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企業從0到1的營銷案例分享

2020-12-12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聯否Linkflow,分享人:彭罕妮,思享營銷諮詢CEO。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初創公司如何做0~1的營銷。這個話題不單是在說初創公司怎麼做,實際上很多的企業雖然它不是初創企業,但是有很多新的產品線,或者是說以前營銷的底子很弱,現在要開始走向市場。如今的信息非常的爆炸,每個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越來越短,所以重新做營銷規劃,營銷管理的時候,就類似於一個從0開始的過程。

今天的演講主要分三方面,第一方面分享Salesforce成功的案例,他們從0~1營銷和品牌推廣是怎麼做的?第二方面介紹一家服裝公司,比較特別的是他有很多創新的玩法。第三方面為大家總結創新企業從0到1的營銷7條建議。

Salesforce品牌成長之路

Salesforce是一個SaaS軟體公司。客戶關係管理軟體(CRM)從90年代就開始在美國流行,現在全球市場容量已經超過400億美金(2019年),作為巨頭的Salesforce.com 就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市場份額已接近20%。在過去的時候軟體是需要安裝,需要調試,甚至是需要根據企業業務來定製化開發。而Saleforce.com是雲端軟體模式(SaaS-軟體即服務 )的開創者。他們改變了企業管理軟體需要長時間開發、測試和上線的傳統。它就像用一個公用的設施或者是資源一樣簡單方便。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會使用SaaS軟體,但是這在99年的時候,在世界上還是一個非常領先的理念。那時候的軟體領先公司,包括Oracle、 SAP、 IBM這樣的軟體公司都非常的多。而Salesforce和其他的矽谷公司不同,它的創立可謂是一帆風順。Salesforce公司已經超過了其創始人曾經的老東家Oracle的市值,應該是僅次於微軟的軟體公司。

品牌為王

1999年Salesforce公司成立剛剛開始做產品原型(還沒有產品)時,媒體就嗅到了變革的味道,《華爾街時報》搶先發布了《軟體將變為在線服務,或引發行業變革》的文章,Salesforce的創始人積極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高調的革新者,與公司的定位保持一致。矽谷很多創始人是技術極客出身,不喜歡面對媒體,更不喜歡拋頭露面。但是貝尼奧夫認為CEO需要和公司融合為一體,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在大眾面前曝光,參加各種活動,這樣可以贏得聲譽,宣傳價值主張,是非常有效的品牌打造方式。

著名的「no software」 -終結軟體,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作妖。當時這個Logo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大家認為邏輯不通,冒犯客戶,到處樹敵,招惹了傳統軟體巨頭..但是營銷天才貝尼奧夫認為,品牌應該注重差異化,就是要突出核心價值易用性、低風險、全新的模式。

ToC營銷方法來做ToB業務

Salesforce是第一家用To C的做法來做To B業務的公司。之所以如此重視使用者,Salesforce認為自己按照用戶數收錢的方式,和傳統軟體的採購模式也可以是不同的。

傳統軟體的銷售過程是企業的IT部門負責人或者CFO、CEO,所以採購的決策時間長,機制複雜。但是CRM軟體實際上是給市場人員、銷售人員,客服人員來用,他們是為公司掙錢的人,這群人在公司有很強的話語權。抓住他們,讓他們去說服公司的買單人是一種很討巧的方式。另外按月付費的形式相比投入巨資開發軟體實在太有吸引力。

於是他們推出任何公司的前5名用戶都可以免費使用salesforce的產品。一旦團隊成員試用覺得不錯,根據salesforce的定價計劃,擴展用戶數量很簡單,花費並不高,公司也可以花錢購買更多的功能。(這種免費試用的模式在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稀奇,但居然萌芽於20年前)除此之外,他們認為,用戶通過口碑可以成為Salesforce的銷售力量,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裂變」。

