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很容易,但活著很難!堅韌地「活著」才是中國人的現實底色

2020-12-11 星落澤洋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們一直都無法詮釋的問題。

著名主持人馬東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過:「在近代中國只有5%的人願意掌握知識,了解過去。剩下的95%的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句話真正地揭示了中國人在近代經歷了一段民智未開的歷程。

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代的中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窮苦百姓,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反而只是為了活著而苦苦掙扎。

作家餘華在自己的小說《活著》中就描寫了一個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中國人。

看餘華的小說,總覺得有些奇怪。在那些貧窮,困頓的人,總習慣給自己起名富貴!仿佛叫了富貴,人就會逐漸富貴起來一樣。偏偏叫富貴的人,受盡了世間最苦難的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今天的人們對富貴趨之若鶩。

不再叫名字富貴,卻把富貴當成追求的目標!遺憾的是,大多數是東施效顰,沒有富貴到點上。不是穿國際名牌,開貴的車,賺許多錢就是富貴,那實在是膚淺而淺薄的認識!內心荒蕪,穿美麗的衣服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在卻滿足帶給人的虛榮滿足,不過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一個人一生中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相處時,在外的偽裝不能讓人獲得幸福感!很多人怕獨處,怕寂寞…然而卻在人群中孤獨寂寞著…人生有艱辛,有困惑,有汗水,有淚水。要想擁有長久的幸福,從來不能向外求,幸福只能向內索取!感恩和抱怨,貪婪和知足之間的界限誰能說清楚?一不小心,我們就迷失了!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是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敘述的,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但小說有意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們當作孕育一個個苦難的生存環境,一個個磨練人、考驗人的「煉爐」。

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就掙扎在這樣一個個「煉爐」中,他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講述了一個地主遺少徐福貴的一生。

書中寫盡了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歷史進程,也描述了近代的普通中國人怎樣活著的現實。

在文學作品中寫悲劇和苦難,英國有莎士比亞,法國有維克多雨果,而中國從古至今似乎少了這樣一筆。其實不僅是近代中國,從古至今老百姓都未曾過過一天人人安穩、代代舒心的日子。

這也是中國人理解「活著」這個字眼的含義:活著往往就是一場與生活進行較量忍受苦難而勉強度日的戲劇。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推翻滿清政府,民國徵戰,抗戰,解放戰爭,動蕩時期等眾多民族苦難。

想來活著」的意義對於近代中國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種對死亡的妥協。而《活著》正是深刻地描述了近代的中國人對於這種妥協的全部過程。

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有勇氣去死呢?這是閱讀《活著》這本小說先要給自己提出的命題。讀過福貴的一生,你會赫然發現這個命題是錯的。

你會在讀完之後提出另外一個命題,人這一輩子經歷了這麼多苦難該有什麼樣的勇氣繼續活下去呢?

主人公徐福貴原本是一名地主少爺,因為老子的家產,徐福貴便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賭,然後欠債,甚至到了寫欠條練字的狀態。

按他說的話:「你們看,我這個字還是有長進的。」終於家業被他賭光了,於是老父親被活活氣死了。這時就要問,將自己老爹氣死,你還活個什麼勁?

賭輸了家產的福貴被趕出了徐家的老宅子,母親這時又生病要去求醫,福貴只好上街將自己家裡剩下的瓶瓶罐罐賣掉求點醫藥費,從夏天到冬天,福貴終於忍過了一冬。而這時他的老婆家珍終於回來了,懷裡還抱著一個和福貴生下的兒子。生活似乎帶來了新的希望。

徐福貴

福貴因為經歷了前面的磨難終於戒了賭,在一間破瓦房中和母親老婆一雙兒女勉強度日。但這時第二個苦難來了,福貴在給母親求藥的路上被國民政府抓了壯丁,又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於是只好隨著漂泊江湖,之後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了,女兒鳳霞也因為發高燒成了聾啞人。

而這些僅僅是悲劇的開頭,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大煉鋼鐵等運動相繼到來,福貴一家也謹小慎微地過活著,晴天霹靂就從這時一個接著一個的來了,福貴的兒子友慶為了給縣長夫人獻血,於是抽血過多死了。

在中國人眼中,兒子是一個家庭延續香火的重要繼承人,所謂有後不僅僅延續血脈,更是延續家族姓氏。福貴自從家產被賭光之後,又一次經歷了人生的問句:白髮人送黑髮人了,你還活著幹什麼?

