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將近7000家企業(項目)納入正面清單 有效改變環境執法「平均...

2020-12-23 閃電新聞

近日,山東省東營市生態環境局利津縣分局使用無人機對正面清單內的一家企業——利津力能熱電有限公司開展非現場執法時,發現爐渣存放場所覆蓋措施不完善。執法人員立即電話要求企業立即採取有效抑塵措施。

次日,執法人員使用無人機複查發現,其爐渣存放場所已採取有效覆蓋措施。鑑於其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整改,利津縣分局對其此次輕微揚塵汙染行為決定免予處罰。

對輕微環境違法行為免予行政處罰,是山東省剛柔並濟開展環境執法監管的一個方面。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局長許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逐步建立完善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納入清單的企業儘可能通過非現場執法的方式開展執法監管。同時修訂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惡意違法從重查處、輕微違法免予處罰,在全省構建起『剛柔並濟』的環境執法監管體系。」

納入正面清單,不等於「高枕無憂」

「實行正面清單制度,有效改變了環境執法『平均用力』的態勢,有利於集中生態環境部門有限的人力物力,對清單以外的重點排汙企業嚴格執法監管。截至目前,全省16市已全部完成正面清單擴展報備,共涉及企業、項目6965家,幾乎佔全國正面清單企業總數的1/10。」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副局長張世國對記者說。

為落實好正面清單制度,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及時調整汙染源日常環境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系統,指導各市對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在系統中進行標記,採用非現場執法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實現無事不擾和差異化監管。

「納入正面清單不等於『高枕無憂』,一旦發現正面清單企業存在較為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各市不僅要將其移出清單,還將向社會公開通報,一年內不得再納入清單名錄。」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綜合室主任曹厚良對記者說。

東營力大王畜禽糞汙處理有限公司汙染環境案就是這樣一個反面「典型」。

記者了解到,因符合正面清單中民生保障重點行業企業範圍,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將其列入清單名錄開展日常監管。4月份,有群眾信訪舉報該公司養殖廢棄物洩漏,導致汙染周邊環境。

環境執法人員現場勘驗後發現,該公司畜禽養殖廢棄物在還田時未採取有效措施,導致洩漏影響周邊環境,而該問題在去年10月就曾被立案處罰過,此次違法行為距上次整改尚且不足一年。對此,生態環境部門對其立案調查,並移出正面清單。

修訂裁量基準,避免「同案不同罰」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行政處罰室主任劉婷告訴記者:「去年,山東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6585件,罰款金額10.98億元,處罰數量和金額位居全國前列,環境執法切實發揮了應有的效果。但在具體的案件中,比如『某項違法行為可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面對這樣的『彈性空間』,不同執法人員可能會開出不同罰單。」

7月1日起,《山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以下簡稱《裁量基準》)正式施行。

據了解,針對可能出現的「同案不同罰」,原山東省環保廳就曾於2018年出臺了《山東省環境保護廳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018年版)》,用於規範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

相較2018年版,《裁量基準》進一步細化提升,根據違法行為的構成要素和違法情節,有針對性地設定了多個裁量因子,彌補了原《裁量基準》裁量因子單一等問題,確保裁量結果的科學、合理、準確。

《裁量基準》首次明確8種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處罰,對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些「無心之過」給予「鬆綁」。與此同時,給執法人員的環境執法權戴上了「緊箍」,減少了執法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執法的公正性和精準性進一步提高。

記者注意到,《裁量基準》對268種環境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裁量權進行了細化量化。其中,涉及建設項目管理類違法行為11種、大氣汙染防治類47種、水汙染防治類48種、固體廢物汙染防治類46種、土壤汙染防治類27種、海洋汙染防治類22種、輻射汙染防治類52種、其他類15種。

以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這一違法行為為例,原《裁量基準》僅以超標倍數作為裁量因子,考慮因素不夠全面,界限也相對模糊。《裁量基準》綜合考慮廢氣類別、超標因子數量、超標排放情況、小時煙氣流量、違法行為發生時期環境敏感度、違法次數等因素,指導執法人員根據違法行為的事實、情節、後果有針對性地調取證據,對違法行為進行綜合考量和全面裁定,最大限度地實現過罰相當。

具體裁量時,「裁量表+公式」方式既壓縮了裁量空間,又避免人為因素過多幹預。「執法人員裁定處罰金額時,首先明確違法行為對應的行政處罰裁量表,然後確定裁量表中各項裁量因素的裁量等級,再將裁量等級套入公式計算處罰金額。」劉婷向記者介紹。

使用公式不是讓執法人員做函數題。為方便基層人員高效、便捷、準確地計算處罰金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還為各市提供了具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計算器」功能的裁量計算小程序,通過輸入有關裁量因素,即可自動計算處罰金額。

