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機構僅14%合法,別再瞎整容了

2020-12-23 瀟湘晨報

「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佔行業的14%。」在8月6日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及趨勢發布會上,某諮詢公司的高級分析師說。

「黑醫美」在市場上唱主角,意味著只要監管到位,十有八九能發現問題。因此,醫美亂象之所以出現,最容易想到原因是「監管不到位」。出現亂象就責怪監管,雖然不會出錯,但也未免過於簡單。在亂象叢生、監管陷入四面楚歌之際,除了要強化監管外,更要考慮到,假如監管承壓太大,僅靠監管就很難解決問題。

「黑醫美」喧賓奪主,深層次的原因,是巨大的需求不能在合法機構裡得到滿足。幾千億級的市場體量、每年40%左右的增速,很多富起來的民眾,都希望能夠「美起來」,導致近年來「顏值經濟」呈井噴式發展,對整形外科醫生的需求巨大。

但另一方面,供給卻遠遠滿後於需求,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統計,目前醫美行業「無證行醫」、超範圍行醫的醫生數量超過3萬名,而據2018年衛健委統計年鑑,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合法的醫生不夠用,冒牌醫生就會出現,醫美「速成」培訓也會應運而生。

不僅合法醫生少得可憐,合法醫美機構更難尋覓,並且在這些機構裡,要麼價格貴得嚇人,要麼根本不願意做微整形等小手術。因此,在責備「黑醫美」賺昧心錢的同時,也要捫心自問:合法且質優價廉的醫美服務在哪?正規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鴻溝靠什麼來填平?若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回答,部分消費者就只能無奈地選擇「黑醫美」,明知其中的風險巨大,仍會帶著僥倖心理去嘗試。

平衡醫美供需之間的突出矛盾,對於淨化市場至關重要。遏制雜草生長的最好方式,是讓莊稼擠壓雜草的生長空間,同樣道理,有了足夠多的正規機構和正規醫生,「黑醫美」才會失去存在的空間。加大醫美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培育更多合法的醫美機構、動員機構以更親民的價格提供服務,不讓任何一種需求處於供給的真空狀態,「黑醫美」佔主流的畸形現象方能得到根治。

