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銷量突破2000萬冊,莫言感慨說;餘華的書少我一半,但影響力大我一半。還說作品要好好對待這類的話,總之是希望自己以後不要寫些可發不可發的作品。
我們知道餘華的書一直都是「暢銷貨」,最具代表的作品是長篇小說《活著》,發布以來出版數量突破2000萬冊的銷售佳績,對於這樣篇幅不長的長篇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餘華的文壇地位
相比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或卡夫卡,彼時的餘華被稱為是中國的海明威或司湯達。並且在九十年代獲得了堪比諾貝爾文學獎的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整個東亞地區包括日本在內餘華都是第一個,這種榮譽讓餘華成為國內當代文壇之上的佼佼者,甚至是在國際上成為最有名氣的中國當代作家。
當然這些成績的由來,《活著》佔據大部頭。餘華青年的才情積累幾乎全部付諸於這部書。當近幾年經典文學遭遇網絡文學衝擊後,餘華的《活著》銷量依然勢頭強勁,截止當前銷量突破2000萬冊,為此大作家莫言感慨地說到,希望以後(自己)別再弄些可發不可發的作品,言外之意是要認真地寫,能寫出像《活著》這樣受歡迎的作品。
莫言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如此大的榮譽面前,他為何還希望寫出不如他名氣大的作品呢?像莫言《紅高粱》、《娃》等都是備受歡迎的作品,而且在國內外還拿遍了各種文學大獎。
其實要說作品暢銷,莫言好幾部作品也不一定比得上餘華的一部。像電影《紅高粱》在張藝謀的「引薦」下走向海外,翻譯成幾十個國家的語言,然而整體銷量並不如《活著》,茅盾文學獎作品《蛙》銷量也超八百萬冊,依然不足《活著》的一半。那麼《活著》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竟然「以一當百」,成為當今文壇的「名角」?
《活著》在國外的評價
昔日,國外人評價中國作家餘華的《活著》,「就近」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做比較。就近?因為餘華在歐美的影響力相當於他們心中的海明威。那麼「較量」的結果如何?
文壇「硬漢」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是一部感天動地的書,1954年憑藉《老人與海》海明威砍下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小說可謂真正的正能量,在生死一線間與大自然決戰到底,人生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更是二戰後美國體制松垮,人心渙散,作家海明威對「迷惘的一代」的厭惡,從而面對世事的落寞,向困難和奄奄一息的生存氣息決戰的宣言。
然而,這般宏大的主體,最後的落腳點是老人為期83天的一趟出海收穫。如你所見,這一趟依然倒黴,什麼肉也沒撈到,只搞了一幅骨架回來,但慘白的大馬林魚骨架就是老人不服輸的精神義旗。
《老人與海》文體簡潔,但時代意義很強。然而中國作家餘華的《活著》呢?在筆者看來,理應是《老人與海》的放大版。這麼說不誇張嗎?
