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歌需慢聽,歲月似海需留心。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擺渡人,你能挺過風和雨的洗禮,那便與幸福相伴,與美好相擁。
倘若在歲月的巨海中被吞噬,不過是成了滄海中沉沒的「一粟」,無人會拉你一把,甚至你的遭遇還將成為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前行者,你的生活只能由你負責,你的劫難也只能由你去渡。你曾以為的「多個朋友多條路」不過是幻想。過於依賴,不僅傷身,過於執著,還會傷情。
年輕時許多人都認為那些「人脈」能拉自己一把,所以每一次社交聚會都會過分地「奉獻」自己,生怕被人排擠,成了角落的一員。
可最後,他們依舊成了角落的一員,有人是因為狂歡後見盡了「人間薄情」,有人是因為別人排擠,硬生生地偏於一隅。
可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這都是社交場上的必然遭遇。不僅如此,當你偏於一隅後,有人還會窮追不捨,對你大肆打擊,這不是特例,而是生活現實。
落井下石是人間常態,學會「離群」則是世間常情。不過是有的人在被落井下石中幡然醒悟,而有的人卻是在「歷盡千帆」後的悄然離別。無論哪一種,都是一種「渡劫」。
勢單力薄和人多勢眾
這個社會是群體的社會,人也是群體的人。雁群北歸時還會成群而飛,何況是人呢?所以,「合」與「不合」成了人這一生的心病。
合是因為「人多勢眾」的群體能帶給自己安全感。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在與他人交往時多了幾分所謂的「底氣」和面子。
在職場,有些人不提升自己的工作本事,只是一昧在「人際圈」中渾水摸魚,看起來在圈子中混得風生水起,可最後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得到了什麼。
為什麼人討厭「勢單力薄」的一個人,而選擇圈子合群呢?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曰人際心理的面子束縛,二曰心中不安分的歸屬感。
這個社會,當看到一個人活成一支軍隊時,人們會特別敬佩讚賞。可當一個人尚未有足夠能力活得自在時,一個人的生活只會被人嘲諷。
這種嘲諷不僅損傷了人的面子,更會讓本就不安分的心跳得更加厲害,以至於感覺「勢單力薄」的個人肯定比不上「人多勢眾」的圈子。
當這麼想的時候,其實就錯了一半了。要知道,沒有人生來便是要歸附於圈子的,人加入圈子,都帶有濃厚的利益目的。
有些人因為圈子大佬多而去抱大腿,有些人因為圈子裡有自己相熟的朋友而去奉承附和。可圈子畢竟是圈子,你的討好和合群,並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改變。最多不過是些心理安慰罷了。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渡人者自渡之,自渡者天渡之。」
有一種格局,叫自助。有一種能力,叫自渡。有格局的人,都有能力,有自助能力的人,必然懂得如何自渡。
每個人都是大河上的一葉孤舟,你所遇到的成群的帆船,不過是人生拐角處的相遇。當拐角處已過,又會回到以往孤舟的狀態。
這個過程,就是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人生經歷。來來往往的人很多,也許你能一一附和在他們周圍,可時間一久你帶不來任何好處,他們依舊會和你斷絕關係。
生活就是一個自渡的過程,別把心過多地安放在別人身上,這樣做會傷心,別把情過分寄托在別人心中,這樣做會傷感。
當你回望以往的歲月,你會發現,能在你低谷時拉你一把的人很少,你所認為的「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他們往往是見到你逐漸登臨山頂時才趕過來攙扶的。
所以,別以為在別人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別人身上只有他自己的希望,而你的光卻在你的內心深處,只不過是你的「依賴」覆蓋了它罷了。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我們無法成為普度眾生的聖人,卻可以成為普度自我的擺渡者。所謂「一路一人一歸途」,那一路是你的「人」路,而那一人便是「勢單力薄」的自我,所謂的歸途,便是你渡過人生「天塹」,渡盡劫難後的彼岸。
人生的危和機——合與不合
看似合群還是不合群這樣的小問題,其實就是我們邁過低谷後所遇到的第一個分岔路口,一路是屬於自我的獨木橋,一路是成群結隊的陽光大道。
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走光明大道,他們認為多人相伴,至少比一個人活得有趣和自在。話雖如此,但卻並非如此。
一塊金子倘若被覆蓋在密密麻麻的蓬草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光不僅會被逐漸增多的蓬草所遮蔽,還看不到出頭之日。
並不是說「合」不好,而是你的過分依賴,會磨滅了你心中的願想和追求。因為在圈子裡,許多事不由你決定,而人又有從眾的心理,難免會迷失了自己。
隨著年歲增長,你會發現,所謂的圈子不過是群體用來遮蔽他們平庸的幕布。當你揭開時,你會發現,也許除了金字塔頂部的人是能力出眾外,底部的人,多是不能「自我」的「跟隨者」。
一個風浪打過來,那些頂端的人自然能隨心應對,可那些底部的盲目者呢?無外乎都翻倒在了風浪之下,只剩下「沉淪」。
人生終歸是自己的人生,獨自去過獨木橋也許會有更大的生機。有人在跨過獨木橋後登臨高峰,有人在跨過獨木橋後去到「詩與遠方」。這條路的最後,得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自渡,自渡,能自我方能自渡。合與不合危機的背後,就是一次選擇。看起來危機更大的事其實蘊涵著更大的轉機,所謂「君子求諸己」,要知道黯淡玉石的內部,就是奪目的翡翠。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