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讓千千萬萬人看到絕望的書,卻被作者餘華解釋道:我寫的是真正的希望。
那麼,確實如此嗎?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
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
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承認那天深夜點了燈讀它的某個瞬間老淚縱橫。
都說人生四大悲事莫過於: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縱觀福貴的一生,又豈止如此是四大悲事,用「天煞孤星」來形容都不過了。
但是,儘管如此,福貴依然選擇好好地活著。
看完全書,很多人納悶:福貴過得這麼慘,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他活著?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我知道,《活著》所講述的遠不止這些。幾句經典分享,感悟活著不易。
01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02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03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04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05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06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07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08
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
09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10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在《活著》中,我看見了人生悲苦,看見了一個又一個死亡的過程,看見了底層人民的樂觀與堅強,看見了生命的柔韌,看見了時間的力量,看見了生活的無情,卻只為了表現一種人生態度:
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時代》周刊這樣評價《活著》:
中國過去60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
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活著》像一首古老的歌謠,向我們講述了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與生存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卑微的生命中蘊藏著一些微小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
《活著》又像是一部促人反思的電影,它似乎在考驗讀者的忍耐力,將我們平時的悲痛和壓抑全部揉進這本小說裡。
盧梭說:「生命不等於呼吸,生命是活動。」伯克說:「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終其一生,你又在追求什麼呢?希望《活著》能給你一定的啟發。
一本28元的書,不過一頓飯錢,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