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核心閱讀

打開河北省《空氣品質日曆》,上面標記著河北各地2015—2019年每天的空氣品質指數。汙染程度越重,數字顏色越深。隨著書頁翻飛,眼前顏色漸漸轉淡。

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攻堅克難,壯士斷腕,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近幾年,空氣越來越好,藍天越來越多。」石家莊市民焦浩良感慨,「前些年,幾乎整個冬天都是霧霾籠罩,開車走在環城路上經常下錯出口。」

近年來,河北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立濤介紹,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2.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26天,佔全年62%,空氣品質為6年來最好。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後10名城市中,河北省的城市由「十三五」初期的7個,減少到目前的4個。

今年1—11月,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平均優良天數比率69.8%,優於「十三五」規劃目標和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目標1.7個百分點。

鐵腕治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

產業結構偏重是河北大氣汙染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高耗能、高汙染重點行業,河北咬緊牙關去產能,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打好「六大攻堅戰」:去產能和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機動車汙染防治、揚塵面源汙染綜合治理、工業汙染深度治理、重汙染天氣應對。

今年9月底,大唐國際唐山陡河發電廠3號機組停產關閉並進行拆除。3號機組已投產40多年,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功不可沒。「但隨著時代的變遷,3號機組的煤耗等指標已經不符合國家火電最新標準,按照唐山市政府淘汰落後產能的要求,今年必須關停。」廠長吳春民說。機組關停後,每年減少煤炭消耗6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0噸、煙塵排放18噸。

「十三五」以來,河北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8212萬噸、煤炭5571萬噸、水泥1194.9萬噸、平板玻璃4999萬重量箱、焦炭3144.4萬噸、火電234萬千瓦,全部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2018年,河北省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三次產業結構佔比首次實現由「二三一」轉為「三二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河北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量化考核問責工作體系,把大氣汙染防治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採取預警提示、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經濟獎罰、專項督察、區域限批、追責問責等多種方式,構建起明晰的責任追究體系。

2019年3月,涿州因未完成上一年度空氣品質改善目標、PM2.5年均濃度不降反升,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被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開約談。

痛定思痛,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查找散煤復燃、揚塵汙染管控不到位等問題,針對汙染物減排、散煤汙染防治、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和「散亂汙」企業治理,開展環境綜合整治。2019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4%,超額完成省、市確定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

2018年以來,河北先後對工作推進不力的8個設區市政府和98個縣(市、區)黨委或政府負責人公開約談,對邯鄲市和25個縣(市、區)實施區域限批。以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精準治汙——

科學預警,分類施策,制定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

走進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執法指揮調度平臺,佔據一整面牆的大屏幕上,在線監控著6100餘家重點排汙企業、道路黑煙車抓拍、施工工地揚塵、露天焚燒、清潔取暖,各項實時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突出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發了汙染源超標報警系統,自動監控數據,及時報告、每日移交、定期通報,及時查處,推動監管執法由『被動』向『主動』轉變。」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錢鵬說。

不久前,平臺實時監控發現,張家口市宣化區某鋼鐵公司1號燒結機備用脫硫塔出口,煙塵數據異常。系統報警後,企業並無反饋,平臺系統默認屬實,要求現場核實。宣化區生態環境執法大隊立即趕赴現場,發現這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未完成,汙染物超標排放。執法人員對企業罰款26萬元並責令限期整改。

這是河北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治汙的一個案例。

河北還建立了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接入空氣品質監測站點2598個,實現省、市、縣、鄉、園區五級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每個站點24小時監測PM2.5、二氧化硫等6項空氣品質指標。」河北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說,「平臺還能實現對未來3天空氣品質精準預報,對未來7天趨勢進行預測。通過對外發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指導企業合理調整生產計劃,及時應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

