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姑娘任「雙一流」副教授!曾一作發Nature子刊

2020-08-27 材料學網


26歲,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可能你正在讀博,每日不知疲倦地完善著科研進程;也可能正在讀研,顧及論文的同時期待著考博上岸;也可能已經步入工作崗位,進入社會摸爬滾打幾年,時而憧憬時而迷茫。


今天要說的是一位26歲就當上雙一流高校副教授的姑娘,17歲考上華中科技大學,26歲直博畢業,畢業後立刻入職湖南大學,成為了一名副教授,她也在自己的求學生涯中經歷過挫敗感,但樂觀的心態促使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方向,她就是李晟曼。



可以從近日的湖南大學公布新教師聘任名單中看到:李晟曼,女,工學博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截圖來源:湖南大學官網


她專注的研究方向有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同時,求學期間的她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


截圖來源:湖南大學官網


一作發表Nature子刊,IF高達38.663


李晟曼曾獲國家獎學金,社會活動積極分子,知行獎學金等榮譽。博士研究生階段,李晟曼主要做的是基於銦錫氧化物的薄膜電晶體研究,在導師吳燕慶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IF=38.663)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微電子器件領域頂級會議IEDM上發表會議論文一篇,參加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並作牆報展示。


2019年8月12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線刊發了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微納電子器件課題組關於納米厚度的銦錫氧化物(ITO)高性能電子器件的研究新成果。論文題目為「Nanometre-thin indium tin oxide for 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該校國家脈衝強磁場中心為論文第一單位,光電學院2015級博士生李晟曼為第一作者,其餘作者包括課題組成員田猛串、高慶國、王夢飛、李調陽、胡倩瀾與李學飛,吳燕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圖源: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官網


分享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


李晟曼講述了她整個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持續三年日復一日的實驗,每天兩個實驗室的來回奔波,積澱了今天的成就。李晟曼還展示了她做科研的整個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最後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科研遇到坎坷時,要勇於直視困難從而克服它們,而不是通過小套路來欺騙自己。


博士前四年她就像龜兔賽跑裡面的烏龜一樣,一步一步慢慢地在自己的賽道上前進著,當同時進組的同學在二年級或者三年級都有文章出來時,她還在重複一個又一個失敗的實驗。畢業的壓力和實驗失敗的挫敗感接踵而至,李晟曼安慰自己說:我這些失敗的實驗就算是為其他科研者過河摸過的硌腳的石頭了,無論如何也是有貢獻意義的。也是這樣一種樂觀的心態支持著她度過求學生涯的每一天。



由於項目的需求,她需要在西三超淨間和國家光電實驗室做微納工藝,在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做測試仿真,實驗區間橫跨整個華科校園,每天在來回穿梭的距離超過20裡,直到博士畢業她都將一直奔波下去,也是這樣幾年的磨礪和訓練,她熟稔半導體工藝和測試的每一個環節,可獨立操作儀器多達10餘臺,幾乎包攬全線。終於在博士最後一年,4年的積累和沉澱為她帶來了《Nature Materials》的青睞,後續實驗成果的不斷豐富和拓展又帶來了IEDM的捷報。正如導師吳燕慶老師評價的那樣:李晟曼人如其名,果然是慢工出細活


