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2021-01-08 凌檬梓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地主少爺福貴愛嫖更喜歡賭,終於敗光了家業,老父親散盡家財讓福貴挑著銅錢去還賭債,妻子家珍離去,戒賭后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去給母親抓藥途中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往往都是禍不單行,真正的悲劇才剛開始。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給縣長媳婦獻血被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因難產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苦根發燒,由於吃多了豆子被撐死,從此生命裡唯一與他有血親的人也分開……一個孤苦的福貴,一頭老黃牛是最後的陪伴。

書中感觸最多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死的時候,在醫院裡醫生為了給正在生孩子的縣長的老婆輸血,才上小學的有慶那麼小就被抽血,直到血被抽乾,醫生才知道停下來,福貴聞訊趕來的時候醫生第一聲問的是福貴有幾個兒子,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有其他的兒子趕緊讓他來給縣長的媳婦繼續輸血,視人命如草芥,拿尋常老百姓的命不當回事,縣長的媳婦活下來了,可是有慶卻獻出了生命,縣長春生還說了一句:福貴,怎麼會是你的兒子。

如果是別人的孩子就賠點錢草草了事,畢竟對於一個官員來說影響不好,在那個特殊年代裡,大煉鋼鐵上級的話就是一切,上級說算了就是算了,生前的有慶一天好日子也沒有過,生下來半歲就跟著大人開始過苦日子,天天割草餵羊,三年災害期間根本沒吃飽過,為了省鞋子下著大雪也要光著腳著去上學。

作者餘華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出福貴的故事,通篇沒有煽情,沒有同情,娓娓道來,那種可憐悲涼讓讀者都來真是心痛到了骨子裡。

《活著》正如書名那樣,直白如話,通俗易懂,餘華自己也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在自序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本書中福貴不能承受生命之輕,買下了一頭瀕臨死亡的老黃牛陪著他,並且取名福貴,雖然親人都已經去世,可是福貴沒有忘了他們,老黃牛耕地的時候為了不讓"福貴"寂寞,他還喲呵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一起耕地,福貴一天天老去,他不想自己慢慢的忘了曾經的親人,於是把他們天天掛在嘴邊,福貴的枕頭底下壓著十塊錢,無論自己有多窮,都不會動這十塊錢,他希望有人用這十塊錢把他跟家珍有慶苦根葬在一起。

電影跟小說相比,沒有小說中那麼悲,電影中儘管也是逝去了很多人,可最終還是一家人陪伴在一起,電影中苦根還留著,讓我們看到活著的希望,小說只留下一頭老黃牛。

人為了什麼而活著?如果沒有希望的活著又該怎麼辦?

書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苦難有時是命運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除了坦然接受,也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風採。

相關焦點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個為了省鞋不給家裡人增添負擔,天天心心念念家裡的羊要吃草,一天兩次,光著腳來回跑五十裡路,自己瘦的電桿一樣吃不飽飯的有慶,最後卻是死於獻血。這個異常懂事的孩子,當時還天真樂呵呵衝到前面一遍遍問,「老師我錯了,到我了麼?」即使後來抽血抽到臉色蒼白,也是挺到挺不下去嘴唇青了才說了句頭暈。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01 我想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生命的意義是貫穿一生的動機。活著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常態,是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包括愛,包括給予,包括成功,名利,金錢,權利。
  • 每日好書分享:《活著》,生活不易,人都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不順心,感情受挫,家人朋友意外離開...無論哪一件,都有可能瞬間將你擊垮。大家好,這裡是每日好書分享,今天分享的是餘華的作品《活著》,生活不易,人都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餘華,祖籍山東,生於杭州。
  • 《活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餘華在《活著》中彰顯其獨特力量!
    #每日讀書#《活著》題記: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先生的《活著》可以用題記來概括其主旨思想,《活著》講述了福貴與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與此同時,書還講述了一個人是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最優秀的女婿和外孫,還有那隻答應外孫苦根所買的一隻將死的老牛來陪伴他,一起生活的朋友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他也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可能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被槍斃的地主龍二,在苦難中所經歷的幸福感,讓他有著對活者最真實的渴望,借用餘華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來活著。
  • 餘華《活著》:一本道一生,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家財萬貫變得一窮二白,他雖然活著,卻見證了身邊每一個親人的離去,並親手埋葬了他們。乍看這是一個妥妥的人生悲劇,所有苦難均在福貴一個人身上反覆疊加,細品後發覺悲情有之,溫情亦有之。我們不禁追問,人到底是為什麼活著?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情而活著。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在這樣的心態下,餘華偶爾聽到了一首美國的民歌《老黑奴》,在那首歌中老黑奴雖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餘華特別感動,於是就寫下了令我們潸然淚下的小說《活著》。
  • 經典再品:餘華的活著,為什麼總是那麼火!
    當時我和同學們是這樣講的,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從文化角度賞析,就要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來深度探討這個問題。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你卻無法解釋。活著就是一個這樣的問題,看似很簡單,你卻無法回答。有時候,我在想,也許一個人真的到你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才能明白活著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餘華迷戀死亡,著迷血肉,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著死亡、苦難的氣息,這也成為他作品中豐富內涵的主題。高考落榜,父親安排他去做了牙醫,5年之後再也不想做了,於是專心寫書,也是5年,寫了投,投了退,退了寫,如此往復。一直以殘酷為基礎,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電影《活著》 劇照這樣的現實也在餘華《活著》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每個人活著的人或許都能記得,當時的自己經歷了如何的惶恐和恐懼,而那些逝去的人,帶給了更多人一生的哀慟和悽涼。沒有任何例外,我也同樣刻骨銘心地記得那個下午,即便自己的記憶力隨著歲月的摧殘在衰退,而那個下午的搖晃和顫抖仿如昨日。在計算機學院大樓四樓寬闊的大房間裡,我和好幾個同事剛投入下午的工作之中。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為了什麼?
    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活著只是為了生存,那是動物世界。人生在世,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哪怕是孤兒也是如此。為了家庭我們要活著。父母生育和撫養了我們,我們要活著報答他們的生養之恩,使他們老有所依。贍養父母和長輩是我們活著的責任;養育後代是我們的義務。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生生不息。為了社會我們要活著。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生死存亡是由各行各業的人決定的。工農商學兵,缺一不可。各個領域是用活人來支撐的。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