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Nature子刊解析青蒿素作用機制

2020-12-2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青蒿素提取自傳統中藥,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瘧疾藥物,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的發現者、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此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人們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殺死瘧原蟲的機制。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在十二月二十二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文章,闡明了青蒿素對抗惡性瘧原蟲的重要作用機制。通訊作者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林青松(Qingsong Lin)、Kevin S. W. Tan以及南京大學的Jigang Wang。南京大學的華子春教授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通過無偏好的化學蛋白質組分析,在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中直接探索青蒿素的作用。他們用青蒿素類似物鑑定了124個與青蒿素共價結合的蛋白,其中許多蛋白參與了瘧原蟲的基本生命過程。研究指出,青蒿素廣泛的靶標範圍全面幹擾了瘧原蟲的生化過程,最終導致這種寄生蟲死亡。(延伸閱讀:Nature重大突破:破解青蒿素抗性基因)

研究人員還將炔烴標記的青蒿素與螢光染料結合起來,監控青蒿素與蛋白的結合。研究顯示,血紅素才是青蒿素激活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游離的二價鐵。血紅素主要來自於瘧原蟲的血紅素生物合成通路(早期的環狀階段),以及後來的血紅蛋白消化。

這項研究支持了一個青蒿素作用模型,有助於理解青蒿素的殺傷作用和特異性。

作者簡介:

華子春 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1986年於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獲碩士學位;1994年於南京大學生物化學系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89年至今   在南京大學任教,現為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1994-1996年  為紐約州衛生部Wadsworth實驗及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0-2003年  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榮譽與獲獎:入選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國家首屆青年教師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發文!華南理工科研團隊發現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
    Nature子刊發文!論文以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吳畏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為合作研究單位。這是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年來大力發展腦科學技術取得的新突破,以及在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信息分析交叉學科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 南京大學首席科學家Cell子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酶的新功能
    來自南京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HDAC3在核心晝夜節律負反饋環中發揮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對於生物鐘功能至關重要。相關研究工作發表在1月14日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青蒿素,有很多新作用!
    最近國內外學者陸續發現,除了抗 瘧疾,青蒿素還有其他很多作用。 1.對抗肺結核。美國密西根州立 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青蒿素能夠幫助 治療肺結核,減緩結核菌耐藥性的進 化。 研究人員發現,青蒿素可以通過 擾亂結核分歧桿菌將其關閉,使細菌死 於缺氧環境,達到對抗肺結核的效果。
  •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2020-05-11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重磅:騰訊 AI Lab 聯合研究成果 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筆者在這裡梳理了這些突破性進展,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1.《Nature Materials》重大突破:追根溯源!原子角度揭示金屬硬化機理人們對金屬硬化的理論解釋是位錯密度的增加導致加工硬化。
  • 騰訊AI Lab聯合研究登上Nature子刊,首次...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
  • 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張青主任團隊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曉濤教授團隊聯合在Nature子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影響因子8.236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
  • 馮新亮等Nature子刊:擴展層間距,結晶水大有可為!
    有鑑於此,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馮新亮、土魯斯大學的Patrice Simon等人報導了通過水分子摻入策略,用於擴大α-MoO3的層間距,其中水分子取代α-MoO3晶格氧。將擴展α-MoO3的層間距後得到的樣品命名為e-MoO3,表現出與理論值相接近的比容量(963 C g 1at 0.1 mV s 1),倍率性能和循環能力均得到極大優化。
  •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解析出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的分離酶結構
    2016年4月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在細胞分裂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酶的原子結構圖,其中細胞分裂是每天在地球很多生命形式中發生無數次的基本過程。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近日,來自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宣布,團隊已經在神經形態晶片 Loihi 上成功設計了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實現了在線學習和強記憶力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和索尼聯合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日,來自索尼集團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 (Hiroyuki Suzuki和Robert J.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騰訊程式設計師立功了,讓頭禿元兇首次暴露真面目
    同時,知名治脫髮藥物「非那雄胺」的防脫機制也在這項研究中被揭示。這一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匹茲堡大學、新加坡A*STAR研究所和騰訊AI Lab的研究成果以:Structure of human steroid 5α-reductase
  • 臨沂大學高中鋒教授在Nature雜誌子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化分析研究所高中鋒教授關於可視化傳感新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Manipulating the hydrophobicity of DNA as 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visual biosensing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