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畔觀星 滬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2020年將開放

2020-12-19 東方網

圖片說明:上海天文博物館建築外觀效果圖

圖片說明:上海天文博物館地理位置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11月8日報導: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在臨港新城正式開工。上海天文館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至此,科技館、自博館、天文館共同構成滬上科技場館「三館合一」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上海天文館選址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土建投資約5.28億元人民幣。

  與佘山天文臺定位有何不同?

  說到天文,上海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建在佘山的天文臺。此次新建的上海天文館選址臨港,它的功能和定位將和佘山天文臺有何不同呢?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部長林清告訴記者,佘山天文臺的前身是法國傳教士創辦的天文臺,主要職能是科學研究。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佘山天文臺都一直服務於科研工作。2004年上海佘山天文臺改建為天文博物館,主要展示中國天文近代歷史的發展,同時也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而全新開建的上海天文館則將是一座綜合性的科普場館,定位為國際頂級。全館將通過採用高科技手段來反映整個宇宙科學的全貌,以及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帶領民眾一起了解宇宙,建立完整的宇宙觀。長年生活在城市裡的上海人在光汙染的環境下很難有機會看到星星,更別提銀河的全貌。未來在這裡,民眾將能夠通過儀器設備和模擬體驗真正看清星空真實的樣子。

圖片說明:上海科技館「三館合一」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三體」建築寓意天體及軌道運動

  上海天文館建築方案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體現了「天體」及「軌道運動」的概念,整體包括一幢主題建築,以及大眾天文臺、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等附屬建築。

  主體建築由三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組合而成(如圖);橢圓形的建築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萬有引力」。主建築外的景觀區域則設計了4條非同心圓的步道,從主建築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徵星系的旋臂。主體建築暗藏玄機,「圓洞天窗」、「倒置穹頂」、「球幕光環」等特色設計令建築本身成為一臺天文儀器,同時具有了測量時間、指示方位等特殊功能。

  工程建設中將採用全生命周期BIM(建築信息模型)示範應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態淨化處理、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導光管系統、地源熱泵等技術,工程目標是建設一座節能、智慧、生態建築。

圖片說明:光學天象廳(模擬場景)

  未來去天文館看什麼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上海天文館建成後內部設施將包括一座23米直徑的數字球幕影院和一座直徑18米的光學天象廳。數字球幕影院劇將用來播放超高解析度、畫面細膩的影像,通過立體顯示,將複雜的天體運動清晰呈現出來。天象廳可以模擬出真實的自然星空、天象變幻、太陽系穿梭、宇宙探索等精彩的天文畫面,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太空絢麗、壯觀的景色。

  建造在主建築外部的太陽塔和大眾天文臺,將服務於天文愛好者進行天象觀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太陽塔設備,以往只能在專業的天文機構得以一見,未來這裡將安放一臺400毫米口徑塔式太陽望遠鏡,太陽塔的頂部安置觀測太陽的定天鏡,將太陽光垂直導入正下方安置的成像系統和觀測儀器。這也是國內首次將「專業級」觀測設施建造在科普場館內。

  在館內展品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天文館正式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徵集範圍包括古代和近現代與天文學及宇航事業發展有關的文物、器物、檔案、儀器、影像資料、隕石標本、與隕石相關的文物器物等。所徵集的藏品要求能夠反映所屬年代天文學發展的特徵,並需經過相關國家專業機構進行認證鑑定。

  由於天文學內容相較深奧和抽象,可供實物展示的藏品又相當有限,天文館藏品展示歷來都具有相當高的難度。上海天文館的展示形式除了有仿真模型、圖文展板、視頻影像等傳統手段,還將加入增強虛擬實境技術等新媒體展示手段,通過創意將技術和內容巧妙融合與呈現,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宇宙和天空的奧秘。

圖片說明:上海天文博物館建築外觀效果圖(夜景)

  上海人終圓「天文夢」

  雖然在全球範圍內大大小小的天文館不下4000座,而在我國大陸地區能稱得上「天文館」的僅有3座,其中只有建於1955年的北京天文館屬於綜合性的天文館。因此在上海建設一座真正的天文館是許多科學家、天文愛好者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共同夢想。這個夢始於上世紀70年代,卻因為種種歷史原因被再三擱置。

  直到2010年,著名天文學家葉叔華院士向上海市領導建言。21世紀深空探測將成為各國科技競賽場,我國也在其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她提出興建天文館,有助於廣大市民中天文科學知識普及推廣,尤其是對青少年在天文科學方面非正規教育的一種「充電」。建言獲得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2012年3月,經過廣泛調研和協商,項目完成了功能定位、選址考察。2014年1月29日項目獲得立項批覆,2015年9月1日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2016年7月7日初步設計方案及概算獲得批覆。

