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發布最新《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其中小學部分,共110本書,文學類(含繪本)56本。文學類圖書在兒童學習閱讀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增強文學素養和審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今天介紹「書目」中文學類第38本——《小兵張嘎》(5、6年級)。
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大會(1980)一等獎;入選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等五大部委「百部愛國主義圖書」;編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學大系」「共和國兒童文學名著」。
抗日戰爭時期,冀中白洋澱地區一個名叫張嘎的十二三歲的男孩,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在革命隊伍的培養下鍛鍊成長的故事。
徐光耀,中國電影編劇、著名小說家。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8年寫成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和同名電影文學劇本,小說曾被譯成英、印、德、泰、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出版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短篇小說集《樹明和鶯花》、《望日蓮》等。
很多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都被認為是嘎子的原型,但作者本人並不認可,2003年此書再版時,徐光耀專門回應了原型之說:凡是在白洋澱或敵後抗日根據地,與日寇作過英勇奮戰並有一定貢獻的人,都可在「張嘎」身上找見自己的影子;「張嘎」是個藝術創造的產兒,是集眾人之特長的典型形象。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1957年,徐光耀被打成右派,開除黨籍、軍籍,剝奪軍銜,到河北保定農場勞動改造,並開始創作《小兵張嘎》。由於他認為自己個性比較呆板,不活潑,喜歡的是嘎子的性格。於是就開始想碰到了哪些嘎子,想一條在桌子上記一條,嘎人嘎事記了很長的單子,哪些是幼稚的,哪些是進步的,哪些是成熟的,把嘎子放在戰爭環境中進行排列調整,逐漸組合成了一個活潑、善良、機智、勇敢的小八路形象。
小說和電影相距時間不遠,且電影劇本也是原作者改寫的,1963年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導演是名導崔嵬。電影公映後引起了很大轟動,成為陪伴著幾代人成長的紅色經典影片之一。2005年,22集同名電視連續劇以及同名動畫片的相繼播出,同樣受到歡迎。
原小說最早是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年代久遠。
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為照顧小學生閱讀需求,書前配有「導讀」,書後有「知識連結」,同時還收入了《小兵張嘎》的姊妹篇《冷暖災星》,拓展閱讀。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收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分為平裝版和精裝典藏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過繪本版的《小兵張嘎》,讓人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小時候看連環畫的感覺。
我是@藍山繪本心讀寫,關注兒童繪本閱讀,關注讀寫一體的閱讀進階,有問題,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