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藝丨李先平:閱讀趣味與思索源泉——讀餘華的《活著》有感

2020-12-13 長沙新聞網

  餘華的《活著》有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情結。

  最早讀《活著》是進入大學不久,特別喜歡關注那個年代的新銳作家,比如餘華。他寫得比較真實、深刻。正因如此,所以感同身受。 徐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年輕時也不懂事。由於一些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一遍遍重演。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 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生孩子大出血死在同一所醫院;鳳霞死後不久,妻子家珍也相繼去世;女婿二喜是建築搬運工,因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因為「吃太多的豆子」而撐死……

  生命裡一個個溫馨的亮點,被死亡一次次撕扯得粉碎,只殘存回憶。而活著也成為福貴唯一不可剝奪的DNA。支撐這個DNA的,可能是生活中一個個非物質的因素在起作用:意願和希望。 比如,福貴當兵開小差回家同家珍的對話,「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家珍說得對,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再次讀《活著》,是驚聞貴州省某市一鄉鎮四名留守兒童的非正常死亡報導。而死因並不完全是貧困致死,而是新時代劇烈社會變革留下的後遺症。因為文明的溫泉也不能完全澆灌被大地上的沙漠。 我不敢妄加揣測餘華寫作《活著》的動機裡面,是否影射了古老的中華民族歷久彌新,浩然長存的原因。但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族興衰同民族的綿延與否,一定有某種緊密的聯繫。 小說的結尾,「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雖然在動蕩的年代裡,體面地活著,或者優雅的死去,都是一種奢望,可望不可求。但,不能割裂親情,也不能割裂民族傳承。孔子堯曰篇,「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在今日之中國,活著更顯得意義深刻,而一部《活著》也分明見證了一段歷史。 歷史是把大鎖,鎖住了不想外露的幽微與猥瑣。歷史是片門柵,攔住了六月飛雪的神奇和沉冤。歷史是條長河,總讓人在裡面嗆幾次水,摔幾次跤。歷史是位老者,摸著善良而白潔的鬍鬚,笑而不語。 餘華的《活著》,舍先鋒前衛之筆法,得傳統小說敘事之精華。在冷靜的筆調下,給讀者層次豐富的帶入感、體驗感、真實感。在激動中書寫的文字,也可能是啤酒的泡沫;但在冷靜之後的反思,則是理性的積澱。

  餘華運用客觀中立的敘事風格,營造深沉溫暖的感情氛圍,樹立一對又一對矛盾。比如渺小柔弱的人物與深重巨大的苦難的對比,暗示命運雖屢遭重擊而主人公精神力量永不垮掉。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活著》知興替。褪去浮躁,洗盡鉛華。小說讓人難以忘懷,因為它帶給讀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閱讀趣味和思索源泉。

