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們一直都無法詮釋的問題。
著名主持人馬東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過:「在近代中國只有5%的人願意掌握知識,了解過去。剩下的95%的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句話真正地揭示了中國人在近代經歷了一段民智未開的歷程。
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代的中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窮苦百姓,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反而只是為了活著而苦苦掙扎。
作家餘華在自己的小說《活著》中就描寫了一個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中國人。
看餘華的小說,總覺得有些奇怪。在那些貧窮,困頓的人,總習慣給自己起名富貴!仿佛叫了富貴,人就會逐漸富貴起來一樣。偏偏叫富貴的人,受盡了世間最苦難的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今天的人們對富貴趨之若鶩。
不再叫名字富貴,卻把富貴當成追求的目標!遺憾的是,大多數是東施效顰,沒有富貴到點上。不是穿國際名牌,開貴的車,賺許多錢就是富貴,那實在是膚淺而淺薄的認識!內心荒蕪,穿美麗的衣服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在卻滿足帶給人的虛榮滿足,不過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一個人一生中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相處時,在外的偽裝不能讓人獲得幸福感!很多人怕獨處,怕寂寞…然而卻在人群中孤獨寂寞著…人生有艱辛,有困惑,有汗水,有淚水。要想擁有長久的幸福,從來不能向外求,幸福只能向內索取!感恩和抱怨,貪婪和知足之間的界限誰能說清楚?一不小心,我們就迷失了!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是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敘述的,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但小說有意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們當作孕育一個個苦難的生存環境,一個個磨練人、考驗人的「煉爐」。
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就掙扎在這樣一個個「煉爐」中,他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講述了一個地主遺少徐福貴的一生。
書中寫盡了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歷史進程,也描述了近代的普通中國人怎樣活著的現實。
在文學作品中寫悲劇和苦難,英國有莎士比亞,法國有維克多雨果,而中國從古至今似乎少了這樣一筆。其實不僅是近代中國,從古至今老百姓都未曾過過一天人人安穩、代代舒心的日子。
這也是中國人理解「活著」這個字眼的含義:活著往往就是一場與生活進行較量忍受苦難而勉強度日的戲劇。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推翻滿清政府,民國徵戰,抗戰,解放戰爭,動蕩時期等眾多民族苦難。
想來活著」的意義對於近代中國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種對死亡的妥協。而《活著》正是深刻地描述了近代的中國人對於這種妥協的全部過程。
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有勇氣去死呢?這是閱讀《活著》這本小說先要給自己提出的命題。讀過福貴的一生,你會赫然發現這個命題是錯的。
你會在讀完之後提出另外一個命題,人這一輩子經歷了這麼多苦難該有什麼樣的勇氣繼續活下去呢?
主人公徐福貴原本是一名地主少爺,因為老子的家產,徐福貴便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賭,然後欠債,甚至到了寫欠條練字的狀態。
按他說的話:「你們看,我這個字還是有長進的。」終於家業被他賭光了,於是老父親被活活氣死了。這時就要問,將自己老爹氣死,你還活個什麼勁?
賭輸了家產的福貴被趕出了徐家的老宅子,母親這時又生病要去求醫,福貴只好上街將自己家裡剩下的瓶瓶罐罐賣掉求點醫藥費,從夏天到冬天,福貴終於忍過了一冬。而這時他的老婆家珍終於回來了,懷裡還抱著一個和福貴生下的兒子。生活似乎帶來了新的希望。
福貴因為經歷了前面的磨難終於戒了賭,在一間破瓦房中和母親老婆一雙兒女勉強度日。但這時第二個苦難來了,福貴在給母親求藥的路上被國民政府抓了壯丁,又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於是只好隨著漂泊江湖,之後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了,女兒鳳霞也因為發高燒成了聾啞人。
而這些僅僅是悲劇的開頭,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大煉鋼鐵等運動相繼到來,福貴一家也謹小慎微地過活著,晴天霹靂就從這時一個接著一個的來了,福貴的兒子友慶為了給縣長夫人獻血,於是抽血過多死了。
在中國人眼中,兒子是一個家庭延續香火的重要繼承人,所謂有後不僅僅延續血脈,更是延續家族姓氏。福貴自從家產被賭光之後,又一次經歷了人生的問句:白髮人送黑髮人了,你還活著幹什麼?
兒子死了之後福貴依然和家珍繼續活著,家中這時來了一樁好事,女兒鳳霞終於要出嫁了,雖然姑爺是一個搬運工人,但是憨厚老實。鳳霞也在出嫁之後懷了個男孩。但就在鳳霞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那時的中國的醫療條件基本上就沒救了。
男孩終於還是保住了,而鳳霞死在了手術臺上。家珍因為兒子女兒相繼去世,本來就有軟骨病的她也離開了人世。而家中只剩下一個外孫和女婿了,而這時噩耗又傳了出來,女婿因為吊車出了差錯於是被水泥板夾死了。
福貴一家人本來可以添丁旺口,結果只剩下了一支血脈。而命運卻沒有放過福貴,三年自然災害,福貴的外孫餓得不行,於是福貴就給他煮豆子吃。而就是因為這些豆子將福貴的外孫活活撐死了。親人的相繼離世,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那個人生的問句又來了:斷子絕孫了,你還活著嗎?
福貴最後陪伴著自己的老牛孤零零地依舊活著。但是跟隨福貴一生的問句似乎在這時得到了回答:活著就是好的!
有時候,我就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有多硬脊梁骨,才能撐住這一切的苦難?
但是,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即便經歷了很多悲劇,依舊要繼續在黑暗中前行。有時候只有經歷了人間的悲愴,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幸福所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活著,不是生命的狀態,而是我們能給苦澀的生活最大的姿態。
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得很苦,甚至覺得自己的日子沒有了盼頭,勸你不妨去讀一讀餘華的這套小說-《活著》!
喜歡的讀書的朋友不要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帶你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