多化石來對其大小做出的估計。這些樣本將有助於理解泰坦龍的系統發育關係。

· 物理學 ·

無視大氣擾動的光學信息傳輸

西澳大利亞大學(UWA)的一臺自導光學終端。圖片來源:ICRAR

地球的大氣層中存在溫度不一的氣體團,能影響光線穿過大氣層的路徑,使得在地面觀測天文現象十分困難。在《自然·通訊》刊登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找到了校準這種大氣擾動(atmospheric turbulence)的方法。研究人員在相隔265米的2個屋頂上架立起相穩定(phase stabilisation)器械和自導光學終端(self-guiding optical terminal),每個終端都裝備了位置感應器,能「看見」光受大氣擾動影響的方式。因此,自導光學終端能校正遠程傳輸的光信號,這種方法將能避免信號在傳輸中的減損。

· 考古學 ·

第一批進入美洲的人類可能攜帶了狗

目前推測,大約在1.5萬年前,東北亞的人類祖先成為了第一批前往美洲的人。而據一項《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科學家通過整合狗的考古學和基因線索,確定了狗的馴化並不是在美洲發生的。研究認為,生活在西伯利亞和東北亞的人們在2.3萬年前就將狼馴化成了狗,並帶著他們的狗向東進入了美洲。當時,西伯利亞的惡劣氣候、對共同獵物的追逐可能拉近了人類和狼群的距離,互動的增加導致了狗的馴化,並最終伴隨人類的遷徙進入美洲,助益了人類在美洲的發展。

· 醫學 ·

精神健康對整體健康和心臟病預防、治療至關重要

美國心臟協會近日在《循環》上發表了一篇科學聲明。基於大量的心理觀察研究和患者自我報告,該研究分析了心理健康與心臟健康的關係。研究表明,消極的心理因素和性格特質以及精神疾病的出現不利於心血管健康。根據患者的自我報告,日常和工作壓力與患上或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增加40%有關。欠佳的心理狀態也會導致不利於健康的行為,如吸菸、缺乏鍛鍊、不健康飲食等。相反,積極的心理狀態與患上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有關。該聲明提出,治療有心臟疾病的患者時,醫療專業人員應該同樣重視心理因素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時間1月26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99674951例,死亡病例2139183例。新增確診病例522937例,新增死亡病例10462例。 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首都新德裡地區1月份進行的第五輪針對新冠病毒的血清抗體檢測顯示,首都新德裡平均每2人中就有1人檢測結果呈陽性,表明他們曾感染過病毒。據報導,這項調查是在1月10日至23日進行的,調查人員在首都280個地區共收集了2.8萬個樣本。初步結果顯示目前有60%的被檢人群的血清抗體為陽性。新德裡約有2000萬人,這意味著至少有1000萬人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 1月2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上海8例,廣東2例,福建1例,湖南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69例(黑龍江53例,吉林7例,河北5例,北京2例,上海2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吉林;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7例(境外輸入16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5例(境外輸入1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5例(境外輸入9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956例(境外輸入283例)。

