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佔行業的14%。」在8月6日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及趨勢發布會上,某諮詢公司的高級分析師說。
「黑醫美」在市場上唱主角,意味著只要監管到位,十有八九能發現問題。因此,醫美亂象之所以出現,最容易想到原因是「監管不到位」。出現亂象就責怪監管,雖然不會出錯,但也未免過於簡單。在亂象叢生、監管陷入四面楚歌之際,除了要強化監管外,更要考慮到,假如監管承壓太大,僅靠監管就很難解決問題。
「黑醫美」喧賓奪主,深層次的原因,是巨大的需求不能在合法機構裡得到滿足。幾千億級的市場體量、每年40%左右的增速,很多富起來的民眾,都希望能夠「美起來」,導致近年來「顏值經濟」呈井噴式發展,對整形外科醫生的需求巨大。
但另一方面,供給卻遠遠滿後於需求,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統計,目前醫美行業「無證行醫」、超範圍行醫的醫生數量超過3萬名,而據2018年衛健委統計年鑑,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合法的醫生不夠用,冒牌醫生就會出現,醫美「速成」培訓也會應運而生。
不僅合法醫生少得可憐,合法醫美機構更難尋覓,並且在這些機構裡,要麼價格貴得嚇人,要麼根本不願意做微整形等小手術。因此,在責備「黑醫美」賺昧心錢的同時,也要捫心自問:合法且質優價廉的醫美服務在哪?正規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鴻溝靠什麼來填平?若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回答,部分消費者就只能無奈地選擇「黑醫美」,明知其中的風險巨大,仍會帶著僥倖心理去嘗試。
平衡醫美供需之間的突出矛盾,對於淨化市場至關重要。遏制雜草生長的最好方式,是讓莊稼擠壓雜草的生長空間,同樣道理,有了足夠多的正規機構和正規醫生,「黑醫美」才會失去存在的空間。加大醫美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培育更多合法的醫美機構、動員機構以更親民的價格提供服務,不讓任何一種需求處於供給的真空狀態,「黑醫美」佔主流的畸形現象方能得到根治。
還要看到,人才隊伍和機構建設在短期內難以完成,且急速發展的醫美市場也存在虛熱現象,醫美需求與供給失衡,部分是出於剛需,部分是出於人為炒作。一些美容手術可以不做,但機構的宣傳攻勢、醫美APP的洗腦營銷,以及看臉時代在求職、晉級、戀愛等方面的種種表現,無不助漲了「美容焦慮」,培育了很多非必要需求。端正一些不太正確的審美觀、提倡合理消費和適度美容,從而為醫美去虛火,也能發揮淨化醫美市場的作用。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