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語老師的孔雀養殖致富之路

2020-12-14 鄧德孔雀基地

三十多年前,21歲的鄧德從中南農業大學畢業了。作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他被分配到了當地的高中當一名英語老師。早晨伴隨著學生的讀書聲開啟新的一天,夜晚伴隨著學生沙沙的寫字聲結束,平凡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從指縫溜走。如今57歲的鄧德早已富甲一方,名揚四海,人人稱他為「孔雀大王」。

回想當年,鄧德不甘這樣消耗自己的人生,趕起了創業潮。當一名教師,默默無聞,桃李滿天下,光榮而無私,但這不是鄧德想要的,他不屬於這裡。當他看到人們創業時他的內心劇烈地跳動,滿腔的激情仿佛要迸發而出,這是在教室裡所體驗不到的。三尺講臺裝不下他的豪情壯志,鄧德屬於更廣闊的天地。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熱潮,村裡的人們一個接著一個養殖家禽家畜成為了萬元戶。看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房,鄧德心裡直痒痒,其中也摻雜著些許不服氣。當了英語老師,但鄧德還沒忘記自己的老本行——畜牧獸醫專業。學過專業知識的鄧德怎麼會比他們差呢。一年多後,鄧德最終還是放下了講尺,開始他理想中人生的徵程。

從20多歲到50多歲,鄧德在養殖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從英語教師在職時就開始用業餘時間孵化小雞去換雞蛋,再到辭職後養山雞、萊航雞,甚至在後面的幾年養火雞賺了幾百萬!再到如今的「孔雀大王」,鄧德經歷了傳奇的大半生。若不是如今的鄧德成為「孔雀大王」功成名就,肯定有很多人質疑,養火雞已經賺了幾百萬了,為什麼還要去養孔雀?如果當初就止步不前,那麼鄧德只能是眾多百萬富翁中的一個,更不存在「火雞大王」,因為當時被鄧德帶起的火雞養殖已經遍布全國,人人皆可養殖。鄧德之所以是「孔雀大王」,就是他身上流淌著不甘平庸的血液。

當鄧德瞄準了藍孔養殖後,就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所有資產。其間經歷了兩次毀滅性的打擊,差點就把鄧德從他走了一半的徵程打回原地。鄧德扛住了,他背負著那些失敗,後面的路反而走得更穩了。

孔雀肉100元左右一斤、孔雀蛋60元一個、孔雀羽毛3-10元一根不等、孔雀標本3000-5000一隻......鄧德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的孔雀全身都是寶,給他帶來了無盡的財富。一個成熟的孔雀基地需要經過多年的沉澱,不像普通家禽,幾個月就能出售,產蛋量無法控制,一隻家禽的價值就在那麼幾個月消耗殆盡。孔雀全然不一樣,孔雀蛋產量穩定,容易控制;孔雀的年齡越大其價值越大,孔雀羽毛按根來賣,更讓人驚喜的是,孔雀羽毛一年換一次;死掉的孔雀有各大高校收購做孔雀標本;且有古代醫書記載,孔雀糞便是極好的藥物。

鄧德比別人早了幾十年開拓孔雀市場,後來者再努力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鄧德的徵程走到了他的理想地點,剩下的路,他只需慢慢走。當然他沒有忘記還在路上艱難行走的後生,當初的鄧德沒有人拉他一把,如今他想拉別人一把,讓他們在路途中不會被荊棘刺的遍體鱗傷。讓鄧德帶你開啟「致富屏」。

