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部《奮鬥》讓許多80後記憶至今。
「李老師,請留步。我們捨不得您,非常非常捨不得您,但是我們必須告訴您,我們必須離開您,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鬥,這件事十萬火急,我們一天也不能等,請您接受我們離開前最後的問候。」
13年過去了,如今回味這段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一番話仍然讓人熱血沸騰:人生中第一次做自己主人的青春就要來了!
可是《奮鬥》這部劇不管刷幾遍,都似乎只有華子在奮鬥,剩下的人要麼在折騰、要麼在瞎折騰。結局似乎也只有華子小有成就,那麼青春的努力和奮鬥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記得教科書上是這樣解答的: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迎來成功!
然而,不管是《奮鬥》還是現實,都在告訴我們:努力,不一定會成功。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奮鬥?為什麼還要努力?為什麼不隨波逐流,任由世界擺布?
這次的答案,寄托在了《二十不惑》身上。
我們一邊努力,一邊被圍堵
「我們都是這個新世界的實習生,滿懷期待地想要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溫柔地說一句,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可這陌生的世界卻告誡我們,初次見面,你在這裡,微不足道。」
姜小果,是《二十不惑》中最先接觸職場的人。她為了紮根在大城市,在工作中把「死皮賴臉」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可以對花心猥瑣的上司阿諛奉承。找新工作,面試被拒,就電梯圍追堵截只為求一個機會。實習期搞砸了一個單子,就硬著頭皮跟著客戶,一腔熱血的給客戶擋酒,只為了一句「考慮一下」。
姜小果努力的目標,就是體面的讓這個城市接納她。
其他人也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羅豔為了媽媽做的筆記努力考研;段家寶為了融入同事買A貨;為了成為美妝博主背上一身債;段振宇為了擊劍日夜苦練……
如果按照教科書來講,下面的故事就該是他們各自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可是,現實不是教科書,它的殘酷足以抵消任何一種努力。
比如姜小果,她忍氣吞聲努力的結果還是要離職;比如段振宇,他苦練左手,每天都得到教練的誇獎,但就是不能參加比賽。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句至理名言,不管再過去多少年,依然適用於每個正在經歷青春的人。
也許,我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在把努力的結果歸咎給現實之前,我們先來反思一下努力的過程。
還是以這個在職場上拼命努力的姜小果為例吧。姜小果都努力了什麼?
第一份工作,姜小果為了順利通過實習期,每天匆匆忙忙趕到辦公室,不是開始工作,而是給上司泡薑茶。直到第二個新任上司不喝薑茶後,她才開始注意到自己的業務,可這個時候,她想到的是「走捷徑」,用「爆款」代替業務能力。
第二份工作,姜小果更拼。她用自己對被投資方的認識代替專業的談判,以為自己可以力挽狂瀾,殊不知是埋下了一顆更大的雷;她想用「擋酒」橋段獲得被投資方的好感,把自己灌得不省人事,只換來了一個白眼;她建議老闆清點庫存,差點把自己送到另一個世界。
姜小果努力嗎?真的努力,可是她的努力全部是自作聰明。說得更難聽一些,她只是讓別人看起來認為她很努力。
曾經看到過一位老師寫下的隨筆。
一個考了四次都沒有通過四級的學生垂頭喪氣地找到他,說自己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通過四級。但是大家都知道,大學英語四級,並不是什麼難如登天的考試。
這位老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深入地和這位學生進行了交流,才發現,這位學生報了四級班,但是課上幾乎都在搞學生會的「業務」;認真做了真題,卻只是對答案,從不深究;每次和同學交流,根本沒有記住什麼……這位學生幾乎無時無刻都抱著四級材料,可是留在腦子裡的寥寥無幾。
努力這件事兒,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但要騙這個世界有點難。
真正的努力,不是你花了多少力氣,用了多少時間,而是你有沒有用對方法,把努力的過程深深地刻在腦海裡。
努力該換來成功還是成長?
在真的努力了之後,我們再來看努力的結果。
相比較於姜小果來說,梁爽的努力之路更加坎坷。她初試牛刀就上了「踩踏榜」,參加大V聚會合影只露了半張臉,創意接二連三地剽竊,事與願違地背負了大額違約金……可是梁爽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試錯了,是青春;試對了,是長大。」
梁爽和段家寶在努力的過程中還沒嘗到絲毫成功的甜頭,就被現實吊打,可是她們各自都發生了轉變。大寶不再是那個二乎乎不通人情世故的「提款機公主」,梁爽也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誰也瞧不起的傲嬌女神。她們的轉變,是對努力最好的詮釋。
正如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裡寫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能帶來成長。」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公演,金莎兩次掉扇子。面對鏡頭,她無法忍住抽搐的哭泣,事後還在微博上髮長文向《彩虹節拍》道歉。
雖然「莎莎子可以去相親了」是句玩笑話,但不論是隊友還是粉絲,沒有人會責怪金莎。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金莎的努力。她原本是演唱歌手,從沒有接觸過唱跳。在參加「浪姐」之後,也一直都在聲樂組。加入《彩虹節拍》金莎真的是拼了,努力用小本本彌補走位黑洞,不斷走臺練習。站在舞臺上,所有人看到不是歌手金莎、不是演員金莎,而只是一個為了夢想努力的小姐姐。
有位網友在金莎道歉長文下評論:從手腳不協調到現在,我們都看得出你的努力。我們也知道努力有多麼的值得被發現!!
寫在最後:
在《二十不惑》裡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設計,一個是姜小果和的碰撞,一個是梁爽和賣火腿的經紀公司老闆的碰撞。兩個是剛剛步入社會的20+,碰到了兩個在社會裡白手創業的30+,就像是《二十不惑》遇到了已經成長的《奮鬥》。擺在青春面前的,再不是徐志森式的諄諄教誨,而是不斷用事實印證著結果。
面對20+的豪言壯志,30+的人何嘗不懂,他們也是從《奮鬥》中青春過來的,只是當初的稜角已經被磨得圓滑。所以,即便他們嘴上強硬地撐著,行動上還是在認可著青春的努力。總是挑姜小果的毛病,但在內心裡承認姜小果的執著,秉公處事、不偏不倚;經紀公司老闆看起來唯利是圖,但最後還是妥協了違約金的額度。
努力,的確總是被各種各樣殘酷的現實阻撓著,但努力,同樣也被各種各樣的力量支持著。
努力,的確換不來成功,但努力,一定會換來驚豔人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