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時刻上演著驚心動魄的場面,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一切;
這裡,時刻演繹著動人的故事,這個無聲的戰場既是生的希望,也是新的起點;
這裡,時刻與時間賽跑,他們用速度衝刺出生命的通道,用責任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快,再快,他們與死神抗衡,挽救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堅持,再堅持,縱使汗水浸溼衣襟,泥巴裹滿褲腿,不放棄、不拋棄,他們用醫者仁心詮釋著生命的真諦。
這裡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他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的人!
10月22日,患者郭某,55歲,因「發熱伴意識不清」被120送入重症醫學科。入院時患者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血壓低,心率快,血氧飽和度難以維持。經了解得知,患者此前曾輾轉多家醫院求醫未果。急診科醫護人員高度重視,緊急轉至重症醫學科。
重症醫學科立即給予患者無創呼吸輔助通氣、抗感染、抗凝、減輕心臟負擔等救治。考慮到患者病情複雜、危重,患者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血壓低,一般情況差,三系細胞減少病因不明,血小板連日報危急值在40×109/L左右有出血風險,同時患者為高凝狀態,雙下肢較多的靜脈血栓有隨時脫落的風險、肺栓塞需要抗凝等矛盾存在。科室先後組織了兩次全院會診討論。經過心內科、呼吸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風溼免疫科、感染科、血管外科、消化外科、檢驗科、影像科、輸血科、藥學部等多學科會診,該患者生命體徵轉危為安,於10月30日好轉出院。
2019年12月5日,23歲的某大學在校碩士研究生,因抽搐時間過長、意識不清,發生心跳、呼吸驟停,雖經積極心肺復甦恢復竇性心律,但仍無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到邊緣,對光反射消失,血壓不穩定,需要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呼吸機輔助通氣維持呼吸功能。由於長時間的腦缺血缺氧,導致醒不過來的機率很高,病情非常危重,周圍甚至有想放棄的聲音,家人手足無措。
時間就是生命!患者被送到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袁清霞主任態度堅決,當即表明拼盡全力救治,不但要挽救生命,更要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大腦功能。第一時間成立搶救小組,制訂了周密的診療計劃,試用各種方法進行診治,守在床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3天后,這位女碩士終於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逐漸甦醒了,12月10日,成功脫離呼吸機……120個小時的日夜守護、精心護理治療,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用赤誠的愛心、精湛的醫術、嫻熟的專業技能,挽救患者生命。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沒有後遺症,已轉入其它科室做進一步查明原因。
至此,重症醫學科已成功救治的16例危重症患者。凡是有利於科室發展的,袁清霞主任都積極爭取,嘔心瀝血。在她的奮力推動下,一個又一個新項目、新技術在重症醫學科落地生根、茁壯成長,一個又一個學術交流、醫學論壇成功舉辦、影響斐遠。
人文關懷
重症醫學科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收治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生死時速在這裡隨時都有可能上演。對於在床旁默默守護的護士來說,監護儀上任何一個數字的變化都時刻牽動著他們的心。如何讓患者平穩度過危險期,成為他們不懈努力的方向。
走在生命的兩旁,將這一路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行人不覺痛苦,沒有悲傷。用畫筆勾勒出燦爛笑臉,用責任守護著患者平安,為患者掃去健康路上的荊棘,為患者驅走病魔的困擾,無論何種情況下,他們想到的都是「病人是第一位的!」。
知你,知我,知心;如親,如故,如家。病魔在這裡退去,生命在這裡延續。目前,重症醫學科正昂首闊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懷仁愛,責任在肩,奮勇前行,秉持關愛生命、奉獻自我的作風,用風的速度,開闢出生命的綠色通道,用愛的無私,創造著生命的奇蹟。
科室發展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科室,位於醫院醫技樓(E樓)三層,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設置床位29張(其中負壓病床1張)。擁有一批訓練有素、甘於奉獻、工作嚴謹的醫護團隊,全科現有醫師11人,專職呼吸治療師1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住院醫師9人。同時科室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理論紮實、技術熟練的ICU專科護理團隊。護理人員26人。設有多個急危重症救治體系,院前與院內的無縫銜接,為急危重患者開闢了生命的綠色通道。
科室技術
重症醫學科設有中央監護系統、重症信息系統,病區裝備中央空調、中央供氧、中央負壓系統、十萬級層流空氣淨化系統、氣動物流傳輸系統體現了現代ICU的特點。並配備多參數中央監護系統、多功能各類高端呼吸機、呼吸溼化治療儀、持續床旁血液淨化儀、ECMO、無創及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儀、重症床旁超聲儀、電子支氣管鏡、血氣分析儀、心電除顫起搏儀、心電圖機、微量注射泵、輸液泵、腸內營養泵、肌電生物反饋儀、亞低溫治療儀、升溫毯、咳痰機、物理治療儀、臭氧消毒機,每床均配備防褥瘡充氣床墊、空氣波壓力治療儀,不僅為危重症患者的搶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同時為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與康復服務。 其中音視頻探視系統可讓患者與家屬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輕鬆的「面對面」音視頻交流。 通訊員 王 坤 記 者 阮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