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不懂運用,逆襲作家富豪榜,餘華: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

2020-12-10 追夢de旅途

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揭曉,讓人沒想到的是餘華憑藉著已經出版26年的《活著》,取得第二名,版稅高達1550萬。

餘華取得如此成就,可知道,他當初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標點符號都不懂得如何運用。

餘華,(來源於父母的姓)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當醫生的父親華自治、母親餘佩文遷居海鹽縣。

餘華的父母是醫護人員,餘華從小是在醫院環境中長大的。在餘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家搬到了縣醫院的職工宿舍樓,在他對面就有一個公共廁所,廁所的旁邊就是醫院的太平間。

往後的日子裡,餘華時常聽到悲慘的哭泣聲。男聲女聲,男女混聲;有蒼老的,有年輕的,也有稚氣的;有大聲哭叫的,也有低聲抽泣的......

也許是習慣,也許是感悟,餘華慢慢地覺得這哭聲不再是哭聲。他覺得漫長持久哭泣聲裡充滿難以言表的親切,甚至一度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為動人的歌謠。

那時的醫院宿舍樓沒有單獨的衛生設備,唯有公共廁所。餘華每次上廁所時都會經過太平間,他都會好奇地望裡面一眼,太平間只有一張水泥床,很乾淨整潔。

炎炎夏日午覺時,餘華被熱到汗水浸透了草蓆。他想到經過太平間的涼爽,竟然直接跑去太平間午睡,躺在象徵著死亡的水泥床上,感受著活生生的涼爽。

餘華有時睡著了,被外面傳來的哭泣聲吵醒,他知道又有新的主人要進來入睡了,他該離開了。

也許是餘華童年時期時常近距離接觸死亡,讓他早已沒有其他一般孩子對於死亡的恐懼。這也無形中影響到餘華的生死意識,進而影響他的小說創作,使得他的作品中時常會有各種死亡的敘述。

1977年,餘華高考落榜後,在衛生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後來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醫院做一名牙醫。

第一天上班,餘華便被師傅安排給人拔牙,「你看一遍我給別人拔牙,下一個你上。」

從此,餘華開始了無聊的牙醫生涯,他整整做了5年,給人拔掉10000顆牙齒。

空閒的時候,我就站到窗口,看著外面的大街,有時候會呆呆地看上一兩個小時。後來有一天,我在看著大街的時候,心裡突然湧上了一股悲涼,我想到自己將會一輩子看著這條大街,我突然感到沒有了前途。

這樣的感悟,讓餘華重新考慮自己的人生。他當時極其羨慕縣文化館工作的自由,夢想是有一天能夠到縣文化館工作。

想進入文化館工作,有三條路可走:寫作、繪畫、作曲。識字只有五六千個的餘華,發現自己除了寫作之外,其他的要從頭開始學,太麻煩。

於是這樣,餘華從此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剛開始寫作時,餘華都不知道小說該怎麼寫,用引號來幹什麼,引號應該怎麼打......於是餘華找來一本《人民文學》來了解研究標點符號的運用,大概看了2頁,就開始了創作。

通過語言簡單的範本邊學習邊寫作,餘華懂得了應該怎麼樣換段,他的寫作風格也受到影響而追求一種比較簡潔的語言。

對於二十歲出頭的餘華,開始寫作不僅面臨著要靜下心來長時間寫作耐性的考驗,更要面臨著一次次的退稿打擊。

面對種種困難,餘華毫無洩氣,依然不停地寫作。1983年,餘華接到了來自北京的長途電話,要求他去改稿,他的小說終於在《北京文學》期刊中發表。改稿回來後,餘華得到海鹽縣宣傳部領導所賞識,如願以償地調入了文化館工作。

1993年,餘華辭去文化館的工作,去了北京追求更為自由的寫作生活。

剛到北京的餘華,只能從《收穫》領取稿費400元,和二婚妻子陳虹擠在9平米出租房的單人床上。

也在這一年,他聽到一首美國民謠《老黑奴》,心中好像有股強烈的召喚聲,腦中一直出現「活著」兩個字。他覺得這個會是一個很好的小說題材,他在要寫一個人和命運的關係。於是,《活著》便這樣在他的筆下出世。