兒子死了之後福貴依然和家珍繼續活著,家中這時來了一樁好事,女兒鳳霞終於要出嫁了,雖然姑爺是一個搬運工人,但是憨厚老實。鳳霞也在出嫁之後懷了個男孩。但就在鳳霞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那時的中國的醫療條件基本上就沒救了。

男孩終於還是保住了,而鳳霞死在了手術臺上。家珍因為兒子女兒相繼去世,本來就有軟骨病的她也離開了人世。而家中只剩下一個外孫和女婿了,而這時噩耗又傳了出來,女婿因為吊車出了差錯於是被水泥板夾死了。

福貴一家人本來可以添丁旺口,結果只剩下了一支血脈。而命運卻沒有放過福貴,三年自然災害,福貴的外孫餓得不行,於是福貴就給他煮豆子吃。而就是因為這些豆子將福貴的外孫活活撐死了。親人的相繼離世,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那個人生的問句又來了:斷子絕孫了,你還活著嗎?

福貴最後陪伴著自己的老牛孤零零地依舊活著。但是跟隨福貴一生的問句似乎在這時得到了回答:活著就是好的!

有時候,我就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有多硬脊梁骨,才能撐住這一切的苦難?

但是,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即便經歷了很多悲劇,依舊要繼續在黑暗中前行。有時候只有經歷了人間的悲愴,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幸福所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活著,不是生命的狀態,而是我們能給苦澀的生活最大的姿態。

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得很苦,甚至覺得自己的日子沒有了盼頭,勸你不妨去讀一讀餘華的這套小說-《活著》!