  上海天文館工程計劃於2017年底建築結構封頂,2019年建築竣工,計劃於2020年建成開放。

相關焦點

  • 足不出滬,漫遊銀河系!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去年專門去了一趟滴水湖畔,近距離觀摩了這座奇幻建築,希望2021年能走進這裡,與大家一塊發現星空,漫遊銀河,徜徉宇宙~耗資6億的上海天文館新館,全球最大!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畔,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而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座落在這裡,目前它已經完成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整座新天文館,建築面積達到近3.8萬平方米,耗資約6億的,如此巨大的場館規模和資金投入,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其中配屬的天文設備和展示內容,也將會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 【中國新聞網】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在滬開工
    【中國新聞網】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在滬開工 2016-11-08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字體  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稱,該館總用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逾3.8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比照其他國家現有的天文館,屬全球最大。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大大小小的天文館不下4000座,而中國大陸地區能稱得上「天文館」的只有3座,其中只有北京天文館屬於綜合性的天文館,建於1955年,曾是亞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竣工驗收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
  • 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
    全球最大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外觀如「星辰大海」現在的中國,真的是發展迅速,很多在外國遊客看來不可思議的建築紛紛拔地而起,他們在羨慕的同時,也紛紛慕名前來,想要一睹中國現近建築的壯麗風採,而說起中國各大發達城市,大家第一印象都是上海,上海一向是亞洲城市的標杆,前幾天,上海又傳來好消息,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上海天文館:代表「美麗中國」亮相央視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安裝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3年內具備開放條件。  ◆航拍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  ◆天文館內部結構。  均本報記者 袁婧攝  上海臨港滴水湖畔,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正在加緊建設。
  • 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館首次亮燈,預計2021年開放!
    建築面積38164m ,耗資約5.28億的 全世界最大天文館終於要開了! 中秋節9月12日晚,上海天文館的首次「亮燈」, 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 在夜幕中熠熠生輝。
  • 滬首個天文館落戶臨港新城 市民可在東海邊看星星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滴水湖畔觀賞璀璨星空。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作為本市第一個專業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已經基本確定選址,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400米處,西北緊臨環湖西三路和臨港大道,東南緊臨春漣河,總規劃用地面積5.86公頃。  身處都市,我們何處觀星?
  • 全球最大!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航拍視頻來啦
    央視1套綜合頻道和13套新聞頻道今早並機直播「美麗中國 砥礪奮進」特別報導,聚焦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最新出爐的航拍大片讓你先睹為快,一窺這棟精美建築的裡裡外外!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目前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預期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
  •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 天象廳精彩紛呈(圖)
    上海天文館效果圖。上海科技館供圖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開工奠基儀式在臨港新城舉行。這座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計劃2019年建築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屆時,公眾可前往那裡觀賞「星辰大海」、學習天文知識、體驗多種觀測儀器。據介紹,上海天文館是本市「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重要科普基礎設施,建成後與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構成「三館合一」格局。
  • 我國在建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佔地面積達58600平方米,總投資為6億
    天文館一般是指以傳播天文知識為主的科學普單位及機構。天文館可以通過天象表演、天文講座、放映天文科學教育電影、舉辦天文圖片展覽、出版天文普及書籍和刊物、組織天文觀測活動、輔導製作小望遠鏡和天文教具等形式從事天文普及工作。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城市經濟結構,到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已然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榜樣所在。
  • 全球最大天文館將落我國,這也許是地球上看宇宙最清晰的地方!
    千百年來,所有人類似乎都曾提出亙古不變的疑問:我們的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科幻小說大大滿足了人們的想像,如《三體》裡的宇宙,超乎尋常的想像力為大眾營造了一個打破常規的世界和宇宙,那裡的一切更激發起人類的尋根問底。宇宙是什麼樣子的?也許天文學家和天文館可以給出權威解答。
  • 臨港將成為上海又一主要旅遊目的地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以來,臨港旅遊業發展迎來新機遇,除了海昌海洋公園,上海天文館、冰雪之星等旅遊「爆點」項目建設也進展順利。未來兩三年內,臨港有望成為上海的又一主要旅遊目的地,年吸引遊客人數將達到「千萬級」,向著高品質國際化城區邁進。
  • 上海天文館工地今天復工,建成後將成全球建築面積最大天文館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上海科技館供圖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3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獲悉,其工地當日正式復工。建設團隊克服多重困難,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努力按工期完成建設任務,確保項目2021年開放。在首個復工日現場,天文館展示工程已進入樣板段施工階段。當天樣板段共有22名工人在現場施工作業,復工率按照整個展館作業人數約達15%。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後續還將有大批工人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陸續進場。
  • 中國「最大」的天文館,耗資約6億建成,預計2021年正式開放
    很多書的地方,我們叫圖書館,而能體驗到外面的太空環境,充滿天文知識的地方,就是天文館了,世界上總共有4000多座天文館。而我們國家真正算得上天文館的地方,本來只有北京有一個,不過我國又新建一個世界級別,最大的天文館建在上海,會緩解只有北京那一座正規的天文館的尷尬處境。
  • 上海天文館在浦東落成,造型獨特,取代了佘山天文臺的主要功能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514,閱讀約2分鐘2020年6月,上海天文館已在浦東落成,這座獨特的建築,將取代佘山天文臺的主要功能。上海天文館主體完工,也讓浦東滴水湖附近又增加了一個市級設施,改變了市民的習慣。今後,上海市民到浦東滴水湖附近"上天文館",也增加了滴水湖的名氣。下圖為浦東新區建成的上海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黃河三路交匯處,距離滴水湖不到1公裡。
  • 西藏積極籌建天文館:建成後將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館
    > 西藏海拔高、空氣汙染與光汙染少,是亞洲乃至全球的觀星天堂。
  • BIM技術在世界最大天文館中的應用
    近日,央視1套綜合頻道和13套新聞頻道直播「美麗中國砥礪奮進」特別報導,聚焦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今天跟著BIM哥先一睹為快。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的臨港新城,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8164m,地上3層,地下1層,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該天文館預計2020年建成開放,建成後將成為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也將成為上海臨港新城的新地標。
  • 臺北將免費開放天文館 讓民眾觀賞「超級月亮」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天文館表示,為了讓民眾看到2013年最大、最亮的滿月「超級月亮」,天文館觀測室今晚將特別開放。  今天晚上7時,月亮會運行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32分鐘之後,月亮會正式「滿月」。臺「中央氣象局」表示,「超級月亮」較平日所見的視覺上大約大14%,亮度增30%左右。
  • 臺北市將免費開放天文館 讓民眾觀賞「超級月亮」
    臺北市將免費開放天文館 讓民眾觀賞「超級月亮」 2013年06月23日 15: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