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義:他把軍人的「心裡話」寫進歌裡

2020-12-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入夏以來,長江汛情牽動著國人的心。荊楚大地迎來一波又一波洪峰過境。

「……花好月圓的時刻,你不會留心我,我的紅帽徽在遠方默默閃爍……假如一天風雨來,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巨浪拍岸的長江畔,高音喇叭傳出的歌聲裡,一隊隊橄欖綠來回急速跑動、抗擊洪流的身影,讓人肅然起敬。

響徹江岸的這首昂揚歌曲,正是軍旅詞作家石順義20多年前創作的《軍人本色》。數月前,當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候,它就大大地火過一回;如今洪水滔天,再一次讓無數人感動落淚。有人做過粗略統計,今年春節以來,在網絡、傳統螢屏上,這首歌重複播放量近億次。如此跨越時空的「流行」,足見一首好歌的生命力。

「不是我寫歌多厲害,是人民子弟兵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線,讓人們踏實、心安。」石順義說,「給部隊寫歌,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於一位詞作者而言,石順義無疑是幸運的。這其中既有時代的召喚,也有個人的不懈努力。

「沉默的人」有詩心

石順義和筆者是正經八百的戰友。我們同在陸軍第六十三軍當過兵,儘管他在炮兵團,我在步兵團,但我們同在一張桌子吃過飯,同在一個院子睡過覺,同在一個教室聽過課,同在一個會場聽報告……

我們相識在山西省寧武縣一座清代留下來的衙門院落,那裡也是我們團最初的營房駐地。石順義從師炮團宣傳股到我們團學習攝影,我倆有一段朝夕相處的日子,那時我們都很年輕,腦門兒上、臉上都長著「青春美麗疙瘩痘」。

每天吃過早飯,他就挎著海鷗120相機到連隊轉悠找報導素材,而到了晚上回到住處,他就會坐在桌前,不是看書就是在寫字,桌上總放著一本李瑛的詩集《紅花滿山》。那時他很少說話,好像也不善言辭,甘願做「沉默的人」,與那些把激情寫在臉上顯得張揚甚至張狂的「文人」全然不同。不久後,他的詩作就發表在了《解放軍文藝》。要知道,它可是「文革」末期被批准復刊的屈指可數的文藝期刊之一,一個戰士能在上面發表作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風激水成柱,浪湧聲蓋天……」詩中有些句子現在他的戰友還記得。很多人都很驚詫,平時沉默寡言的小石居然有一顆炙熱的「詩心」,心中洋溢著浪漫的詩情,緊張的部隊訓練生活在他筆下充盈詩情畫意。

或許有人說,晉北高原上哪有什麼大江大河?就是有個水庫,也沒有什麼風浪啊,石順義筆下的浪裡練兵,那還不是編出來的?記得部隊一位搞文學評論的幹部很不以為然,對提意見的同志說,什麼叫革命浪漫主義?懂嗎?這就是!其實,沒有想像就沒有文學。作家莫言就說過,沒有見過大海的人寫出的大海最美。

後來,石順義又參加了北京軍區文化部組織的創作學習班。據同班學習人員回憶,那時他就對文學有超乎常人的熱愛,說起當時那些活躍的詩人,頭頭是道;對古代的邊塞詩、戰爭詩的理解,相當獨到且如數家珍。之後,石順義被伯樂相中,調到空政文工團,走上了專業的歌詞創作之路。想必對方一定是看到了他那顆充滿青春激情的軍人的詩心。

人們常說「詩歌」,詩和歌,是聯繫在一起的。石順義書房中掛著一副對聯:「凌霄羽毛原無力,落地金石自有聲。」天道酬勤。石順義從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寫歌1000餘首,小說、散文、歌劇劇本30餘部,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全軍和國際性大獎。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他創作出的《說句心裡話》一炮走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二三四歌》《父老鄉親》《白髮親娘》《兵哥哥》《我的士兵兄弟》等等歌曲,唱響大江南北。他在中國歌壇也聲名鵲起。