相關焦點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養殖水產類,選擇這幾種淡水魚也許會給你帶來致富之路
    養殖業包括陸地養殖和水產養殖,其中水產養殖有海水和淡水養殖兩大類,而淡水養殖業是目前養殖業中比較熱門的一個項目。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淡水魚養殖,想靠養殖水產類賺錢,那麼養殖什麼利潤比較高呢?選擇養殖這幾種淡水魚也許會給你帶來致富之路,一起來看看吧。
  • 養殖這三種也許給你帶來致富之路
    養殖以下這三種也許給你帶來致富之路,一起看看。一、養殖黑魚黑魚別名又叫烏魚、生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類。這種魚的個體都比較壯,生長也很快,而且它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所以在市場上價格也是比較穩價的,很深受人們的歡迎。
  • 養殖蛋鴨闖出一條致富路
    返鄉創業大學生曹陳華的鴨子養殖基地。 記者 李嘉斌 攝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雷州市調風鎮大園村返鄉創業青年曹陳華便起身,穿上了工作服到鴨舍內跟工人們一起撿拾鴨蛋。6年前,在哥哥曹南來的大力支持下,曹陳華回到家鄉,利用當地水塘和荒灘地豐富的資源優勢,開啟了他的養殖創業夢。幾年時間,鴨子的存欄量從1000多隻增加到一萬多隻,他的產業越做越大。他也成為當地有名的「養鴨大王」。    「養鴨子很辛苦,白天夜裡都比較忙。」
  • 蹲點日記 | 「孔雀王子」吳海宗
    遠眺吳海宗的孔雀養殖場。記者 張國成 攝養殖場位於一處山谷。剛踏上簡易的梯子,吳海宗就告訴我,有一隻孔雀特別兇,見人就攻擊。問及緣由,吳海宗說,上個月他在這隻雄性孔雀的面前,處理掉一隻死了的雌性孔雀,結果導致這隻雄性孔雀性情大變。這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正是孔雀的求偶期,雄性孔雀這個時候很容易有攻擊性。聽著藍孔雀悽美的「愛情」故事,我跟隨吳海宗進了藍孔雀的「房子」。果然,那隻雄孔雀馬上飛跳起來攻擊吳海宗。
  • 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家四口有三個殘疾人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楊英義和妻子在養雞場勞作。「以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全家人吃飽穿暖,至於致富奔小康從來不敢奢望!」站在雞群中,楊英義一邊給雞餵食著剛剛從菜地裡拔來的蘿蔔,一邊笑著說。以前,為了養活一家人,楊英義選擇外出打工。但因僅有小學文化,又身無一技之長,在外打工的收入很低,根本無法養家餬口,一家人也一直被貧窮壓得透不過氣來。
  • 瑪拉迪嘎查:念好「轉」字經 科學養殖致富快
    (這是記者在昂素鎮瑪拉迪嘎查養殖示範戶那希嘎娃迪家中採訪時看到的一幕) 由於草牧場條件差 發展傳統養殖收益不佳 今年32歲的那希嘎娃迪 經過多次外出參觀學習後 轉變思想觀念
  • 天津市寧河縣引進卡拉白魚養殖成功 養殖致富又增新品種
    天津市寧河縣引進卡拉白魚養殖成功 養殖致富又增新品種2012-01-04 10:0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瀏覽量: 1304 次我要評論   天津市寧河縣鑫三角水產養殖公司,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的世界珍稀魚類品種卡拉白魚經周期性試養獲得成功,通過市專家組驗收,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養殖新品種。
  • 雞鳴之後便是天明,他養殖的五黑雞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幾年前,返鄉創業的龍駒看準了「五黑雞」養殖前景,帶著村民一起建起了「五黑雞」專業合作社,並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飼養「五黑雞」,龍駒還通過多種渠道及平臺成功打開了「五黑雞」銷路,如今龍駒的「五黑雞」養殖場效益十分可觀,轉瞬間「五黑雞」成了龍駒和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金鳳凰」。龍駒,祖籍雙峰縣青樹坪鎮,幼年隨父母遷居貴州。
  • 走進孔雀英語
    孔雀英語,總部管理團隊與教研團隊全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AZ)首府鳳凰城,是一所植根於美國本土,服務全球華人家庭的在線語言學校。不同於其他在線機構,孔雀英語更加強調師資力量的專業性與教學服務的個性化。每一位孔雀英語的教師,均為美國BASIS學校的正式在職教師,並擁有至少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及名牌大學教育相關碩士學位。
  •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