用戶社群

打響知名度之後,也有了一定的用戶數量,接下來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salesforce的產品。那個年代,在每個城市做巡展演講是最好的辦法。一開始就起步不利,目標50人的市場活動,實際到場只有15人…復盤後發現自說自話,講自家產品多好多好的活動,客戶不喜歡。於是每場活動的主題漸漸變成客戶講述產品體驗。

在2003年開始,salseforce舉辦了年度用戶會議,Dreamforce大會,超過1000名用戶參加,這個數字在過後的幾年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5500+。而Salesface的全球用戶社群Trailblazer (中文:開拓者)現在有230萬用戶,其中包括用戶,合作夥伴,開發者等,大家通過這個平臺分享專業知識,交流經驗。在全世界各地,有700+個線上線下「開拓者」小社群,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

總結一下Salesforce品牌成長之路就是深刻的市場的洞察,創新的精神,對產品的投入以及「品牌為王」的實踐是成功的制勝之道。


「慢時尚」Everlane的創新與顛覆

Everlane作為小眾輕奢的代表,這家企業成立於2010年,自帶矽谷的「顛覆者「基因。Everlane把自己定位成輕奢品牌,中高端定位,產品成本可以公開,那要如何讓消費者相信質量好而又有性價比呢?Everlane 的方法是「透明化」,他們倡導要讓消費者知道一切。「Know your factories, know your cost, always ask why」

信息透明化

在Everlane的官網、國內天貓專賣店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產品的基本信息,包括每件服飾用的面料信息,清潔方式。甚至可以了解生產廠的所在地、信息、員工數量、生產環境等。

定價透明化

消費者在買奢侈品的時候明明知道貴,但是到底貴在哪裡,不知道。Everlane卻把原材料、配件、人工、物流、稅費一一列出來,明碼標價。

與傳統零售價比價透明

在公開成本的基礎上,還要給出傳統品牌和自己的價格比較。消費者明顯的發現,只需要傳統零售商一半價格,就能買到同等品質的鞋子。

再看看Everlane,也就是說比成本高1.5-2倍,簡直是良心企業,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好感度蹭蹭上漲。另外,消費者會認為連成本都說出來的品牌,真是實誠,無形中更加信任也樂於傳播。

打折也要透明化

這幾年,Everlane除了開了線下體驗店,也逐漸開始打折。但是套路上,跟其他品牌稍有不同。「Choose What You Pay」(翻譯過來就是想付多少,你隨意) 活動就是針對打折商品,有三個不同的價格。

  • 最低價:成本+運費
  • 中間價:成本+運費+運營開銷
  • 最高價:成本+運費+運營開銷+發展資金項目

學過心理學的朋友們都知道,如果有三個不同的選擇,很多人會選擇第二個,而忠誠的消費者甚至會想,我支持Everlane發展,支持它的慈善事業,我買的是這個品牌的未來。消費者有了選擇權,就算選了最低價,滿意度也會高很多,不太好意思退貨或投訴了。

總的來講,Everlane品牌的營銷理念是用網際網路產品迭代的思路,通過消費者數據決策來倒推供應鏈,與客戶建立深度的連結。


初創企業從0到1的7個營銷建議

第一、 好的品牌名字,在很多年前在中國市場裡面,大家都比較流行用英文名特別是服裝行業,基本上很多牌子都不知道怎麼念,不知道怎麼讀。實際上這個做法問題很大,如果這個字我不太確認是不是這樣讀,那我就不去叫他了,慢慢的就忘記了。

其次,從品牌的風險來講,如果一個品牌經營不好,那麼整個公司都會受牽連,大家可以知道今日頭條它是屬於字節跳動的,字節跳動並沒有用自己的公司名字來定義自己的新聞網站流媒體的 APP,也沒有用來定位他的短視頻的 APP而是用了抖音,這兩個名字感覺是更貼合他的產品,比他的工商註冊的名字更加貼合。所以我認為一個好的品牌名等於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第二、 有了品牌名字和基本的產品之後,要把產品講好,特別是ToB的公司,基本上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對於他們來講非常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滔滔不絕的講技術,甚至是研發的技術,並不是產品。這種方式其實不但是投資人看不懂,用戶也看不懂,用戶即便是技術人員看得懂,拍板的做決策的人也聽不懂,所以我們在內容講的時候,把產品講好,一定要講得很具體不要太抽象,儘量少用專業詞彙。用一些可信的數字,用一些可以量化的數字,甚至是用第三方的數字描述更準確。