河北堅持分類施策,不搞「一刀切」,制定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科學制定應急減排措施,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河北將全省6.05萬家涉氣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應急減排清單,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績效評級,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分A、B、C、D四個等級,並根據評級結果實行差異化管控。目前,118家A級企業、319家引領性企業,自主採取應急減排措施;1325家B級企業,採取限產的應急減排措施。評級越低,應急減排措施愈加嚴格。

從事彩印複合包裝材料生產的河北永新包裝有限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廢氣處理效率達到95%以上,排放數據遠遠低於標準要求,環保績效評級為A級企業。

「政府通過績效評級、分級管控的科學治汙措施,精準施策,改變了前幾年秋冬季及預警期間 『一律關停』『先停再說』『頻繁督查』等粗放管理方式,對我們這些環保投資大、治理效果好的企業給予了力度很大的政策支持。」公司副總經理付彥如深有感觸,「今年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按政策要求,公司實行自主減排,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今年以來,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市場波動雙重壓力下,實現了逆勢增長,產值、利稅指標均較去年提高10%以上。」

今年以來,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河北將疫情防控重點企業項目、重點工程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重點出口型企業等6類企業項目,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少打擾。對汙染物排放少的涉氣小微企業,涉及民生、城市運轉的保障類企業及生活服務類企業,最大程度保障其正常運作,確保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目前,全省共有4000餘家項目(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依法治汙——

開展專項立法,加強環境執法、聯動監督,將生態環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河北以法治力量保護環境,用法律武器治理汙染,通過有力的立法執法監督,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護航。

針對重點難點,開展專項立法。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先後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16部,批准設區市人大常委會相關立法28部,批准自治縣單行條例2部,佔同期全部立法項目的40%。先後出臺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關於加強揚塵汙染防治的決定、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等地方法規,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構建立法聯席會議機制,推進京津冀協同立法。今年1月,京津冀三地人民代表大會相繼表決通過《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成為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立法的重大成果,為促進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治提供了法治保障。

圍繞典型案件開展聯動監督。劣質燃油因燃燒不充分,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會加重空氣汙染。2019年,省人大代表薛儒在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執法檢查時發現,一些加油站銷售劣質油問題比較突出。

「針對加油站油品質量問題,市場管理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質量監管?如何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在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詢問中,薛儒向市場監管部門發出詢問。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當場回應,明確表態將堅決整改。

在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的推動下,省政府有關部門立即行動,加強油品質量和油氣排放監管。商務、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9部門聯合開展了拉網式排查,對無證照經營、非法儲存銷售成品油、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油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黑加油站點」3377座、「山寨加油站」45座、非法流動售油車594輛,收繳油品409噸、加油機553臺。全省公安系統偵辦非法生產銷售不達標劣質燃油案、非法經營黑加油站案9起,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

