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一本道一生,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2020-12-18 桃媽說

01 引言

生與死之間,「活著」是最大的變數。

《活著》這本書,每一次看,都覺得生命是個迷一般的未知數。

人這一生,可以短得扳著手指數出幾個年頭,也可以長得讓人從牙牙學語的嬰孩變成垂垂老矣的孤家寡人。

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家財萬貫變得一窮二白,他雖然活著,卻見證了身邊每一個親人的離去,並親手埋葬了他們。乍看這是一個妥妥的人生悲劇,所有苦難均在福貴一個人身上反覆疊加,細品後發覺悲情有之,溫情亦有之。我們不禁追問,人到底是為什麼活著?

記得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乾隆皇帝和法磬法師坐在金頂山上,看著江上往往來來的帆船,乾隆問:「這江上每天有多少船來往呀?」

法磬說:「只有兩艘船!」

「怎麼會只有兩艘船呢?」

「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此對話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

無論是利人還是利己,活著,本身就是存在的意義。只是每個人的行走方向,生活方式不同罷了。

大部分人,都是為了謀生或是謀業,坐著或名或利的船,在人生的航道上穿梭。時而風平浪靜,晴空萬裡;時而疾風驟雨,烏雲密布,不變的是,一直前進的方向。

02 從家財萬貫到千金散盡

主人公福貴原本是個闊少爺,家中有良田百畝,是遠近聞名的有錢人、富二代,娶了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家珍做老婆。按理說,這樣的家境應該是錦上添花,越過越好才是。

但是,耐不住福貴是個敗家子,吃喝嫖賭樣樣齊全。就連他的私塾先生也說:「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當個二流子。」(二流子是指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之人)

果然,在短短半年時間,他就把家裡的一百多畝地輸光了,變成了窮光蛋。

說實話,看書時,看到福貴年輕時的各種混帳行徑,真的很氣。

他戲弄私塾先生、經常十天半個月不著家;

帶著妓女到丈人面前氣病丈人、給他丟臉;

賭博時,對來叫他回家的已孕7月的老婆家珍又打又踢,還叫人把她拖出去,讓家珍獨自一人摸黑走了十多裡夜路回家。

為家珍這樣的好女人不值,也為福貴的惡劣行為而痛恨。

只是命運無常,因果循環,福貴曾經風光無比,揮霍無度,也抵不住零落成泥。

03 福貴的覺醒

輸光家產後,福貴他爹把田地和房子都抵押出去了,讓福貴挑著重重的銅錢去還賭債,想讓他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

一家人搬到茅草屋後,福貴他爹也在不久後從糞缸上摔下來死了。

他老丈人也氣不過福貴的荒唐敗家,敲鑼打鼓把女兒家珍接回城裡了。

至此,福貴才開始醒悟,不能像過去那樣過混日子了,他得養活他娘和女兒鳳霞。

路遙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只是覺醒的早晚時間不同。」

沒有了昔日鋥光瓦亮的生活,父親故去、妻子離去。生活所迫,為人子和為人父的責任,讓福貴不得不找活來營生。

於是,福貴去找了他的債主龍二租了五畝田。從沒幹過農活的他,也終於體會到生存的艱辛與勞累,像一個孩子般學著用雙手勞動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從這裡開始,福貴才開始覺醒,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昔日風光不再,現實一地雞毛。然而,這一切又是那麼地真實,此時福貴這個人才鮮活地站立於生活之中。

04 親人相繼離去,活著是為了什麼?