不過,他更喜歡藏身幕後。「其實,一首歌能不能流行,不僅僅要看歌詞寫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曲子好不好聽,還要看這歌是誰唱的……」許多懂行的人認為歌詞才是歌曲之本,沒有好的歌詞,又何來好歌。

熟悉石順義的人都知道,他幾乎從不拿起話筒唱歌,以至於戰友們私下都說:「不怎麼唱歌的人卻寫出了最流行的歌!」

他總說,自己趕上了新時代。那些歌走在時代的潮頭,和時代合拍,能夠和社會的主體人群產生情感共鳴,自然而然也就流行起來了。

兵「心」與軍歌

石順義剛剛參軍的時候,在雁北的冰天雪地裡訓練單兵動作,可以說是苦不堪言,手腳凍傷是常事兒,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士兵,首先要經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磨練。這段時間的生活,深深地銘刻在他的人生記憶裡。他的歌詞成名作《說句心裡話》的創作過程,非常清楚地展示了這一點。

軍旅青蔥歲月。

軍隊文藝創作要求從實際出發,深刻反映現實部隊生活,要說真話、抒真情,說戰士的心裡話。

那段時間,石順義不斷回顧自己在基層部隊的生活。他在新兵連時,指導員上思想教育課。問一個小戰士:「你想家嗎?」「不想!」再問:「想不想?」「不想!」全連都跟著喊。指導員再問:「說心裡話,到底想不想?」沉默了一下,小戰士掉眼淚說:「我想家。」

20年之後,石順義寫這首歌詞時,腦海裡就是新兵入伍教育的那個情景。當過新兵的人都知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又碰到那麼艱苦的條件和環境,不可能不想家,只是不敢說,怕說想家不光榮。琢磨來琢磨去,石順義決定,從這裡起頭:「說句心裡話,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媽媽,已是滿頭白髮……」那為什麼來當兵呢?往大裡說,保衛祖國。說具體的,我們是為了最愛的人。「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保衛咱媽媽,誰來保衛她!」這首歌沒有花裡胡哨的詞藻,把新兵想家的心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第二段裡,升華到家國情懷,寫「有國才有家」——「你不站崗,我不站崗,誰保衛咱祖國,誰來保衛家!」

歌詞寫出以後,正趕上下部隊參加採風活動,遇到了為《小白楊》譜曲的作曲家士心。士心問:「石順義,最近有什麼好詞沒?要掏心窩子的那種。」石順義拿出一個小本兒,給他念了《說句心裡話》的歌詞。士心當過偵察兵,自然懂得這種感情。他說:「這個行,你放我這吧。」這一放,一兩個月沒信兒,石順義以為拉倒了。誰知突然一天深夜,士心把電話打到了空政文工團歌隊隊長家裡。士心在電話裡哼唱《說句心裡話》。越唱越激動,他非常興奮地對石順義說,這歌啊,請等著吧,一定會火。

這首歌給了閻維文之後,閻維文也拍手叫好,第一次到部隊試唱,戰士們聽得特別激動,都說,這首歌唱出了他們的真情實感。

閻維文多次說起過他唱這首歌的經歷。2011年3月,總政歌舞團到西沙群島慰問演出,有人告訴閻維文,有一個戰士正在執勤,不能來看他的演出。閻維文說,我們去給他單獨演唱。演出小隊來到了哨位前。請戰士點歌,他就點了這首《說句心裡話》。當閻維文唱到「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保衛咱媽媽,誰來保衛她,誰來保衛她……」哨位上的戰友,手握鋼槍,淚流滿面。

石順義認為,這首歌裡有人性的光芒,有樸實的語言,能觸動戰士的內心,所以才有生命力。

「唱出軍威的歌」

「儘量抒真情,注重寫人性」,這是石順義作品分外打動人的緣由。

2001年,到航空兵部隊採風。

他寫出了一批軍旅抒情歌曲(有人稱之為軍旅民歌、軍營民謠)之後,一直琢磨著創作一首寫出鋼鐵方陣的氣勢,寫出「直線加方塊的旋律」,讓士兵兄弟們唱起來渾身是勁,唱得山搖地動的歌。他是一位詩人,一個歌詞創作者,但從骨子裡,他是一名軍人!

