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就像冰淇淋一樣,幾乎沒人能拒絕糖炒慄子的誘惑。
因其口感綿糯、味道香甜,可謂是一款老幼皆宜的休閒食品。
但每次路過攤位,都會發出靈魂一問:
明明是叫糖炒慄子,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都是「石頭炒慄子」?
話說到此,細心的朋友可能都發現了。
炒慄子的鍋裡都會放一堆石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別急,答案來了…
大家都看明白了嗎?
原來炒慄子用石頭是為了在慄子殼不被炒焦的情況下,炒熟慄子仁。
具體來講,炒慄子是一個熱傳導的過程,高溫火焰把熱量傳給炒鍋,然後再傳給慄子。
但慄子殼的比熱容較大,很容易吸收炒鍋傳來的熱量,又因熱導率較小,短時間內不能將熱量傳給慄子仁。
最終的結果就是,慄子殼已經炭化甚至著火,而慄子仁卻仍沒有熟透。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外糊內生的狀態,人們在後續的炒慄子過程中加上了石頭。
石頭的質量很大,吸收熱量的能力也較強,但它的溫度卻不會升高太快,這樣慄子仁就有足夠的時間被炒熟了。
看完是不是恍然大悟
發現了裡面的小秘訣?
快來說說
你還想知道哪些有意思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