他兒子有慶半歲多的時候,家珍回來了,給這個悽冷的家庭帶來了一抹溫暖,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只是相守不易,福貴在一次進城為他娘請郎中看病時,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去拉大炮、去打仗。

僥倖的是,兩年時間,儘管戰火紛飛,他卻活了下來。

不幸的是,在他離家兩個月多一點,他娘就死了,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變得又聾又啞。

命運似乎並沒有眷顧這個飽經摧殘的家庭,讓破碎的更加破碎。

看到為了送有慶去上學,福貴把鳳霞送人的傷心場景,特別揪心。直到鳳霞自己跑回來,福貴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才鬆了一直提著的一口氣。

有慶是在一次給縣長女人獻血時被抽血抽死的。可憐的孩子,才五年級,這樣一個熱心赤城,為了餵家裡的羔羊,每天赤腳往返於家和學校的純真孩子,就這樣去了。

當福貴去找縣長拼命時,發現那人竟是打仗時一起活下來的兄弟春生。

喪子之仇,兄弟之情夾雜其中,如何取捨?

悲慟不已的福貴,不敢把有慶死了的消息告訴重病的家珍,自己一個人把孩子埋了。家珍心裡清楚,有慶走了。那條彎曲通向城裡的小路,再也聽不到她孩子赤腳跑來的聲音。

人走了,生活還是要繼續啊。

鳳霞和二喜的婚禮給這個悲痛的家庭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幸福。

福貴的這個偏頭女婿是真的好!

第一次來就默默把嶽父家裡的境況看在眼裡,第二次就主動張羅人手給福貴修葺房屋。

跟鳳霞結婚,給了她一個最氣派的迎親儀式,婚後經常陪鳳霞回娘家。

鳳霞有了孩子後,對她更加疼愛,在夏天蚊子多沒有蚊帳的情況下,寧願自己先上床把蚊子餵飽,再讓鳳霞進去睡。濃濃溫情,讓人溼了眼眶。

傷心的是,鳳霞在產後大出血,撒手人寰了。

死亡的陰影又一次籠罩在這個家庭身上。

三個月之後,福貴他老婆家珍也走了,家裡就只剩二喜、苦根和他三個人相依為命了。

苦根四歲那年,他爹二喜在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死了。

苦根七歲摘棉花時,不料發燒了,病了。福貴心疼苦根,便煮了半鍋新鮮豆子,放在床前給他吃。可是,傍晚回家才發現,苦根死了,吃豆子撐死的。

至此,福貴身邊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他一人。

後來,買了條取名叫「福貴」的老牛,一人一牛相伴為生。

在中文版序言裡,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福貴活著,看著身邊的一個個人經歷生老病死,歸於塵土。在暮色蒼涼中,人生餘年裡,他一個人牽著一頭老牛在田野裡慢慢遠去,繼續向前活著。

未來,不可知,亦可期。

05 人間值得,且行且珍惜

時間是個好東西,那些不曾在自己臉上看到的東西,在別人的敘述裡卻看見了。

讀到最後,已經不是單純地感慨福貴的不幸和平靜地看待死亡,反而從內心湧現出一股對生命的全新解讀。

看完福貴的一生,或唏噓或感嘆,或明了或開悟,心中的那一縷縷煙霧繚繞,躊躇思慮,應當撥雲見日,迎光而上。

對不在或還在的人來說,活著,是希望。為名也好,為利也罷,活著就是在活著。

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不是一件易事,卻也是在人間走一遭最有意義的事。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長大成人到歷經世事,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生命迎來送往的快樂與悲傷,見證每一刻不同於過去的自己,這便是生命的詮釋。

餘華用平淡樸實的筆觸講述了福貴的一生,這何嘗不是千千萬萬底層人民的生活縮影?時代在發展,但那段屬於中國歷史的特別時期,卻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時代洪流下人民的生活掙扎與喜怒哀愁,就連死,也是一種致敬,一種歷史鋪墊,一顆新生的種子。