相關焦點

  • 達仁這位90後博導:畢業後被直聘教授,曾一作發Nature子刊
    博士畢業被直聘為教授一作發Nature子刊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90後」學術新星。「在入職前幾個月,我就來到長沙,一直泡在學校實驗室裡做研究,都沒時間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穩重,從學生到教授的轉變,讓他感受到身上的責任,也明白將為此付出更多。
  • 1994年出生,26歲就是博士的李晟曼,被湖南大學聘為了「副教授」
    26歲的年紀,你在做什麼,考研還是找工作?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但是看到這個90女生,我們也就明白什麼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了,才26歲的她就已經成為了工學博士,今年7月入職,就被985高校聘為了「副教授」,試問有幾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 才26歲!94年小姐姐,已任985名校副教授!
    據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最新信息,2020年6月從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李晟曼入職該院,已任該院副教授。信息顯示,李晟曼(1994-),女,工學博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李晟曼獲得網絡關注,並非僅為此次博士畢業即被雙一流高校聘為副教授。他還曾於17歲上高二的時候參加高考,就以優異的成績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而廣受關注。而且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在李晟曼的教育背景中,並沒有海外留學經歷。作為一名純正的本土培養的博士,她一畢業就獲得985高校副教授職稱,實屬難得。
  • 華科博士女神刷屏:26歲任「雙一流」高校博導
    歡迎關注公眾號「考研考博早知道」獲取更多考研考博最新資訊近日,又有網友發現了一位才貌雙全,用實力演繹集智慧與美麗與一身的華科博士小姐姐,這在滿眼遍是格子衫理工男的華科乃至整個博士圈,顯得更加的耀眼奪目,也一改大眾對「女博士」的傳統印象與認知:李晟曼——一位94年的小姐姐,26
  • 94年姑娘被聘「雙一流」高校副教授,她是怎麼做到的?
    但你能相信有一位博士研究生,26歲已經成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了嗎?近日,小募就在湖南大學的官網上發現了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巨浪。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
  • 26歲就當上了「雙一流」高校副教授,合規嗎?
    近日,湖南大學官網官網信息顯示,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直至前些日子,被聘為副教授李晟曼的研究領域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研究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這所高校有什麼獨門秘訣能培養這麼多高水平學生?華為又為何獨寵華科?一切,還要從華中科技大學介紹起。
  • 華為百萬年薪博士、湖大26歲副教授都畢業於這所雙一流!
    94年出生,今年才26歲的李晟曼被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而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研究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這所高校有什麼獨門秘訣能培養這麼多高水平學生?華為又為何獨寵華科?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小兵讀研記 | 我的同學發了Nature子刊
    朋友圈裡的一條推送,讓一辦公室的小兵都炸開鍋了。
  • 華科博士女神刷屏:有26歲任「雙一流」博導,有畢業年薪156萬!
    歲博士畢業即任職「雙一流」高校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26歲博士畢業即任「雙一流」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女,出生於1994年,工學博士,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 26歲女博士獲聘「985」副教授,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破格」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近日,「985」高校湖南大學官網公布,出生於1994年的博士李晟曼任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讚譽者認為湖南大學打破常規,給真正有才之人應有的待遇;質疑者認為李晟曼今年6月份才博士畢業,8月份就直接任副教授,資歷不夠,這種情況在「211」高校都少見,更別說「985」高校。其實,這並非輿論首次關注「90後」學者。
  • 突發:曹雪濤團隊再發 Nature 子刊,立即被指涉嫌數據造假
    該文章的詳細信息:《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頂級論文,在先天性免疫取得新進展,揭示新型非編碼RNA調控網絡》但由於曹院士正處於數十篇論文被質疑造假的風口浪尖下另據學術團隊RetractionWatch的系統分析,先期被質疑的54篇論文中,48篇由曹雪濤院士擔任通訊作者;其中證據比較確鑿,圖片高度相似的文章共有18篇,加上已糾正/撤稿的4篇,共有22篇造假嫌疑比較確實,另外26篇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有問題
  •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2020-05-11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4歲侯濤剛、26歲李晟曼當副教授,90後開掛背後,是自律和專注
    繼華中科技大學26歲的工學女博士李晟曼被湖南大學聘為副教授後,24歲剛畢業的北航博士生侯濤剛被聘為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兩人分別創下了近階段男性和女性副教授的最年輕紀錄,巧合的是,他們兩人的領域都是是工科領域,李晟曼任職湖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侯濤剛任職北交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後浪典範:26歲女博士靠什麼獲聘副教授?
    1.17歲考上大學,26歲博士畢業李晟曼出生於湖南岳陽,今年僅僅26歲,可是她現在是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李晟曼從小到大就是一枚妥妥的學霸,並且是一名特別勤奮的學霸,就是父母口中常說的&34;。其實,優秀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優秀的人還在繼續努力。
  • 26歲的副教授和38歲的副科長,有什麼可挑剔的?
    原來是湖南大學26歲的博士李晟曼被「破格」聘為副教授。那麼「網民」之間,又「挑剔」什麼呢?一是年紀輕輕,就當了「副教授」,這怎麼行?二是「土博士」,她一天海外科研經歷也沒有,怎麼能一舉及第?第三「照例」是「顏值高」,於是有的「網民」便浮想聯翩,「挑剔」起背後的「貓膩」來——當然更為「照例」的,是要扒一扒李副教授的「三代」,看看有沒有背景、是不是「官×代」等等。
  • 26歲女博士獲聘副教授引熱議 才華無需給年齡讓路
    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今年6月剛畢業,就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消息一出便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發問,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怎麼就可以直接獲聘副教授職稱?年僅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的李晟曼直接拿到副教授職稱,引發關注。雖然近年來90後學者脫穎而出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仍然有人認為這位副教授太年輕,質疑其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成為國內人才的新寵
    近日,出生於1994年的90後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簡直太優秀了,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副教授;人家的26歲已經成為了副教授,而我的26歲還在考研的路上;華科大再造人才……
  • 26歲女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成為國內人才的新寵
    近日,出生於1994年的90後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簡直太優秀了,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副教授;人家的26歲已經成為了副教授,而我的26歲還在考研的路上;華科大再造人才……下面就跟隨小月看看這位「90後」副教授的牛人簡歷:據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