讓餘華沒想到的是,《活著》遇上了張藝謀。張藝謀許諾《活著》改編費25000元。當先支付了2萬元給餘華,他一邊激動,一邊擔心張藝謀會不會賴掉那剩下的5000元。

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拍成了電影。

《活著》徹底地火了,當時被翻譯成英文、德文、俄文、法文、韓文、日文等多種語言在國外出版。並在1998年,獲得義大利文學最高獎: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活著》講述了一位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坎坷人生故事: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敗光家業,氣死家父。在貧困生活之中,母親又生病,前去鎮上請大夫的福貴沒想到在半路被被國民黨部隊抓了當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當他回到家時,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一家團聚本是喜事,但沒想到悲劇連續上演。妻子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幾個月後,妻子家珍也相繼去世;女婿二喜又被水泥板夾死;沒想到跟著福貴的外孫苦根也因吃豆子撐死。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伴隨福貴。

剛開始閱讀《活著》時,也許會覺得有點悲苦,但隨著理解的加深,才發現這才是餘華所要向讀者表達的生活態度。

小說中有一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餘華通過《活著》,展現了人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只有活著的意志,是人身上唯一不能被奪走的東西。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

這也激勵著陷入人生困境,感覺人生迷茫的我們。我們常常感慨生活艱難、悲苦,可與福貴的人生對比起來,我們幸運多了。只要堅強的活著,用意志與精神去與命運鬥爭,樂觀地承受生命的重量,才能圓滿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活著》對於平凡人的生活,是一種困境中的鼓舞;是艱難中勇敢活下去的勇氣。這本書充滿著樸素的處世哲學,即使出版二十多年,仍然在世界各地暢銷不止,甚至打破了純文學的銷量記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一本好好感受一番。

也許是和餘華的童年經歷相關,餘華對朋友說,「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雖然二十多年過去,曾經的童年小鎮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心中始終有著家的概念與畫面。他在寫作時,會對自己有一個心理暗示作用。

不僅如此,在餘華作品中,也會有著諸多父親的經典形象。《活著》的福貴;《許三觀賣血記》的許三觀;《在細雨中呼喊》的孫廣財;《兄弟》中的劉山峰、宋凡平。

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生命的張力,以及個人對命運的不屈服。闡述了人性為了生存,在苦難中自我救贖的積極主題。

《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四本餘華經典著作集成珍藏版的《餘華作品集》同樣值得期待,4本才88元。

