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首飛時間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時報

在航空工業成飛內部,有這麼一座名為「一飛沖天」的雕塑,充滿了刀劍斧鉞般的8個「1」字造型。這座造型奇特的雕塑是為了紀念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這一特殊時刻,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成功首飛。自此,「八爺」戰「猛禽」成為過去,威龍出世,天高海闊。

十年前的2011年1月11日,在我國西南一隅,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戰鬥機正靜靜地停在起飛線上。在它的周圍,機務人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準備。不遠處的觀禮席以及周圍站滿了人群,在現場緊張而神秘的氣氛中,有的在翹首以待,有的在屏息靜觀,一個個眼神堅定地投向起飛線。寒意襲人的隆冬,似乎根本擋不住他們此時的熱情。

中午12 點 30 分,試飛員從機務手中拿過放飛單,在試飛科目鄭重寫下「首飛」兩個字。繞機檢查後,他邁著穩健的腳步登上飛機。12點48分,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瞬間,發動機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只見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的無數雙眼睛前滑過。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閃電,帶著呼嘯,騰空而起,直插雲霄。原本安靜的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轉彎,低空通場,再次轉彎,低空通場……隨著飛行,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不斷吶喊著向天上的飛機揮手。

「下來啦!下來啦!」,眼尖的人們已經遠遠地看見了飛機的著陸滑行燈,語氣顯得異常激動。順著目光所指,在機場跑道上方,飛機猶如一個凱旋歸來、威武霸氣的戰士,由遠及近,一個蜻蜓點水,後輪在跑道上擦出兩個白色的煙圈,前輪同時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安全著陸。

剎那間,掌聲雷動。剛剛精神還處於緊繃狀態的人們,頓時沸騰了。大家深情地握手、擁抱、祝賀,眼含熱淚地高呼著。這一天,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首飛成功!

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

巧合的是,這次首飛,正好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到訪中國幾個小時後。殲20的首飛成功,讓蓋茨記憶猶新,後來他曾坦言,美國情報部門低估了中國研製新一代戰機的能力。

當然,首飛之後要形成戰鬥力,更有繁複艱辛的工作等待著航空人、科學家們。作為大國重器,如何增強作戰效能,打造一代名機,成為了航空人勇攀高峰的首要目標。

分析再分析,創新再創新,論證再論證,迭代再迭代。從指標體系、內埋武器數量、人機工效、製造裝配、試驗試飛、保障模式等各個方面,航空人最終拿出了一套科學的、系統的、針對性強的符合現代作戰需求的科學方案。先後以自我涅槃的精神完成了「系統革命」,實現了座艙的最佳人機工效,科學減重達200公斤;通過建立一套純軟體驗證環境,僅用十天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個月的測試工作量;攻克了號稱「飛躍之框」的整體框製造,再破「亞洲第一框」記錄;按照「性能需求、開發研製、評估驗證」循環推進思路,讓試驗、試飛、定型工作在短時間內取得重要成果。

時間給出了答案。在電子、兵器等行業內外數百家研製單位的緊密協同下,經過研製全線的共同努力,殲20的研製在萬眾一心中快速推進,各階段的飛機性能狀態不斷提升。

2016年11月1日上午10點20分,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兩架殲20飛機編隊飛過金灣機場。短短的一分鐘亮相,向世人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2017年7月,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三架殲20「米秒不差」通過閱兵臺上空,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

2017年9月28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向外界宣布稱,殲20飛機已經列裝部隊,標誌著中國空軍向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2018年2月9日,中國空軍發言人發布消息稱,殲20飛機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2018年11月6日中國航展開幕式上,殲-20飛機首次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三機編隊進行了飛行展示;11日的閉幕式上,殲-20飛機空中掛彈開艙,進一步彰顯人民空軍的開放和自信。

2019年10月1日,殲-20以五機編隊亮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從當年的「黑絲帶」到今日的「銀河戰艦」,從初出茅廬的驚鴻一瞥到縱橫海疆的逐鹿爭雄,殲-20的每一次亮相都舉世矚目,殲-20的每一次出徵都「威震四方」!

