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單力薄拗不過「人多勢眾」:眾生皆苦,渡不過這一劫就白活了

2020-12-13 舒山有鹿

時光如歌需慢聽,歲月似海需留心。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擺渡人,你能挺過風和雨的洗禮,那便與幸福相伴,與美好相擁。

倘若在歲月的巨海中被吞噬,不過是成了滄海中沉沒的「一粟」,無人會拉你一把,甚至你的遭遇還將成為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前行者,你的生活只能由你負責,你的劫難也只能由你去渡。你曾以為的「多個朋友多條路」不過是幻想。過於依賴,不僅傷身,過於執著,還會傷情。

年輕時許多人都認為那些「人脈」能拉自己一把,所以每一次社交聚會都會過分地「奉獻」自己,生怕被人排擠,成了角落的一員。

可最後,他們依舊成了角落的一員,有人是因為狂歡後見盡了「人間薄情」,有人是因為別人排擠,硬生生地偏於一隅。

可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這都是社交場上的必然遭遇。不僅如此,當你偏於一隅後,有人還會窮追不捨,對你大肆打擊,這不是特例,而是生活現實。

落井下石是人間常態,學會「離群」則是世間常情。不過是有的人在被落井下石中幡然醒悟,而有的人卻是在「歷盡千帆」後的悄然離別。無論哪一種,都是一種「渡劫」。

勢單力薄和人多勢眾

這個社會是群體的社會,人也是群體的人。雁群北歸時還會成群而飛,何況是人呢?所以,「合」與「不合」成了人這一生的心病。

合是因為「人多勢眾」的群體能帶給自己安全感。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在與他人交往時多了幾分所謂的「底氣」和面子。

在職場,有些人不提升自己的工作本事,只是一昧在「人際圈」中渾水摸魚,看起來在圈子中混得風生水起,可最後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得到了什麼。

為什麼人討厭「勢單力薄」的一個人,而選擇圈子合群呢?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曰人際心理的面子束縛,二曰心中不安分的歸屬感。

這個社會,當看到一個人活成一支軍隊時,人們會特別敬佩讚賞。可當一個人尚未有足夠能力活得自在時,一個人的生活只會被人嘲諷。

這種嘲諷不僅損傷了人的面子,更會讓本就不安分的心跳得更加厲害,以至於感覺「勢單力薄」的個人肯定比不上「人多勢眾」的圈子。

當這麼想的時候,其實就錯了一半了。要知道,沒有人生來便是要歸附於圈子的,人加入圈子,都帶有濃厚的利益目的。

有些人因為圈子大佬多而去抱大腿,有些人因為圈子裡有自己相熟的朋友而去奉承附和。可圈子畢竟是圈子,你的討好和合群,並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改變。最多不過是些心理安慰罷了。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有一種格局,叫自助。有一種能力,叫自渡。有格局的人,都有能力,有自助能力的人,必然懂得如何自渡。

每個人都是大河上的一葉孤舟,你所遇到的成群的帆船,不過是人生拐角處的相遇。當拐角處已過,又會回到以往孤舟的狀態。

這個過程,就是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人生經歷。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也許你能一一附和在他們周圍,可時間一久你帶不來任何好處,他們依舊會和你斷絕關係。

生活就是一個自渡的過程,別把心過多地安放在別人身上,這樣做會傷心,別把情過分寄托在別人心中,這樣做會傷感。

當你回望以往的歲月,你會發現,能在你低谷時拉你一把的人很少,你所認為的「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他們往往是見到你逐漸登臨山頂時才趕過來攙扶的。

所以,別以為在別人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別人身上只有他自己的希望,而你的光卻在你的內心深處,只不過是你的「依賴」覆蓋了它罷了。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我們無法成為普度眾生的聖人,卻可以成為普度自我的擺渡者。所謂「一路一人一歸途」,那一路是你的「人」路,而那一人便是「勢單力薄」的自我,所謂的歸途,便是你渡過人生「天塹」,渡盡劫難後的彼岸。

人生的危和機——合與不合

看似合群還是不合群這樣的小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邁過低谷後所遇到的第一個分岔路口,一路是屬於自我的獨木橋,一路是成群結隊的陽光大道。