機遇總是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有一天,歌唱家閻維文來找他,想要一首演唱中能跟觀眾互動的歌。他覺得,下部隊慰問演出時,不能光唱《小白楊》《說句心裡話》《想家的時候》這樣的抒情歌曲,得有一首一下就立起來的、很振奮的歌!

這和石順義不謀而合。閻維文說:「我老忘不了部隊排山倒海地喊『一二三四』的情景,把這個寫成一首歌多好。」

石順義說:「交給我吧,我去琢磨。」

「一二三四」,是口令啊,在歌曲裡怎麼反映?想來想去,石順義在後面加了個「歌」字,賦予它一種形象。這「歌」是怎麼來的?誰教我的?「綠色軍營教會我。」唱得怎麼樣?「唱得山搖地也動,唱得花開水歡樂。」唱給誰的?「唱給媽媽和祖國。」

石順義借用「藏頭詩」的形式,「一桿鋼槍交給我,二話沒說為祖國,三軍將士苦為樂,四海為家,哪裡有我,哪裡就有戰士的歌」……這樣就把「一二三四」形象化了,賦予了更深的內涵。

與歌唱家閻維文(左一)、作曲家臧雲飛切磋作品。

這首歌,臧雲飛譜曲,跟閻維文多次磨合。可以說是詞作者、譜曲者、歌唱家,三方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氣勢雄渾的《一二三四歌》。

此時,正是1993年的嚴冬,央視春節晚會正在徵集歌曲。他們三位在飄飛的雪花中,打了一輛黃色「面的」,趕到春晚劇組去見導演。石順義清楚地記得——

我拿了一個巴掌大小的錄音機,在導演辦公室給他放歌。那是第一版的歌曲,錄音效果一般。但就放了兩分鐘,導演「啪」地一摁錄音機開關,說:「就是它了,馬上準備錄音。」

那年的春節晚會上,閻維文演唱的《一二三四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首歌也從此成為了新時期軍歌當中的翹楚。

同樣讓人過耳不忘的《軍人本色》的創作經歷,能折射軍旅歌曲創作者的思考。1990年代,「大款」盛行,歌星影星備受追捧,那些默默無聞為社會做著奉獻的工人、農民、軍人,卻很少有人關注……這也影響了很多人的價值取向。

有一次,石順義應邀出席一場演唱會,那個場面特別火爆。當一個小明星出場的時候,好傢夥,十幾個保鏢魚貫而入,小明星一露面,粉絲們尖叫著衝了上來,獻花的,要籤名的……武警戰士趕忙維持秩序,卻被明星的保鏢給推了個趔趄,「一邊兒去!」武警戰士說:「我在履行職責!」保鏢再推一把:「聽見沒有,一邊去!」

「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兒。那段時間,不少風華正茂的小青年崇拜明星,崇拜大款。在他們眼裡,我們戰士算什麼?不就是傻大兵嗎?」

創作的衝動,也由此而生。於是他寫出了下面的句子:「白鴿飛舞的年代,你不會認識我。我的名字沒有明星們顯赫。硝煙散盡的日子,你不會留心我,我的故事會被歌聲淹沒。你不認識我,我也不寂寞;你不熟悉我,我也還是我。假如一天風雨來,風雨中會顯出我軍人的本色……

歌詞寫出來之後,並沒有馬上譜曲。二炮文工團的作曲家桑楠看到這首歌詞後,「心潮澎湃,夜不能寐」,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他每每想到那些犧牲的戰友,總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這種情緒,最終化為《軍人本色》的旋律。

樹長千丈總有根

在新時期的文藝創作中曾經出現過「尋根」現象,也催生出一批很有影響的作品。在歌詞創作領域,石順義的《父老鄉親》可謂典型之作。

石順義老家冀南沙河縣,位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察冀根據地。這裡的老百姓稱呼八路軍是「人民子弟兵」——「子弟兵」的稱呼就發源於這裡,「子弟兵的母親」就生活在這裡,老百姓和軍人有著血肉聯繫,魚水情深。

