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中國經驗與多中心失敗病例臨床研究結果

2021-02-22 骨科在線orthonline

來源: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

作者:陳世益 陳天午 

「如果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那麼真理也要被關在外面了」

——泰戈爾《飛鳥集》

人工韌帶在前交叉韌帶重建中的應用多年來充滿爭議。儘管人工韌帶較傳統的自體或異體移植物在取材、力學強度以及早期功能恢復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早期報告的臨床結果並不理想[1]。

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初,至少有七種不同類型的人工韌帶被設計研發並用於前交叉韌帶手術,如:Gore-Tex,Leeds-Keio,Kennedy 韌帶增強裝置(Ligament Augmentation Device, LAD) 和 Dacron,根據 Murray AW 等人在 2003 年的報導,僅Leeds-Keio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使用量就超過了50000 根[2]。但它們中大多數遭到棄用並最終退出市場。

據文獻報導,早年人工韌帶產品由於設計和材料缺陷、關節鏡手術技術不成熟、定位不精準,導致嚴重的術後併發症和居高不下的手術失敗率,還有商業競爭等因素,成為這些產品退出臨床應用的主要原因,包括韌帶斷裂和鬆弛、嚴重的滑膜炎和軟骨退變[3]。30年前針對人工韌帶失敗案例的文獻描述,至今仍然影響著許多年輕的骨科運動醫學醫師,尤其在北美地區談虎色變,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

我國骨科運動醫學在過去10年迎來了巨大發展。因歷史原因,大部分中國醫師並未受早期失敗案例的影響。「新型」人工韌帶如同人工關節置換,同樣被骨科運動醫學醫生作為替代移植物廣泛應用於關節韌帶重建,特別適合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通過文獻檢索與回顧,全球人工移植物應用於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科研報導在過去十年中呈逐年增加趨勢,起碼有五種不同的新型人工韌帶應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國內同行發表的中文文獻達146篇;在國際英文文獻上發表關於LARS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及其相關研究的報導累計達到86篇。

絕大多數研究均顯示了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手術失敗率和併發症發生率低且功能恢復良好;只有少數病例報告提示截然相反的臨床結果,遠期隨訪中的高失敗率和嚴重的感染率,令人懷疑報告的真實性,懷疑是否遵循手術無菌原則,且這些報告病例數很少,從未分析為何失敗? 失敗的原因和如何改進? 個別文獻報導者,將個例失敗無限放大,造成恐慌,失去客觀公正的科學態度。

針對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術後遠期療效的爭議問題,華山運動醫學中心開展了2項研究[4,5]。其中一項單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了2004年7月到2007年12月間在華山運動醫學接受前交叉韌帶重建的133則病例。其中人工韌帶組43例,自體膕繩肌腱組90例。分別在術前、術後6月、1年、5年及10年進行隨訪、客觀體檢和影像學評價。術後平均1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自體膕繩肌腱組及人工韌帶組的累積失敗率分別為8.2%和7.9%,自體組失敗率略高,Kaplan-Meier生存曲線提示兩組沒有顯著差異。

恢復功能、重返運動是大多數患者接受前交叉韌帶重建的最終目的。在對傷前具有競技運動能力患者重返運動的評估中,27例人工韌帶病例和59例自體膕繩肌腱病例獲得隨訪。術後不同時期的重返運動結果顯示採用人工韌帶的患者不僅重返運動時間較自體膕繩肌腱患者更早,其重返運動的比例也相對更高。

術後6個月,人工韌帶組中89%(24/27)患者重返運動,其中30%(8/27)重返競技運動;而自體膕繩肌腱組中僅36%(21/59)患者重返運動,能夠重返競技運動僅佔3%(2/59);術後1年,人工韌帶組中93%(25/27)患者重返運動,其中70%(19/27)重返競技運動;而自體膕繩肌腱組中80%(47/59)患者重返運動,能夠重返競技運動佔37%(22/59);至術後10年,人工韌帶組和自體膕繩肌腱組中仍然從事運動的比例分別為81%(22/27)和78%(46/59),其中人工韌帶組中44%(12/27)患者仍然可以從事競技體育運動,而自體膕繩肌腱組中仍然參加競技體育人群的比例為29%(17/59)。

通過反思,我們認為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手術能夠成功的秘訣是選擇合適病例、保留殘端、等長重建技術和嚴格的早期康復。

面對臨床手術失敗病例,有兩種態度,一是將責任推給產品,二是積極尋找失敗原因,解決醫生疑惑、破解技術難點、提高手術質量、造福患者。在早期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失敗案例報導中,研究者們僅對失敗率進行了描述,將責任歸於產品本身,鮮有針對手術失敗原因的探索和討論。

鑑於此,華山運動醫學中心牽頭全國共20 家骨科運動醫學中心,於2016年開展了一項全國多中心回顧性調查研究。研究以中國人工韌帶研究小組(China Artificial Ligament Study Group,CALSG)為組織支撐開展,對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間採用「新型」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病例進行隨訪。

