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伴隨著幾下鋼琴的重音,雨點打在了白紙上嗎,筆畫從四處飄來,雨 葉 風 樓 樹 水 人,交融匯通便組成了《言葉之庭》。雖然沒有複雜的劇情,看了卻莫名觸動。
除了很喜歡裡面唯美的雨天場景,和淅淅瀝瀝的雨聲,會讓人想起自己經歷過的低沉迷惘的日子。但結尾的雨過天晴,讓人從陰霾中走出,豁然開朗。
雖然其只有天氣之子的三分之一的時長,描述完了感情變化,就沒有多大的篇幅去描線劇情變化了,只能靠觀眾自己去補完。即使確實四五十分鐘篇幅很緊,但是其實裡面有不少時間是新海誠「炫技」的鏡頭時間,我是真覺得他自己也沒把時間充分利用好而反觀《天氣之子》,雖然篇幅不小但是時間利用把握還是挺不錯的。
劇情簡介
美,是美好,孝雄在堅持夢想的路上得到了雪野的支持,雪野也在孝雄身上找到了走下去的動力。主角們面對的問題相信大家也都多多少少經歷過,那種迷茫,絕望,孤獨是多麼的無助,可見劇中的兩人在庭中彼此支撐著對方是多麼的美好的事
二人的結局也不出意料,新海誠沒有在最後給我們答案,所以我更傾向把它稱為邂逅,劇情發展到最後,結局已然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在你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個美好的記憶。
美,是浪漫,是情節的浪漫,也是人物的浪漫。大雨滂沱的清晨,兩人坐在亭中,並不為避雨而來,而是因為君在此地。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在相差十二歲的情況下對對方產生好感並表白呢?劇中的兩人並沒有因為歲月的差距產生隔閡,也正是因此更增添了它的美感和浪漫。
小談《言葉之庭》
我對新海誠的印象目前不僅在《天氣之子》以及給minori做的兩個精緻無比的op上,也有在《你的名字》上。對於他的編劇弱點多少有了一些體會,但是《言葉之庭》真的讓我覺得,幸好他從形式主義的濫觴中走出了這個步子,就如同劇中女主邁出陰影一樣,不管走的如何,至少是讓自己的前途和影響力不會成為圈地自萌者的談資了。
《言葉之庭》的畫面仍然是最頂尖那一檔,頂尖到拿到現在都可以讓人截無數壁紙出來,這一點不管是《你的名字》還是其的」續作」《天氣之子》都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也許是我的猜測,他害怕了——或許是《雲之彼端》《秒速五釐米》之類的作品中敘事的問題讓自己都有所擔憂,或許是不為人知的別的原因,他在《言葉之庭》裡徹底放棄了去「講好一個故事」這樣的嘗試。
喜歡這部電影也有我自身的原因,我也很喜歡雨天 雨越大越有一種天地之間的距離正在縮小的錯覺、狹小、 深邃 ,卻讓我感到安心、 沉浸,大概是雨能給我一種難以名狀的安全感,雨天的時候世間尋常的嘈雜似乎降低了幾十個分貝,街上的行人也都打著雨傘匆匆而過,這時再看去,好像如此這般才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樣子,少了一分喧鬧,少了一分浮躁 ,少了一分人與人之間令人生惡的感情 。
很慶幸新海誠進步了,至少《天氣之子》的大閉環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優秀的愛情故事也要有除了畫面之外不同凡響的地方,而不是像《言葉之庭》一樣,新海誠在遇到自己不擅長的地方,選擇了逃避,只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大做文章。
不覺得《言葉之庭》優秀的原因大抵如此——這個題材有一萬種方法可以寫出最戳人的情節,但新海誠放棄了一萬種方法,或者說選擇了一萬種中大多數電影導演都有能力選擇的方法。我當然理解新海誠可能認為自己不擅長這方面的選擇,但是自我放棄是不可饒恕的。這本更應該是一個更加豐滿的故事。
最後
過去你改變不了,未來你預知不了。不如用已知改變未知。未來路還長著呢,笑到最後才是王者!當你真的愛上一個人,心領神會的那種,別放棄,堅信山海皆可平。當你夠強大,所做的一切,別人就會覺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