第三、 打造自然的IP,有一些個性的人,其實更能夠吸引媒體的注意,創始人從創始一個公司開始的時候,就不是只代表你自己了,創始人去做品牌是從0~1,最有效,而且最讓人可信的方式,這也是創始人的使命所在。

第四、 統一視覺,好的品牌VI形象,能夠給企業可信,然後可靠的一個感受,也是公司實力的一個代表。

第五、 找到種子客戶,建立用戶社群。不斷的打造自身的忠實用戶群體,然後不依賴於平臺的流量,而通過自身產品去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產生粘性。

第六、 要爭取各種曝光的機會。初創企業它跟其他的成熟企業不太一樣,最大的不同是沒錢,因為大家做品牌推廣沒錢是做不到的。有各種曝光的機會,比如寫文章、直播、市場活動等等,初創企業從0~1的時候,各種曝光的機會非常重要且珍貴。

第七、 找到背書的或者把案例做好,如果有一個專家或者是一個明星、KOL為你背書,那麼這個產品一定會比較好賣。另外一個就是案例,從0~1的企業最在乎的就是案例,做好案例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比如說要描述清楚客戶的背景,給客戶帶來的價值,以及我們在這個項目中發揮的作用不論是技術、獨特的商業模式還是內容等等。

在數字時代,客戶的消費數字、行為數字,甚至是在網上所有的瀏覽器記錄也都可以被記錄,數字時代就跟傳統的營銷時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現在的數據時代客戶體驗可以是用數字來衡量的,但無論是什麼時代價值觀是不變的,營銷的本質仍然是需求管理、利他和創造價值。

