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人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2020-12-23 時光了了

01.

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先來的是哪個,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珍惜當下。

生活很苦,但每個人都在努力前進,當你邁過這個坎兒以後,你會發現曾經讓你覺得生活無望的那些困難,也不過如此。

即使人到低谷,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人生如此漫長,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不要被一點點挫折所打倒,人生來就是為了體驗世間疾苦的。

活著,就像是參加了一場遊戲,你就是人生的主角,你的一生都會行走在路上,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才能迎來遊戲的終結。

所以,大膽的去過好你的每一天吧,不念過往,不懼將來,只朝前走,認真的生活,

你的每一次選擇,說不定都是未來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

所以,把握好每一次時間,不糾結那麼無足輕重的小事,活下去,朝前走。

02.

餘華的《活著》,講了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

對福貴來說,他還以為那只是稀疏平常的某一天,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那一天,他像往常一樣,仗著自己家是個地主,有些家底,所以去往賭場,無聊的人生只能在賭場裡找到不一樣的樂趣。

福貴賭紅了眼,將自己的鋪面老宅通通抵押出去,就為換得一次翻身的機會,不顧自己懷有身孕的妻子的勸阻,將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押上了賭桌。

毫不意外,福貴輸掉了所有,那一天也是他生命中厄運的開始。

從前的他,身為地主家的兒子,吃穿不愁,娶了個米店的媳婦兒,生活可以說是相當滋潤快活。

可他氣死了父親,敗光了家產,連祖宅也抵押了。

你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厄運就會找上你,一下子家境陷入了窘迫的困境。

因為母親生病,福貴拿著唯一的救命錢去城裡找郎中看病,卻不想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

這一走就是好幾年,他渺無音訊,但妻子家珍仍然不離不棄,一個人靠著娘家人偶爾的救濟拉扯大了一雙兒女,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03.

摸爬滾打之後,福貴終於還是回家了。

本來以為這是好日子的開始,福貴也打算腳踏實地好好幹活,但貧窮的人只會越過越苦,為了讓弟弟友慶有機會去城裡上學,姐姐鳳霞嫁人給他換來了學費。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鳳霞犧牲自己換來了友慶學業,友慶也時時刻刻節約,想要努力讀書給家裡人帶來翻身的希望。

他們已經很努力的活著了,但命運還是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姐姐。

鳳霞在生孩子的時候難產而死,孩子的父親二喜在打工的時候也因為意外事故去世,只留下了可憐的孩子。

悲劇在他們家庭一次又一次上演,窮人家的小孩是拿命換錢,而有錢人是在拿錢換命,縣長夫人生孩子時也難產,友慶被叫去輸血,被活活輸死了。

福貴想要給自己無辜的孩子報仇,但發現縣長是自己當年一起打仗的兄弟,眼看著仇人就在眼前卻無法報仇,這種痛誰能明白。

鳳霞死於難產,而別人的老婆難產卻用錢活了下來,命運如此不公,難道窮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04.

無法接受自己一雙兒女去世的家珍含淚而去,也許死亡對她來說算是一種解脫。

家珍從未做錯過什麼,含辛茹苦將子女撫養成人,福貴不在家的期間,一個人支撐起一個家,以為福貴的回歸是幸福的開始,卻沒想日子一天過得比一天糟糕。

窮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困難了,在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是很難想像當年能夠有人吃毛豆撐死自己的,但很可惜,福貴的孫子苦根就是這樣死去的。

偌大的家庭,陡然間只剩下了福貴一人,但人只要活著就得繼續。

墮落是容易的,但身處困境仍然選擇堅強前進才是偉大的,福貴一生經歷了許多生離死別,或許他的心境早已和旁人不同。

人生是不公平,但也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無論多麼有錢,無論多麼偉大總會有去世的一天。

但在那天到來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給自己的人生寫出完美的答卷,才不辜負自己來這世界上走這一遭。

有人說,《活著》這部小說,完全是靠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堆積,來烘託福貴一家的慘,來引起讀者的共鳴,掙取讀者的眼淚。

可是,生活不就是如此嗎?

人生海海,前路漫漫,你永遠都不知道前面還有什麼樣的困難等著你。

很多人所期待的未來之路繁花似錦,其實不過是最美好的幻想而已,生活很苦,若還沒有一點美好的期待,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05.

人這一生,除了生與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對於多少在病床上垂危的人來說,能夠健康的活著,能夠呼吸,能夠站著行走就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人生的大事很少很少,所以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打倒。

或許是一次成績的不如意,或許是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又或者是下崗失業,但這都不算什麼,人活著就有一切的可能。

活著,就是為了去挑戰一切,除了生死,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只要勇敢的活下去,一切就都有可能。

