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世界生活,必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一是應該要什麼,人生做什麼是最重要的、寶貴的、真正值得爭取的。這就是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能夠要什麼,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最適合於自己的性情和稟賦。這就是準確的自我認識。有了這兩條線,內心就會寧靜 行動就會從容。相反,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永遠焦躁和擰巴,他東抓一把,西抓一把,到頭來仍不滿意呢,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能讓自己滿意。周國平—人生不較勁】
辦公室,年輕的大學生總問我,你為什麼在這裡上班?
在她們眼中,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有相關的證書,也有能力,為什麼甘心幹這麼平凡的崗位。
我很認真的回答,很簡單這個階段我只想要我自己想擁有的。
步入中年,職場上或許如日中天、平步青雲,但光亮的背後各種憋屈、各種心酸和隱忍,估計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那種無法也無人傾訴的痛。
步入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身體還算康健但總也小病不斷,孩子總是被動學習,成績總隨監管鬆緊上下滑動。
職場、家庭如一根蠟燭兩頭點,那頭風吹的緊,那都就燃的歡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而緊吹這頭,時而緊吹那頭。那頭快慢已不是問題,反而兩頭都燃的成了問題。
臨近不惑之年,耳邊突然響起兩句話—再不陪我,我就老了;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於是此刻我遵從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