從以上介紹的案例來看,初創企業從0到1要學習的營銷知識有很多,但不論是初創企業還是資深的企業都需要有最新的數據支持、獨特的創新理念和敏銳的市場洞察。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整合營銷傳播方法有哪些?整合營銷經典案例分享
    1、整合營銷傳播方法 (1)建立消費者資料庫 這個方法的起點是建立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資料庫,資料庫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人員統計資料心理統計消費者態度的信息和以往購買記錄等等。整合營銷傳播和傳播營銷溝通的最大不同在於整合營銷傳播是將整個焦點置於消費者、潛在消費者身上,因為所有的廠商、營銷組織,無論是在銷售量或利潤上的成果,最終都依賴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 一二傳媒:新聞營銷如何解決企業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聲音從0到1?
    新聞營銷對於企業樹立品牌起到了尤為的關鍵作用,尤其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下,新聞營銷更加舉足輕重了,新聞營銷、網絡推廣、軟文發稿這些相近的詞彙你隨意百度一下都有成千上萬的案例,我始終相信一點,就是做的好的企業、做的大的企業、做的強的企業在新聞營銷這塊做的絕對很到位,你很難想像當你按時準點下班的時候,那些大企業的營銷團隊或許正在辦公櫃絞盡腦汁地想策劃方案,當你回到家倒地呼呼大睡的時候,那些大企業的公關們卻在電腦前沒日沒夜地想創意
  • 2020中國創意調查:這十家營銷策劃公司最具創新精神企業
    在如今新消費時代、營銷 4.0 時代,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營銷時代,營銷的中心轉移到如何與消費者積極互動、尊重消費者作為「主體」的價值觀,讓消費者更多地參與到營銷價值的創造中來。深耕行業17年,共賦能品牌累積服務逾500個客戶案例,已幫助10餘家先驅企業在5年內實現百億級銷售目標,成為國內名副其實「500強企業最青睞的外腦公司」。創新領域:2020年索象開啟戰略導向創新,率先把企業戰略與數字傳播、智能電商整合「營」和「銷」,為客戶提供一企一案得數位化整合營銷服務,從始至終解決品牌價值和市場銷量問題。
  • 新成員加入|嘉年華整合營銷成為創新101認證企業
    「歡迎嘉年華整合營銷成為創新101認證企業,嘉年華整合營銷將在營銷代理賽道通過胖鯨平臺展示更多自身案例及經驗洞察。」TOKENTOKEN是一家提供線下場景營銷服務的公司,擁有豐富的線下執行經驗,且深耕校園場景多年,聚合頭部校園類垂直KOL ,提升企業客戶從線下到線上在年輕用戶群的影響力。
  • 2012中國營銷盛典十周年慶:企業營銷創新獎榜單
    同時他還提醒企業要注意中西部增長動力。中國東部經濟正在轉型,增長速度減速到7-8%;但中西部地區進入快速增長軌道(兩位數)。企業面已有反應,中西部市場機會擴大。精彩演講之後,他還與臺下嘉賓進行了互動,對於未來的房價,陳院長提出了「穩中有升」的看法。與此同時,北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宇先生帶來了關於《2.0時代的網絡營銷趨勢》,結合汽車行業為大家帶來了網絡營銷的未來解讀。
  • 華為智能助手AI營銷案例斬獲梅花創新獎
    11月20日,第七屆梅花網營銷創新獎在上海龍之夢大酒店舉行頒獎典禮,在眾多企業品牌、內容平臺方、媒體和KOL等的共同見證下,華為智能助手憑藉「父親節,我爸有了新助理」優秀案例,成功摘得行業獎銅獎,此次獲獎肯定了2019年度華為智能助手在營銷領域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也讓華為智能助手的精品營銷初次閃現光芒
  • 說客英語榮獲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年度影響力...
    12月5日,「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於鄭州萬豪酒店盛大開幕。本屆盛典由銷售與市場雜誌社、華糖雲商、《品牌觀察》聯合主辦,網易新聞協辦,邀請了國內頂尖的營銷專家匯聚一堂,論營銷方法,評經典案例,判市場走勢並圍繞「卡位新生態、掌握新算法、跑對新賽道」這一主題展開一系列深入討論,揭秘企業新賽道「奪冠」的奧妙。
  • 2020新營銷案例TOP30
    發展趨勢一個產品從研發到誕生,再到走向市場,面對的是同類產品的競爭,將這個範圍再擴大,則是上升到企業的競爭。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產品競爭變得越發激烈,若想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創新營銷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 社會化媒體在企業營銷中的應用研究——以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為例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如今,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與過去由網站主導生產內容的Web 1.0時代不同,Web 2.0 給世界帶來的是向「用戶主導內容」轉變的革命性意義,用戶的角色變得活躍、自發、個性,內容則相應地變成即時與多樣。
  • 創新發展,寧夏這家企業進入全國商科教育的案例教學課堂
    12月6日,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馮蛟教授及其團隊舉行了一場特殊發布會,寧夏百瑞源成功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發布會,這個由馮蛟教授及其團隊採編撰寫的《創新突圍:百瑞源枸杞的營銷渠道破局之路》原創案例,成功入選「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西部專項),並將進入全國商科教育的案例教學課堂