文:王昱、羅丁豪、馬一瑗、韓佳桐、董婉瑜

編輯:羅丁豪、王昱、楊心舟、石雲雷

相關焦點

  • SpaceX計劃將NASA與私企衛星同時送入太空 2018年初發射
    【TechWeb報導】2月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計劃於2018年初將美航天局和銥星通訊公司的衛星同時送入太空。
  • 長徵八號首飛,將這顆福建衛星送入太空
    新華網福州12月24日電(袁羽)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首飛,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作為福建省第一顆衛星,海絲一號的發射實現了福建衛星從0到1的新突破。
  • 「武漢號」衛星致敬英雄!快舟「一箭雙星」將行雲衛星送入太空
    5月12日,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為智能貨櫃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天基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具有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保障需求少、發射成本低等特點,主要為300公斤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
  • 美國搞地下核爆 將井蓋送入了太空軌道?
    1957年7月19日,在美國的「普拉姆勃勃行動」中,一位攝像師正在拍攝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據《每日郵報》報導,1957年10月,蘇聯將「伴侶號」(Sputnik)人造衛星送入太空。雖然美國在4個月後,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但是蘇聯被廣泛認為是首個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國家。不過近日,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認為,美國可能早已在無意中搶先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步。只不過,美國送入軌道的不是人造衛星,而是一個井蓋。在1957年5月至10月期間,美國科學家在內華達州的沙漠中進行「普拉姆勃勃行動」,其中就包括一系列核爆炸測試。
  • 俄國防部:第五顆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被送入軌道
    中國日報網12月1日電(信蓮) 據俄新網12月1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空天防禦部隊發言人阿列克謝·佐洛圖欣當天透露,俄第五顆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已經被送入軌道,並被空天防禦部隊控制。「格洛納斯」是俄羅斯版的GPS導航系統,目前定位精度稍遜一籌。
  • SpaceX使用回收的「獵鷹9號」成功發射10多顆Iridium衛星
    據外媒報導,馬斯克及其SpaceX團隊正在慶祝他們的又一次成功發射。
  • SpaceX成功將人類送入軌道 太空成為億萬富翁新遊樂場
    載人龍飛船離開了地球,進入了近地軌道,隨後將在那裡與國際空間站(ISS)對接,開啟了商業太空旅遊和探索的新紀元。而這一切都是在科技大亨、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幫助下實現的。 如果計劃進行順利,搭載在SpaceX獵鷹9號火箭頂部的載人龍飛船將進行19個小時的太空飛行,隨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 史上最牛X的軌道專家:借顆衛星玩玩
    而在Robert職業生涯裡最傳奇的一次經歷,還要從當年直接「借走」NASA的一顆衛星說起。這顆衛星,叫國際日地探測衛星-3, 縮寫叫ISEE-3。從此,這顆這顆ISEE-3衛星,正式改名叫 ICE(國際彗星探測器)。在他一切精密的計算和計劃下。他成功了!1985年的9月。在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發射的衛星到達哈雷彗星之前。這顆衛星就已經穿越並探測了一顆叫Giacobini-Zinner的彗星(正好在哈雷之前路過的另一顆彗星) 。
  • 獵鷹9號火箭100次發射成功 安全送入軌道
    12 月 7 日,當地時間周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利用回收的獵鷹 9 號火箭助推器將首艘經過升級的貨運龍飛船 2 號(Cargo Dragon 2)安全送入軌道,開啟了該公司有史以來首次在軌道上同時停留兩艘龍飛船的新模式。
  • 國內首顆低軌寬帶5G衛星成功發射,銀河航天邁出「太空網際網路」第一步
    2020年1月16日11時02分,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地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升空,本次執行任務的火箭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表示:「從首發星開始,銀河航天將跨出「太空網際網路」的第一步,未來銀河航天將通過規模化研發和生產低成本、高性能的5G衛星,構建太空網際網路,彌合數字鴻溝,讓5G衛星網絡連接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 SpaceX成功發射第四批Starlink衛星 在軌衛星數達240顆
    網易科技訊1月3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準時發射了其獵鷹9號火箭,將60顆Starlink衛星全部送入軌道。發射後,獵鷹9號火箭成功在SpaceX位於大西洋的無人回收船上著陸。雖然SpaceX成功回收了半片整流罩,但另一半錯過了回收船。此次任務是為SpaceX發射第四批Starlink衛星,該公司目前在軌的衛星約有180顆,此次發射將使其總數達到240顆。Starlink是個龐大的衛星網絡,旨在為全球每個角落提供網際網路覆蓋服務。
  • 中國航天成功將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每日科技網】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研究院」)藉助「一箭九行星」,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芬03衛星送入黃海535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 「一箭多星」發射,關鍵不在衛星數量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千乘一號01星」「星時代-5」衛星和「天啟二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發(汪江波攝)  近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4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衛星墜落!8月30日,56歲的美國衛星將返回地球,會燃燒殆盡嗎?
    自從俄國在1957年將人類首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以來,歷時63年的發展,目前地球的近地軌道上有超過3700顆衛星,其中2600顆為失效在軌衛星,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太空垃圾的宿命是什麼呢?懂點物理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廢棄衛星最終將會隕落地球大氣層。
  • SpaceX的獵鷹9號助推器B1051第七次升空,成功部署SXM-7衛星
    獵鷹9號火箭第七次發射升空將SXM-7衛星送入太空的第一級助推器被確認為B1051。它的軀幹上布滿了多次重返地球大氣層所留下的焦痕。該火箭此前支持了SpaceX公司具有歷史意義的「Demo-1」任務,該任務於2019年3月首次將無人太空船「龍」號發射到國際空間站。接下來,B1051還執行了發射加拿大RADARSAT地球觀測衛星的任務,並在2020年發射了4次該公司內部的星鏈(Starlink)衛星任務。
  • 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那些爭先恐後奔向太空的衛星...
    掃碼探索科學的迷人公眾號ID:原點閱讀清華大學出版社科普圖書品牌全國科普閱讀推廣聯盟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單位7月6日,全國高考拉開帷幕,在上午進行的語文考試中,各卷別出心裁的作文題往往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北京考卷大作文聚焦北鬥衛星,將衛星這一離我們「又遠又近」的宇宙朋友推到了話題中心。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飛行次數上百新華社西昌4月20日電(記者謝佼、李國利)4月20日深夜,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
  • 美國將6年發射1.2萬顆衛星?中國不甘示弱,WIFI全球覆蓋不是夢
    繼今年1月將一輛特斯拉跑車送上太空之後,「最浪漫的理科男」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最近又有了新動作。目標宏大,美國要用1.2萬顆衛星建SpaceX星鏈2月22日,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將其兩顆衛星Microsat 2a和2b送入軌道。
  • 一次發射9顆衛星!中國再次創造「奇蹟」,全球目光緊盯於此
    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在各大領域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越來越優秀了,而這些領域當中就包括了我國一直以來的短板航空領域,此前中國長徵11號火箭在動力船上一次性發射了9顆吉林1號衛星,將其成功的送入到了軌道當中,這一表現可以說是再次創造了奇蹟。
  • Dove衛星成功捕捉到聯盟號火箭升空全程!
    近日,俄羅斯發射了一枚裝載有73顆衛星的聯盟號火箭(Soyuz),而在發射階段Dove衛星恰好從地球軌道上空飛過,因此團隊就稍作調整跟蹤拍攝了從火箭起飛的全程,總計跟蹤了兩分半時間。這次成功捕捉拍攝完全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