在動亂的年代,和平是一種期盼;在和平的歲月裡,誰說活著不也是另一種期盼呢?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沒想到餘華《活著》中悲慘命運的主角福貴在現實中存在。《活著》的主角福貴少年紈絝,娶妻生子,家財因賭博敗光,被國民黨抓去上了戰場,幸而撿回一條命來。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死的。人一出生就開始活著,從有父母到有錢財,再到有伴侶子女,可當所有的這一切都失去的時候,我們又為什麼而活?餘華給出了答案: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當人不再活著,那麼以上提到的一切才是真正沒有了任何意義。
  • 經典再品:餘華的活著,為什麼總是那麼火!
    我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自己的枕邊書《活著》,讀一遍,再讀一遍,終有所得。當時我和同學們是這樣講的,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從文化角度賞析,就要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來深度探討這個問題。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你卻無法解釋。活著就是一個這樣的問題,看似很簡單,你卻無法回答。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在這樣的心態下,餘華偶爾聽到了一首美國的民歌《老黑奴》,在那首歌中老黑奴雖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餘華特別感動,於是就寫下了令我們潸然淚下的小說《活著》。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餘華迷戀死亡,著迷血肉,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著死亡、苦難的氣息,這也成為他作品中豐富內涵的主題。高考落榜,父親安排他去做了牙醫,5年之後再也不想做了,於是專心寫書,也是5年,寫了投,投了退,退了寫,如此往復。一直以殘酷為基礎,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情而活著。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在想,為什麼是活著?難道作者是在人生失意時渴望活著,但是我錯了當我真正讀完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觸是,堅持為自己活著,不畏苦難,用行動去擁抱明天。其實有時候 或者也是一種幸福!,最優秀的女婿和外孫,還有那隻答應外孫苦根所買的一隻將死的老牛來陪伴他,一起生活的朋友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他也慶幸自己不是那個可能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被槍斃的地主龍二,在苦難中所經歷的幸福感,讓他有著對活者最真實的渴望,借用餘華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事物來活著。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餘華 重溫餘華經典《活著》,忍不住落淚: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堅定生之希望?餘華說過,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誠然,人只有向死而生、反求諸己,方能自我超然與救贖。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餘華《活著》:人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餘華的《活著》,講了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對福貴來說,他還以為那只是稀疏平常的某一天,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墮落是容易的,但身處困境仍然選擇堅強前進才是偉大的,福貴一生經歷了許多生離死別,或許他的心境早已和旁人不同。人生是不公平,但也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無論多麼有錢,無論多麼偉大總會有去世的一天。
  • 《活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餘華在《活著》中彰顯其獨特力量!
    #每日讀書#《活著》題記: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先生的《活著》可以用題記來概括其主旨思想,《活著》講述了福貴與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與此同時,書還講述了一個人是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01 我想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生命的意義是貫穿一生的動機。活著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常態,是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包括愛,包括給予,包括成功,名利,金錢,權利。
  • 讓無數人哭著看完,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梁文道:它夠殘忍
    《活著》,作者餘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知名作家,而這本《活著》更是讓無數人是哭著讀完的。故事不複雜,寫了福貴老人從富貴到孤苦伶仃悲劇的一生。那麼,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為何它能夠成為經典?梁文道先生曾經說,餘華小說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它夠殘忍!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電影《活著》 劇照這樣的現實也在餘華《活著》一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餘華《活著》:我寫的是真正的希望。確實如此嗎?
    縱觀福貴的一生,又豈止如此是四大悲事,用「天煞孤星」來形容都不過了。但是,儘管如此,福貴依然選擇好好地活著。看完全書,很多人納悶:福貴過得這麼慘,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他活著?餘華在韓文版自序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
  • 餘華《活著》在線全本閱讀
    餘華《活著》在線全本閱讀內容簡介  · · · · · ·《活著(新版)》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比《許三觀賣血記》更火?看完人物命運就懂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這本書也是餘華最深受讀者喜愛的一本書!文中講述了一個老人---福貴漫長而又悲慘的一生,雖然書名為《活著》,但最終和福貴有關係的人都一個個的死去,他們在苦難之中離開了福貴,變成一個個冰涼的墳包子。而最終只有福貴一個人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