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斯廷·昂
幾個月前,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宿舍中出現了納粹黨的標記和一個寫有「權利是白人的」的牌子,人們開始擔心校園中的反猶主義和種族主義。
可悲的是,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宗教歧視似乎在高校中愈演愈烈。有研究表明,猶太學生和穆斯林學生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約1/5的學生表示,他們因宗教信仰受到過歧視或騷擾。社區安全機構主要負責監視校園中的反猶太主義,據他們報導,與2016年同期相比,校園反猶太襲擊增加了一倍。
《英國平等法案2010》要求,支持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和工作人員,確保他們機會均等,免受騷擾,並培養各宗教之間良好關係。那麼,為什麼此類問題依然層出不窮?高校究竟應該如何解決?
首先,大學的教職工和管理者認為,大學應該是世俗化的,但宗教只是少數人的興趣。這就意味著他們並沒有準備給予學校成員合理的宗教信仰需要。然而據我們調查,宗教並不是少數人的興趣,在大學中,這種信仰永遠不會消失。據統計,至少有一半的大學生是有宗教信仰的。
很多大學都在應對少數民族學生偏少的情況,他們也在努力招收更多的女教授。這些工作非常重要,同樣,解決宗教歧視問題也很重要。有研究顯示,宗教是種族不平等的一個重要方面,因宗教信仰差異被同學排斥,也是輟學一個重要的因素。
其次,宗教時常被看做是一種需要被監視的威脅,而不是一種體現多樣性、用於豐富對話和人際關係的資源。
很多人認為,學校已經付出很多努力,但在我看來,他們僅僅是在防止學生變得激進,並沒有確保學生的宗教自由,也沒有保護弱勢宗教團體。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穆斯林學生組織擔心,穆斯林學生會有被監視的感覺。其他宗教信仰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感覺到自己被視為潛在的極端分子。
最後,關於宗教政策的決策往往沒有宗教學生的參與。大多數高校都有關於性別和種族平等的工作群體,但幾乎沒有為宗教平等工作的群體。
那麼高校應該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
第一,他們應該收集學生宗教信仰數據,使用匿名數據評估宗教身份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這項措施是由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提出的,我認為應強制執行。
第二,宗教素養應納入新講師的教學課程中,換句話說,高等教育學院應該認可研究生學習和教學與宗教相關的課程。
第三,大學急需創建宗教平等工作組,像對待性別、殘疾、種族或性取向那樣對待宗教信仰問題。這些團體應包括各種宗教的學生和工作人員,並有權向大學提出確保他們平等的建議和要求。比如,建議食堂配合宗教學生的飲食等。
(本文作者系考文垂大學高級研究員,闞鳳雲編譯)
《中國科學報》 (2017-04-25 第7版 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