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同濟大學物理系,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繼續留校攻讀,2018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在2018年3月獲得同濟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後,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便被湖南大學直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東
博士五年裡以一作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上發表SCI論文多篇,總計影響因子89.682,總計發表SCI論文17篇(總計影響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論文8篇(總計影響因子89.682)。並獲得同濟大學追求卓越獎,同濟大學學術先鋒,博士生國家獎學,優秀博士生獎等多個獎項。近年來主要從事二維材料以及二維材料異質結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以一作身份先後在Nature Nano., Nano Lett., Adv. Funct. Mater.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研究工作多次被相關媒體作為亮點報導。
博士畢業被直聘為教授
一作發Nature子刊
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90後」學術新星。「在入職前幾個月,我就來到長沙,一直泡在學校實驗室裡做研究,都沒時間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穩重,從學生到教授的轉變,讓他感受到身上的責任,也明白將為此付出更多。
雖然到湖南大學已有幾個月,但偶爾還會有學生將李東認作新來的同學,李東也不否認。指導學生對他而言,就如同在讀博士期間指導學弟學妹一般,並無太多不同,只是更多了一份責任。
李東的老家在陝西省鎮安縣達仁鎮,父母一直在家務農。2009年,他以62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同濟大學物理系,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他以直博生的方式繼續留校攻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11年,李東的導師張增星研究員歸國加入同濟大學,組建團隊進行二維材料的研究。大二時的李東,作為團隊裡的第一個本科生,開始涉足凝聚態的基礎和實驗研究,由此對物理研究產生濃厚興趣。
攻讀博士的第一個學年,李東便開始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總計已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8篇。
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首次提出了可編程非易失性光電子存儲器概念,實現了器件光電轉換,集邏輯運算與信息存儲功能於一體。研究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響因子:38.986)以及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評價為重大的突破,並相繼被各大相關媒體雜誌報導。
這項成果的背後,是李東3年的反覆驗證。在此期間,李東給多位國內外的專家寫過信件求證、請求指導,也做了無數次實驗,在反覆經歷過懷疑、否定後,他穩紮穩打地一步步收穫著成果。
在校帶領科研團隊
獲得重大科研突破
2017年10月,前往同濟大學作學術報告的湖南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潘安練,在張增星研究員的推薦下,與尚未畢業的李東相識。經過一番溝通,潘安練極力邀請並促成李東前往湖南大學,繼續科研工作。
入職湖南大學後,李東加入了由省政協委員潘安練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進行二維材料及二維材料異質結方面的研究。
李 東
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二維材料納米光電子器件
晶片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石。傳統的電子晶片,由於器件尺寸已逼近物理極限,性能提升遇到瓶頸;新一代光電晶片將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具有能耗低、速度快、帶寬大等優勢,能夠滿足社會飛速增長的信息需求。
針對這一領域的發展需求,湖南大學集成光子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低維半導體光電功能材料及集成器件的構築與應用研究,在低維材料及異質結的可控合成,物性調控及新型光子、光電器件研發構築方面不斷取得重要突破。
在2019年7月2日,由李東教授、朱小莉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二維材料異質p-n結的可控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epitaxial growth of vertically stacked Sb2Te3/MoS2 p–n heterojunc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Nano Energy》(IF=15.548)上。博士生劉華偉為論文第一作者,李東教授和朱小莉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有何成長經歷?
不是學霸而是苦行僧
對於外界給予的「學霸教授」稱號,李東並不認同:「我在初中階段就不是整天鑽在學習裡的那種學生,學習成績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高中時,李東略微偏科,喜歡鑽研數學題,文史類的內容也記不太牢;喜歡打籃球,偶爾還會和同學一起約著打遊戲;在課堂上,他也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老師最好不要點到我的名字,我很少在老師面前求表現。」
「我的父母一直認為我考上大學就行,從小也沒有人給我設立遠大目標。在老師的眼裡,我並非是一個特別有關注度的學生。正因如此,在學習上我有很大的自由度。」李東說,中學階段的自己想法簡單,對待學習認真,卻從不在名次上較真,認為只要努力做好當下,就會取得相應的成績。
《荀子·勸學》中有一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亦如李東的求學態度。正是這種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更加造就了他的科研成就。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鎮安團縣委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