一頓飯錢,讓你跟隨著餘華筆下的故事,逐步去了解領悟自己的一生該如何走才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在真正作家眼裡該如何破題 餘華說:很難為讀者寫作
    這道充滿辯證性的作文題,仿佛更該是拋給作家的一道題目。他們會怎麼回答呢?  新少年作文賽總評委餘華說  很難為讀者寫作  作家餘華是錢江晚報新少年作文大賽連續三屆總評委,看過很多學生習作,對於學生作文也頗有見解。昨天,他也談了自己對「作家」和「讀者」這個問題的看法。  「經常有人來問我,你是否為讀者寫作?這個是沒法回答的。」
  • 餘華對話澳大利亞作家弗蘭納根:文學,生生不息
    理察·弗蘭納根:感謝餘華對我作品的這些溢美之詞,其實當我最開始讀到餘華作品的時候,我也是深受震動的,因為我覺得在餘華作品中具備了當代文學非常多優秀的品質,而且現在這些品質是現代很多西方的文學作品所不具備的,特別是他小說的故事性非常吸引人,非常有張力,能在一開始就迅速抓住讀者,讓讀者一頁一頁地翻下去,不斷地閱讀這個故事,而且可能往往是把這個故事讀完了才能真正感受到他背後具備深厚的寫作功力和獨運匠心
  • 餘華入駐北師大 將於莫言一起研究寫作
    繼賈平凹、蘇童之後,當代作家餘華也成為了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的駐校作家。 今日有消息稱著名當代作家餘華入駐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隨後記者電話聯繫了北師大宣辦副主任鄭偉,他確認了這個消息,他表示:「餘華已正式入駐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並會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駐校寫作,具體時間將會與餘華本人協商後確定。」 下午,餘華創作研討會在北師大召開。
  • 餘華:現實比小說更荒誕 作品就是借屍還魂
    著名作家餘華的新作《第七天》自6月中旬上市以來爭議不斷,號稱「七年磨一劍」的作品遭到了一片惡評,而餘華也通過出版方新經典文化對種種質疑做出了回應。昨日,餘華再度回答了通過網絡徵集的部分讀者提問,除了再次談到了與《第七天》有關的內容,也談到了他自己的寫作狀態和接下來的寫作計劃。
  • 餘華:寫作時的失控,是我求之不得的
    餘華在評價他《在細雨中呼喊》這第一部長篇小說時,說出這樣一句話:「寫作時的失控,是我求之不得的。」線索的編排和情節的串聯自然需要技巧,需要作者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把控,但餘華後期作品引起較多爭議的原因也在於此。作為純文學類的作品,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外在的形式永遠是處於第二位的。
  • 陳忠實說一句「憨話」,登作家富豪榜
    不過在陳忠實剛投入寫作的一段時間內,他幾乎無法像個正常人一樣休息。一閉眼滿腦子就是白鹿原中形形色色的人們。為了能夠正常的入睡,他滿村子找人下棋,只為了轉移這種過剩的注意力。小說的初稿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是陳忠實並不滿意,為了讓作品達到自己完美的要求,他足足用了4年對小說進行潤色,修改。從1988年到1992年,從動筆到定稿,《白鹿原》的創作總共耗時5年。
  • 餘華:我敘述中的障礙物|寫作課
    我敘述中的障礙物文 | 餘華這次的演講題目很明確,我想把自己創作中的經驗告訴大家,可能對你們沒有用,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對我有用的經驗可能對你們沒有用,我選擇這個題目就是要把自己寫作過程中遇到過一個個障礙物告訴你們
  • 作家富豪榜制榜人吳懷堯:寫作致富並非神馬浮雲
    《中國作家富豪榜》今年已是第五年發布了,今年更是首次加入了港澳臺作家在大陸的版稅收入,以及全新子榜單《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這三份榜單和以往一樣,飽受各方爭議。有網友說:「書是書,錢是錢。錢有時候並不能代表書。」不僅有網友提醒:「別太在意」;更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有孩子看到這個榜,直接奔寫作去了。不能啊,朋友。」
  • 中國漫畫作家富豪榜揭曉 周洪濱年收入1815萬登頂
    【中外玩具網訊】繼「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次推出子榜單中國漫畫作家富豪榜,贏得漫畫業界集體振奮之後,由華西都市報獨家重磅發布的「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今日再次推出子榜單——中國漫畫作家富豪榜。
  • 餘華:偉大作家懂得如何將故事推向高潮(圖)
    所以遐思塔克維奇那章的音樂就是馬爾克斯這章的效果。他最後結尾的時候是一個抒情短文。當你用一個輕建立在重的上面的時候,這個輕比那個重還要重。所以這就是一個偉大作家教給我們的一個,起碼是教給作家們的一個寫作方法。不是他們兩個人任何一個力量分開,要找一個特別大的事件讓他們分開,又得費好幾萬子。他就是輕輕幾頁,那的女的發現我怎麼那麼愛的男人用這麼冷酷的表情,她認為愛情是一個虛幻的東西。
  • 最新作家富豪榜排行榜和中國網絡作家收入排行榜歷史榜單及代表作
    2019最新作家富豪榜排行榜出爐。中國作家富豪榜由曾經當過記者的吳懷堯 (微博)團隊從2006年開始製作發布,已是第十三屆。早在兩年前,制榜人吳懷堯已經想進行網絡作家富豪榜的製作,但是調查起來難度大,而在之前能上榜的網絡作家人數也非常有限。
