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喜歡就關注我吧,訂閱更多最新消息
前交叉韌帶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關節鏡下韌帶重建手術已成為治療該損傷的常規手術。
除了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外,術後規範化的康復治療也尤為重要,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的功能。
本視頻將從患者術後5個階段來介紹康復過程中的具體方案。
康複方案
1
第一階段 術後1-7天(術後水腫期)
訓練目標:
減輕關節疼痛,消除下肢腫脹,減少肌肉萎縮。
訓練內容:
(1)膝關節支具鎖定在0度伸直位,踝關節主動屈伸訓練(踝泵)。
(2)股四頭肌、膕繩肌等長收縮訓練。
(3)上下左右活動髕骨。
(4)膝關節伸直時直腿抬高訓練。
(5)扶雙拐患側不負重下地行走。
2
第二階段 術後2-3周(最大化保護期)
訓練目標:
加強膝關節活動度,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為主。
訓練內容:
(1)0-20°終末端伸膝主動訓練。
(2)髖內收肌等長收縮訓練。
(3)0-90°膝關節活動度訓練。
(4)雙拐支具保護下進行部分負重行走。
3
第三階段 術後4-6周(控制行走階段)
訓練目標:
膝關節主被動活動度接近正常,患側負重50%~-100%,加強力量和本體感覺。
訓練內容:
(1)髖關節前屈、內收、外展小負荷抗阻訓練。
(2)靠牆屈膝訓練
(3)平衡槓內患肢重心前後、左右轉移訓練。
(4)功率自行車訓練。
(5)在支具伸直位保護下,撐雙拐完全負重行走。
4
第四階段 術後7-12周(中期保護階段)
訓練目標:
增強耐力和肌肉靈活性、功能性活動,增強平衡功能及本體感覺。
訓練內容:
(1)小負荷股四頭肌耐力訓練
(2)上下臺階訓練
5
第五階段 13-24周(主動活動階段)
訓練內容:
適應性訓練、步行訓練、靈活性訓練。可在康復科進行平衡治療儀評估及訓練,步態分析儀評估及訓練。
溫馨貼士
由於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進行康復鍛鍊時,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合適的康複方案,溫馨提示患者朋友,如在術後遇到肌肉萎縮,關節活動不利等情況,請諮詢康復科,我們一起制定屬於您的康複方案。
供稿:李靜 解彥
單位: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