打小在北京門頭溝煤礦長大的他,1968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學校,1970年穿上軍裝後,8年的部隊生活是在地地道道的農村度過的。在那裡,房東大伯一家寧願自己啃高粱,都要省下白面給戰士們包餃子;生病時,農村大媽像母親一般守在石順義身旁照顧他。每每想起這些,石順義都會感念不已。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晚上,石順義下班回家。妻子說,有個陌生人送來幾斤綠豆、幾斤小米,也沒留下名字,只說這是家鄉特產,放下東西就走了。石順義一看,那個裝小米的粗布口袋還打著補丁。石順義怔在那裡,心情很不平靜。「這是某位一直沒有忘記我、惦記著我,卻已被我淡忘的父老鄉親送來的。」

2011年,與空政文工團創作室諸位藝術家。

那天晚上,他坐在燈下,回想著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生在農村,入伍多年部隊也一直駐在農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浮現在眼前,他們勤勞善良、樸實憨厚、真誠可親。多少次在部隊野營路上,鄉親們把燒好火炕的房子讓給部隊住,把一年僅有的幾斤白面給戰士們包餃子吃……如今我的生活好了,確實不能忘記養育我的父老鄉親。他從自己的生活聯想到我們的黨,我們這支軍隊,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根——人民。當初這支軍隊鬧革命,不就是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嗎?想到這裡,他決定寫一首歌,現在就寫!

事後他回憶說,《父老鄉親》那首歌詞,就是那個晚上一氣呵成的。他說:「我這人淚點低,寫作時時常會流淚。寫父老鄉親時,寫著寫著就流淚了。歌詞一下就湧上來了:『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那個晚上,石順義邊寫邊哭。他知道,一流淚,就有好詞出來了。寫《說句心裡話》的時候是這樣,寫《想家的時候》《白髮親娘》時也這樣。流淌著濃鬱情感、淚灑稿紙的作品,能感動自己,也一定能感動別人。

曾創作過《珊瑚頌》《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老作曲家王錫仁是第一個被感動的人。拿到歌詞後,他很快譜成了曲子。在電話裡,他給石順義哼唱這首歌的旋律,先是哼著,後來變成了唱,唱著唱著,老作曲家哽咽了。他說,這首歌詞中,他聽到了家鄉親人遙遠的呼喚,想到了父老鄉親對自己的種種恩情……

