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

2020-12-22 時光了了

01.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經歷多了,也就淡然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人會對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學會自己寬慰自己,生而為人,本就是要嘗遍世間酸甜苦辣的。

無論如何,不要放棄對生活的熱愛,人間有疾苦,人間也有真愛,這才是生活的本質,去體驗生活種種滋味,才不枉你來人世走一遭。

人生在世,就是一場旅行,不管好的壞的,都會成為你獨一無二的回憶,帶著旅行者的態度去看待事物,你會發現,其實你所經歷的那些,都是你生命中的財富。

生活就是這樣過下去的,跌倒爬起,前進止步,如此循環往復,直至生命的盡頭。

《飄》裡,斯嘉麗一生受盡磨難,卻依然能夠說過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這種充滿希望的話。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

02.

餘華的小說《活著》裡面的主角福貴,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男人。

在他的人生中,經歷了許多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依然帶著生的希望繼續著自己的生活。

似乎這個世間帶給他的只有苦難和失去,但在痛失所有親人,唯有與一頭老牛為伴的時候,他依然堅挺的活著。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

福貴的人生經歷過起起落落,年輕的時候家裡是地主,日子過得很富庶,但因為喜歡賭博,將祖宅都抵押了出去。

在他打算痛改前非的時候,卻被迫上了戰場,九死一生之後,他被送回了家,但此時的家鄉早已物是人非。

妻子家珍一直對他不離不棄,因為他的回歸,這個小家庭的生活似乎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可真正的悲劇此時才開始上演,厄運接二連三而來。

家珍身患重病逐漸不能下地幹活;有慶失血過多而亡;鳳霞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不久家珍也跟著去世了。

此時福貴身邊的親人,唯有女婿二喜和年幼的外孫。

然而孩子還沒長大,二喜工作的時候出了事故,留下了兒子苦根和福貴相依為命。

03.

但生活中的每一口甜,似乎都帶著砂礫,讓你甜蜜的同時卻又痛苦萬分。

每個人都在認真的過生活,但命運從不會因為你的認真而偏愛你。

福貴一家人的命運似乎與福無緣,所以給孫子取名叫苦根,苦根生下來就沒了母親,父親又在他年幼的時候出事死了,唯有和福貴一起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

可最後,連這唯一的親人也留不住,生命裡難得的溫情,一次又一次被死亡撕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去。

故事的最後,一家人相繼離世,只留下福貴一人獨自承受著生活的苦楚,白髮人送黑髮人,沒有人能夠體會這種深入骨髓的痛苦。

曾經的家庭或許不幸,但總歸有人在,回家有人一起說話,生活在大家的鼓勵下還是充滿希望的,但如今,回到家中回應福貴的只有空蕩蕩的一片牆壁。

但他依然堅挺的活著,懷疑過這個世界,也對這個世界失望過,但他依然活著,這人間,值得他活下去。

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會明白生命的可貴。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其實對於平凡人來說,平凡的活著,大抵就是一種幸福。

04.

生離死別是人間常態,但這種事不應該讓你拒絕去嚮往美好的生活,不應該讓你失去對未來的期待。

逝者已矣,生者應當帶著逝去著的夢想一起前行,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你的房間,屋外炊煙升起,人間的煙火正是生命的氣息,人間如此美好,生命值得努力。

遇到困難就想辦法去克服,路是人走出來的,如果你不去穿越這片沼澤,你只會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只有忍痛向前,才能見到前方的康莊大道。

人活一生,誰還沒經歷幾件痛苦的事情,不要讓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生活中有苦就有甜,將煩惱的事情忘卻,留下甜蜜的回憶,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應該是由你自己去創造,做一個勇敢努力的人。

也許你現在討厭的生活,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也許你現在所唾棄的那些,正是別人窮盡一生也得不到的;

你現在或許在上課,老師講的都是你聽不懂的知識,你覺得自己被束縛在小小的教室內,你出去無拘無束的自由玩耍。

殊不知,你現在的校園時光,是多少人回不去的青春。

好好珍惜當下吧,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值得你珍惜當下,值得你期待未來。

05.

生活只有一次,有些經歷也只有一次,過了就是過了,不會有重來的機會。

所以,好好珍惜當下你所擁有的一切,也許你也會在多年以後懷念你此刻的時光,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人間值得,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你還未曾見過的風景,有成片成片的麥田,有磅礴大氣的江河,有雄偉巍峨的泰山,有無數的風景等著你去見識。

人間值得,因為這裡有你所熟悉的人,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是富有或貧窮,只要身邊有自己的愛人,那就是你的家,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溫暖。

人間值得,因為你曾經經歷過的種種,已經凝結成一種勇氣,成為你生命中最特別的東西,足以支撐你看盡這世間繁華。

要用善於發現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也許平常的一天,也有不一樣的閃光點。

06.

