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
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
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因父親的外科醫生夢,搬家一次又一次,最終來到了醫院的職工宿舍,新家對面就是太平間。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腔。這樣的經歷也讓餘華對生命和血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後來,每天放學餘華都往醫院跑,慢慢地就喜歡上了酒精和福馬林的氣味。在《朗讀者》欄目中,餘華坦言,自己喜歡在太平間睡覺。尤其是夏天,天氣特別熱,他就會去太平間睡一覺,一覺醒來頓時感覺涼爽無比,乍一聽,真是細思恐極!
餘華迷戀死亡,著迷血肉,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著死亡、苦難的氣息,這也成為他作品中豐富內涵的主題。高考落榜,父親安排他去做了牙醫,5年之後再也不想做了,於是專心寫書,也是5年,寫了投,投了退,退了寫,如此往復。一直以殘酷為基礎,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那時候,餘華筆下的故事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
莫言稱他是「殘酷的天才」
直到1989年底的一天晚上,餘華夢到自己被綁在處決臺上,旁邊有人在意義陳述他的罪行。接著,一桿槍對準他的腦袋,"砰"的一聲,餘華醒了。
自此十五年,餘華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
沉浸三年,餘華質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自此,這三年的轉型《活著》出世,這個長篇小說《活著》就是一部關於」死亡「的記錄。
但這次不再是血腥、暴力和死亡,而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
《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不幸的人同樣也是個幸運的人。就像作者說的活著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在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親情、愛情、友情。這些字都有情字組成,到頭來還是躲不過「情」的糾纏,當這些東西
一件一件從你身邊離去,你又會怎麼辦。
福貴一生沒有白活,經歷了種種也不枉來這世上白走一遭,經歷了榮華富貴奢靡的生活,家境敗落後的無助,雙親的離去,愛人離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豈是我、你、他能承受了的。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眼裡也是不由自主的落下,老人的堅強、孤獨、樂觀我深受觸動。或許這片田間是老人就好的歸宿,老人和他的老牛都互相憐惜著對方……
《活著》自出版以來就備受追捧,個版本的銷量已經超過2000萬冊,獲獎無數,豆瓣評分一直高達9.4分,影響了數以萬計苦苦追尋生命意義的人們。
餘華更是憑藉《活著》賺的稿費高達1550萬,在2019年中國富豪榜上,餘華排在第二位,莫言曾經感慨:餘華寫字最少,但卻是賺得最多的作家。
足以見得,餘華作品影響之深遠。
這本書在出版之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憑藉這本書餘華成功地獲得了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等多種獎項。
中國作家網評論餘華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餘華以他的批判題材出名,寫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
如果你迷茫了,浮躁了,不妨拿起餘華的作品,去汲取這野蠻生長的生命力,現在《活著》只需28元,一杯咖啡的錢,就能把中國當代最好的小說收入囊中!(點此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