鬆綁「無心之過」,企業發展更安心

記者注意到,《裁量基準》首次明確了7種從重處罰情形、4種從輕或減輕情形、8種輕微免予處罰情形。

對兩年內因同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被處罰3次(含3次)以上的,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超標排放大氣汙染物等涉氣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在案件查處中對執法人員進行威脅、辱罵、毆打、恐嚇或者打擊報復、或者對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以及偽造、變造證據材料或者隱匿、銷毀違法證據等情形的案件,可在裁量表確定罰款金額的基礎上增加比重,予以從重處罰。

對主動消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後果、受他人脅迫有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等情形的案件,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對因突發故障等非主觀故意因素導致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輕微超標排汙、未依法備案環境影響登記表、危險廢物管理貯存不規範、揚塵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不正常使用焊煙收集處理設施、信息公開不及時不規範等8種輕微違法行為,在及時糾正、未造成危害後果的情況下,可免予處罰。

「之所以要列出從重、從輕或減輕、免予處罰的情形,是因為在近年來的執法檢查中我們發現,惡意排汙的情況總體較少,很多企業是因為生態環境法規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從而產生違法違規記錄,影響環境信譽和長期發展。對這些『無心之過』『能力不足』,輕微違法免予處罰清單的確定有利於鼓勵和引導企業及時改正輕微違法行為,也是我們優化服務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劉婷對記者說。

《裁量基準》尤其是對輕微違法免予處罰的規定,得到了企業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這一舉措有效避免了我們因為對一些政策不熟悉造成「無心之過」,而產生違法違規記錄,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裁量基準》還公布了推薦計算公式,通過公式計算可以直接得出處罰金額,這讓處罰更加透明化,我們也不用再因為處罰金額的上下限而跟執法部門產生爭議了。」齊魯安替製藥有限公司安全環保總監房世昕對記者說。

張世國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省免予處罰的企業已有400多家(次)。在今年山東省第二季度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暨企業復工復產幫扶行動中,對抽查到的343個企業(點位),免除正面清單企業現場檢查17家次,減免處罰72次,發放了服務手冊1000餘冊,以實際行動和有效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記者:周雁凌 董若義