其實,所謂人生,就是由無數個平凡的一天組成的,認真的去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要浪費自己的大好青春,讓自己回憶起來覺得青春無悔。

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一種緣分,不要去抱怨生活的不公,也許命運的禮物早就給你準備好了,現在還不是拆禮物的時候,大膽的去創造自己的未來吧。

無論如何,不要失去希望,一時的失敗並不能證明什麼,只要你願意為之努力,早晚有登上高峰的一天。

不要被困難打倒,沒有人的一生是順風順水的,這美麗的人間,值得你期待。

莎士比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將苦難的過去當作新生活的開章,去生活吧,好好活著。

相關焦點

  • 佛說:眾生皆苦,但你一定要讓這人間值得
    不停地抱怨只會讓人心生怨氣,怨氣積攢的多了,就像一個毒瘤,終有一天會發作,害人不淺;傷心流淚也沒有意義,腳下的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難也要走下去。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想怎樣就怎樣。結婚生子,承擔著一個家庭的命運,承擔著孩子的人生走向,容不得半點懈怠和馬虎。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餘華在《活著》自序中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告訴他,他的自私和高尚是多麼突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了解自己的過程也是了解世界的過程,只不過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是一個長期和痛苦的過程。於是餘華用不斷的寫作,逐漸地打開心扉,使自己與書中的人物進行近距離的親密交談。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餘華《活著》:一本道一生,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三個月之後,福貴他老婆家珍也走了,家裡就只剩二喜、苦根和他三個人相依為命了。苦根四歲那年,他爹二喜在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死了。苦根七歲摘棉花時,不料發燒了,病了。福貴心疼苦根,便煮了半鍋新鮮豆子,放在床前給他吃。可是,傍晚回家才發現,苦根死了,吃豆子撐死的。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沒想到餘華《活著》中悲慘命運的主角福貴在現實中存在。《活著》的主角福貴少年紈絝,娶妻生子,家財因賭博敗光,被國民黨抓去上了戰場,幸而撿回一條命來。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死的。老實心細,為人踏實真誠勤快,幹活麻利的好女婿二喜,在鳳霞死後的第四年,居然意外被四塊水泥活活壓死,死前最後一聲還嘶吼了一聲他兒子的名字,苦根。外孫苦根長大了,聽話懂事,但卻在七歲時因飢餓貧窮吃多了豆子,撐死了。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老牛。
  • 12歲男孩因未完成作業跳樓: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一.眾生皆苦前兩天一張截圖引發熱議,「散裝衛生巾」被送上熱搜。起因是一家店鋪售賣散裝的衛生巾,100片只需要21.99元,遠遠低於品牌衛生巾的價格,其中有個用戶提問「建議還是買有牌子的吧,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另外兩個已購買的用戶回答道,「生活難」、「我有難處」。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你身上所體現的是對活著的堅持,一種最樸實的情感,中國近70年所發生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你和你的家庭中。於小說本身來說你是不幸的,但是作者餘華卻用冷酷的筆墨將你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 當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臺灣說:眾生皆苦,而『我』很甜
    眾生皆苦,而『我』很甜。『我』是中國寶島臺灣,是中國領土上無法割捨的一部分。『我』隨時歡迎你來我心裡走一遭,歡迎你來,看看『我』的世界,感受『我』的甜,為你的皆苦的內心加點甜。眾生確實皆苦,但是也是必須去品嘗的苦。即使很苦,但這裡很甜。世間萬象,混雜紛紜,來一趟食甜,既是犒賞自己,也是讓自己可以在這個混雜的世界保持自己,不被改變。此生從未想到會遇見如這般甜的地方,既然已經遇上,好好相愛。
  • 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你能想像得到的生活的難全在餘華的小說《活著》裡。有人說《活著》真的很苦,看完特別壓抑,難以想像的是被生活如此折磨的福貴怎麼還能一個人堅強地活下去?餘華在自序中更是多次表達了對「活著」的理解,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2020真的不需要太多東西,只需要健康的活著,真誠地愛自己就好
    正如餘華在《活著》裡寫著那般:「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廣東佛山,一位騎三輪車賣菜的大叔因為太過疲勞在馬路上睡著了。無數車輛在他身邊呼嘯而過。成年人的世界,好像從沒有容易二字。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活著,都要找到一點寄託,一份念想。努力在苦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甜。生活中的溫暖或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如果還沒遇到,請再往前走走。重慶一位帶著黃色安全帽的工地大叔,結束工作後,蹦蹦跳跳地走回家治癒了屏幕前的我們。
  • 失聯15天中科大博士遺體被找到:眾生皆苦,萬相本無
    活著是為了什麼?作家餘華曾經用一部小說回答過這個問題:活著只是為了活著。尼採也說過,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加強大。或許我們不應該從別人的痛苦裡尋找安慰,最終使自己變得強大的是通過人生閱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小時候父母寵著,長大了要明白沒有人會無私的對你好,不但付出後沒有回報,甚至還會遭遇背叛、欺騙。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自此十五年,餘華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沉浸三年,餘華質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自此,這三年的轉型《活著》出世,這個長篇小說《活著》就是一部關於」死亡「的記錄。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死了容易,活著很難-餘華《活著》讀書筆記
    很多人都說餘華的《活著》這本書,看完一遍以後,絕對不能再看第二遍了。我原以為是這本書內容不好,不值得再讀一遍,直到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讀《活著》這本書,還是書友會的幾個群友推薦的。隨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開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