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識別自己的運動強度嗎?

2021-02-07 曲速體育

你會識別自己的運動強度嗎


Be or not be, it’s a question.


莎士比亞的翻譯是:生存或者毀滅是個問題。


把這句話翻譯到識別運動強度中是:過猶或不及,都是個事兒。


雖然說事情不大,但如果識別不對的話,也是很那個啥的。


累了就是強度大了,太累了就是強度太大了,累成狗了的就是快廢了。這樣理解也問題不大,畢竟都是自己的感受,就同當年我期末考《解剖學》時,我在觀察自己和同學,哪怕老師的身體時,都不會被記做是作弊處理的,因為我們用的是同一部教材,人體的構造也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感受這事兒,是可以做得了準的。但有時又不怎麼靠譜。



因此呢,在很多年前,有個學者組織了一群人,發明了一個比較有用的東東,叫RPE主觀評價量表,就是在沒有別的手段進行訓練評定時,就可以拿一個基本通行的語言進行自我判斷。其優點比較明顯,是簡單、易行;只不過缺點呢,也同樣的明顯,就是定性太過於粗糙。對於大方向的定性有參考意義,但對於精準性的描述運動強度就欠缺了一些靈性。



回歸一個老問題,我為什麼會受傷?我為什麼不進步?


運動損傷的特點普遍具有滯後性與隱蔽性,在運動損傷中90%來自於勞損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大可以用前面這兩個形容詞進行概括,而太快了,又讓子彈飛一會,就悄無聲息的出了疼痛。


在我看來,疼痛不是成功路上的勳章,只是沒有進步的託詞。這個話有點狠,但我的心是滾燙的。



在絕大多數的日子,都維繫一個高強度訓練的人,損傷找上身體的概率是不會低的;相反,如果不識別強度,經常界定自己在輕鬆的運動中,那麼又是刺激不足的;而作為能增強免疫力的中等強度也是需要被定義的。正因如此,整個自然界都是一個正態分布的圖形,兩頭小,中間大。無論是想在健康的中間,還是爬出暫時弱小的下方亦步亦或是進入高手的前端,都需要識別運動的強度。就同我前面說的「成功PB是可以被設計」的。而成功PB被設計的前提就是意味著沒有傷病的困擾,能持續開心、強弱有度的訓練。而是否能正確的識別運動強度就成為了關鍵。


強度區間

最高運動表現水平

百分比

強度

1

>100

超最大強度

2

91~100

最大強度

3

81~90

高強度

4

71~80

中高強度

5

51~70

中等強度

6

≤50

低強度

 

包括最近在說的疫情下什麼樣的運動才是能有利於提升免疫能力的,那也是建立在合理識別自己的運動強度。


所以一旦有了識別運動強度的能力,也意味著,自己能夠客觀的看待今天的慢或者未來的快。訓練觀的建立,也是運動生涯成熟的開始。

(網絡圖片)


在所有的運動表現的最後,一定是回歸到生理性適應。運動的強度也就自然的可以換算成心率的百分比。有什麼樣的運動強度,就相應的是什麼樣的心率表達。心率越高,意味著強度越大,強度越大疲勞的程度就越像汪星人。而越像汪星人時,越不能太長時間堅持,這就是強度過大了。



我們推薦兩個計算運動強度的公式,首先,我們要知道在自己的年齡範圍下,什麼是最大心率,因為這相對來說,是一個安全的警界線,在醫學檢查中,也通常會用到最大心率的公式,其方法如下:


最大心率=220-年齡


運動情景下的目標心率,其公式記為:


運動目標心率=最大心率*目標強度%


所以,如果我是一個40歲的人,我此時的最大心率就是180=(220-40)。今天我計劃完成一個中等強度的訓練,那麼我的目標強度就是71%~80%之間,因此我將會知道我在運動中,應該觀察自己的心率區間為180*71%≈128次/分到180*80%≈144次/分之間,那麼,運動時,我將觀察自己的心率是不是處在128~144次/分之間。


這個公式的好處在於,有什麼樣的心率,就能明了自己是什麼情景下的運動強度;或者說想要達到什麼樣的運動強度,就應該實現什麼樣的心率區間,才為之有效。當然,後來的學者又為這個公式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今天暫時按下不表。


所以當知道年齡時,我們是可以相對精確的去構建自己的訓練計劃,從而也去判斷所謂的經驗是不是站得住腳。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是別人家的。適合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未來時代一定是數位化的時代,今天這個時代不能產生的,下一個時代一定會有。過去,沒有手錶去記錄,沒有工具去感知,很多訓練完的方法是直接掐脈搏,然後記錄下來,再去告之運動員繼續或休息。不要覺得奇怪,因為有些人在運動中和運動後,表情管理都很不到位,猙獰的痛苦寫在臉上,但一查脈搏,中等訓練水平都不到,如果被這樣的假象所迷惑,其結果就是運動成績一直上不去,但卻覺得已經拼盡全力的可愛樣子。還有一些人可能訓練強度已經到了身體危險的邊緣,但一味的去吐糟他怎麼不如別人努力,實際就是把悲劇在上演,大則有可能猝死,中則運動損傷發生,小則運動疲勞出現。訓練是門科學,當把科學玩好時,訓練就變成了一門藝術,再把訓練體會到家,訓練還可以成為一門哲學。


