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橡皮筋作弊法
在電子秤臺面板上吊接橡皮筋,稱重時輕拉橡皮筋以增加重量。
墊角作弊法
有商販故意將桌子放斜,或用紙板墊高秤身一角,稱重時重量會增加。
衝擊作弊法
空秤時將商品重重地丟進秤盤,衝擊力使重量數在一瞬間被人為加大。
吸鐵石作弊法
在電子秤的底部放置吸鐵石,使電子秤字幕屏的價格改變。
遮字幕作弊法
有商販將商品等物堆於電子秤的字幕屏前,然後亂報重量和金額。
留底數作弊法
有商販在表示重量的數字中先儲存一定的底數,虛增重量一併計價。
四種技術類作弊法
晶片作弊法
開機同時按住數字鍵3或其他數字鍵,然後按數字鍵0。按一次0,重量虛增10%。
數字換算作弊法
有些商家用市斤標價,然後再換算成公斤進行結算。
遙控作弊法
在機內加裝遙控接收裝置。稱重時,只要按下遙控開關,重量虛增20%或更多。
電路改裝作弊法
加裝作弊開關,設2~3個檔位,當開關位於其中一個檔位時,秤是準的。
核心提示
買菜遭遇缺斤少兩,偶爾碰到一回多半不會在意,但市民唐先生在同一菜市場買菜,一個月遇到三次少秤,這不是他運氣背,因記者體驗買菜時也遭遇了少秤。走訪多家菜市場發現秤桿裡的貓膩多多。
「一個月遇到三次缺斤短兩,不買小販還說我有病。」1月21日,長沙市民唐先生說起自己的買菜遭遇很是氣憤。記者22日到唐先生所反映的菜市場一探究竟,在一家魚攤挑魚稱重,結果1.2斤少2兩秤。隨後,記者還走訪了市內多家菜市場,發現一些攤位的電子秤貓膩多多。
記者 張明陽 張浩 實習生 黃信鵬 鄧暢
投訴
一個月買菜被坑3次
1月21日,長沙市民唐先生向本報投訴,他經常在四方坪附近的一個菜市場買菜,可最近一個月之內已經碰到了3次缺斤少兩的情況。
「有一次我買魚,他把魚在秤上放了一下,馬上把魚拿起來摔死了。」唐先生說,他當時看到電子秤顯示的數字和攤販報的不一樣,但是想要求重新稱時,攤販已經迅速把魚剖開,內臟都扔掉了。唐先生只好交錢把魚提回了家。
後來,唐先生在另一個攤點買小菜時又遇到了缺斤少兩。攤主把小菜放在秤上,還沒等唐先生看清,就把菜拿下來,報了重量和價錢。唐先生把小菜拿過來,重新放在秤上,果然比攤主報的少了很多。
「我說『我不買了』,他還罵我有病!」唐先生說,隨後,他在買豬肉時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幾番爭執下來,他氣得不輕。「做生意為什麼要缺斤少兩?被發現還理直氣壯跟人吵。」
回訪
1.2斤少2兩,稱「是魚肚裡有水」
22日上午,記者來到唐先生投訴的四方坪商貿城,菜市場就位於商貿城15棟樓下。記者發現,這裡是一片安置小區,除了一樓的門面外,每棟小區的間隙之間都擺滿了小攤。
記者在一家魚攤選了一條鯽魚,稱重為1.2斤,價格9.6元。隨後,記者借用了附近小超市的電子秤,在魚沒有剖開的情況下,稱重只有一斤。記者立即趕往魚攤與攤販交涉。
「我的秤絕對沒有問題,一斤就是一斤。」面對記者質疑,這名攤販卻顯得理直氣壯。直到記者請來超市老闆作證,對方才冷靜下來,並委屈地說:可能是魚肚裡當時有水,多稱了一點點。
部門回應
近期將對市場進行整治
記者從四方坪工商所了解到,該菜市場隸屬四季美景社區管理。工商所一名黃姓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以前他們也會接到消費者投訴,並前往現場核實,也對涉事攤販進行過教育。
這名黃姓負責人介紹,菜市場在15棟設有公平秤,如果市民有質疑,可前往稱量。同時,也可以向四季美景社區和四方坪工商所反映情況。如查實攤販確有短斤少兩行為,將作嚴肅處理。
在接到記者投訴後,四方坪工商所高度重視,負責人表示,近期將會對市場進行一場整治行動。
走訪
毛家橋菜市場
兩棒玉米稱4次,有3個結果
毛家橋菜市場正在拆遷,附近已經布滿圍擋,但仍有大量商販在這裡擺攤,賣小菜、魚、肉、水果。前來買東西的人也絡繹不絕,買主中以中老年人居多。
在毛家橋菜市場,記者看到,有一半的商販並沒有電子秤,而是使用傳統的桿秤。記者在一個有電子秤的攤點上買了兩棒玉米,度數顯示為0.394克,大約8兩重。
隨後,記者把玉米拿到另外三個不同的攤位復稱,除了一家水果店稱出來是0.395外,其他兩家分別為0.441和0.46,都是接近9兩重。而賣魚的攤子直接拒絕了幫我們復稱玉米。「我這裡只稱魚,你拿到別處去稱。」
家住附近的彭女士說,她通常只在菜市場買水果和小菜,「這邊水果攤的秤應該沒太大問題,小菜都是一堆一兩塊,稱秤的最多也就差一兩毛錢,就沒所謂了。」彭女士說,「但是買魚就比較貴,而且買魚會直接把魚殺掉刮鱗,如果少了秤沒辦法復稱。」
「菜市場的菜本來就比超市便宜,就算少點秤,算下來也划算。」一名賣菜的攤主說,很多買主都愛討價還價,不還價就不買了。為了多賣點菜,又不虧本,他們有時只能在秤上「想點辦法」。
馬王堆菜市場
6斤鯽魚少7兩
1月22日下午,馬王堆菜市場裡人群熙熙攘攘。記者在一個攤販處買了些小菜,付完錢後,詢問老闆市場中是否有公平秤。
「我們都是小本生意,不會給你少秤的。」攤販說,「我們這沒有公平秤。」
隨後,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市民,他們大多表示,即使知道市場存在缺斤少兩的情況,但是差的錢不多,大家也不太在意。而受訪市民全都不知道市場內哪裡有公平秤。
市民康先生每次買菜的時候都會自帶彈簧秤進行復稱。「上周我買了幾條鯽魚,老闆說是六斤,但是我在幾個地方復稱都只有五斤三兩。」康先生說,因此他專門去買了個便攜秤,主要用來稱魚、肉和單價比較貴的小菜。.
支招
手機等隨身物品可以用來測秤在記者採訪過程中, 一些市民介紹了自己防缺斤少兩的「秘籍」。
荷花園市場賣小菜的老劉介紹,一般稱秤之前,只需要按一下價格,如果攤販輸入了很多數字,就可能是在輸密碼,把秤改成八兩秤或者九兩秤。如果100元的菜,電子秤上面單價顯示窗口應顯示100.00元,如果顯示10.00的,就有縮位的嫌疑。
但對於更多市民來說,市民彭女士的方法更簡單實用。「我的手機加上手機殼是152克,每次稱完菜,我把手機往秤上一丟,就知道他的秤準不準。」市民彭女士說,如果稱不準,她要麼會要求攤主補秤,要麼就不買了。除了手機之外,未開封的礦泉水、隨身攜帶的鑰匙圈都可以用來測試秤是否準確。
如果對菜的重量有懷疑,市民還可以找市場管理方,用公平秤稱重,也可以向工商部門和質監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