直面突出問題,開展環保督察。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環保督察,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2016年以來,河北完成了兩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針對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反彈和問題突出的地區,同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督察,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統籌三級執法力量,開展專項執法。省、市、縣採取混合編組、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迴執法等形式,嚴厲查處汙染環境違法行為。今年年初,邯鄲市生態環境局涉縣分局在對涉縣廣興公司檢查時發現,隧道窯煙氣排放達不到現行《磚瓦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督促企業提標改造。隨後,該企業投資800萬元,引進先進除塵、脫硫技術,改進工藝,最終實現了排放達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河北:2019年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河北日報記者田瑞夫 攝□人民日報記者徐運平 張志鋒 張騰揚■核心閱讀  打開河北省《空氣品質日曆》,上面標記著河北各地2015 -2019年每天的空氣品質指數。汙染程度越重,數字顏色越深。隨著書頁翻飛,眼前顏色漸漸轉淡。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
  • 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12%
    (原標題: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12%) 成都將採用遙感衛星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對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進行系統總結。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間,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發展的同時,中國環境空氣品質實現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平均濃度4、5、6月連續三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粗、細顆粒物」改善均有所突破。細顆粒物方面,PM2.5一級優的天數顯著增多,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是2013年的2.6倍;粗顆粒物方面,截至11月底,北京市累計降塵量為6.0噸/月·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下降22.1%。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去年PM2.5年均濃度較四年前下降36%
    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總工程師劉賢姝介紹,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 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 空氣品質周報:PM2.5臭氧濃度回落 常平空氣品質最好
    12月22日,市大氣辦發布東莞上周(12月14日至12月20日)空氣品質狀況,一組數據更印證了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數據顯示,上周東莞空氣品質處於優良狀態,其中優6天、良1天。全市空氣品質指數為2.52,珠三角排名第5位。PM2.5周均值為21微克/立方米,臭氧周均值為75微克/立方米。
  • 河北:2019年空氣品質達6年來最好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最關注...
    河北日報記者田瑞夫 攝□人民日報記者徐運平 張志鋒 張騰揚■核心閱讀  打開河北省《空氣品質日曆》,上面標記著河北各地2015 -2019年每天的空氣品質指數。汙染程度越重,數字顏色越深。隨著書頁翻飛,眼前顏色漸漸轉淡。空氣品質事關民生福祉。
  • 菏澤PM2.5平均濃度三年年均改善6.1%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三年來,我市全力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年均改善6.1%,主要河流均達到了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農村汙水橫流、黑臭水體遍地現象得到初步遏制。三年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改善大氣質量,是汙染防治攻堅的重中之重。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這是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賢姝在今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2019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從月度變化上看,2019年四項主要汙染物仍呈現「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徵。其中,2019年5-9月PM2.5平均濃度基本與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相當,8月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 北京2016年PM2.5濃度下降9.9% 完成2017年治霾目標艱巨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導  1月3日,北京市環保局通報2016年空氣品質狀況。  根據通報,2016年北京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9.9%,這是近三年來之最大降幅,前兩年的降幅分別為4%和6.2%。
  • 藍天保衛戰專家談(7)丨2013年以來74城PM2.5小時濃度超300微克/...
    2013年至2019年期間,全國337城市PM2.5重汙染頻次顯著下降,74城市PM2.5小時濃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頻次下降94.2%涵蓋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國家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的監測統計結果表明,2015年至2019年全國地級城市PM2.5重汙染天數(PM2.5日均值大於150微克/立方米
  • 美媒:中國PM2.5濃度下降32%僅用4年,美國卻花了3倍時間
    如今,4年過去了,數據顯示「中國贏了」,而且是以創紀錄的速度打贏了這場汙染治理戰——城市細顆粒物濃度(PM2.5)的濃度平均下降了32%。 中國到底如何做到的? 《紐約時報》報導稱,在李克強講話的前幾個月,中國發布了一項空氣品質計劃,要求所有城市的PM2.5濃度至少減少10%,對北京的要求則是降低25%。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我省2019年大氣質量成績單。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環保部公布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PM2.5和PM10雙降
    【原標題】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環境保護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說起2017年的環境變化,恐怕很多北京市民都會不約而同脫口而出這句話。的確,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降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預定目標。現如今,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即將開啟。北京如何鞏固治理成果,力爭PM2.5濃度繼續下降?這既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也將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 生態環境部:74城PM2.5平均濃度6年下降41.7%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介紹,2013年是向汙染宣戰「大氣十條」實施的第一年,僅僅六年時間,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2018年相對2013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1.7%。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來源:中國網有記者問,如何評價這幾年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進展?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一說到空氣汙染,有人會習慣性地把它等同於PM2.5(細顆粒汙染物)。但事實上,評定空氣汙染的指標裡,可不單單只是這個傢伙。目前的空氣品質評價使用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氣品質指數),它衡量了6種主要汙染物,分別是SO2、NO2、PM10、PM2.5、O3和CO。
  • 2019年北京城六區PM2.5目標低於51微克
    昨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行動計劃》,其中提出,今年北京空氣品質目標任務為PM2.5年均濃度、三年滑動平均濃度力爭繼續下降。據悉,這是北京首次也是在全國率先使用PM2.5三年滑動平均值作為年度目標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