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內心聲音也是種快樂

2020-12-20 珺偉HR

【一個人在世界生活,必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一是應該要什麼,人生做什麼是最重要的、寶貴的、真正值得爭取的。這就是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能夠要什麼,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最適合於自己的性情和稟賦。這就是準確的自我認識。有了這兩條線,內心就會寧靜 行動就會從容。相反,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永遠焦躁和擰巴,他東抓一把,西抓一把,到頭來仍不滿意呢,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能讓自己滿意。周國平—人生不較勁】

辦公室,年輕的大學生總問我,你為什麼在這裡上班?

在她們眼中,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有相關的證書,也有能力,為什麼甘心幹這麼平凡的崗位。

我很認真的回答,很簡單這個階段我只想要我自己想擁有的。

步入中年,職場上或許如日中天、平步青雲,但光亮的背後各種憋屈、各種心酸和隱忍,估計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那種無法也無人傾訴的痛。

步入中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身體還算康健但總也小病不斷,孩子總是被動學習,成績總隨監管鬆緊上下滑動。

職場、家庭如一根蠟燭兩頭點,那頭風吹的緊,那都就燃的歡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而緊吹這頭,時而緊吹那頭。那頭快慢已不是問題,反而兩頭都燃的成了問題。

臨近不惑之年,耳邊突然響起兩句話—再不陪我,我就老了;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於是此刻我遵從內心的聲音

