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有人說範冰冰美的不要不要的,於是走在大街上發現,哪哪都是範冰冰。
這是醫療美容的功勞。
據中國信息網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醫療美容收入規模在330億元,2014年約398億元,2016年達到了約525億元。
而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2017年統計數字,中國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目前已躍居於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國每年整形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次。
龐大的整容市場,催生了另一個市場——醫美分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醫美分期的江湖中,想要美起來,真心不易。
有中介拉著農村大媽去醫院門口排隊申請貸款;有無辜者因為中介詐騙,背上巨額債務,其中包括應聘KTV的服務員。
在這個江湖中,分期平臺甚至為他人做嫁衣,中介、醫院坐地分錢,好不熱鬧。
烏魯木齊的小白至今想不明白,「被辦理」了分期後,0利息突然變成了有利息。
2017年7月,小白想做嘴唇改薄,一家整容醫院告訴她,「7000多元的是院長做,5000多元是專家做」,小白經濟條件一般,最終軟磨硬泡談定以5000多元的價格讓院長為其手術,就在談妥的時候變故也如期而至。
「諮詢師跟我說要我分期,我說為什麼要分期?5000多這個我可以自己付的。」從來沒有過貸款經驗的小白對於莫名的分期表示不解。
「零首付,零利息,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不辦一個,而且能不能申請下來還不一定呢;這麼好的機會,先試試;辦下來也可以退,48小時內退是免費的。」
在諮詢師的遊說下,小白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吧手機遞給了諮詢師,期間諮詢師反腐強調,「沒什麼可擔心的;這麼好的事好多人還沒機會呢」。
在諮詢師的操作下,小白成功「被辦理」了分期,之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被辦理」了分期的小白第二天想退掉,但是諮詢師卻玩起了失蹤,曾經的0利息也變成了有利息。
後來小白才了解到,諮詢師可能和貸款公司有提成可拿。
諮詢師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客戶辦理貸款,本身觸及法律邊緣,可是苦於沒有確鑿證據,小白投訴無門,成了被整容醫院和貸款公司踢來踢去的皮球。
福州的魏女士遇上一件奇葩事。貸款一分錢沒拿到莫名其妙就背上了一身債。
一家貸款中介的老闆陳某告訴魏女士,只要徵信好,沒車沒房也能貸款二三十萬元,但需要通過不同批次的小額貸湊成,主要涉及「美容貸」「牙科貸」等醫美行業的項目,在正常批貸的同時還可以贈送相應的服務項目。
「我本來不做美容項目,中介說不做也沒關係,但是表面上要配合。」最終,魏女士接受了「美容貸」,並同意中介抽成3個點至5個點。
隨後,陳某帶著魏女士來到位於福州市福新中路的優美醫療美容機構,並給她的手機下了一個分期軟體。
申請貸款的過程中,中介沒有讓魏女士看到具體貸款的過程。只最後讓魏女士籤了個電子籤名,然後做了十分鐘臉部提升。
可是,事後,魏女士帳戶還沒收到貸款,2727元催款的簡訊就先到了。打電話給中介,中介說錢早就匯給了美容機構。
魏女士不僅沒做整形,沒拿到貸款,還要往外掏錢。
中介給美容機構拉「客」,美容機構不做手術,雙方輕輕鬆鬆就從醫美分期平臺拿到了錢。還款的鍋就丟給了「魏女士們」。
醫美行業人士透露,現在整個醫美市場放出的貸款大概是60個億,其中15多億元被騙貸者者們掠取,而15個億隻是保守估計。
你以為去應聘只有被」傳銷「的風險?還有可能被無辜」整容「。這件事兒,網絡大V「微石家莊」都看不下去了,給予了無情的暴光。
事情是這樣的,19歲的成美(化名)去面試KTV服務員,被嫌棄形象不好,要求整容,竟花費6萬元。
成美涉世未深跟著面試官去了附近的整容醫院。面診師說,這個蘋果肌、下巴、鼻子、太陽穴都可以整。但姑娘沒錢啊。
沒錢好辦,幾個金融機構的人立刻從天而降:一家美好分期、一家喬融金服,刷刷的,姑娘就借了6.2萬塊錢,開始了整容大計。
姑娘以為整完了,就可以上班。終究還是太年輕……負責人告訴她還不符合要求不能上班。
明明來應聘卻被拉去整容,「借錢」整完了依然沒有工作,小姑娘被」坑「的有點慘。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應聘服務員、19歲的小姑娘能還得起這筆她眼裡的「巨款」嗎?但借款機構就這樣借給她了。是因為她應聘的是日結600塊的佳麗模特?
小姑娘一句,面試官告訴她他們會所和整容醫院是合作的。答案不言自明。
當下的醫美分期行業,正上演著一幕幕狗血劇情,用戶本想整個容,美麗一下;結果是「一下沒錢」。
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技術風險,對醫美分期來說,都可能是個「坑」。
這個行業自身的特性適不適合分期也存在疑問。
比如,中介和美容機構的「騙貸狂歡「跟行業性質有關。
醫療整形具有衝動性消費的特點,醫美分期審核慢,放款速度慢的話,顧客出了門可能不會再回頭。
但是分期消費又需要細緻地審核與風控,這兩個必然成為一對矛盾。
所以,如果想要踏實經營,貸款平臺應該放緩審核速度,降低審核通過率,提升客戶質量,讓騙貸者無縫可鑽。
另外,魏女士的經歷也告訴我們,醫美行業非常依賴銷售渠道。為了取得高額銷售提成,一些本身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也成了合作渠道眼裡的「香餑餑」。
這是醫美分期應該操心的問題。
醫美分期機構要擦亮眼睛,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最後不僅可能變成平臺的壞帳,還會影響行業聲譽。
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廣大求職者,看到19歲小姑娘成美的例子,也要引以為戒。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