  • 兵無常勢,2021年B2B營銷作戰指南!-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
    後疫情時期,企業的營銷更要擁抱創新和技術,以此追求新的增長方向!  為期兩日的峰會邀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企業營銷負責人,展開10餘場主題演講,2場深度Talkshow,1場營銷辯論會,分別從Growth——營銷增長新模式,Innovation——B2B視頻營銷、企業傳播、內容營銷,Technology——AI營銷、品牌數位化,品效合一Action——客戶旅程四個角度展開話題。
  • 從0到1,新搜索營銷的進擊之旅
    不可否認,搜索營銷在網絡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今的信息爆炸化增長,碎片化分散,使得每個人的注意力日漸縮短,傳統搜索似乎已不再滿足當下用戶的搜索需求。企業需要重新制定營銷戰略,做「新搜索」營銷就類似於一個從0到1的過程。「新搜索」營銷是什麼?它是指結合傳統搜尋引擎收錄規則、排名機制和新媒體平臺,運用先進的排名技術及高質量的內容,提高品牌方的搜索排名和精準曝光的一種營銷手段。
  • B2B企業營銷,越來越重要了
    多年後,數位化在中國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的企業客戶意識到內容營銷、社交傳播,數字營銷可以幫助業務的快速發展,市場部在公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針對不同的P就可以採用日新月異的營銷方式去溝通和影響。很多有網際網路基因的企業在經營To B業務的時候,直接用To C的新玩法,營銷方式大膽創新,很多蠻有效的,這對營銷人也是啟發,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具體參考釘釘,阿里雲,騰訊雲..)
  • 說客英語隸屬公司榮獲年度影響力教育品牌獎,入選企業創新案例
    2020年12月08日 15:34 閱讀:2,524 12月5日,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在河南鄭州舉行。
  • AdTime大屏營銷三大案例入選2016年度數字營銷經典案例Top100
    數字營銷領域的發展就像是一座通天塔,以經驗和誠信為基石和梁柱,以技術、創意為磚石,最終只為更接近消費者,以更好的呈現方式、更優質的內容和更精準的人群觸達,將最優秀的品牌、企業理念以及好的產品與真實的用戶需求對接起來。
  • 臺兒莊古城在文旅部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培訓班上分享營銷創新經驗
    全國各省(區、市)文旅部門分管領導,重點旅遊城市、臺兒莊古城、圓明園、龍門石窟等眾多知名旅遊景區及品橙、字節跳動、快手等旅遊營銷企業負責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旅遊報、鳳凰網等媒體負責人參加培訓班。繼續開展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給予資金與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標杆作用。注重人才培養,制定國家旅遊營銷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 網絡整合營銷傳播環境下企業網絡營銷案例分析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市場環境不斷成熟;而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雙重推動下,不少的中國企業已經日益融入到全球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中。目前不少國內外的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了有利的探索,我們希望通過對「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整合、 「免費使用+通訊營銷」、 「線上傳播+線上營銷」的整合、 「目錄營銷+在線營銷」的整合等創新整合營銷傳播案例的分析,為中小企業的過冬提供一些參照。
  • 凱淳CRM數據營銷獲好評 奪TopDigital創新銀獎
    >COSTA「杯杯講究 如你所願」聖誕積杯數據營銷案例,斬獲TopDigital服務商組數據營銷-創新銀獎,此次獲獎再次肯定了凱淳CRM在數據營銷領域的專業創新性和前瞻性。與品牌創建,面向網際網路服務、智能產品與廣告營銷案例等進行評選。
  • 企業服務再獲肯定,什麼值得買摘得TopDigital營銷案例類銀獎
    7月2日,2020第八屆TopDigital創新營銷案例獎榜單公布,消費決策平臺什麼值得買憑藉「京奇寶物陣地」案例斬獲TopDigital營銷案例類營銷策略組銀獎。TopDigital創新營銷獎是關注數字營銷領域品牌創建與產品創新的權威獎項。歷經八年沉澱,已經成為營銷領域的創新風向標。今年,TopDigital首次提出「營銷創新增長模型」,圍繞「創新性」、「執行性」、「商業價值」、「可持續性」四大指標進行評審,經過近百位行業領袖、高校教授、資深媒體人共同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更加注重長期價值建設和內外部綜合表現。
  • 市場營銷與品牌建設—存量競爭下的營銷創新之道
    完美日記的品牌營銷的三個套路套路1:注重細節,真情實感內容細節:比如大部分筆記都是來自KOL試用後的二次內容創作,文末都會有:謝謝某某KOL的筆記分享。真情實感:依託用戶口碑寫的「消費筆記」,調動用戶情感認同,吸引用戶對口碑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