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活著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有意義
《活著》這本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作者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這部小說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併入選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故事以大時代為背景,主人公福貴出生地主家庭,年少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中所有的產業。
此後,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革等的陸續爆發,福貴和妻子家珍就這樣在時代的裹挾下,身不由己地活著。
苦難、鮮血、死亡,仿佛無窮無盡,悲劇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黃昏,一切過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著往昔。
作家餘華用他平實而渾厚的筆調,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帶著我們洞穿時間、活著、死亡與生命的意義。
今天給大家分享《活著》裡面的10句經典語錄: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都是一樣的,手伸進別人口袋裡掏錢時那個眉開眼笑,輪到自己給錢了一個個都跟哭喪一樣。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
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無聊和平庸;倖存,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少年富貴無畏無懼,中年富貴逆境中求生,晚年富貴依然「活著」。《活著》不僅僅是富貴一人的一生,而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每一個勞苦大眾的一生,活在那個時代人,飽經滄桑,歷經磨難,但依然沒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依然在逆境中求生存,依然堅強的活著。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美國《西雅圖時報》上這樣評價:
能塑造一個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個民族的靈魂的人物,堪稱是一個罕見的文學成就。
美國《時代周刊》上這樣說: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
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經將福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