        當開始知曉這些方法時,也別著急去使用,可以先把這些方法套疊在自己現行的經驗上去揣摸,當能把現行的訓練弄明白時,就可以試著將自己的認知運用到實際訓練中去。從而實現成功PB的路徑。


相關焦點

  • 關於運動強度,這裡全都告訴你
    測定準確配速需要好點的運動表或手機定位,減少GPS定位帶來的誤差,有些運動手錶平時正常,遇到特殊環境,GPS準確度會降低。用配數速法來表示運動強度,由於個體差異大,沒有統一的指標,需要自己積累一段時間的運動數據,來標出自己的運動強度。
  • 減脂運動哪家強?高強度間歇性運動,還是長時間中強度運動?
    那麼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有缺點嗎?當然也有,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1、優點①所需時間短我們知道對於一般的運動而言只有持續運動30分鐘之後消耗的才是我們身體的熱量。2、缺點①高強度很多看到這個會以為我弄錯了,高強度不應該是他的優點嗎,怎麼成了缺點了?你沒有看錯,高強度是他的優點不假,但同樣也是他明顯的缺點。因為強度很高,一些人無法適應。甚至對於有心臟類疾病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催命符」。因此,高強度也成了他的一個缺點。
  • 心率高低的變化,反映了運動能力!你測過自己的心率嗎?
    心率高低的變化,反映了運動能力!你測過自己的心率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心率怎麼會變高,怎麼會變低,當我們坐著躺著靜止不動的時候,辛苦相對自身而言會比較低,當我們行走慢跑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時,心率會略微上漲,當我們做一些競技類運動,快跑這類高強度的運動時心率就會上漲的非常明顯。
  • 拒絕乳搖 Sport Bra運動內衣你會選嗎
    拒絕乳搖 Sport Bra運動內衣你會選嗎 2016年09月18日 00:01作者:郭宇豪編輯:郭宇豪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聽喘氣」判斷運動強度是否合適
    尤其應避免晨起服藥後出去運動而後再回家吃早餐的不良運動習慣。運動強度和頻率 運動療法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生物學指標,降低糖尿病危險因素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推薦糖尿病患者採取中等強度運動。
  • 遊泳是有氧運動嗎?天天遊泳會減肥嗎?
    遊泳是有氧運動嗎?天天遊泳會減肥嗎? 遊泳是有氧運動嗎?這問題就好像在問,跑步是有氧運動嗎?
  • 運動是「良藥」:不同年齡段,有適合自己的「黃金運動」,你選對了嗎?
    (16%)、頭頸癌(15%)、直腸癌(13%)、膀胱癌(13%)、乳腺癌(10%) 你瞧,運動真的是「抗病良藥」啊! 然而世界上的運動有許多種,根據不同年齡的身體狀況,並非每一種都適合自己。 對此,找到自己合適的運動,才是最佳運動。
  • 運動強度與速度決定新陳代謝率,哪些運動,可以增加耗能呢?
    眾所周知,在健身領域,如果提高新陳代謝,就可以幫助你提高減脂效果,甚至肌肉量多的人,即使每天不運動,光靠基礎新陳代謝,就能瘦下來,而影響代謝代謝率的最大因素就是運動強度和速度。為了通過自主運動消耗更大比例的能量,我們必須能夠移動得更快,肌肉必須收縮得更快。ⅰ型肌纖維(慢肌纖維)在低強度運動中佔主導地位,而ⅱ型肌纖維則逐漸用於更劇烈的運動中。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不可能長時間保持高水平的能源消耗,正常時間一般不到一分鐘,而最高水平只能堅持一秒鐘左右。
  • 基於電場感應原理的3D手勢識別技術,你會玩嗎?
    打開APP 基於電場感應原理的3D手勢識別技術,你會玩嗎?它們通過光柵、紅外發光器件、多攝像頭等不同方式完成對三維空間中Z軸方向運動的偵測,實現3D的手勢(或身體姿態)識別。   不過光學3D手勢識別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想要玩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實用驗證和打磨。這對於那些希望儘快推出商用產品,在3D手勢識別領域「嘗鮮」的開發者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因此,其他一些非光學的3D手勢識別技術就成為人們的重要選項。
  • 孕婦應該鍛鍊嗎?應該選擇哪些運動?強度如何?
    如果你懷孕了,那麼你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鍛鍊,生命在於運動,對於孕婦這句話也是適宜的。從妊娠早期到晚期,鍛鍊有助於提供靈活性,防止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它甚至可以幫助你更容易分娩,減少併發症的風險。但是,你需要注意你選擇的鍛鍊方式。記住,孕期鍛鍊永遠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它只會對你造成積極影響。