研究目的是調查新型人工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韌帶術後遠期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析失敗原因。不良事件包括累積失敗與併發症,其中累積失敗包括移植物斷裂和臨床鬆弛失敗;併發症包括螺釘相關症狀、非感染性滑膜炎、關節活動受限以及感染。在1705 例案例中 1393 例符合條件,其中1146 例完成隨訪,隨訪率82%,平均隨訪時間87個月。

結果顯示83例(7.2%,87/1146)出現不良事件,其中36例累積失敗,32例術後併發症,其餘15例為累積失敗合併術後併發症。累積失敗率為4.5%(51/1146),術後併發症率為4.1%(47/1146)。

對失敗原因的分析,49例失敗案例完成骨隧道定位評估,其中32例(65.3%,32/49)存在骨隧道定位錯誤,即手術技術失誤。25例(49.0%,25/51)累積失敗由於再次創傷導致;其中26例失敗與創傷無關,與隧道定位錯誤有關。

研究結果顯示失敗案例中骨道定位錯誤的構成比最高,提示技術操作不當或是導致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失敗的主要原因。

承認自身操作失誤和已存在的技術缺陷對於大多數外科醫生而言並非易事,尤其在面對手術預後不佳時。如果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忽視醫源性失敗因素很可能使我們在應用人工韌帶臨床工作中重蹈失敗覆轍。

從積極的角度看,當我們發現手術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與技術或操作有關,下一步工作便可致力於尋求如何實現更加精準合理的外科技術,藉助相關現代科技和技術將人工韌帶更安全地應用於前交叉韌帶重建中。

以我們的觀點,針對前交叉韌帶的等長/類等長重建技術的研究,開發新型人工韌帶,積極的康複方案,將成為未來人工韌帶臨床應用更高成功率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LMBatty, CJ Norsworthy, NJ Lash, et al. Synthetic devices for reconstructive surgeryof the cruciate ligam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rthroscopy, 2015.31(5):957-68.

2.AW Murray, MF Macnicol. 10–16 yearresults of Leeds-Keio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he Knee,2004. 11(1):9-14.

3.CM Glezos, A Waller, HE Bourke, et al.Disabling Synovitis Associated With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Use in 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 Case Repor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 2012. 40(5):1167-1171.

4.Tianwu Chen, Shiyi Chen,Long-TermOutcom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Either SyntheticsWith Remnant Preservation or Hamstring Autografts: A 10-Year Longitudinal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7 Oct ; 45 (12): 2739-50

5.Gaokai,Shiyi Chen, Yunxia Li, et 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 With 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A Multicenter Study With 3- to5-Year Follow-up. Arthroscopy: The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Vol 26, No 4 (April), 2010:515-523

陳世益,醫學博士,教授,博士及博士後導師,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主任,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運動醫學與康復研究所所長。他創建並領導了華山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學科的快速發展,該學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復旦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中心專科。

作為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領頭人之一,他在膝肩踝微創醫療技術方面列中國TOP10醫生;在人工韌帶重建方面享國際聲譽和領袖地位;他發明的關節鏡下肱二頭肌長頭腱增強修補巨大肩袖撕裂術式,被國外同道譽為Chinese way; 他較早提出並研究膝前交叉韌帶類等長重建技術; 他提出復旦肩關節評分系統。他十分重視運動康復在運動醫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倡導"運動醫學功能之上、早期康復、重返運動」治療理念並付諸實施。

他是上海市首批百人計劃和浦江人才成員、國家863人工韌帶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科技部創新團隊運動醫學與創傷修覆核心成員。作為中國人工韌帶發明人,他擁有發明專利27項。獲973、國重、國自然等10餘項國家基金資助, 發表學術論文285篇(SCI 86篇),主編(譯)副主編專著20本,擔任全球骨科著名雜誌排"美國運動醫學雜(AJSM)"唯一中國編委、"AJSM" 和"關節鏡雜誌"兩本中文版主編,"中國運動醫學雜誌"等三本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編等。

陳世益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骨科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專委會主委、亞太膝關節-關節鏡-運動醫學會(APKASS)前主席、國際關節鏡-膝關節-骨科運動醫學學會(ISAKOS)執委等16個國內外學術團體的主委與執委。 他先後被授予國際運動醫學關節鏡最高榮譽 "Takagi-Watanabe (高木-渡邊)獎"、「第九屆吳介平-保羅.楊森醫藥獎」、「國際內鏡傑出領袖獎」、"華山醫院首屆傑出貢獻獎"、"華山最高人才獎-華峰獎"、 「2014 亞太-美國骨科運動醫學院旅行教父」等。他創建「IFOSMA」國際論壇十五年,成為中國運動醫學國際品牌會議;2017年他成功在上海舉辦了一百多國家5千多醫生參加的「第11屆ISAKOS雙年會」擔任大會主席; 2018年他創建了「一帶一路運動醫學國際聯盟」,擔任主席。