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走光明大道,他們認為多人相伴,至少比一個人活得有趣和自在。話雖如此,但卻並非如此。

一塊金子倘若被覆蓋在密密麻麻的蓬草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光不僅會被逐漸增多的蓬草所遮蔽,還看不到出頭之日。

並不是說「合」不好,而是你的過分依賴,會磨滅了你心中的願想和追求。因為在圈子裡,許多事不由你決定,而人又有從眾的心理,難免會迷失了自己。

隨著年歲增長,你會發現,所謂的圈子不過是群體用來遮蔽他們平庸的幕布。當你揭開時,你會發現,也許除了金字塔頂部的人是能力出眾外,底部的人,多是不能「自我」的「跟隨者」。

一個風浪打過來,那些頂端的人自然能隨心應對,可那些底部的盲目者呢?無外乎都翻倒在了風浪之下,只剩下「沉淪」。

人生終歸是自己的人生,獨自去過獨木橋也許會有更大的生機。有人在跨過獨木橋後登臨高峰,有人在跨過獨木橋後去到「詩與遠方」。這條路的最後,得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自渡,自渡,能自我方能自渡。合與不合危機的背後,就是一次選擇。看起來危機更大的事其實蘊涵著更大的轉機,所謂「君子求諸己」,要知道黯淡玉石的內部,就是奪目的翡翠。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02.餘華的小說《活著》裡面的主角福貴,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男人。福貴一家人的命運似乎與福無緣,所以給孫子取名叫苦根,苦根生下來就沒了母親,父親又在他年幼的時候出事死了,唯有和福貴一起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可最後,連這唯一的親人也留不住,生命裡難得的溫情,一次又一次被死亡撕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去。
  • 臺灣說:眾生皆苦,而『我』很甜
    眾生皆苦,而『我』很甜。『我』是中國寶島臺灣,是中國領土上無法割捨的一部分。『我』隨時歡迎你來我心裡走一遭,歡迎你來,看看『我』的世界,感受『我』的甜,為你的皆苦的內心加點甜。眾生確實皆苦,但是也是必須去品嘗的苦。即使很苦,但這裡很甜。世間萬象,混雜紛紜,來一趟食甜,既是犒賞自己,也是讓自己可以在這個混雜的世界保持自己,不被改變。此生從未想到會遇見如這般甜的地方,既然已經遇上,好好相愛。
  • 驢求馬幫助被拒,驢死馬不堪重負,腸子悔青:眾生皆苦,唯有互渡
    「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寬容,就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會多一分希望。與人方便,就是幫助自己,給自己留活路。眾生皆苦,唯有互渡。茫茫人海,每個人都有無助的時候,當我們有能力幫到別人時,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對於別人來說都是莫大的幸福。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福慧雙修的「百渡人」。
  • 《心流》: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由於小美的過度緊張,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導致她長期焦慮,最終患上了神經官能症。神經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最常見的替代品。----榮格事實上患上這兩類病症的人都是由於對生活產生了無力感,放棄了自己的潛在能量。其根源是為了逃避自由,不想為自己該付的責任買單。
  • 因為眾生皆苦
    這位老僧的記憶,描述在這裡,就是想讓各位明白眾生之苦,生死輪迴的道理。有緣人曾說,我們常人聽不懂各種植物與動物的語言,但這是存在的,也只有潛心修煉的人才能聽得懂,才能明白相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弱小生命的苦。
  • 佛說:眾生皆苦,但你一定要讓這人間值得
    只是,那樣的幻想終究抵不過現實的無奈,抵不過柴米油鹽的瑣碎。在這煙火紅塵中行走,總有一些人,會擾亂你的思緒,總有一些事會讓你倍感疲憊。無數的日子裡,我們總是匆匆忙忙的奔波,為了生活拼命努力,不敢停下裡歇息片刻。因為我們深知,肩上的擔子太沉太重。
  • 12歲男孩因未完成作業跳樓: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一.眾生皆苦前兩天一張截圖引發熱議,「散裝衛生巾」被送上熱搜。起因是一家店鋪售賣散裝的衛生巾,100片只需要21.99元,遠遠低於品牌衛生巾的價格,其中有個用戶提問「建議還是買有牌子的吧,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另外兩個已購買的用戶回答道,「生活難」、「我有難處」。
  • 佛說:生命皆為渡,渡己,渡心,渡人