不誇張!《活著》中,福貴是舊社會的地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著妻子的面吃喝嫖賭,甚至不把傳統中孝敬爹娘放在眼裡。等到他「造」完家業,一切為時已晚。巨大的生存打擊讓這個福貴一夜長大,只是,這個令他長大的環境卻是如此的苛刻,比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更難喘息。
《活著》究竟講了一個什麼
命運對福貴的懲罰可謂樹欲靜而風不止。爹娘相繼去世、漂亮、可愛、懂事的女兒又因為窮而耽誤治療變成聾啞人,這讓「女兒奴」的福貴心如刀絞。然而,上帝總是以為一個人沒有徹底改正錯誤,出於人性的出爾反爾和狡詐多變,它將繼續懲罰之;
乖巧,能蹦善跳的兒子結束在學校運動場不遠處的醫院裡,抽血的人要麼懵了眼要麼沒人性,少年喪父是福貴、老來喪子是福貴,中途喪偶是福貴,接下來女兒、女婿、外甥都被命運無情拽走,艱難生存,孑然一身。最後留有一頭牛把守希望的「道口」,此時已經沒有意義的生命,坎坷波折也算不得人生考驗,只是富貴無言地活著。
《活著》已經不止是一本小說,它已經被安排到人性的範圍對生命堅強謳歌的範本。歐洲文學評價餘華。「人們記得餘華的小說尖銳、有思想。《活著》是他擅長於描寫進退兩難的心理,把主人公置於歷史的風口浪尖。他既是海明威又是司湯達。」—法國《世界報》。
悲劇總是接踵而至,令人無法喘息,一個作家甚至可以稱《活著》是「中國的《約伯書》。(美國合眾國際社2003年8月19日)。
《活著》的種種評價
於國內來說,孟京輝改編的當代話劇《活著》,在袁泉與黃渤聯袂演繹中,讓人聞聲落淚。導演孟京輝如是評論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有一兩個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寫出來的人是很幸運的,能把有形的東西變成無形的東西真是太偉大了。我覺得餘華是一個偉大的作家。
如此震懾到每個讀者內心的作品,想必沒有人不喜歡。而且餘華的筆觸相當簡潔,凌虐的命運下,總是寥寥數語擊中人心,達到人性悲憫的高度共鳴。在經歷或是未曾經歷過窮困的人們,對他筆下的世界都會無形中感同身受。
這是身體朝向大地的一次精神扎禮,以謙抑低回的敘事勾勒出中國鄉土攝人心魄的變更、萬難挽回的衰敗與無地彷徨的悲哀,有著無與倫比的史詩氣象與不可擬見的靈魂刻度。在歷史與現實短兵相接的交戰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活著》
《活著》的銷量之所以如此好,除了莫言對其價值的感慨外,文學界還把擁有犀利的筆鋒的餘華看做是魯迅先生的精神繼承人。因而,福貴剛出場時,一番「孔乙己」的吊兒郎當形象便躍然紙上,只是餘華延續了先生的遺志,將福貴的不堪結局繼續撕破,讓「孔乙己」這個年輕人嘗到了俗世的糾葛和現實的苦果,同樣也認識到了無故加之和突然來臨,甚至命中注定的種種殘酷。
《活著》銷量奇高
一本好書,不僅繼承傳統文學的高度,還滿富前瞻性地吶喊今天的人。所以,在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言情小說或網絡文學肆虐之下,當代以來,據相關出版社統計,許多九零後讀者也紛紛加入到閱讀《活著》的大軍中。
如今餘華這本書在全球銷量突破兩千萬冊,幾乎創下純文學的銷售奇蹟。
盡然,民間傳賈平凹的《廢都》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也突破了千萬冊,但其中不乏有盜版偷印,而餘華的《活著》僅正版就已經銷售達到了2000萬冊,成就斐然,連莫言和畢飛宇這樣在國際上有名的作家也感慨,特別是莫言都希望能寫出像餘華《活著》這樣的好書,別再寫些可發或不可發的作品。
當然這也是莫言的心裡話,彼時他的《豐乳肥臀》和《酒國》剛出版則遇尷尬,《豐乳肥臀》因為書名不雅和羞辱母性而被要求停止出版,另一部《酒國》更是在寫完初稿時,一時間竟是「投稿無門」的難堪。
一些作品的寫就 ,本來是作者內心思想的高度凝結。然而面對讀者胃口迅速改變的當下小說市場時也難免會吃「閉門羹」,甚至在打算動筆前,相信已經在心裡打鼓;這種作品要不要寫?寫了會不會有人讀,會不會不合時宜,又是否能獲得好評等等讓作家左右為難,有的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有的「吐」就會受到質疑。
餘華的事業歷程
而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沒有如此「犯難」過,幾乎是一發表便先受到讀者的喜愛,儘管在最初因書寫太過現實犀利而停刊,但重新出版後,這本書依然掀起讀者的感情和淚腺。
解禁後的《活著》如星火之勢迅速燎原,一種無法阻止的勢頭,令餘華的《活著》很快「火」遍文壇,顯赫於海外。2004年3月作家餘華憑藉小說《活著》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最後,《活著》和餘華另一部經典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一同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你認為餘華的《活著》真有那麼好嗎?讀者的評價才是最終的依據,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