「風風雨雨裡一路走來,歷史告訴我們,人民軍隊的根脈永遠深植於人民。」石順義說,做人不能忘本。

《父老鄉親》便是一首不忘初心的「農家軍歌」。只有不忘初心的人才會寫出這樣的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不忘初心的歌,才會源遠流長;不忘初心的軍人,才能永葆本色,創作出充滿青春激情的佳作。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董保存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寫歌要說心裡話 軍旅詞作家石順義:把軍人的「心裡話」寫進歌裡
    石順義:他把軍人的「心裡話」寫進歌裡 北京日報記者 董保存 那段時間,石順義不斷回顧自己在基層部隊的生活。他在新兵連時,指導員上思想教育課。問一個小戰士:「你想家嗎?」「不想!」再問:「想不想?」「不想!」全連都跟著喊。指導員再問:「說心裡話,到底想不想?」沉默了一下,小戰士掉眼淚說:「我想家。」 20年之後,石順義寫這首歌詞時,腦海裡就是新兵入伍教育的那個情景。
  • 朱坤明:童年裡喜歡的軍旅歌曲,閻維文、鬱鈞劍、劉斌、小曾演唱
    我們中國人特別崇拜英雄,像蒙恬、衛青、霍去病、嶽飛、戚繼光、李如松,所以歷史上的文學家會寫詩詞來歌頌他們。隨著音樂的普及,許許多多優秀的詞曲作家,歌唱家通過聲音讚美軍人的生活。閻維文,山西省平遙縣,代表作《小白楊》,梁上泉作詞,士心作曲;《說句心裡話》,石順義作詞,士心作曲;《一二三四歌》,石順義作詞,臧雲飛作曲。
  • 泰勒·斯威夫特:你被寫進我的歌裡
    換句話說:「我跟你在一起只是想要,你被寫進我的歌裡~」  對於泰勒的換男友速度,網友們卻是調侃「哪個男孩不希望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歌呢~」  《Last Kiss》、《Forever and Always》、《Holy Ground》——喬-喬納斯  戀愛時間:2008年7月~10月  戀愛時長:不到3個月  喬-喬納斯是美國流行樂團
  • 山寨歌英文版《說句心裡話》怎一雷字了得(圖)
    在山寨英文版的《說句心裡話》裡,歌名被翻譯成《sayawordinheart》,守邊關的解放軍戰士變成了阿甘,思念夢中的她的時候,看的是美女畫報……阿甘也參加軍事訓練,阿甘也積極向上,當然,這是在「既然來當兵,就知責任大」,是在「誰保衛咱祖國,誰來保衛她」的時候。
  • 她一路走來且笑且歌,她把生活寫進歌裡,歌裡都是真實的戴佩妮
    她一路走來且笑且歌,她把生活寫進歌裡,每一首歌裡都是真實的戴佩妮她是一個從馬來西亞唱到臺灣,再從臺灣唱到內地的全能音樂創作人,她唱了18年,雖然沒有大紅特紅過,卻始終保有著對生活的熱忱、對音樂的摯愛,沒有人比她更會觀察和感受生活
  • 你把他寫進書裡,他把你寫進歌裡,胡彥斌的歌詞你看懂了嗎?
    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一向「豪爽大方」的爽妹子在書裡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操作。在《鄭爽——關於愛情你不知道的事》一章中,鄭爽竟然把前男友胡彥斌寫進了書裡,並且說這是她唯一想寫進書裡的人。(唯一?!愛得放不下,但不得不放下,那就把他寫進書裡吧。(學到了嗎?!)鄭爽在書裡寫了和胡彥斌的一百件戀愛小事。她此時只是一個普通的陷入苦戀的姑娘,在紀念自己失去的、放不下的一段感情。
  • 最美的情話,都被林夕寫進了歌裡
    董小姐每念及此,都是打心底裡感到慶幸,正是應了歌詞裡的那句「得不到的從來矜貴」,因為有個讓林夕」贏不到「的人,才會鞭策著他文思不絕,寫下了傾國傾城,最美的情話。  一次電臺節目上,主持人把林夕創作過的歌詞比作一個餅,問他分給最喜歡的幾個歌手各幾分之幾,他都一一作答,當主持人問及黃耀明的時候,林夕講,他是我這張「餅」的起源...
  • 周杰倫寫動物最好的一首歌,被收錄進了語文教材裡,網友:很勵志
    周杰倫寫動物最好的一首歌,被收錄進了語文教材裡,網友:很勵志。出道多年的周杰倫,給歌迷們帶來了眾多的經典歌曲,傳唱度很高的歌也是多不勝數,成為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周杰倫在還沒有正式出道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音樂上的創作了,那時候他的主要工作是給其他歌手寫歌。
  • 軍人大會上,班長讀的一封匿名信讓他紅了臉……
    寫在前面第39集團軍某工兵團把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貫徹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以每月開展一次的「背靠背說句心裡話」活動為抓手,突出問題導向,發動群眾為黨員查擺問題,推動講話精神進課堂、進頭腦,迅速興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 這支寶藏樂隊把方言/民俗寫進歌裡,潮汕六甲番樂隊
    這類關於家鄉回憶、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故事,自9年前開始被六甲番樂隊記錄進歌詞裡。六甲番樂隊。六甲番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他們撥響琴弦,輕唱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旋律是共同語言」,歌裡融入潮劇文化李四順是樂隊曲目創作的主力。在潮州浮洋鎮的20年成長經歷和從小到大聽奶奶講的故事,成了他的素材庫。奶奶講故事的場景也曾被李四順寫進歌裡。