來源:航空工業,王鵬傑

相關焦點

  • 殲-20首飛十周年,更多細節任你品,平顯畫面曝光
    今天,2021年1月11日,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官方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央視軍事、中國空軍、航空工業、航空工業成飛的官方微信分別發表了《殲-20首飛10周年,盤點威龍高光時刻!》《今天,殲-20首飛10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成功!》
  • 殲-20首飛十周年:已列裝作戰部隊 裝備國產發動機
    1月11日的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軍事早報》欄目,關注了成長10年的殲-20「威龍」戰機。2011年,網友拍攝到的「殲-20」首飛當日的照片,圖為2001號原型機 本文圖源如無說明均來自《國防軍事早報》10年的今天,熱心網友觀測到殲-20首飛並機動的發帖 圖源:社交媒體初見是驚鴻一瞥,卻令人過目不忘!
  • 【1998年】第三代戰機殲10首飛成功
    1998年3月23日 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機殲10首飛成功 1998年3月23日,中國第一種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成功,實現了我國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2003年該機交付部隊領先試用,開創了我國軍機研製史上的先河;2007年,殲10飛機工程榮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8年,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成功在珠海航展上空展示超機動飛行。
  • 中國殲7E飛機首飛30周年背後的探索之路:永不止步的追尋
    殲7E飛機裝備八一飛行表演隊。(資料圖)周閩攝中新網成都5月18日電 題:中國殲7E飛機首飛30周年背後的探索之路:永不止步的追尋作者:劉忠俊 夏文靜30年前的5月18日,一架黃色殲擊機在西南一隅騰空而起,這架飛機的成功首飛開啟了中國國產戰鬥機改進研製新時代。
  • 如何評價殲20?日本人有3種觀點,日本副教授:殲20性能不可輕視
    殲20的分量有多重?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殲20的首飛難以釋懷,因為防長本人是這樣判斷的:即便到2020年,中國的隱形戰鬥機也不會出現,他便堅持在2011年關閉了昂貴的F22隱形戰鬥機生產線。結果呢,當然是啪啪打臉了。
  • 殲20升級版攜新型塗裝登場!新航發引強烈關注:到底是不是WS15?
    據我國相關媒體透露,2021年1月11日,是我國殲20戰鬥機首飛十周年的紀念日,不知不覺中,我國的殲20歷經長達十年的發展,現已經成為我國空軍對外打擊的主要力量,如今也逐漸進入量產階段,並且在以後的時間裡,該機會進行後續的改進。
  • 殲20和殲31誰更適合上艦?利刃特約評論員的解答一針見血
    上月的海軍節過後的4月26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順利下水,一時間軍迷遙相奔告,也在民眾中湧起一股熱潮,那首艘國產航母將會選擇哪種艦載機呢?時雨覺得有必要在此辨析一二,以饗來者。其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選擇也當仁不讓的採用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固定翼艦載機蘇33的中國版殲15,或許應該這樣說殲15是中國在借鑑參考了從烏克蘭購買的蘇33原型機的T10K的三號機,結合中國仿製蘇27&蘇30系列到獨立開發殲11和殲16系列的經驗,而研製的殲15固定翼艦載戰鬥機,這也是中國研製的首款固定翼艦載重型戰鬥機,一經推出,便技驚四座,並於2009年實現首飛,2012年實現起降遼寧號航母,目前除單座版外
  • 轟20從頭開始研發,如果將殲20機體擴大,能成為隱身轟炸機嗎?
    由於重量和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殲20和WS15發動機搭配的總重量就已經達到了38噸重,與45隻差7噸,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將殲20戰機改裝成隱身轟炸機嗎?根據其研發層次的所需時間的不同,其裝備最終發動機的時間可能要比其首飛的時間提前7年左右。其實和殲20在同樣過程中的時間約為相差不多。由於各種性能的考量,供45噸級的隱身戰轟本身所要裝備的引擎並不多。
  • 三個軍迷手工打造"殲-20戰機" 花費20多萬
    在武漢市新洲汪集街萬家灣一座廢棄工廠大院內,擺放著一個與真飛機大小差不多、接近完工的殲-20戰機模型。其與真機的相似程度之高,令在空軍部隊服役多年的退伍老兵嘖嘖稱奇。這個殲-20戰機模型,出自三位小夥子之手。他們都是狂熱的軍迷與戰機模型愛好者。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說起來在殲-20公開之前,611所宣傳殲-9時,要麼選擇的是1975-1980年期間的兩側進氣鴨式布局方案,也就是下馬前的最後方案;要麼選擇1970年11月(當時611所還叫601分所)的機腹進氣「雙二五」方案——畢竟這個方案外形上與後來的殲-10更相似,能更好地體現出611所「鴨翼魂」的傳承。
  • 最新型殲-20秀出新塗裝,國產發動機散發金屬光澤