福貴的一生,就是一部災難史,可他依然活著,堅挺的活著。不為什麼,活著,其實僅僅是為了活著本身而已。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活著,也僅僅是活著而已。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活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餘華在《活著》中彰顯其獨特力量!
    #每日讀書#《活著》題記: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先生的《活著》可以用題記來概括其主旨思想,《活著》講述了福貴與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與此同時,書還講述了一個人是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人們不願接受苦難,但《活著》中福貴生存的意義,就是每個人「活著」的意義在《活著》這本書中講述了福貴因為染上賭博把家產都輸光,人到了中年也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家人的一個個離開,最後只剩下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餘華《活著》:一本道一生,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01 引言生與死之間,「活著」是最大的變數。《活著》這本書,每一次看,都覺得生命是個迷一般的未知數。人這一生,可以短得扳著手指數出幾個年頭,也可以長得讓人從牙牙學語的嬰孩變成垂垂老矣的孤家寡人。福貴的一生,跌宕起伏,從家財萬貫變得一窮二白,他雖然活著,卻見證了身邊每一個親人的離去,並親手埋葬了他們。乍看這是一個妥妥的人生悲劇,所有苦難均在福貴一個人身上反覆疊加,細品後發覺悲情有之,溫情亦有之。我們不禁追問,人到底是為什麼活著?
  • 經典再品:餘華的活著,為什麼總是那麼火!
    有時候,我在想,也許一個人真的到你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才能明白活著真正的意義是什麼?那個時候,你會想起作者餘華最經典的一句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作品的主人公富貴,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其實整部書就是寫的富貴這個人物的歷史,描述了他的一生。餘華也正是用富貴一生的苦惱來道盡活著的意義。
  • 餘華《活著》: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得給自己找條「活路」
    以前讀餘華老師《活著》這部小說,只是覺得主人公太苦了;最近再讀這本書,發現了一個道理:即便不能活著離開,也要給自己找條「活路」。於是,「我」們並腿並肩地坐在大樹下,富貴開始給「我」講述他坎坷的一生。01看見過這樣一段話:「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
  • 餘華《活著》:人一生要明白的三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受益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三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越早知道越受益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就連上學都要人背著去。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段視頻來自於《譚談交通》。當大叔平靜地說出絕對的悲劇的時候,對第三視角的震撼力是加倍的。沒想到餘華《活著》中悲慘命運的主角福貴在現實中存在。《活著》的主角福貴少年紈絝,娶妻生子,家財因賭博敗光,被國民黨抓去上了戰場,幸而撿回一條命來。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死的。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在這樣的心態下,餘華偶爾聽到了一首美國的民歌《老黑奴》,在那首歌中老黑奴雖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然友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餘華特別感動,於是就寫下了令我們潸然淚下的小說《活著》。也或許人們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的熱愛程度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而餘華也表明了一個觀點: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02 親人相繼離世的福根,他痛苦嗎?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餘華《活著》:親手埋葬所有親人,福貴平凡的一生,讀來令人動容
    餘華是早期中國先鋒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餘華自己,卻不承認「先鋒作家」這個身份。相對而言,他更認同自己筆下具有普世意義的悲憫。偉大的作家,對於苦難以及苦難中的人,天生具有一種悲憫,餘華正是這樣的作家之一,而《活著》一書也正是這一悲憫的體現。《活著》這本書是餘華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自此十五年,餘華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沉浸三年,餘華質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自此,這三年的轉型《活著》出世,這個長篇小說《活著》就是一部關於」死亡「的記錄。
  • 張藝謀談《活著》改編費,爽快付2萬,餘華把它壓在枕頭下好幾天
    他還把錢壓在單人床的枕頭下好幾天,夫妻倆甚至以為這輩子都不會發愁了。張藝謀當然不是這樣的導演,之後,他如數的支付了這一筆費用。看過張藝謀導演的《活著》之後,你可以發現,張藝謀是非常用心的,但是從改編的一些細節來看,與餘華對於"活著"的詮釋是有不同的。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的任何事情而活著。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 生活已經很難了,別再為難自己,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人的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不做寂寞的奴隸,你不做孤獨的鬼。曾在知乎上看到有這麼一個提問:人的一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回答:世人慌慌張張,不過為了碎銀幾兩,可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萬千慌張。每個人都是為了碎銀幾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不惜透支自己的身體,不到倒下就永遠不懂得身體的珍貴。在半年前,老公腰椎做了開放性手續。這幾天他又在說腰開始有點痛了,我非常擔心。
  • 餘華憑一部《活著》影響千萬中國人,王朔:無非是模仿和抄襲
    曾公開批評金庸先生為"新四大俗之一"除了以上幾位作家,王朔還曾公開批評金庸作品為新四大俗之一,另外三俗分別為:四大天王、成龍電影以及瓊瑤作品,引得金庸不得不出面回應說:"我已經受到這麼多人喜歡了,我是很幸運的,這麼多人喜歡,有幾個人不喜歡,被罵幾句是命裡該有的,不會生氣
  • 餘華作品活著:徐富貴並非真富貴,起承轉合才是平凡人的一生
    《活著》是餘華老師的作品,故事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以純樸、平實的筆觸,將「徐富貴」一家人,在時代變化下,一生的起起伏伏,講了出來。餘華說:「我再也沒見過像富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你身上所體現的是對活著的堅持,一種最樸實的情感,中國近70年所發生的災難都一一發生在你和你的家庭中。於小說本身來說你是不幸的,但是作者餘華卻用冷酷的筆墨將你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 當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