  • 亂不是佳人,在作文裡說說心裡話,也是有技巧的
    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說說心裡話,寫一篇記敘文。既然是說心裡話,那要明確想對誰說心裡話,又打算說的什麼樣的心裡話。說心裡話的對象很廣,對父母說、對老師說、對同學說、對身邊的朋友說,都可以的。如果是平時,說心裡話,可能是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沒有那麼多限制,但是寫進作文裡不能這樣,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必須說得有條理。如果東一句西一句,七扯八拉的,作文就顯得很亂,而且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是一個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 趙英俊離去,別為他悲傷太久,他寫的歌仍在春風裡
    他又在《塑膠袋》裡唱:「已經記不清楚從哪裡來/忘記了為什麼而存在/現在我還不想化作塵埃/因為我的故鄉叫作未來。」在他的腦袋裡,電影歌曲可以有態度,寫朗朗上口的歌不是妥協,而是成熟。在為一部部電影寫歌的過程裡,他突然明白了「什麼是藝術」。「雅俗共賞的才是藝術,比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我媽不懂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但看完她就哭了,覺得好看。」
  • 她把伴隨女性一生的「暴力」都寫進了歌裡|百家故事
    在這樣一個環境裡,要去寫一首浪漫的歌,真的很難。我想了很久,想到了希臘神話裡面的伊卡洛斯,就有了《章存仙》裡面那句就算只有蠟做的翅膀,也要飛向太陽。我其實很怕大家說我寫東西很美,好像他們看不到這個文字下面是什麼。比如之前寫一些影視的貼片歌,你是按照片方要求為某個角色去寫,很難有自己的表達,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藏一些私心在裡面。
  • 最美的揚州寫進歌裡《煙花三月》詞曲作者陳小奇來揚
    他說,這是他第三次來到揚州,都是在創作《煙花三月》這首歌之後。《煙花三月》是心目中的揚州「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裡長江水,送你下揚州……」很多人提到揚州,都會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我在寫《煙花三月》這首歌時,從未來過揚州。」
  • ...的心頭肉,把我送到下一個路口」清明節,他為天上的母親寫了首歌
    席文太決定要為母親寫一首歌。身為南召縣農村娃,他之所以後來走上音樂這條路,便來自媽媽的理解和支持。前些年,席文太在天津開鋼琴店,一次上小學的女兒說,班裡有一位同學的爸爸給他寫了一首歌,經常拿著iPad在班裡放,同學們都很羨慕。女兒說:「爸爸是賣鋼琴的,可否在我7歲生日的時候,給我寫一首歌呀?」女兒留的作業,爸爸席文太決定嘗試一把。他開始向河南省流行音樂協會的優秀音樂人學習,反覆試驗自己的「蹩腳作品」。
  • 許嵩的歌被寫進教科書,學霸只聽這3首,難怪總能考高分
    許嵩的歌被寫進教科書,學霸只聽這3首,難怪總能考高分許嵩的歌曲非常的有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他的聲音,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的曲調,第三個特點就是它的歌詞。咱們拋開前兩個特點不說,就來說說最後一個特點-歌詞。許嵩特別的有才華,我說的這個才華是他的寫詞方面,真的是美的沒話說哦。他的歌詞美這個可不是我說的哦,它們可是被寫進了教材書裡了。據說學霸們只聽這三首歌曲,難怪總是能考出高分。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首歌曲。第一首當然是他的《千百度》。這個歌曲是獨有的風格,它的曲風很隨意,還有許嵩專有的真假轉音。
  • 新一代革命軍人之歌
    一首軍旅歌曲《新一代革命軍人之歌》送給大家,祝小「火」伴們早安! 新一代革命軍人之歌 作詞:李傑、呂行 作曲:呂行 夢想是長河匯聚你我 忠誠鑄靈魂鋼槍緊握 獎章是首歌點讚你我 練硬本事奮勇拼搏
  • 「金曲製造機」寫一首紅一首,歌紅人不紅他代表邊緣化的音樂人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高進是優秀的音樂製作人,他創作流行音樂是寫一首紅一首,人卻不火。很多人都聽過他寫的歌,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高進曾給小瀋陽寫了《我是小瀋陽》和《我的好兄弟》,這兩首歌在當年隨著小瀋陽春晚上的獨特造型一炮而紅。之後大街小巷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到處都能聽到「我是小瀋陽」,可見這兩首歌曲的火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