喜歡的讀書的朋友不要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帶你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餘華| 《活著》: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
    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 死了容易,活著很難-餘華《活著》讀書筆記
    很多人都說餘華的《活著》這本書,看完一遍以後,絕對不能再看第二遍了。我原以為是這本書內容不好,不值得再讀一遍,直到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讀《活著》這本書,還是書友會的幾個群友推薦的。隨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開了這本書。
  • 《活著》:很難,但仍要活著
    看完餘華的《活著》,心中有一種痛苦。我一直以為苦根至少也能活著的,可是看到了最後,將那幾頁仔細的看了好幾遍,我還是不敢相信,最後福貴只剩下了他自己。不厚的一本書,我拖拉了好幾天才看完。第一次停下是在看到福貴被抓壯丁的時候,我看不下去了,我不敢去想像他得苦多久,還能不能活著回來,書寫到多少的時候能回來。第二次停下是在村裡幹活開始計工分的時候,家珍生病了,但為了不拖後腿仍然要堅持。
  • 活著就是活著,活著就好——讀《活著》有感
    到家才發現母親死了,自己的大女兒變成了又聾又啞。接著是各種運動時期,福貴的老婆得了軟骨病,整天臥床,不能勞作。福貴的小兒子在某次抽血中被抽乾了,死了。而大女兒嫁給了一個偏頭的工人,生了兒子後也死了。女婿在某次工作中出現意外,也死了。因感嘆一家人的苦命,所以給外孫取名「苦根」。苦根,苦根,這日子還沒苦完,眼看改革開放了,苦根吃豆子,吃撐,撐死了。
  • 每日好書分享:《活著》,生活不易,人都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被這首歌深深打動的餘華決定寫下一部這樣的小說,於是《活著》就誕生了。在這本小說裡,作者寫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寫了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感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小說的主人公徐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爺,無奈德行不好,又賭又嫖,後來被人設計騙光了家產,幸虧有個好妻子依然對他不離不棄。就在他決定要改過自新的時候卻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黨。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映射到現實生活中,我想世界上的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不停地同自身命運抗爭,最終卻又妥協性地走在一起。以自身為例,高中時期我渴望進入大學,但是備考的過程是煎熬的,與此同時我也經歷著親人離世的痛苦和只增不減的家庭矛盾。最終的我考上了大學,但其他令人煩惱的事呢?它們依舊存在,好似不消不滅一般。我無法與其頑強對抗到底,唯一的辦法是依靠時間去習慣並且接受和面對它們。
  • 「活著——快樂地活著」
    他跟我說:「人的這一生,能活著已經是很幸運了,能做到「快樂地活著」,是特別不容易的。」或許現在的你看到這句話會跟我當時一樣有點懵,但是那天晚上我輾轉反思想著,好像是摸索到了這句話的一點點深層意識,我想:人的一生,活著是所有一切的基礎,而我們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最終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更舒適地活著,更快樂地活著吧。
  • 人為什麼往往能夠容易做到無尊嚴地活著、卻很難做到有尊嚴地死去
    農曆丁酉年九月二十,屬雞一談到星座,自然而然地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死。民間有句俗語;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是做太平犬,還是做離亂人,這是由不得自己決定的,似乎冥冥之中命裡早已註定。在安詳的日子裡,不時地會想起曾經飽嘗過的離亂之苦。
  • 餘華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活著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有意義
    餘華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活著很難,可正因為難,才有意義《活著》這本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 《活著》:生命意義終極答案——向死而生
    新聞媒體上每天不停滾動著某某因為加班猝死、某某地發生重大車禍造成多少死亡、某某人因為意外而去世,同樣也不時出現著誰與誰結婚了、誰又得了什麼大獎、誰又獲得了什麼成就。臧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活著?to be,or not to be
    都說人生不如死的時候,容易鋌而走險。其實,很多人即使生不如死,也還是活著。人怕比較,一比較,原來的艱苦生活就無法忍受了。其實,所謂無法忍受,也就是指那些膽子大的、見過世面的梟雄之輩,至於芸芸眾生,沒有挑頭的,還是得忍。
  • 《活著》——向死而生,反求諸己
    然而由於先鋒文學過於強調自我,沉迷於個人慾望的滿足卻不考慮讀者的感受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瀏覽刊物的速度增快,必須反覆閱讀才能讀懂的先鋒文學已然不再符合大眾的閱讀需求,只能不斷趨於邊緣化,於是在這之後餘華便慢慢開始由先鋒寫作向現實寫作轉型。
  • 人活著累,為什麼要好好地活著?
    人活著累,為什麼要好好地活著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啊!反向思考,如果你有孩子有家庭,你因為累就想去死,你死了,那你的老婆/老公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怎麼活下去,他們今後沒有你該怎麼辦?同樣,如果你單身,你死了,他們的希望支撐也沒有了,換句話說就是你剝奪了他們的希望!尤其是你的父母,他們給了你生命,而你卻因為累就去死掉了,他們該是多麼的痛苦,為什麼要讓他們白髮人送黑髮人,為什麼他們要承受這種痛?
  • 人生的悲慘莫過於富貴,重讀餘華作品《活著》,感受人活著的意義
    最慘的,是親人一個個離開自己:兒子給縣長夫人獻血卻被抽光了血,女兒難產而死,妻子在失去兒女的打擊下很快也離世,女婿幹活出了事故慘死,小外孫吃豆子撐死了……生活如此殘酷,將哪怕一點點溫情都從富貴的身邊奪去。到最後,只有一頭老牛和他為伴。個人認為《活著》這本書體現的就是「活著」。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地主少爺福貴愛嫖更喜歡賭,終於敗光了家業,老父親散盡家財讓福貴挑著銅錢去還賭債,妻子家珍離去,戒賭后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去給母親抓藥途中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往往都是禍不單行,真正的悲劇才剛開始。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你們期待的《活著》來啦!末世裡,活著才是最後的希望
    《活著》這部電影的火從上映前一直燒到了現在,總能夠看到它和《釜山行》的比較,可以說借著《釜山行》的熱度,成功地不斷刷新著觀眾的期待值。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部電影。為了生存,男主把家裡現有的物資仔細地規劃好。很快,水源也斷掉了,男主只能在下雨時接水,然後分好每天的分量。這一切都是為了好好的活著。如果可以,男主不會離開家門,但是媽媽的電話讓現存的僵局被打破,男主長久以來的壓抑情緒由此爆發。
  • 武志紅:真實地活著,你才能自在輕鬆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太多人,藏起了真實的自我,不敢拿真實的自我和現實世界相碰撞,而躲在了頭腦中,用頭腦活著,這是為了保護真實的自己,但是,最終你會發現,用頭腦活著,這很累,只有真實地活著,你才能自在輕鬆。」 那麼,為什麼有人要隱藏真實的自己,以及怎樣活著才算是真實呢?
  • 活著一輩子,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人活著這輩子,真心最重要的。這世上每個人的人心是很容易就會變,但是真心卻是很難得的。你要想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想找一個真心好的人不容易,你要記住可以遇到一個真心實意對你的人,是一個人一輩子中很難得的福氣。人生一輩子,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 餘華新作《文城》向「活著」回歸?現實的荒誕終於擠走了「靈魂的空間」
    生與死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對於那些「死無葬身之地」的人來說,死亡,並不是解脫。這些人活著的時候沒有言說的空間、也沒有言說的自由,但在他們死後,靈魂去往陰間的「居中之地」,他們卻可以自由行動。這是一種抽象的,詩意的轉化。當時有網友質疑它是新聞串燒,也有人說它不是文學,搜狐總編劉春在微博中說:「這是哲學還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