    靠著梅花鹿 走上致富路——張家川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見聞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義宏夏日時節,遠遠看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廠房時,卻發現前方公路正在維修道路受阻記者走進養殖基地時,成年梅花鹿看到來了這麼多陌生人,瞪著警惕的眼睛紛紛後退。天水聖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總經理黨永珍告訴記者,大陽鎮梅花鹿養殖基地是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天水聖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負責修建和運營。公司是以中藥材種植、購銷及初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目前建設中藥材收購晾曬加工廠1座,主要以黃芪、黨參、當歸、板藍根、大黃等為主要經營產品。
  • 多次創業失敗後,李德斌靠「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 一提到胡蜂的「野性」就已經很讓人生畏, 更不要說想嘗試人工養殖, 靠它們創業致富。
  • 《孔雀英語》夏令營 又招生啦!
    《孔雀英語》夏令營 又開課啦! 2020年暑假即將結束,新學期正向孩子們招手,在開學前,我們的「《孔雀英語》夏令營」又開始報名啦!     資深外教全天帶隊,進行三天兩夜的英語集訓,一起吃住、學習,以及體驗黎族陶藝、孔雀科普、餵養孔雀、植物科普、穿越叢林看瀑布、觀看英語電影等等。
  • 想靠養殖致富,選擇梅花鹿養殖,50隻能賺上百萬
    賺錢的養殖項目已佔了不少數,不賺錢的養殖項目也佔了不少。如果想靠養殖致富,我覺得選擇特種養殖項目,現在就有很多的農村朋友在傳統的養殖項目上想另闢蹊徑,為了賺錢搞一些不一樣的特色養殖。那麼,什麼特種養殖項目比較賺錢呢?今天為大家推一下,一起看看吧。其實特種養殖項目,梅花鹿是最佳的選擇。想快速致富,養殖梅花鹿來錢豐厚,不過需要辦理養殖證才能養殖。
  • 新疆兵團女職工創新求變 依靠水產養殖成致富「領頭雁」
    近年來,二二二團不斷加大連隊轉型力度,該團三連依靠得天獨厚的水源條件、旅遊資源,很多職工發展起了水產養殖、農家樂、垂釣等。而在水產養殖中,門麗夫妻不走尋常路,敢於轉變,依靠養殖南美白對蝦走上致富路,成為連隊水產養殖的「領頭雁」。
  • 90後大學生捨棄藝術夢,回鄉做起了「甜蜜事業」,走向了致富之路
    90後大學生捨棄藝術夢,回鄉做起了「甜蜜事業」,走向了致富之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位90後,這位90後,在他辛辛苦苦地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卻又在完成學業之後回到了老家。這位90後在大學裡面學的是藝術,回到大山之後,他卻幹起了養蜂事業。
  • 男子養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年上億銷售額,規模在全國是最大的
    孔雀,自古以來被稱作鳳凰,視為吉祥的象徵,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古代,孔雀肉只有地位顯赫或是帝王家才能吃上。而到了現在,孔雀可人工養殖,讓它走上餐桌。在江西,就有人通過養殖孔雀,一年就有了一個多億的銷售額,其規模在全國是最大的。
  • 李喜軍:養殖大閘蟹 致富不忘本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孫園芳 馮延軍 記者張玲 )初冬時節,當記者來到延安市黃龍縣崾嶮鄉白城村大閘蟹養殖基地時,看到養殖戶李喜軍正在蟹塘裡打撈成熟的螃蟹,忙的是不亦樂乎
  • 用雞糞走上了致富之路!這位養殖狀元是怎麼做到的?
    2009年被評為海南省農民增收養殖狀元。譚木養是村裡第一個規模化養雞的人。那大鎮村民以種橡膠、割膠為生,2004年譚木養在橡膠林裡養雞,沒想到第一批雞就掙了2萬多元錢,這相當於村民割膠一年的收入。這個消息一下子轟動了整個村莊。譚木養賣雞的第二天,很多村民就像這樣,排起長隊搶購雞苗。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2007年-2008年,蝦夷扇貝受到養殖密度、二齡貝養殖周期長等多種因素影響,遭遇大面積死亡,養殖1萬吊(30-40萬斤)的二齡貝只能收購2000吊,損失慘重,幾百萬打了水漂。2012年,重整旗鼓再創業,成立養殖公司,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政府積極引導,開展櫛孔扇貝、港灣扇貝、三倍體牡蠣等多品種養殖,長海縣相關部門協調聯繫大連海洋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科學指導,採取疏密養殖模式,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如今浮筏數量達3000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