  【作者簡介】

  李先平,筆名湖南醜石,醜石亂彈。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星辰文藝|李先平:風箏與上弦月
    星辰文藝|李先平:風箏與上弦月 綠色新聞 | 2020-07-08 18:48:17 星辰在線 | 編輯:宋舒悅 (星辰拍客 擺渡人/攝)    經意間抬頭遠看,  天空一輪仲夏的上弦月,  冷清清空懸。
  • 星辰文藝丨李先平:讀朱小平《花開了(二)》
    其次,閱讀夠廣、閱歷夠深。再次,思想見解夠深刻。最重要的是有作者日積月累的實踐。  讀下來的整體感覺,作者自小對文字的喜愛溢於言表。而孤獨時的那份自我傾訴,開卷就能聞見。  如今朋友圈文章寫出美感的,一抓一大把。有的文章感覺美如肥皂泡和啤酒泡沫,但不經歲月的風吹,吹一下全沒了。  這讓我想到混凝土:水、砂子、水泥。少一樣都不行。少了任何一樣,都是散的。
  •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就好——讀《活著》有感
    我們往往思索卻不得解,這個問題也是困擾著千百年來的人們,到如今也是無解。或許有解,但僅是個人理解。別人隨有解,但並不是你想要的答案。有一本書叫《活著》,它是由我國知名作家餘華先生所寫,此書一經面世,便成為暢銷書,接著成為經典之作,被拍成電影、電視劇,也被翻譯成二十多國的語言。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你身上所體現的是對活著的堅持,一種最樸實的情感,中國近70年所發生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你和你的家庭中。於小說本身來說你是不幸的,但是作者餘華卻用冷酷的筆墨將你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 當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讀《活著》有感,《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餘華的《活著》,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著》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著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著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著》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首先是活著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
  • 餘華《活著》在線全本閱讀
    餘華《活著》在線全本閱讀內容簡介  · · · · · ·《活著(新版)》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 有種情感叫做不可言語——讀餘華《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小說《活著》,內心無比的跌宕起伏,有著種種情感需要述說與宣洩,卻無從說起,漠然。追溯生命的本源,人究竟是什麼?是佛祖袖間散落千年的飛花,還是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約定?活著,那便賦予了不同的法則。餘華一直在用著幾乎冰冷的語言在述說著整個故事,關於一個叫做福貴的故事。福貴,一個地主少爺,嗜賭成性,輸光家業後一貧如洗,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臥病再床,不巧的是,當福貴進城求醫時又被抓了做了壯丁,後被解放軍解救,回到家後母親已經去世。再來看看福貴的妻子,家珍,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一直為著家操勞著,生了一對兒女,鳳霞和家慶。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活著》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他活著,身邊的親人朋友卻一一在這個故事裡死去。   餘華用一種平淡而近似於冷酷的筆調寫完了福貴的一生。主人公福貴是民國時期的地主少爺,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後,福貴一家成為了佃農。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四)
    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四) 綠色新聞 | 2020-05-08 19:29:16 星辰在線 | 編輯:宋舒悅 (一)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二)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三)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五)
  • 餘華:你讀過《活著》,但並不知《活著》創造的奇蹟
    他們兩個人繼續爭論不休,直到有一天餘華在情急之中突然編造了魯迅的話,衝著這個同學喊叫:「魯迅先生說過,太陽中午的時候離地球最近!」他啞口無言地看了餘華一會兒,小心翼翼地問:「魯迅先生真的說過這話?」餘華小學畢業時,適逢海鹽縣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父親為他辦了借書證,從那時起,餘華開始閱讀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電影《活著》 劇照這樣的現實也在餘華《活著》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星辰文藝|蔡志斌詩詞選(二)
    【相關連結】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一)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三)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四)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五)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六)>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八)>星辰文藝丨蔡志斌詩詞選(十)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18歲你在讀什麼?易烊千璽曬《活著》,餘華簡訊回應
    4月21日,易烊千璽在微博曬出了一本餘華的籤名書《活著》,對於這本書,他說: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同時,易烊千璽邀請大家曬一曬自己18歲的閱讀書單,號召年輕人:讀書要趁早。
  • 星辰文藝 | 李先平:雁城衡陽,氣質與顏值齊飛
    (星辰拍客 夜郎西/攝)  我與雁城衡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的至親生活在那裡。每年都會去衡陽,次數不定。 對一個地方的眷戀,往往始於顏值和傳說。(星辰拍客 十面八方/攝)  衡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抗戰紀念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就是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一抓一大把。每一個拎起來都光芒四射。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辰文藝 | 李先平:松濤萬斛詩如炬——周松萬詩歌品讀
    (星辰拍客 老張48/攝)  讓我很自然想起了毛院同學周松萬和他的詩。這種聯想很神奇,正如詩歌的創作。 之前有很多專業人士對松萬的詩做過很到位的評價。仔細品讀松萬的作品,或許是得益於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拘束,得益於面對苦難生活時的豁達,也不會去鑽牛角尖。  腹有詩書,胸中成壑,每篇作品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仔細品讀的話,會有一種詩魔洛夫先生詩歌的感覺和味道,但更多的是家鄉地緣性的味道。這正是他抓住了詩歌創作的本質:抽象,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能強烈感受到詩裡面的氣韻沉浮。 這就是詩歌的神韻。每個人氣質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