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生與死之間,「活著」是最大的變數。
《活著》這本書,每一次看,都覺得生命是個迷一般的未知數。
人這一生,可以短得扳著手指數出幾個年頭,也可以長得讓人從牙牙學語的嬰孩變成垂垂老矣的孤家寡人。
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家財萬貫變得一窮二白,他雖然活著,卻見證了身邊每一個親人的離去,並親手埋葬了他們。乍看這是一個妥妥的人生悲劇,所有苦難均在福貴一個人身上反覆疊加,細品後發覺悲情有之,溫情亦有之。我們不禁追問,人到底是為什麼活著?
記得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乾隆皇帝和法磬法師坐在金頂山上,看著江上往往來來的帆船,乾隆問:「這江上每天有多少船來往呀?」
法磬說:「只有兩艘船!」
「怎麼會只有兩艘船呢?」
「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此對話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
無論是利人還是利己,活著,本身就是存在的意義。只是每個人的行走方向,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大部分人,都是為了謀生或是謀業,坐著或名或利的船,在人生的航道上穿梭。時而風平浪靜,晴空萬裡;時而疾風驟雨,烏雲密布,不變的是,一直前進的方向。
02 從家財萬貫到千金散盡
主人公福貴原本是個闊少爺,家中有良田百畝,是遠近聞名的有錢人、富二代,娶了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家珍做老婆。按理說,這樣的家境應該是錦上添花,越過越好才是。
但是,耐不住福貴是個敗家子,吃喝嫖賭樣樣齊全。就連他的私塾先生也說:「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二流子是指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之人)
果然,在短短半年時間,他就把家裡的一百多畝地輸光了,變成了窮光蛋。
說實話,看書時,看到福貴年輕時的各種混帳行徑,真的很氣。
他戲弄私塾先生、經常十天半個月不著家;
帶著妓女到丈人面前氣病丈人、給他丟臉;
賭博時,對來叫他回家的已孕7月的老婆家珍又打又踢,還叫人把她拖出去,讓家珍獨自一人摸黑走了十多裡夜路回家。
為家珍這樣的好女人不值,也為福貴的惡劣行為而痛恨。
只是命運無常,因果循環,福貴曾經風光無比,揮霍無度,也抵不住零落成泥。
03 福貴的覺醒
輸光家產後,福貴他爹把田地和房子都抵押出去了,讓福貴挑著重重的銅錢去還賭債,想讓他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
一家人搬到茅草屋後,福貴他爹也在不久後從糞缸上摔下來死了。
他老丈人也氣不過福貴的荒唐敗家,敲鑼打鼓把女兒家珍接回城裡了。
至此,福貴才開始醒悟,不能像過去那樣過混日子了,他得養活他娘和女兒鳳霞。
路遙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只是覺醒的早晚時間不同。」
沒有了昔日鋥光瓦亮的生活,父親故去、妻子離去。生活所迫,為人子和為人父的責任,讓福貴不得不找活來營生。
於是,福貴去找了他的債主龍二租了五畝田。從沒幹過農活的他,也終於體會到生存的艱辛與勞累,像一個孩子般學著用雙手勞動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從這裡開始,福貴才開始覺醒,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昔日風光不再,現實一地雞毛。然而,這一切又是那麼地真實,此時福貴這個人才鮮活地站立於生活之中。
04 親人相繼離去,活著是為了什麼?
他兒子有慶半歲多的時候,家珍回來了,給這個悽冷的家庭帶來了一抹溫暖,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只是相守不易,福貴在一次進城為他娘請郎中看病時,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去拉大炮、去打仗。
僥倖的是,兩年時間,儘管戰火紛飛,他卻活了下來。
不幸的是,在他離家兩個月多一點,他娘就死了,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變得又聾又啞。
命運似乎並沒有眷顧這個飽經摧殘的家庭,讓破碎的更加破碎。
看到為了送有慶去上學,福貴把鳳霞送人的傷心場景,特別揪心。直到鳳霞自己跑回來,福貴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才鬆了一直提著的一口氣。
有慶是在一次給縣長女人獻血時被抽血抽死的。可憐的孩子,才五年級,這樣一個熱心赤城,為了餵家裡的羔羊,每天赤腳往返於家和學校的純真孩子,就這樣去了。
當福貴去找縣長拼命時,發現那人竟是打仗時一起活下來的兄弟春生。
喪子之仇,兄弟之情夾雜其中,如何取捨?
悲慟不已的福貴,不敢把有慶死了的消息告訴重病的家珍,自己一個人把孩子埋了。家珍心裡清楚,有慶走了。那條彎曲通向城裡的小路,再也聽不到她孩子赤腳跑來的聲音。
人走了,生活還是要繼續啊。
鳳霞和二喜的婚禮給這個悲痛的家庭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幸福。
福貴的這個偏頭女婿是真的好!
第一次來就默默把嶽父家裡的境況看在眼裡,第二次就主動張羅人手給福貴修葺房屋。
跟鳳霞結婚,給了她一個最氣派的迎親儀式,婚後經常陪鳳霞回娘家。
鳳霞有了孩子後,對她更加疼愛,在夏天蚊子多沒有蚊帳的情況下,寧願自己先上床把蚊子餵飽,再讓鳳霞進去睡。濃濃溫情,讓人溼了眼眶。
傷心的是,鳳霞在產後大出血,撒手人寰了。
死亡的陰影又一次籠罩在這個家庭身上。
三個月之後,福貴他老婆家珍也走了,家裡就只剩二喜、苦根和他三個人相依為命了。
苦根四歲那年,他爹二喜在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死了。
苦根七歲摘棉花時,不料發燒了,病了。福貴心疼苦根,便煮了半鍋新鮮豆子,放在床前給他吃。可是,傍晚回家才發現,苦根死了,吃豆子撐死的。
至此,福貴身邊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他一人。
後來,買了條取名叫「福貴」的老牛,一人一牛相伴為生。
在中文版序言裡,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福貴活著,看著身邊的一個個人經歷生老病死,歸於塵土。在暮色蒼涼中,人生餘年裡,他一個人牽著一頭老牛在田野裡慢慢遠去,繼續向前活著。
未來,不可知,亦可期。
05 人間值得,且行且珍惜
時間是個好東西,那些不曾在自己臉上看到的東西,在別人的敘述裡卻看見了。
讀到最後,已經不是單純地感慨福貴的不幸和平靜地看待死亡,反而從內心湧現出一股對生命的全新解讀。
看完福貴的一生,或唏噓或感嘆,或明了或開悟,心中的那一縷縷煙霧繚繞,躊躇思慮,應當撥雲見日,迎光而上。
對不在或還在的人來說,活著,是希望。為名也好,為利也罷,活著就是在活著。
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不是一件易事,卻也是在人間走一遭最有意義的事。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長大成人到歷經世事,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生命迎來送往的快樂與悲傷,見證每一刻不同於過去的自己,這便是生命的詮釋。
餘華用平淡樸實的筆觸講述了福貴的一生,這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底層人民的生活縮影?時代在發展,但那段屬於中國歷史的特別時期,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時代洪流下人民的生活掙扎與喜怒哀愁,就連死,也是一種致敬,一種歷史鋪墊,一顆新生的種子。
在動亂的年代,和平是一種期盼;在和平的歲月裡,誰說活著不也是另一種期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