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讀研記 | 我的同學發了Nature子刊

2021-02-26 弗雷賽斯

朋友圈裡的一條推送,讓一辦公室的小兵都炸開鍋了。

什麼事這麼爆炸?原來是小張兵的同一級的同學小兵兵最近一篇Nature子刊發表了。

雖說不是Nature而是子刊,這也基本上是小兵整棟樓,不,是整個所幾乎檔次最高的「成果」了,連很多研究員們都沒有發過這樣檔次的期刊。

小兵兵的課題組一直在衝擊更高檔次的期刊,這次經過各種困難終於如願以償,也算是不容易了。

各種群裡和朋友圈裡都是恭喜小兵兵及其課題組老師們的消息。

可是這下小兵們不高興了,尤其是小張兵。

怎麼回事呢?

小張兵和小兵兵是同時進的實驗室,可是眼瞅著小兵兵發了幾篇高檔次的文章,受到老兵們的讚揚,馬上就可以畢業,畢業後也有非常好的前途,可是小張兵的文章卻還沒有一篇能發表。

「同樣是一起進門的兩學生,畢業的差距怎麼這麼大涅?!」

更要命的是,自從小兵兵的這篇文章發了以後,小兵們的導師總是以小兵兵來和小兵們進行比較,三句不離小兵兵。

「你不能老看些低檔次的文章,人家小兵兵就敢看Nature,就敢去和高檔次的工作比。」

「做實驗不能就埋頭瞎做,提前就要把準備工作做好,一次性成功。你看人小兵兵,就做的頭頭是道。」

"要做的好都不容易的,小兵兵的那個文章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短短幾天,小張兵已經快被「小兵兵」幾個字給洗腦了。

難道小張兵和其它小兵們就做不出這樣的成果嗎?

就這一問題,小兵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小兵說:「小兵兵每月都是十幾萬的花,這種實驗就是很燒錢,做一次就一兩萬。我一花一兩萬,老兵就心疼的不行了,還老批評我,我也不敢做啊。」

小李兵回應「確實啊,這一篇文章砸的得有一百多萬了吧。」

小張兵補充「豈止,一年一百多萬,這都幾年的工作了,得有幾百萬了。」

「哇,這麼多,咱們整個組學生一年加一起可能都比不上他一個人啊。」

「人家課題組有錢啊,有錢就捨得做實驗,捨得買好的試劑,做起實驗來也事半功倍。可是咱們花不起啊,花點就心疼就捨不得,怎麼要求做出相同的成果?」

「就像馬太效應,越有好的工作越容易有經費,越有錢越捨得花錢做好的工作。」

」經費是一個方面,另外我們的方向也不一樣,基礎也沒有人家好啊。」

「我們的方向幾乎就沒有發在Nature,Science上的,而且小兵兵課題組在這方面積累了好多年了,可是我們才剛剛起步,什麼都不會,沒人指導,做個實驗老失敗。」

「我天天加班,小兵兵每天十點才來,走的也早,他們組都有聯培生或項目聘用給做實驗。」

「而且小兵兵的文章上還掛了院士的名,她們課題組的力量支持了這個工作,咱們不僅都單打獨鬥,也沒有人幫助拉來這個關係啊。」

「……」

在小兵們七嘴八舌討論了一會兒之後,大兵進來了。

「我都聽見你們說的了,總結一下就是……」

經費充足,所以捨得花錢做實驗,買好試劑,僱人做實驗

導師厲害,指導的好,培養的好,關係好

「這些確實都很重要,但是這都是小兵兵身外之物,她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當然有」小張兵回答道。

「小兵兵很聰明,腦子好,英語也好。她的導師都讓她來寫英文稿子,國際會議還總能拿到獎,文獻也看的多。」

「嗯嗯,我來總結一下,就是……」

聰明,會幹,光努力不出活不行,能出活還顯得很輕鬆,這是最厲害的,導師也喜歡你,願意培養你

自信,自己總覺得自己做不出好的工作怎麼行?小兵兵無論自己對不對都敢跟別人講的很自信,雖然這點也不是太好,但是相信自己能做好,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由高的目標,而且肯幹

「小兵你的問題就出在不會幹,連寫個實驗記錄本都寫不好,文獻也看不好,怎麼出好成果?」

「我已經在進步了!」小兵不服氣。

「肯幹很重要,但是會幹更是重要啊~我們還是不夠聰明啊~」

大兵後來跟老鬼說了這件事。

「唉,想想我其實也覺得心裡不好受啊,聽說小兵兵的導師極力留下他,薪酬可是我的幾倍啊。愁啊,我還說小兵呢,他們是流水的兵,未來還不可限定,可是我又該何去何從呢?「

老鬼毫不在意,「你會羨慕一個賣煎餅的每年掙的比你多嗎?」

「額……會……」

「……如果讓你去賣煎餅,掙的比現在多,你去嗎?」

「不去。」

「為什麼呢?」

「錢雖然重要,但是到一定程度就足夠了。如果我目標是要賺錢,我不會去選賣煎餅,還不如去做金融行業。我的人生目標也不是錢這一個,做科研可能實現一些人生價值吧。但是這和我說的事情有什麼關係嗎?」

「你總是會羨慕別人,賣煎餅的掙的比你多你會心裡不舒服,身邊的人發的文章比你好很多你會心裡不舒服。問題是,這些都是你的目標嗎?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你想實現的是什麼?」

「一篇Nature子刊對一個賣煎餅的人來說有多大意義?」

大兵聽完陷入了沉思……

世上人這麼多,聰明的人也很多,規則也很多。

到底什麼是有意義的?