  • #作文大賽#餘華:我為什麼要出題「房子」、「我是誰」
    天氣有點冷,但小孩卻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她說:「我參加過很多作文比賽,但現場揭示題目現場寫作還是第一次。我能參加這樣的決賽,真是不可思議。」9點30分,陳婕拿到了總決賽的題目:「房子」、「我是誰」兩個主題二選一,題目可自擬,字數要求在1500字以內,時間為3小時。這個題目,是由本屆比賽總評委、著名作家餘華親自命題的。
  • 餘華的一篇散文,樸實直白,卻啟迪深刻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經也是半路出家的新手,後來他卻遠離喧鬧,心無旁騖,堅持不懈地創作。下面介紹餘華的一篇散文,樸實直白,卻啟迪深刻。《自傳》(節選)作者:餘華在閱讀這些枯燥乏味的書籍的同時,我迷戀上了街道上的大字報,那時候我已經在念中學了,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些大字報前消磨一個來小時。
  • 餘華:我敘述中的障礙物 | 寫作課
    這次的演講題目很明確,我想把自己創作中的經驗告訴大家,可能對你們沒有用,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對我有用的經驗可能對你們沒有用,我選擇這個題目就是要把自己寫作過程中遇到過一個個障礙物告訴你們。第一個障礙物是如何坐下來寫作,這個好像很簡單,其實不容易。
  • 從餘華到莫言,從長篇到短篇:2020年的閱讀與寫作
    ,2012.12)吳重生《捕雲錄》(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1)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餘華到莫言餘華是受西方文學影響比較大的作家。就在準備把餘華翻過去時,某一天聽到某位作家評價:《現實一種》堪稱完美中篇小說,如果結尾再好一點的話。這便買了餘華《現實一種》(作家出版社,2012.9),也是在路上讀完的。這本書裝幀不錯,用的是印象派江南風景畫,和書名形成對比。
  • 餘華是當代的寫實派作家,著有《活著》等多部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餘華:我父親的闌尾割掉了,我媽的也被割掉了,我哥哥的闌尾也被割掉了。我們家已經沒闌尾了。餘華是當代著名的寫實派作家,著有《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兄弟》等多部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但你知道嗎?現實生活中的餘華,是個極其有趣的人,他幽默詼諧,妙語連珠,讓人聽了情不自禁想捧腹大笑。
  • 餘華長篇新作《文城》推出:在那個熟悉的作家身上,窺見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透過《文城》,讀者也將在那個熟悉的餘華身上,窺見他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餘華曾這樣談寫作:「一個夢,讓一個記憶回來了,然後一切都變了。」也許正是因此,他的許多小說都在書寫記憶,不管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在《文城》中,餘華繼續追尋一段被歷史記憶封存的時光,同時,他也突破以往的創作,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前作少有著墨的年代,上溯至《活著》之前那個更殘酷的清末時代。
  • 著名作家餘華走進濟南市萬象新天學校 攜手北師大文學院 打造最具...
    中國網地產11月22日濟南訊  今天上午,以《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名篇在中國當代文學屆有著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餘華走進濟南市萬象新天學校,和孩子們分享他的閱讀與寫作、成長與感悟。
  • 在餘華和莫言同宿舍的兩年裡,卻諷刺說莫言只能在寫書時吹噓
    餘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當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細雨中的呼喊》,這些都是受到不斷好評的優秀書籍。我們都認識這兩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餘華和諾貝爾文學獎贏家莫言是室友。餘華的基礎來自他自己的作品,其中公共的滿意和滿意是《活著》。。自從出版以來,《活著》就受到了極大的追捧,每版銷量突破2000萬冊,獲獎無數,《活著》收入高達1550萬,中國富豪榜,餘華排名第二。
  • 餘華:你讀過《活著》,但並不知《活著》創造的奇蹟
    青少年時期餘華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三個火槍手》,三十多個小時不吃不喝,一口氣讀完了。後來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太好看了,比《三個火槍手》更看得如痴如醉、廢寢忘食。只要是描寫談戀愛的部分餘華就跳過了,「我看金庸就是看打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