相關焦點

  • 真正愛自己,是遵從內心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快樂,只有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學會了珍惜自己,這個目標,才能實現。因為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和懂得自己內心需要的是什麼。一、看清自己的內心,學會去愛它。很多人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沒有快樂,沒有滿足,沒有充實。也有的感覺生活中全是不如意,全是痛苦和折磨。更有的還在迷茫著、焦慮著、掙扎著、糾結著,就像一隻在玻璃上亂撞的小鳥,徒有痛苦,沒有結果。這些,都是沒有看清自己內心,沒有傾聽它的聲音,沒有滿足它的需要,而讓它受到了傷害,給自己造成了不該有的痛楚!
  • 遵從自己的內心,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會在生活中獲得快樂
    時間有限,人生短暫,生命的過程,不要輕易浪費它,誠摯的遵從於自己的內心,最大限度地遵從自己的內心也是一種活法。社會是多元的,人也是多面的,我們不必活在固定的條條框框裡。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掩蓋我們內心的聲音,要有勇氣追隨自己的內心和直覺,不能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不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生活。
  • 堅定自已,遵從內心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寫作也是一樣,一部優秀的作品一定是存在爭議性的。每個人的生活軌跡,認知水平不一樣,對一部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作為作家,是不可能傾聽所有讀者的任何聲音。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通過自己的經歷來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一個過程。
  • 遵從內心,不要聽從「網音」
    當然是誰的都不要聽,年輕人追夢路上,應遵從內心,不應聽從「網音」。究其實,網上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聲音,看似對立,本質上都是把專業與「錢途」做「非教育」的捆綁,異曲同工把教育當成了職業培訓,背離了教育的目的。按照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長」的理論,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能力健康地生長。「生長」,與年輕人的夢想天然連接;夢想,則因志趣、天性而派生。
  • 遵從內心,遇見最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無法回程的旅行,途中總會看到不一樣的的風景,遇見不一樣的人,但最終還是要遵從內心,回歸自己。從呱呱墜地到兩鬢斑白,從一聲輕啼到遲暮之年,我們成長的同時,不斷經歷世間功名利祿的誘惑,嘗遍人生酸甜苦辣的滋味,領悟七情六慾帶來的苦果,所有的這些體驗都只是為了在成長的路上遇見自己,完成內心的渴望,做最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去往自己該去的地方,而遵從自己內心的路是心要去哪裡,那身體便跟著走到哪裡。
  • 做到這三點,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才不是最高級的自我催眠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因為摸魚讓我快樂,所以去摸魚,而不是為了摸魚而去摸魚,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去生活,而不是隨著別人的指揮棒起舞,這才是最重要的。底下的回覆很多人都是同樣的觀點,摸魚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
  • 生活中,我們對於感情,需要的是更多的是遵從自己內心
    前言:有人說過,感情的這件事,我們需要更多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畢竟與人相處,如果千篇一律,這個社會就不會豐富多彩了;也有人說,對於感情,我們要相敬如賓,更需要相互理解,不能順著自己脾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就導致很多的矛盾的發生。
  • 日記|遵從本心,活出快樂……
    席間,一位愛好書法的朋友講了他練習書法的心路歷程:起初,他一直憑著自己對書法的悟性進行練習,生活因自己的愛好而變得快樂。慢慢地,他的書法作品有些名氣了,找他賜墨寶的人越來越多,對他作品進行點評的人也越來越多。
  • 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幸福快樂的樣子
    1、優雅並不是你穿多貴的衣服,不是你克制你內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裝模作樣表面看起來好看的動作。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幸福快樂的樣子。5、優雅是得體而精緻的外表,豐富而強大的內心。 優雅是柔而不嬌、堅而不厲的品性氣質, 優雅是積極樂觀、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6、只有當你有優雅的意念,優雅才有可能自然的出現;出自內在的優雅,就是神性的展現。
  • 王君安:遵從自己內心,來去皆從容
    那是近十年前的事情了,種種原因至今我們還沒有見到《尹桂芳》這臺大戲的舞臺呈現,倒是應該記錄一下被稱作「小尹桂芳」的王君安的藝術生涯吧,畢竟她也是年屆知天命,也是中生代越劇表演藝術家裡非常獨特的一位。從王君安的舞臺形象到生活中的溫和模樣,我們能感覺到這個女子的內心是強大的,她只要認定的事,一定要去做,她一直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中國義烏網丨遵從內心,不要聽從「網音」
    當然是誰的都不要聽,年輕人追夢路上,應遵從內心,不應聽從 網音 。究其實,網上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聲音,看似對立,本質上都是把專業與 錢途 做 非教育 的捆綁,異曲同工把教育當成了職業培訓,背離了教育的目的。按照教育家杜威 教育即生長 的理論,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能力健康地生長。 生長 ,與年輕人的夢想天然連接;夢想,則因志趣、天性而派生。
  • 被動選擇還是遵從內心
    而後者從來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從內心出發主動做出選擇,最終命運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外在的命運是你的內心在外部世界的投影。只要你的願景在你的內心成像,就會在外部慢慢地投影出來,最終成為你內心想成為的樣子。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你需要撞上一些別的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 你被「遵從內心」這種想法給害了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遵從自己內心的這種「信仰」在90後、00後一代泛濫,且一發不可收拾。在別人還在一門心思學習時,他們卻背著「古板」的家長偷吃禁果,結果導致學業報廢,前途堪憂。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可能會滿臉驕傲的告訴你他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他們是真心相愛的。我只想說;「我信你個鬼。」在手機上點開職場社交軟體等,經常看到類似「為什麼90頻繁跳槽?」
  • 遵從內心,一切都是恰好的安排
    在這當中,遺憾的是,有些是難過的記憶,給了我們沉重的打擊,讓我們心灰意冷,甚至看不到希望,就算我們想遺忘,它們卻偏偏已在內心深處紮根,成為生命中深沉的嘆息。那就足夠了,其他的,遵從自己的內心,相信時間終究會給你答案。
  • 電影《一點就到家》:能遵從自己內心選擇的人,都是生活的強者
    本來,他在大城市裡生活得好好的,但不知道他自己是那根神經搭錯了,硬是跑回家鄉這個山溝溝裡種起了咖啡。如果回家中茶,那也情有可原,但他放著家鄉傳統的茶葉不種,轉而種起了咖啡,這也讓他和自己的父親有了巨大的衝突,一度決裂。
  • 遵從內心的聲音,寫自己想寫的內容——三個月以來的創作工作總結
    但這與真正的內心寧靜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人生是一場修行,顯然我的境界還差得很遠。近些天關於寫作的問題就讓我有些苦惱。時間是最大的問題。上班之後,用於思考和學習輸入的時間大大減少。雖然每天依然在堅持,我對自己寫的內容真的很不滿意。晚上睡得晚,早晨起得早。一到晚上十點眼皮打架的厲害,很多文章都是硬著頭條寫完的。
  • 學考古還是學金融,年輕人追夢遵從內心就好
    當然是誰的都不要聽,年輕人追夢路上,應遵從內心,不應聽從「網音」。究其實,網上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聲音,看似對立,本質上都是把專業與「錢途」做「非教育」的捆綁,異曲同工把教育當成了職業培訓,背離了教育的目的。按照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長」的理論,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能力健康地生長。「生長」,與年輕人的夢想天然連接;夢想,則因志趣、天性而派生。
  • 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可是,生活的主角是你,所以,凡事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從小到大就是父母的驕傲。有的人從小就頂著「優秀學生」「好孩子」「乖乖女」的頭銜。小時候,我們也會引以為傲。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優秀的人還很多,你的心開始浮躁了,再也沒辦法成為那個優秀學生了。以前別人說你是優秀學生,也許你很自豪。
  • 聽內心的聲音——《玩具總動員4》觀後感
    在玩具的世界裡,一種是有主人的玩具,另一種是所謂丟失的玩具,其實就是被主人以各種理由遺棄的玩具。胡迪是第一男主角,是主人忠誠的玩具,在第一個主人長大後被轉贈給第二個主人後,他對前後任主人的忠誠和對玩具朋友的責任始終不渝分毫未減。他和新主人之間的情感雖因主人對他的日漸冷落有所失落,但絲毫不影響他對主人的忠誠度。
  • 郭敬明李成儒舌戰背後,當遵從內心成為一種虛無的標準
    當遵從內心成為一種自以為是的理由,那就是雞同鴨講了 文|閒雲 《演員請就位2》奉獻了綜藝娛樂節目史上最真實最精彩的片段,不是表演,而是郭敬明和李成儒的舌戰,熱搜上用的是battle這個詞,很明顯淡化了節目中呈現的火藥味,兩人的辯論遠比battle更加的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