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in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的綜述,取得了東北大學教師在Nature子刊上發表論文的又一新成就。
東北大學「海外百人」青年特聘教授劉麗君教授為第一作者,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最新影響因子達17.728。
劉麗君教授(中)與實驗室成員
細胞周期運行機制,是細胞分裂的驅動力,其核心包括細胞周期蛋白、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和其他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細胞周期運行機制,尤其是幹細胞,周期運行模式獨特;同時近年研究又表明,這些獨特的細胞周期運行方式與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等特性和功能有關。從細胞周期研究的角度,來探索認識幹細胞中的生命活動,將對幹細胞研究和應用領域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該文從胚胎幹細胞中的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細胞周期與幹細胞多能性的分子聯繫、多能性的衰減與細胞命運特化、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細胞周期的改變、神經幹細胞的細胞周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總結了細胞周期運行機制在胚胎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或胚胎神經幹/祖細胞中,如何參與並調控細胞增殖、多能性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從細胞周期研究的角度,來探索認識幹細胞中的生命活動,這將對幹細胞研究和應用領域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體細胞(MEFs)和人/鼠ESCs的細胞周期
細胞周期與體細胞重編程和多能性維持
多能性衰減和細胞分化過程中的細胞周期
神經發育與細胞周期
人物簡介
劉麗君,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海外百人」青年特聘教授。2005-201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學(博士),2011-2018年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後)。
主要科研方向為: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在發育、疾病和再生中的功能和相關機制。團隊利用遺傳學基因工程技術和小鼠模型,結合組學的方法,致力於解決如下科學問題:1)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如何參與細胞分化和命運決定?2)個體發育成熟後,細胞周期相關蛋白與靜息期細胞的狀態維持和行使正常功能有何關係?3)在靜息期細胞狀態變化時,如組織器官受損傷後的再生或腫瘤發生時,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又扮演著什麼角色?本課題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闡明發育過程的調控機制,並為組織再生、代謝病和腫瘤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對認識生命活動和重大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義。
劉麗君教授與實驗室成員,前排最中間為劉麗君教授
為東大科研人員,點讚!
來源 | 東北大學新聞 文字 | 王笑語 責編 | 王延邦 段亞巍 周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