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活著》算得上是純文學作品中的暢銷書了,僅2018年售出200萬冊!
張藝謀可以說是《活著》的伯樂,他是《活著》的第一個讀者。在讀完這一部小說之後,他非常希望能夠將其拍成電影,為了在拍電影的時候能有更多的選擇,所以張藝謀就讓餘華在小說中再加一些內容,就這樣,餘華在原先6萬多字的基礎上,又加了4萬多字的內容。
張藝謀還許諾給餘華改編費2.5萬元,當時的餘華和妻子擠在北京一間平房的單人床上,只能從《收穫》領取400元的稿費。因此,對於2.5萬元這一筆錢,對於餘華的夫婦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餘華有點將信將疑,就在這時,讓餘華沒有想到的是,張藝謀很爽快的就先預付了2萬元。
餘華將2萬元"巨款"翻來覆去數了很多遍,竟然還擔心張藝謀會不會賴掉那剩下的5000元。他還把錢壓在單人床的枕頭下好幾天,夫妻倆甚至以為這輩子都不會發愁了。張藝謀當然不是這樣的導演,之後,他如數的支付了這一筆費用。
看過張藝謀導演的《活著》之後,你可以發現,張藝謀是非常用心的,但是從改編的一些細節來看,與餘華對於"活著"的詮釋是有不同的。相對於小說來說,電影更多的是削弱了批判的意味,而多的是對現實生死的探討。
其實對於我來說,我認為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更加細膩,能夠讓我們反覆的去咀嚼、回味。
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名單發布,劉慈欣憑藉著大火的科幻小說《三體》,以版稅1800萬斬獲第一,第二就是餘華《活著》,版稅高達1550萬,餘華憑藉已經出版26年的小說《活著》躺賺。
《活著》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日文等在國外出版。並在1998年,獲得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活著》甚至打破了純文學的銷量記錄。在臺灣出版了二十多年來暢銷不止,刷新臺灣記錄;在美國出版10年後,每年依舊可以賣出4000冊,一個中國作家的書能夠賣1000冊就極難的了;在西班牙, 第一年出版就印刷了4次。
至今除了餘華沒有一個中國人的作品會在世界上如此暢銷。對於餘華的影響力,連諾貝爾得主莫言都有點"嫉妒"了,感慨道:
"餘華的書少我一半,但影響力大我一半。以後我要好好對待我的作品,不要寫些可發不可發的東西。"
《活著》為何長盛不衰
正如餘華在活著裡寫道的那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慘命運,但是福貴並沒有向命運低頭,餘華說: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叫喊,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餘華曾坦言自己創作《活著》時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揭示社會的黑暗和譴責黑暗背後的力量,而是認識了真實之後,能夠同情地看待這一切。這也是餘華的《活著》能夠走出國門,受到全球讀者青睞的原因。
餘華說:"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生活的慈悲",當我們經歷過生活的磨難,才知道生活的不易,進而我們才會更好地去對待生活,餘華這本《活著》寫到了每個人的心裡,在平凡中,我們也應該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而《活著》將會給你帶來這一份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