  • 你會做凱格爾運動嗎?
    尿失禁的問題時常會非常困擾懷孕中、生產後的媽咪或一些中年婦女,因為尿失禁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不便,也是頗令人覺得尷尬;有些婦女可能因為劇烈的運動、大聲笑時而尿溼了褲子;而有一些在腹部加壓或在咳嗽時會造成尿失禁的問題
  • 跑步的強度如何界定?每次跑步會消耗多少熱量?今天告訴你
    最近收到來自各位跑友的提問中很多跑友都想更精準地知道自己在跑步的時候什麼樣的強度算大強度?每次跑步消耗了多少熱量?因為可以精確地知道這些信息對於自己訓練、飲食的調整可以更加的精準有效,那麼有沒有方式快速的得知呢?今天就讓你明白如何自測強度和計算熱量!
  • 揭開孕期運動2個真相,孕媽鍛鍊有4點好處,中等強度運動最適合
    孕媽媽可以到室外的小公園進行運動,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空氣清新,可以讓孕媽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好起來。孕期運動的時間,孕媽媽可以選擇喜歡的中等強度的鍛鍊,每天進行30分鐘就可以了,孕媽不要強行鍛鍊,需要配合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
  • 揭開孕期運動2個真相,孕媽鍛鍊有4點好處,中等強度運動最適合
    孕媽媽可以到室外的小公園進行運動,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空氣清新,可以讓孕媽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好起來。孕期運動的時間,孕媽媽可以選擇喜歡的中等強度的鍛鍊,每天進行30分鐘就可以了,孕媽不要強行鍛鍊,需要配合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進行。
  • 緊隨全民運動風,你的運動bra挑好了嗎
    小胸MM可別竊喜以為自己不需要,太厚的,帶鋼圈的普通內衣,在運動時都會不利於血液循環,普通內衣所用的材質吸汗後也不容易幹,冬季或戶外運動時會讓你很容易感冒。bra都能為你在各種類型的運動中提供足夠的保護,並且尺碼分得更細的運動內衣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
  • 到底使心率增加多少的運動強度才是最合適的呢? (...
    到底使心率增加多少的運動強度才是最合適的呢? (圖為心率和年齡的對應基本參考關係)最簡單的辦法是通過靶心率(THR:Target Heart Rate)來判斷。*靶心率是指通過有氧運動提高心血管機能(心肺機能)時,有效而安全的運動心率。[吃瓜][吃瓜][吃瓜]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通常靜息心率為60~100次/分鐘。
  • 懷孕期間,運動強度如何判斷?對孕婦和胎兒有哪些影響?
    懷孕前經常跑步,懷孕後也可以跑,但是要降低運動強度和時長。而且前提條件是確認沒有出現先兆流產或者腹痛和見紅等症狀。孕期運動強度如何判斷呢?1、看運動心率:(220-你的生育年齡)×60%~70%,就是你孕期的最佳運動心率。2、看運動後呼吸:運動後「能說話不能唱歌」,如果運動後說話上氣不接下氣,表示運動強度過大;如果運動過後唱歌也不跑調,則表示運動強度過低。
  • 劉璇孕肚「倒立照」火了,反遭網友質疑,孕期運動強度如何掌控?
    網友們的質疑聲不斷,卻也反應出一個客觀的問題——很多人甚至是懷過孕的女性,都不知道孕期正常的運動強度是多大?但是,過量的運動也會危害胎兒健康。運動強度要因人而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孕育年齡都不同,需要的運動強度也不同。
  • 為什麼運動後,你會那麼「累」?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個運動健身過程中,你必然會遇到,但卻不一定知道是為什麼……但如果處理不好,又會給自己帶來各種麻煩和「後患」的問題——運動疲勞!1/運動疲勞,怎麼回事?到後來,長大後,你跑馬健身,也大多經歷過那種運動中越來越累,運動完後,整個人疲憊到不行,腰酸背痛腿抽筋,甚至直接影響你吃飯、睡覺、打豆豆的節奏…… 這也是運動疲勞。運動疲勞會有什麼問題呢?影響運動表現是一定的了!
  • HIIT比傳統有氧運動強度大,還節省時間,但真不一定適合你!
    很多人可能覺得,HIIT訓練時間那麼短,應該很容易堅持下來,但是大家忽略了每種動作的強度都很大。在訓練過程中會直接造成心率加快,當你堅持到3分半的時候就會覺得身體已經沒有勁了,另外的1分半完全是靠毅力堅持。因此,在HIIT訓練完畢以後,你可能連站都站不穩了。尤其對於平時不怎麼鍛鍊的人來講,能完整堅持下來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