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該如何應對宗教歧視—新聞—科學網

2020-12-25 科學網

 

■克裡斯廷·昂

幾個月前,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宿舍中出現了納粹黨的標記和一個寫有「權利是白人的」的牌子,人們開始擔心校園中的反猶主義和種族主義。

可悲的是,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宗教歧視似乎在高校中愈演愈烈。有研究表明,猶太學生和穆斯林學生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約1/5的學生表示,他們因宗教信仰受到過歧視或騷擾。社區安全機構主要負責監視校園中的反猶太主義,據他們報導,與2016年同期相比,校園反猶太襲擊增加了一倍。

《英國平等法案2010》要求,支持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和工作人員,確保他們機會均等,免受騷擾,並培養各宗教之間良好關係。那麼,為什麼此類問題依然層出不窮?高校究竟應該如何解決?

首先,大學的教職工和管理者認為,大學應該是世俗化的,但宗教只是少數人的興趣。這就意味著他們並沒有準備給予學校成員合理的宗教信仰需要。然而據我們調查,宗教並不是少數人的興趣,在大學中,這種信仰永遠不會消失。據統計,至少有一半的大學生是有宗教信仰的。

很多大學都在應對少數民族學生偏少的情況,他們也在努力招收更多的女教授。這些工作非常重要,同樣,解決宗教歧視問題也很重要。有研究顯示,宗教是種族不平等的一個重要方面,因宗教信仰差異被同學排斥,也是輟學一個重要的因素。

其次,宗教時常被看做是一種需要被監視的威脅,而不是一種體現多樣性、用於豐富對話和人際關係的資源。

很多人認為,學校已經付出很多努力,但在我看來,他們僅僅是在防止學生變得激進,並沒有確保學生的宗教自由,也沒有保護弱勢宗教團體。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穆斯林學生組織擔心,穆斯林學生會有被監視的感覺。其他宗教信仰的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感覺到自己被視為潛在的極端分子。

最後,關於宗教政策的決策往往沒有宗教學生的參與。大多數高校都有關於性別和種族平等的工作群體,但幾乎沒有為宗教平等工作的群體。

那麼高校應該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

第一,他們應該收集學生宗教信仰數據,使用匿名數據評估宗教身份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這項措施是由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提出的,我認為應強制執行。

第二,宗教素養應納入新講師的教學課程中,換句話說,高等教育學院應該認可研究生學習和教學與宗教相關的課程。

第三,大學急需創建宗教平等工作組,像對待性別、殘疾、種族或性取向那樣對待宗教信仰問題。這些團體應包括各種宗教的學生和工作人員,並有權向大學提出確保他們平等的建議和要求。比如,建議食堂配合宗教學生的飲食等。

(本文作者系考文垂大學高級研究員,闞鳳雲編譯)

《中國科學報》 (2017-04-25 第7版 視角)

