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2020-12-13 南牆以北君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

打開了這本精簡版的《活著》最先映入眼前的是作者的自述。緊接著我看到是作者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徐福貴的交談。老人福貴是本書的主人公。他的經歷是時代的變化和命運的安排。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和主人公相談的衝動,我真心的想當面告訴他: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而不安靜的年代,希望你在歷盡萬千磨難之後,能夠安享晚年。你身上所體現的是對活著的堅持,一種最樸實的情感,中國近70年所發生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你和你的家庭中。於小說本身來說你是不幸的,但是作者餘華卻用冷酷的筆墨將你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

當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對此我一個深刻的認識,在那個物資貧乏,戰亂不斷的年代,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貧窮、死亡交織,伴隨著他的一生,但是他卻堅持活了下去,小說中福貴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而作者卻成了他的觀眾,他曾經有一個殷實的家庭,那種優越的生活和輸光家產所帶來的落差感被迫讓他只有活著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在他所經歷的苦難中,他卻有著自己的幸福和歡樂,被強迫抓走當兵,順利地離開,他始終相信自己有著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最優秀的女婿和外孫,還有那隻答應外孫苦根所買的一隻將死的老牛來陪伴他,一起生活的朋友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他也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可能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被槍斃的地主龍二,在苦難中所經歷的幸福感,讓他有著對活者最真實的渴望,借用餘華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來活著。也許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我依然認為,題目活著這個詞語本身就充滿著巨大的生力,它本身是積極向上的詞語,不同於那些帶有限定的標題。餘華用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餘華卻用徐福貴這一個人折射出了中國社會最底層人民是如何熬過來的?我認為活著不僅僅是忍受苦難,堅韌不屈更是對生活的一種尊重。越是艱難地活著,才越能體會到活著的本質。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已不再是戰亂、貧窮而更多的是安逸,富足但是我們依然需要活著,你可以選擇或者優雅,也可以選擇卑微的活著,但是相對於那些已經死去的人,或者本身就是有一種巨大的誘惑!因此我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條件,優越的活著。借用餘華的一句話說:人是為活著本身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世界真的是多變的,你只有更好的努力,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許多的人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努力,也許活著真正的意義就是,做一個有時刻準備的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是怎樣的。你每天必須奔跑,必須為生活奔波,當你晚上躺下時,你會想到的是明天,又是需要努力的一切,這就是生活,這個世界上每個階層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都是為了活著,有許多人優雅的活著,有許多人活得並不是那麼的從容淡定,但是許多人在這種生活的變化中體驗到了活著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也許明天是光明,也許是未知的災難,但是為了生活,為了活著,你必須努力,這就是人生。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當尊重生命,即便面對再多的苦難,也應該努力地繼續活著。」這才是《活著》讓我真正感動之處。

相關焦點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電影《活著》 劇照這樣的現實也在餘華《活著》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他活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卻一一在這個故事裡死去。   餘華用一種平淡而近似於冷酷的筆調寫完了福貴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是民國時期的地主少爺,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了佃農。
  •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就好——讀《活著》有感
    我們往往思索卻不得解,這個問題也是困擾著千百年來的人們,到如今也是無解。或許有解,但僅是個人理解。別人隨有解,但並不是你想要的答案。有一本書叫《活著》,它是由我國知名作家餘華先生所寫,此書一經面世,便成為暢銷書,接著成為經典之作,被拍成電影、電視劇,也被翻譯成二十多國的語言。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餘華對這首歌所深深打動了,所以他就絕對寫一本書來記錄人類對苦難的承受能力並且去歌頌這個世界的態度。於是這本書就在舊中國的背景下,記錄了徐富貴一生的軌跡。福貴出生於地主家庭,從小就衣食無憂,就連上學也是靠傭人們背著上學。因為福貴本身就是闊少爺,所以他便開始嗜賭如命,終於有一天把家業全部賭光了。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代表著對命運的不屈和吶喊,是一種力量,一種希望,一種信仰。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平凡也意味著生命中的某種缺憾和不完美。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星辰文藝丨李先平:閱讀趣味與思索源泉——讀餘華的《活著》有感
    餘華的《活著》有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情結。  最早讀《活著》是進入大學不久,特別喜歡關注那個年代的新銳作家,比如餘華。他寫得比較真實、深刻。正因如此,所以感同身受。 徐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年輕時也不懂事。由於一些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
  • 經典再品:餘華的活著,為什麼總是那麼火!
    每周大家讀一本書,然後進行抽取一天,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的所想所得和大家分享。把書中的內容講透,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弘揚新社會的正能量。我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自己的枕邊書《活著》,讀一遍,再讀一遍,終有所得。當時我和同學們是這樣講的,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從文化角度賞析,就要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來深度探討這個問題。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說起活著有什麼意義,我們不妨讀一下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文字如下:作為一個詞語,「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餘華《活著》:親手埋葬所有親人,福貴平凡的一生,讀來令人動容
    餘華是早期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餘華自己,卻不承認「先鋒作家」這個身份。相對而言,他更認同自己筆下具有普世意義的悲憫。偉大的作家,對於苦難以及苦難中的人,天生具有一種悲憫,餘華正是這樣的作家之一,而《活著》一書也正是這一悲憫的體現。《活著》這本書是餘華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有種情感叫做不可言語——讀餘華《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小說《活著》,內心無比的跌宕起伏,有著種種情感需要述說與宣洩,卻無從說起,漠然。追溯生命的本源,人究竟是什麼?是佛祖袖間散落千年的飛花,還是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約定?活著,那便賦予了不同的法則。餘華一直在用著幾乎冰冷的語言在述說著整個故事,關於一個叫做福貴的故事。福貴,一個地主少爺,嗜賭成性,輸光家業後一貧如洗,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臥病再床,不巧的是,當福貴進城求醫時又被抓了做了壯丁,後被解放軍解救,回到家後母親已經去世。再來看看福貴的妻子,家珍,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一直為著家操勞著,生了一對兒女,鳳霞和家慶。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餘華:你讀過《活著》,但並不知《活著》創造的奇蹟
    有時候躺在稻田裡一直躺到睡著,有時候父親也不來找,因為他在動手術,所以只好自己灰溜溜地回家了。父親經常在餘華睡著以後才回家,醒來之前又被叫走了。沒有開頭沒有結尾,不知道故事的開始餘華還可以忍受,不知道故事是怎麼結束的實在是太痛苦了。每次讀完一本沒頭沒尾的小說,餘華都像是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到處亂竄,找人打聽這個故事後來的結局。他讀到的第一本外國小說也是一樣的沒頭沒尾,之後,文學回來了。那期間餘華買了很多外國小說,其中有一本莫泊桑的小說《一生》。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當代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殘忍的底層社會苦難人生的生存圖卷。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心靈遭受苦難與死亡之旅的洗禮。這部小說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苦難與死亡的故事,是一個人在無法改變的苦難歷程中,面臨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著的悲劇。閱讀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次靈魂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