    人生一世,只有把自己度好了,才可以去渡別人,你懂得了善待別人,別人才能善待你。渡人先渡己,充實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包容自己,也能包容別人。每個人活著,都有存在的意義,都會在生活中,影響著一些事,也許是渡別人,也許是別人渡你。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佛祖拈花一笑萬千佛法微妙因果不虛善惡有報眾生拜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浮生若夢蹉跎>我徒步走了十萬裡你卻說佛在心底佛說回頭是岸回頭卻無家可盼世間有浪子千萬誰想與親人分散佛說命由己造卻逃不過這天道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他殺害過的眾生不計其數,他靠著權勢威懾世人,貪、嗔、痴三毒熾盛。已經是『沒在深淵,不睹正法。習惑無知,諸惡普集。』他絕非有佛緣之人,縱說妙法,絕難醒悟。」在神足比丘眼裡,佛度有緣人。沒有佛緣之人縱說佛法也絲毫沒用!時,佛語神足比丘:「朽故之衣,浣之乃淨。極盛欲心,當觀不淨之想,然後乃除。若嗔恚盛者,以慈心除之。
  • 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佛陀告訴我們,在這個世間的眾生,苦有三大類。哪三大類?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說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普度眾生,佛陀也曾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作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今生都有足夠的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福報不夠、因緣不到,是暫時無法得渡的,不是佛菩薩不渡,而是眾生根機悟性且因緣有異,暫時無法與佛結緣。
  • 5本先婚後愛甜寵文,眾生皆苦,只有他的於甘甘是草莓味的,很甜
    先婚後愛甜寵文,眾生皆苦,只有他的於甘甘是草莓味的,很甜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先婚後愛甜寵文,眾生皆苦,只有他的於甘甘是草莓味的,很甜。最近鬧書荒的寶寶們,給你們送來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幾部小說,保證讓你意猶未盡,身臨其境。1.
  •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佛說:人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佛門中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
  • 李誕結婚:眾生皆苦,但你是草莓味 於是我們相愛,手心溼的像海
    (李誕《笑場》)不過他還是覺得人間不值得,因為人間就那樣,它不值得你難過,當十年過去後,所有的事情就都成了下酒菜。他是李誕,一個覺得世界不太美好就不願睜開眼睛活的人。即便他開著估值十幾億的公司,開創了行業領先的脫口秀,在他眼中,這一切都不重要。
  • 【傳心法要】30[言闡提者,信不具也][一切六道眾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謂之斷善根闡提][菩薩者
    [一切六道眾生,乃至二乘,不信有佛果,皆謂之斷善根闡提。一切法皆苦,但是苦沒有實性。六祖馬上開悟了。一切世間是苦的,但是苦沒有實性,何以故?一切皆空。苦也是妄想。執著而來的,是業力。所以去接受它,歡喜的接受它。
  • 人生一世,皆在自渡;萬般皆苦,唯有自渡!(深度好文)
    以下分享一個故事,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人生一世,皆在自渡;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來看這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一肚子煩心事,苦惱至極,急於找一個尋求解決的辦法。這天,年輕人去山中散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山腳下,年輕人看到一位牧童騎牛吹笛,頗為逍遙,大感羨慕之下,便上前詢問:「你能告訴我怎樣擺脫人生的煩惱與苦惱嗎?」
  • 又一首神曲《心如止水》疑似抄襲,抖音火的歌就逃不過這一劫?
    >可是大家高興的日子還沒幾天,近段時間一夜爆紅的新神曲《心如止水》卻又一次被指疑似抄襲,很多人都表示這首歌的旋律與孫子涵的《唐人》(《唐朝好男人》主題曲)異常相似,甚至某些部分的唱法相似度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比較),這就讓人忍不住懷疑兩者之間的關係,要知道後者《唐人》的發行時間是2013年,而《心如止水》則是2019年初,難倒某音火起來的歌曲都逃不過抄襲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