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活著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有意義

2020-12-17 定順聊時間

餘華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活著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有意義

《活著》這本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作者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這部小說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併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故事以大時代為背景,主人公福貴出生地主家庭,年少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中所有的產業。

此後,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等的陸續爆發,福貴和妻子家珍就這樣在時代的裹挾下,身不由己地活著。

苦難、鮮血、死亡,仿佛無窮無盡,悲劇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黃昏,一切過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著往昔

作家餘華用他平實而渾厚的筆調,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帶著我們洞穿時間、活著、死亡與生命的意義。

今天給大家分享《活著》裡面的10句經典語錄: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少年富貴無畏無懼,中年富貴逆境中求生,晚年富貴依然「活著」。《活著》不僅僅是富貴一人的一生,而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每一個勞苦大眾的一生,活在那個時代人,飽經滄桑,歷經磨難,但依然沒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依然在逆境中求生存,依然堅強的活著。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美國《西雅圖時報》上這樣評價:

能塑造一個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個民族的靈魂的人物,堪稱是一個罕見的文學成就。

美國《時代周刊》上這樣說: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

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經將福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餘華迷戀死亡,著迷血肉,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著死亡、苦難的氣息,這也成為他作品中豐富內涵的主題。高考落榜,父親安排他去做了牙醫,5年之後再也不想做了,於是專心寫書,也是5年,寫了投,投了退,退了寫,如此往復。一直以殘酷為基礎,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活著》這本書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苦難的波濤一波又一波接著湧來,是死的絕望,更是生的希望,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作者餘華年輕的時候,曾得了一個去民間收集歌謠的職業,就在那一年的鄉間,他遇到了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
  • 餘華《活著》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的淋漓盡致!《活著》是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小說中的「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展現了一個老人歷經滄桑、受盡磨難的坎坷人生。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這句話說得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性表達得淋漓盡致!《活著》是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小說中的「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展現了一個老人歷經滄桑、受盡磨難的坎坷人生。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讀者之所以對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感同身受,也正是因為作家餘華將中國當代的歷史事件,都融合到了主人公福貴身上。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能像福貴一樣,把家底輸光了,才意識到珍惜。二、活著本身就是希望當一個人對生活絕望時,就算老天來救他,他也未必能從陰暗的角落裡掙脫出來,可當一個人對生活始終抱有希望時,即便身處絕望當中,也能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打開了這本精簡版的《活著》最先映入眼前的是作者的自述。緊接著我看到是作者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徐福貴的交談。老人福貴是本書的主人公。他的經歷是時代的變化和命運的安排。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和主人公相談的衝動,我真心的想當面告訴他: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而不安靜的年代,希望你在歷盡萬千磨難之後,能夠安享晚年。
  • 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你能想像的最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是家道中落?食不果腹?痛失親人?還是孤獨終老?你能想像得到的生活的難全在餘華的小說《活著》裡。有人說《活著》真的很苦,看完特別壓抑,難以想像的是被生活如此折磨的福貴怎麼還能一個人堅強地活下去?忘不了家珍懷著孕被福貴猛踹的場景、忘不了鳳霞看到爹爹回來時無聲的喜悅、忘不了有慶每天按時餵養心愛的羊羔的純真......
  • 餘華《活著》:我寫的是真正的希望。確實如此嗎?
    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人在這個世界上,雖然只活一次,但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卻很多:有價值的生活,身邊的愛人,繁華的盛世,流金的歲月等美好的東西。 正因為周遭世界美好,我們才要潛心經營與珍惜,一個不懂珍惜的人,最終只會遺憾終身、悔恨不已。當繁華散去,容顏老去,伴隨我們的有可能只剩下寂寞,連回憶都不曾有。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肯定會說,活著就是為了看到更多想看到的,聽到更多想聽到的,享受更多享受的,活著就是一種享受,享受人世間的各種美好。但說真的,多少人活著是在享受地活著?我們多數人都知道活著不容易,因為活著要生活,要生活就要有經濟去支撐,需要經濟去支撐,就要去賺錢。
  • 聊聊餘華筆下的《活著》
    透過餘華的《活著》,我們看到了窮富、貴賤的轉換,也明白這或許就是社會和生活真實的寫照!而這本小說餘華寫得很成功,備受國內外讀者的認可。《活著》所獲榮耀的冰山一角,就數不勝數!《活著》這本書到底有多牛?小編帶大傢伙來盤點,它曾被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之一,《活著》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在餘華的筆下娓娓道來,以福貴的角度在敘述整個故事是如何進展的。餘華通過描述主人公富貴生活境遇的變化,諸多生活經歷,戲劇地講述了諸多因素對社會個體的影響。例如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時間變革,但也揭示了,活著和生命的底色。
  • 深刻解讀餘華《活著》,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沒想到餘華《活著》中悲慘命運的主角福貴在現實中存在。《活著》的主角福貴少年紈絝,娶妻生子,家財因賭博敗光,被國民黨抓去上了戰場,幸而撿回一條命來。中年接連遭遇不幸。他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死的。那個為了省鞋不給家裡人增添負擔,天天心心念念家裡的羊要吃草,一天兩次,光著腳來回跑五十裡路,自己瘦的電桿一樣吃不飽飯的有慶,最後卻是死於獻血。這個異常懂事的孩子,當時還天真樂呵呵衝到前面一遍遍問,「老師我錯了,到我了麼?」即使後來抽血抽到臉色蒼白,也是挺到挺不下去嘴唇青了才說了句頭暈。
  • 餘華活著震撼揪心從痛苦到快樂,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活著的勇氣
    相信它也一定能震撼你的心靈,讓你找到活著的意義和勇氣。讀餘華的《活著》,震撼,揪心,數度哽咽,任何一種語言都無法形容我當時的心情。一次去機場,忘了帶書,無意中瞟到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於是就買了一本抽空讀了讀,覺得寫得不錯,語言樸實,故事接地氣。那是我跟餘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印象中他寫的《活著》知名度非常高,可我不太喜歡湊熱鬧,更不喜歡追星。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經典再品:餘華的活著,為什麼總是那麼火!
    我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自己的枕邊書《活著》,讀一遍,再讀一遍,終有所得。當時我和同學們是這樣講的,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從文化角度賞析,就要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文化來深度探討這個問題。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你卻無法解釋。活著就是一個這樣的問題,看似很簡單,你卻無法回答。
  • 集苦難於一身的富貴失去所有,活著意義何在?餘華戳穿了真相
    直到近來,才讀了餘華的原著,沒想到這竟是我讀的最艱難的一本書,雖然它篇幅不長,可要是你和我一樣,看兩頁眼睛就蘊滿淚水,得偷偷拿紙巾擦掉,然後關掉屏幕緩好一會才能繼續看下去,我想你也不會很快看完。與電影版不同的是,小說並未著重描寫某個時代,鋪陳開來的整個福貴,像坨立體的泥巴,在餘先生筆下走過大半個人生,同時在讀者面前留下一灘灘水漬。在回想的時候,覺得這樣的過程未免太不可思議,但沉浸在其中時又覺得這樣的生命是如此理所當然。
  • 死很容易,但活著很難!堅韌地「活著」才是中國人的現實底色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們一直都無法詮釋的問題。著名主持人馬東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過:「在近代中國只有5%的人願意掌握知識,了解過去。剩下的95%的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句話真正地揭示了中國人在近代經歷了一段民智未開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