還要看到,人才隊伍和機構建設在短期內難以完成,且急速發展的醫美市場也存在虛熱現象,醫美需求與供給失衡,部分是出於剛需,部分是出於人為炒作。一些美容手術可以不做,但機構的宣傳攻勢、醫美APP的洗腦營銷,以及看臉時代在求職、晉級、戀愛等方面的種種表現,無不助漲了「美容焦慮」,培育了很多非必要需求。端正一些不太正確的審美觀、提倡合理消費和適度美容,從而為醫美去虛火,也能發揮淨化醫美市場的作用。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就去整容 別掉進這些坑
    原標題: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就去整容的你別掉進這些坑……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如期而至,大多數畢業生將踏入社會,在面臨就業壓力之時,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成為首要關注點。隨著醫美的普及化,「整容」成為畢業生提升自身「實力」的選擇之一。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 畢業就去整容別掉進這些坑……
    隨著醫美的普及化,「整容」成為畢業生提升自身「實力」的選擇之一。用戶整容前後對比圖 來源:某整形APP中新經緯客戶端在各大整形APP上看到,部分整形機構在藉助畢業季概念推廣各自的整形項目。中新經緯客戶端在某頭部專業醫美APP上看到,在打著「畢業季促銷」的模式做推廣的整形美容機構中,按照銷量排序後,除皺瘦臉項目的銷售量最多且價格差別較大,其中西安愛特蜜醫療美容診所銷售的瘦臉除皺項目,售價僅為299元,目前已有2883人預約;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的除皺瘦臉項目價格在1280元,已有2962人預約。
  • 暑期醫美眾生相:學生維權難 醫美機構盈利承壓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暑期醫美熱潮比往年晚了一些,但在暑期做醫美項目的消費者依舊很多,主要以學生群體為主。同時,記者發現,雖然目前醫美很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社會對整容人士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但這個行業其實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光鮮。
  • 怎麼選擇合法合規的醫美機構和醫生|醫美防騙指南 1
    我已經陸續寫了好幾篇醫美項目的科普,但這幾天我在想其實很多同學的腦海裡沒有一個醫美整體認知的框架,不知道什麼是合法合規的醫療美容操作。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能給到大家一個選擇合規合法的醫療機構和專業靠譜醫生的一個指南。
  • 一年4萬起醫美事故!畢業整容這些坑千萬要注意……
    隨著醫美的普及化,「整容」成為畢業生提升自身「實力」的選擇之一。在各大整形APP上可以看到,部分整形機構在藉助畢業季概念推廣各自的整形項目。01 整容趨向年輕化此前有未經證實的調查數據稱,大約51%的學生去整形是為了畢業後在職場中更有優勢。
  • 姑娘們別再犯傻了 這些醫美黑幕專門騙你錢
    前幾天,小Sa發布了一則徵集,想知道大家在醫美中收穫的苦與樂。真沒想到,原來讀者們都是醫美的資深實踐者。「幾百塊的美容針真的別打了。」「做完醫美之後一定要忌口,不然白給。」醫美亂象頻出早就不是新鮮事了。上個月,央視又曝光了湖南長沙的一家非法美容院,宣稱是國外最新減肥技術「千古線溶脂」。(要知道,任何溶脂針的叫法和做法在中國都是不合法的。)
  • 醫美機構良莠不齊 事故頻發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伴隨著「顏值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美事故頻發卻成為該行業的一大特點,因整容死亡或毀容等事件時有發生。  事故頻發  醫美行業產業鏈龐大,從產業鏈各環節參與者類型看,總體呈現「棗核狀」結構。
  • 9家醫美機構被查,123人涉案!疫情後為何醫美套路貸會變本加厲?
    近日,北京警方通過對涉案團夥資金流進行調查,查明並打掉了10餘個由醫療美容機構和黑中介組成的「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並對9個涉案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查處。今年的疫情加劇了很多醫美機構的生存壓力,一些飢不擇食的機構夥同非法分期機構,給求美者設下套路貸陷阱,進一步擾亂醫美市場。
  • 醫美火爆的背後危險重重,醫美也有智商稅!
    不僅僅我們在線下追逐可見的醫美機構,甚至最近在網際網路上都可以看到醫美行業的發展。總而言之,因為行業在最近發展也分外火爆。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在如此多的醫美背後,美麗的陷阱也一一顯現。什麼醫美面膜,醫美產品以及許多的整形產品層出不窮。這就使得很多人無法辨別英美產品的真偽。線下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醫美機構,我們在線上也可以買到很多醫美產品。
  • 醫美整容亂象調查:廣告裡的「公立整形醫院」,竟是失信民營機構
    在這些醫美者心理中,期望通過美麗的外型和容貌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是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她們卻不知道,早在踏入這條醫美之路的第一步,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裡就充滿了各種套路。而很多時候,這些不實、違規的宣傳信息,足以讓她們「顏財兩失」。
  • 王平聚律師:女子整容失敗崩潰大哭,求美者如何面對醫美?
    12月5日,鄭州的劉女士因整容失敗,自覺自己由眾人眼中的「萬人迷」變成了「妖怪」,無法承受其中落差而崩潰大哭。事情起因是20多天前,劉女士在一家整形機構花了13400元做了眼部綜合手術,可是手術後導致一隻眼大一隻眼小,且眼睛感覺刺痛。劉女士無法忍受如此求美手術的結果。
  • 歐蜜亞小知識丨一次醫美等於護膚半年?醫美和整容可是兩碼事
    現在人們可是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貌,對美的追求也是也來越高,單純的護膚已經滿足不了愛美人士的日常需求了,愛漂亮是當代人最標緻的特徵。所以醫美微調整容這些事大家都見怪不怪了,而且醫美和微調越顯年輕化。醫美項目也逐漸開透明化。
  • 張檬為愛整容卻後悔,醫美整形風險知多少
    我們在同情張檬,為她一時衝動選擇為愛整容而惋惜的同時,也應該了解醫美整形的風險,畢竟整容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說不能選擇整容,而是應該在整容之前慎重考慮,了解相關風險。 阿虎醫考小編今天整理了醫美整形的風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應聘變整容,賺錢變負債?細數那些醫美分期的花樣翻新
    而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2017年統計數字,中國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目前已躍居於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國每年整形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次。龐大的整容市場,催生了另一個市場——醫美分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醫美分期的江湖中,想要美起來,真心不易。
  • 28歲南陽女護士整容死亡!陷入醫美的「殺豬盤」?
    楊某的丈夫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對於當地醫美整形的水平「不信任」,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去做。因為這件事情,張先生和楊某有點不太愉快。而此次的整形手術,楊某事先並沒有告訴自己的丈夫。「她跟我說這段時間想回娘家住幾天,也沒有告訴我原因,沒想到她打算去做整形。」張先生說。這一次的整形手術,除了自己的媽媽,楊某沒有告訴家裡其他的人。
  • 我在醫美「拉皮條」,賺錢越多越虛
    「經常有整容機構的銷售人員上門來談合作,現在已經習慣了,我們店都是一些做美甲和繡眉之類的業務,(醫美銷售人員)競爭太激烈了,細分的領域很多,比如玻尿酸、肉毒素、脂肪填充之類的,我們都不專業,都是直接介紹給醫美的銷售人員,不過他們的流動性很大。」
  • 警惕整容中的「美麗陷阱」 虛假宣傳是醫美一大毒瘤
    一方面是越來越龐大的市場,另一方面是非法醫美依舊十分嚴峻,合法合規的機構僅佔非法機構的1/10。如果以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整個社會對待整形的態度在發生變化,顏值經濟備受追捧,「美」的生意成為新風口。在亙古不變的「愛美」驅動下,消費者有了新的訴求、關注點和消費習慣。
  • 企業服務質量良莠不齊 「問診」醫美亂象
    8月18日,28歲的女護士在接受抽脂隆額整容手術後死亡。死者家屬表示,涉事機構無相應手術資質。  儘管年輕女孩命喪整形手術臺,但追求「美」的人們仍前赴後繼進入醫美機構,由此催生國內巨大的醫美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僅為780億元,及至2018年,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220億元。
  • 醫美內參|奧園健康擬收購醫美公司連天美部分股權;京東集團證實子...
    近日,江蘇鹽城市鹽南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醫療美容機構藥品、醫療器械專項檢查。執法人員重點檢查醫學美容機構相關試劑是否過期,透明質酸鈉、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膠原蛋白等藥品、醫療器械是否從合法渠道採購,冷鏈運輸、貯藏保管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進貨查驗等質量管理制度。現場檢查發現違法違規行為2起,立案2起。
  • 27歲女子做4項整容後昏迷4天後死亡,如何避免醫美這個坑
    醫美行業的水分有多大?為什麼有些醫美機構「資質、證照齊全」,卻不代表其安全可靠?筆者的朋友曾在一間醫美公司有過任職經驗,恰好經歷了一家醫美診所資質辦理、器材採購、人員招聘的過程。1.關於美容機構的資質美容機構的資質辦理,根據機構類別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其中整容醫院、醫美醫院、醫美診所都需要有不同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