到底做什麼是值得的?

我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我又應該怎麼去實現?

想著想著,大兵失眠了,向窗外望去,月正明亮。

【科研小兵】板塊

中國科學院某所青椒,目前從事生物醫藥下遊產業化中的科學問題研究。有一顆對生活的好奇心,保持學習能力,拓展未知的自己,追求成長和不惑。唱歌、跳舞、寫文、馬拉松、鐵人三項、跆拳道,樣樣都沾。個人微信公眾號:學到老的科研小兵,旨在實踐和學習成長。學習是一生的事,是美好的事。如果覺得老師寫的不錯,那就讚賞一下哦,再小的數目都是一種支持和鼓勵。

科學自由共享

投稿請扔至:freescience@zju.edu.cn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曾一作發Nature子刊
    可能你正在讀博,每日不知疲倦地完善著科研進程;也可能正在讀研,顧及論文的同時期待著考博上岸;也可能已經步入工作崗位,進入社會摸爬滾打幾年,時而憧憬時而迷茫。截圖來源:湖南大學官網一作發表Nature子刊,IF高達38.663李晟曼曾獲國家獎學金
  • 突發:曹雪濤團隊再發 Nature 子刊,立即被指涉嫌數據造假
    (作為外行我也看不懂這說的是啥,只能複製粘貼...)該文章的詳細信息:《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頂級論文,在先天性免疫取得新進展,揭示新型非編碼RNA調控網絡》但由於曹院士正處於數十篇論文被質疑造假的風口浪尖下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新子刊今日上線!《機器智能》重點關注中國AI
    不過,子刊此前曾遭到學術界幾百人抵制。Nature新子刊如期上線,悄悄的。昨天晚間,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正式上線,成為《自然》的新子刊。現在,《自然-機器智能》悄然上線,學界目前還沒出現反對的聲音,但子刊的出現也似乎並沒有引起強烈反響。
  • Nature子刊發文!華南理工科研團隊發現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
    Nature子刊發文! 雜誌封面與論文頁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的子刊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和索尼聯合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Nature子刊新發現:獨特的葡萄糖感應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2020-05-11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達仁這位90後博導:畢業後被直聘教授,曾一作發Nature子刊
    博士畢業被直聘為教授一作發Nature子刊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90後」學術新星。「在入職前幾個月,我就來到長沙,一直泡在學校實驗室裡做研究,都沒時間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顯得比同齡人更成熟穩重,從學生到教授的轉變,讓他感受到身上的責任,也明白將為此付出更多。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首先,大家要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Nature,其實是出自於Nature出版集團,Nature出版集團是英國的一家出版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公司要盈利,因此他們又辦了很多子刊,不同的子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截至目前,Nature
  •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Nature子刊:少年時期的社交隔離會破壞大腦,導致成年後社交障礙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懷孕生子期間做實驗還發了Nature子刊,上交博士分享她的科研經歷
    然而剛滿30歲的張老師,已經連續兩次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論文,其中一篇是第一作者。 張雨晴老師生活照 新型探針突破SERS生物成像發展瓶頸 幾分鐘就能檢測出腫瘤細胞 熟悉科研生活的人就能明白,想要發表一篇影響因子在5以上的SCI論文是多麼的不容易,張雨晴老師在《自然》子刊上發表的論文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0-0159-4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 Loihi 在存在明顯噪聲和遮蓋的情況下學習和識別危險化學品的能力。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中國團隊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張青主任團隊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李曉濤教授團隊聯合在Nature子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影響因子8.236
  • Nature,Science以及Cell的子刊分別有哪些?
    來源 | 生物實驗幫很多同學都不知道Nature,Science以及Cell的子刊分別有哪些? 現在轉發給大家,同學們記得收藏,想看的時候過來看看即可。《細胞》雜誌也有許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學中的重量級刊物。再加上愛爾塞維亞(Elsevier)出版公司擁有的大量其他刊物,愛爾塞維亞(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學文獻界能夠呼風喚雨的出版公司。
  • 教育部推薦小學5、6年級閱讀《小兵張嘎》,嘎子的原型到底是誰?
    今天介紹「書目」中文學類第38本——《小兵張嘎》(5、6年級)。1958年寫成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和同名電影文學劇本,小說曾被譯成英、印、德、泰、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出版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短篇小說集《樹明和鶯花》、《望日蓮》等。
  • 本科同學聚會真實感受:「讀研可以實現逆襲」
    前兩天,小蘇和本科幾位同學小聚,聊到身邊同學近況,也聊到最近找工作的事情。因為小蘇本科學校不算很好,在和同學們交談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考個好學校讀研真的能夠逆襲。考研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對考研的疑問,或者你有希望我們創作的文章/內容/視頻,可以隨時聯繫小蘇。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筆者在這裡梳理了這些突破性進展,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1.《Nature Materials》重大突破:追根溯源!原子角度揭示金屬硬化機理人們對金屬硬化的理論解釋是位錯密度的增加導致加工硬化。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NATURE子刊一作論文、3篇SCI論文、5項發明專利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於探索未知,勇於開拓創新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後來我改籤了機票,剛好湊了個新加坡百日留學。」 所幸,實驗最終在回國前一天完成,這次「百日留學」的成果也最終在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感謝合作導師李正國教授的指導,感謝新加坡課題組的小夥伴陪我一起『肝』。這種分秒必爭的科研經歷,是每個科研人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