    2011年1月11是「中國驕傲」殲-20戰機的首飛日。新年之初,我們即將迎來殲-20戰機的首飛10周年紀念日,經過長達10年的磨練與完善,「威龍」已經陸續服役,並形成了作戰能力,作為未來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殲-20的拓展與研發依然沒有停下腳步。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基於我國航空工業的起步時間,56式戰鬥機更名為殲-5,同理,1957年首飛的運輸機也被更名為運-5。不過,這個詞的變化對於俄語和漢語來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因此,我國和俄羅斯都沒有改稱呼,「殲擊機」的使用得以延續,「殲」這一簡稱也得到了沿用。如果我們看上世紀20-30年代的書刊,經常能看到「驅逐機」,英語是「destoryer」,海軍的「驅逐艦」也叫這個。
  • 美專家:蘇57強於殲20!若一對一單挑,殲20打F-22几几開?
    要知道蘇57現在依然沒有交付空軍,對於俄羅斯來說已經非常尷尬,這款五代戰機本身首飛就比殲20早了一年,但是卻遲遲沒能服役,讓人也是非常的不解!雖然最初印度對這款五代戰機報以非常大的期待,但是遲遲沒有服役讓印度大失所望,雖然印度中途選擇了退出,但是印度自身無法研發出五代戰機,到頭來還得指望這款五代戰機,除非美國願意把F-35賣給印度!
  • 高考就等於首飛!轟-20穿新衣,送祝福,這是「畢業」了嗎
    20助莘莘學子「殲」滅所有問題!轟-20:祝你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高考首日,萬千祝福,轟-20再次耀世出場,穿新衣,送祝福。高考對中國人來說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轟-20對我們有多重要,同樣不言而喻。一個是大國重器,一個祖國未來的棟梁,同樣面對自己的生命大考,莘莘學子與轟-20一樣,都要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 611所的一篇賀文,卻曝某重點新型飛機引遐想,殲-20B要問世了?
    殲-20正面照上個月月底的時候,坐落瀋陽的601所發了一篇公眾號,表明明年將首飛新型戰鬥機。這則消息瞬間引爆國內網絡,很多人都猜測可能是沈飛的海四代要首飛了。而文章中介紹的某重點新型飛機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這個新型飛機到底是啥?考慮到611所與成飛的關係,很多人認為這個飛機就是我們的第五代戰機殲-20,實際上趙喆此前從事的工作也的確與殲-20有關。
  • 改革開放40年·航空丨從首次航模參展到如今夢幻殲-20
    天空中,殲-20隱形戰機、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正做著精彩的表演;停機坪上,殲-10B、運-20、空警500、ARJ21先進支線客機、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等飛機更是引人駐足讚嘆。
  • 殲-8:橫跨半個世紀的傳奇
    站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殲-8飛機的展臺前,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這句話。如果不是身為軍人,事先做過關於殲-8研發背景的「功課」,那我們眼前這個身材修長的「大傢伙」,可能也只是一架造型獨特的戰鬥機,與別的戰鬥機沒什麼大的差異。但是,與其他展品一樣,如果把它們重新放回原來那段歷史,從當時的環境、條件和視角來審視,人們就會發現它們身上所承載的驚人力量。
  • 殲-16到底有哪些優點,殲20都服役了,為何它還在大量生產?
    所以,瀋陽飛機製造廠在殲11的基礎上,進行各方面的升級,殲16橫空出世。在2011年殲16成功完成首飛,2013年第一次公開亮相,2016年開始服役,在這整個過程中殲16都是比較低調的,很少對外界透露與之相關的消息,時至今日,大眾對於殲16的也遠不如殲10、殲20等戰鬥機,但是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16的數量早已超過了200架,而且還順利走出了國門同外軍多次展開聯合演習,足以見得解放軍對它的重視。
  • 印尼一架波音737墜毀機上62人;換裝國產WS10的殲20加入空軍序列
    加入空軍序列  據觀察者網報導,空軍在線1月5日發布的宣傳視頻上,展示了一架裝備了隱身構型WS-10「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機起飛的鏡頭。  這架空軍隸屬空軍綜合試驗訓練基地某旅,這是空軍首次證實有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20加入空軍部隊序列。該旅也是空軍第一批裝備殲-20的部隊,此前曝光列裝了4架裝備俄制AL-31發動機的殲-20。而這架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20A則可能是該單位第5架殲-20戰機。
  • 官方兩次證實轟-20後,外國人:首架轟20已在今6月下線年底將首飛
    國外軍事專家對中國這款最新的超級武器也異常關注,外媒也在挖掘轟-20的各種消息,近期外媒報導,中國首架轟-20樣機已經於2017年6月在西飛集團下線,正在進行首飛前的準備工作,或將在今年年底、2018年年初進行首飛。而之前也有零星消息稱,已經從去年開始為轟-20提供零配件。但是目前流傳的各種消息,官方沒有給出任何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