編輯:李偉

相關焦點

  • 珠海243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這項檢查將可免……
    記者18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該局近日對監督執法正面清單進行了動態調整,調整後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由192家增加至243家。未來,這些企業可免於「雙隨機」現場執法檢查。據了解,今年一季度,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制定實施了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被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被「雙隨機」抽查到的,除信訪舉報核實等情形外,可免於現場執法檢查;或可將在線監控數據作為監管的重要依據,減少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的頻次。
  • 臨沂公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69家企業可免於現場執法檢查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公布臨沂市監督執法正面清單,69家企業可免於現場執法檢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建立實施正面清單,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免於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於「不管不問」「降低要求」,而是通過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在清單實行期間,各級生態環境執法機構要通過遠程執法等多種方式開展對企業的監督、執法和服務,堅持監管執法工作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 430家!廣東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名錄(第一批)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廣州公示納入廣州市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共430家企業名錄(第一批)。詳情如下: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關於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名錄(第一批)的公示 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工作要求,現對納入我市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共430家企業名錄(第一批)予以公示。
  • 嚴格篩選正面清單並實行動態管理
    為落實生態環境部《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江蘇省蘇州市共有1056家企業被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這些企業在重汙染應急減排期間可以「不停產、不限產、不檢查、不打擾」,生態環境部門還會出臺一系列幫扶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生態環境部:「正面清單」不等於「降低要求」 將對其動態管理
    該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截至10月底,生態環境正面清單內企業合計84179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開展非現場檢查24.9萬餘次,發現各類環境問題7338個,立案處罰724件。針對近期有媒體反映河北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2020)》公示名單中,有部分企業2020年以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被生態環境部門處罰的情況。
  • 生態環境部公布執法正面清單第三批典型案例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7日訊(記者 張宇)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正面清單實施期間第三批6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其中,四川成都天龍食品有限公司超標排放水汙染物不予處罰案件入選,辦案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通報表揚。
  • 山東1至7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7394件
    今年以來,山東省不斷創新執法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執法機制體制,加大對工業企業的執法監管和指導幫扶力度,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一是明確執法事項,印發綜合行政執法事項目錄清單。結合山東省有關部門「三定」規定,釐清了生態環境部門與有關部門之間有關行政執法事項的職責範圍,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建立邊界清晰、協同高效的執法職責體系,推動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二是加大指導幫扶,創新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
  • 珠海243家!免現場執法檢查
    >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由192家增加至243家。未來,這些企業可免於「雙隨機」現場執法檢查。都有哪些企業被納入了珠海市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據了解,今年一季度,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制定實施了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被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被「雙隨機」抽查到的,除信訪舉報核實等情形外,可免於現場執法檢查;或可將在線監控數據作為監管的重要依據,減少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的頻次。
  • 河北公布第二批環境監管正面清單(附石油化工領域企業及項目名單)
    中化新網訊(記者趙晨光)近日,河北省第二批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剔除企業清單公布,在入列的上千個企業及項目中,包涵石油和化工行業企業30多家,涉及化肥、鈦白粉、塗料等領域。據悉,在正面清單中的企業,可在應急減排期間實現「不停產、不限產、不檢查、不打擾」 名單顯示,在「重點出口企業生產保障正面清單」企業中,列入的石油和化工領域企業有河北誠信集團、河北遠大中正生物科技、石家莊傑克化工等;列入的「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正面清單」石化領域企業有3家,分別為唐山冀東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河北華油一機抽油機有限公司、華油一機(河北)石油專用管材有限公司;列入的石化領域重點工程開工建設項目
  •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公布執法正面清單典型案例
    在持續保持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的同時,進一步落實落細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不斷完善正面清單動態管理機制,細化配套措施,推動建立正面清單長效機制。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正面清單作為支持服務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為切實發揮典型案例在執法實踐中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學習借鑑有關經驗做法,進一步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現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 「五步三清單工作法」了解一下?舟山探索企業「一證式」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新模式努力縮減企業的環境許可時間與管理成本即以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證全覆蓋為契機,通過實施「一查、二服、三督、四罰、五公開」和編制企業環境問題、服務需求、整改責任三張清單的「五步三清單工作法」,有效實現企業信息全數歸集、監管流程全面優化、環保服務全線升級。
  • 鐵軍風採丨湖北省黃岡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被評為全國抗擊...
    帶著沉甸甸的榮譽歸來,該支隊始終聚焦環境執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大力開展執法幫扶,持續推動執法大練兵工作深入發展。一、聚焦環境執法,認真履職。堅持以學助練、以查促練,以查練兵、以案強兵,不斷提升和突出整體執法效能。
  • 話題:生態環境部:環境正面清單管理不等於「不管不問」
    話題:生態環境部:環境正面清單管理不等於「不管不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天(30日)表示,實施正面清單管理,對於符合要求的企業免於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於不管不問、降低標準和要求,而是通過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和非現場的執法方式,科學合理地配置執法資源。
  • 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第二批)和剔除企業清單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河北公開河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第二批)和剔除企業清單。其中剔除項目企業19個。詳情如下:為推進我省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差異化管控,我廳會同省直相關部門會商會審,並經省政府同意,形成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第二批),同時部分企業由於不符合正面清單要求,現從正面清單中予以剔除,現將第二批正面清單和剔除企業清單予以公開
  •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公布執法正面清單典型案例 其中涉合肥3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消息:    2020年,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在持續保持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的同時,進一步落實落細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不斷完善正面清單動態管理機制,細化配套措施,推動建立正面清單長效機制。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
  • 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以「新起點、新作為...
    2020年11月11日,成都市彭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正式掛牌成立,大隊的成立,不僅是深化機構改革,構建完備的生態環境執法體系、強化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重大舉措,也標誌著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邁入了全新階段,開啟了全新徵程。
  • 生態環境部:五大發電這些地區火電企業煤炭清潔方式運輸比例要達到...
    對國家未明確實施績效分級的行業,各省(市)生態環境部門可根據本地環境空氣品質改善需求、工業汙染特徵、行業汙染治理水平等具體情況,自行制定統一的績效分級標準,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實施差異化減排措施。對各類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未達到排汙許可管理要求的企業,不納入績效分級管理範疇(但應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採取停產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以生產線計。
  • 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精準治汙——科學預警,分類施策,制定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走進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執法指揮調度平臺,佔據一整面牆的大屏幕上,在線監控著6100餘家重點排汙企業、道路黑煙車抓拍、施工工地揚塵、露天焚燒、清潔取暖,各項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 幫扶案例 • 山東篇①丨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推行差異化監管得到...
    「幫扶案例」欄目,介紹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落實「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兩個正面清單」效能、幫助企業和地方政府解決環境治理方面問題和困難的典型案例,今天,我們推出山東省的典型案例第一篇,供大家參考借鑑,汲取相關經驗。
  •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負責人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
    答:《名錄》是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確定了不同行業的建設項目是否納入環評,以及具體的環評分類。其中,報告書、報告表依法應當報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登記表則無需審批,在線備案即可。《名錄》既是建設單位履行環評主體責任、環評單位提供技術服務的重要依據,也是生態環境部門審批、監管、執法的法治保障。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形勢的變化,《名錄》的修訂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