相關焦點

  • 歧視和偏見!疫情之下,海外華僑華人遭遇了什麼?又該如何應對?
    潘說:「他當時坐在電車上,結果1名白人男子走過來坐在我旁邊,然後開始談論中國人如何到處傳播冠狀病毒。」潘在公共場所倍感壓力。(澳大利亞SBS新聞截圖)「我告訴他這並非限定於某個種族,但他卻一直堅稱他只是說自己在新聞裡讀到和看到的事情。」
  • 愛滋病專家將執掌美疾控中心—新聞—科學網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流行病學專家Saskia Popescu告訴《自然》。 「作為一名傑出的愛滋病研究者,她知道如何與全球流行病作鬥爭。」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院長Michelle Williams表示。 作為世界領先的衛生和科學機構,CDC的聲譽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受到了影響。川普政府因排擠該機構並幹預其科學活動而受到廣泛批評。
  • 職場遭遇性別歧視,如何正確應對?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從雪城大學種族歧視事件看留學生如何不卑不亢地維權
    眾所周知,種族歧視行為在美國,特別在校園環境中是被嚴令禁止的,新聞中至今會不時出現學生由於種族主義言論或行為被美國大學開除的案例。究竟是誰「冒天下之大不韙」製造了此次事件?雪城大學校方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 職場遭遇年齡歧視該怎麼應對?
    鳳凰FM·管理一點通 職場遭遇年齡歧視該怎麼應對 說到年齡歧視,我們通常想到的是職場上針對老年員工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工作技能落後,適應不了新的環境。
  • 國際社會全力應對非洲蝗災—新聞—科學網
    用化學噴霧劑還是生物殺蟲劑
  • 疫情遍布全球,世界高校全力應對—新聞—科學網
    3月8日,史丹福大學宣布從3月9日開始取消課堂教學,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高校步其後塵。 當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時,全球各高校為此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海外交換生如何處理?校內課堂教學問題如何解決? 總體部署與應對措施 目前,世界各大高校針對各自具體情況都做了較為充分的安排。
  • 細述哥白尼的傳承與顛覆—新聞—科學網
  • 《自然》:影響2020年科學事件的十位人物—新聞—科學網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號召各國抵抗新冠病毒威脅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外界對該組織應對疫情不力的強烈批評。中國流行病學家李蘭娟在快速認識到武漢暴發疫情的威脅後,建議政府在國定假日前封鎖武漢,幫助減緩了病毒的傳播速度。
  • 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科技園高質量發展
  • 石家莊鐵道大學建成鐵路文化園 —新聞—科學網
    」為主題的石家莊鐵道大學鐵路文化園建成開園。石家莊鐵道大學黨委書記楊紹普在開園致辭中介紹,石家莊鐵道大學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鐵道大學」,源自「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英雄鐵道兵,在石家莊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已有整整70年的辦學歷史,培養的近20萬鐵路建設者和各類優秀人才,遍布海內外和祖國的四面八方。
  • —新聞—科學網
    以期提供實踐參考價值 由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教授、JIA農經欄目執行主編黃季焜擔任組長,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該專題最終刊發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研究團隊共計9篇研究論文。專題研究成果的發布與傳播,不僅有利於人們總結經驗教訓,從容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類似健康危機,同時對於其他許多仍因疫情遭受經濟損失的國家同樣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 疫情衝擊下的農業生產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周潔紅等在其文中表示,由於供應鏈中斷而造成的銷量下降和價格下跌,是新冠疫情期間蔬菜種植戶的主要損失來源。
  • 復旦大學校史館全景導覽系統上線—新聞—科學網
    日曆又一次翻到5月27日,復旦大學迎來115歲生日。復旦大學校史館全景導覽系統」5月26日正式上線。廣大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打開「復旦記憶」微信公眾號或通過掃碼連結,便可足不出戶,「雲參觀」校史館,了解學校校史,感受復旦的精神與魅力。 復旦大學校史館開館至今已有15年。館內展有千餘幅圖片,近四百件實物及影像資料,立體呈現復旦大學百餘年的發展歷程、辦學成就及學校特色。
  • 在學校欺負老實的同學,孩子有「歧視心理」,父母該如何應對?
    隨後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發現,寶寶有一定的歧視心理,寶寶會說"他沒有爸爸,所以我才欺負他。"朋友對此十分的自責,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在哪出了問題才造成孩子的品德有缺失。顯然,孩子的做法不僅僅是沒有禮貌,更多的是一種對弱勢同伴的歧視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阻礙。
  • 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新聞—科學網
    4月18日,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主會場設於長安大學南校區北院學術交流中心,線上分會場採用騰訊會議形式,儀式全程進行網絡直播。中國工程院院士吾守爾·斯拉木,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偉,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陳峻,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官甦等嘉賓出席儀式。
  • 曾公開歧視中國人,日本東京大學「準教授」發文道歉
    曾公開歧視中國人,日本東京大學「準教授」發文道歉 海外網12月2日消息,今年11月,一名自稱叫「大澤昇平」的男子,以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特任準教授的名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表「不錄用中國人」、「會把中國人的資料篩下去
  • 疫情下的歐洲大學在線教育—新聞—科學網
    英國大學:文理工科在線學習分類對待 英國高等教育署和文化教育協會積極協調各院校採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建議各高校根據政府的防控政策指導意見進行相應的教育模式調整。由於英國高校的海外留學生是全球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群體之一,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和英國各高校為海外留學生提供在線支持,通過社交媒體及時發布留學生的錄取、畢業和在線教學過程的相關信息。
  • 美國有宗教背景的大學
    哈佛、耶魯這些在殖民地期間建立的大學,通常都有基督教新教的背景,宗教教育也是學校早期的主要課程。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後期公立大學得到長足發展之前,美國大學超過百分之八十是宗教團體建立的。進入二十一世紀,這類學校依舊佔大學院校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它們往往能夠得到來自本教成員以及校友的大力資助。
  • 2009年十大宗教新聞
    回望這一年,與宗教密切相關的新聞事件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結合我國教界、政界和學界在這一年發生的宗教大事和所做的宗教工作,本報《宗教周刊》編輯部盤點了今年的十大宗教新聞,試圖來梳理、概括這不平凡的一年,並以此紀念。  1、柏林禪寺暫停開放  2月21日,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發出通告,暫停對外開放,關門整頓。
  • 40歲就不被需要的「打工人」,該如何應對年齡歧視
    原創 譯言 譯言 收錄於話題#中年危機1個譯言·譯眼看世界近日,一則「專家建議將女性退休年齡延至55歲」的新聞點燃了網友的複雜情緒,登上熱搜。那麼,置身於這個充滿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和裁員風險的時代,中年員工境況如何呢?儘管許多人的職業生涯在40歲到50年代達到頂峰,但也有許多員工都在這個年齡段成為了裁員名單上的一員。人們普遍認為,中年員工容易自滿、聘用價格比年輕人貴、病病歪歪,還愛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