他擔任F1賽車中國首席醫務官15年,創建了中國賽車醫療救援體系,制定了國家賽車運動醫療保障規則與標準,擔任中國汽摩聯合會醫學委員會主席,獲「F1中國賽車傑出貢獻獎」;他擔任倫敦奧運會中國奧委會首席醫官;他多年擔任中國體醫相關學術團體、上海市體育總會和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他還是劉翔、鄒市明、徐莉佳、毛劍卿等眾多體壇名人的主治醫生。

聲明:此文內容及圖片由供稿單位提供,僅供學習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線觀點。

歡迎投稿,請將稿件發送至:

orth@orthonline.com.cn 來函必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耿辰

相關焦點

  •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前交叉韌帶損傷診療指南
    ACL損傷的預後與患者骨骼發育成熟程度、自身狀況(體重、職業需要、運動能力等)、合併疾病、治療方案、臨床醫師決策等因素密切相關。 2014年9月5日,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公布了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療指南,從科學臨床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通行的診斷治療方法而制定,共20條,根據推薦等級分為強烈(5條)、中等(6條)、有限(7條)和專家共識(2條)推薦四類。
  • 19歲大學生交叉韌帶斷裂 黑龍江省醫院「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助...
    三個月期間,小嶽及家人輾轉多家醫院看病,了解到常規的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要取自己多根韌帶,並且會導致膝關節骨質大量流失,這讓喜愛籃球的他非常不安,生怕手術併發症會讓自己無法再打籃球。最後,小嶽和家人慕名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骨外三科),王巖主任為其接診後,根據小嶽的病情和心理狀態,為他設計並開展了省內首例「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少取了自己的韌帶,而且最大限度保護了膝關節骨質,讓熱愛籃球的小嶽重新燃起了能上場打球的希望。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
  • 前交叉韌帶撕裂怎麼辦?怎麼治療?醫生跟你細述韌帶那些事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撕裂?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對抗向前移位的主要穩定裝置。前交叉韌帶撕裂是由膝關節的扭轉或過伸暴力超過其強度所致。雖然可以出現部分撕裂,但是前叉韌帶完全撕裂更常見。大部分前叉韌帶撕裂為非接觸性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常伴嚴重的半月板撕裂、內側副韌帶的撕裂,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外側韌帶複合體或後交叉韌帶的損傷。
  • 雜談--前十字韌帶損傷
    昨日一位客戶詢問,前十字韌帶問題。拉了某公眾號的內容來問,我有點無語,槽點太多。所以權當交流吧。看這個公眾號的大多是獸醫從業人員,所以就以專業為主。首先,要了解 前十字韌帶損傷 看這本書。最新版的了。知道很多人都有。我們大概分幾個內容聊。發病原因:犬交叉韌帶斷裂(CR)的確切病因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 膝關節前外側韌帶的解剖和影像學研究
    學習班結束頒發證書與正規發票今日推薦美國Brophy RH醫生 2018年1月發表在Am J Sports Med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膝關節前外側韌帶的解剖和影像學研究。歡迎查閱和討論,謝謝關於膝關節前外側韌帶(ALL)的研究日益增多。
  • 病例報導:後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
    MRI :平片上的低密度線為後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非移位撕脫性骨折。骨折線在所有的序列上均為低信號,撕脫的骨片和臨近的脛骨由於有骨髓水腫表現為骨髓信號。骨折表現為非移位性(1 型撕脫傷)和非粉碎性骨折。後交叉韌帶無撕裂徵象。前交叉韌帶完整。在軸位 T2 圖像,膕肌內見高信號,表明有肌肉損傷。髕上滑囊積液。
  • 後交叉韌帶能治好嗎?|膝關節|韌帶|交叉|脛骨|損傷|患者|治療|...
    後交叉韌帶損傷是可以治好的,但前提是患者必須經過正確有效的治療。通常對於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來說,首先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體徵並結合查體,配合一些輔助的治療,來明確患者後交叉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從而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案。
  • 顛覆還是意外:前交叉韌帶股骨止點解剖新研究
    一直以來,經典的教科書當中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都被認為是由兩個功能束,前內束 (AMB)與後外束(PLB)組成,自然而然的,ACL 的兩束位於股骨的止點並不相同,但是最近 Robert
  • 骨科專家解讀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是怎麼回事?
    確定前交叉韌帶需要重建後,先修復需要處理的半月板,無論是縫合還是切除成型,先把半月板處理好。 切取兩根已經退化的肌腱:股薄肌和半腱肌。這兩根肌腱對我們人體幾乎沒有重要作用。把它們取下來變成一股,大概相當於原來前交叉韌帶1-1.5倍的粗度。
  • 人體前十字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常見原因前十字韌帶撕裂在女性中的發生率高於男性,從青少年到年紀較大的運動員都是如此。大部分前十字韌帶撕裂都來自於膝關節非接觸類損傷。需要原地旋轉和急轉方向的體育運動(足球和籃球)最常發生非接觸性前十字韌帶損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可能伴隨半月板撕裂或側副韌帶損傷。
  • 專注於關節韌帶損傷修復,蘇生生物能否引領ACL進入「國家隊」
    據NCBI稱,美國每年大約有10萬至20萬例ACL破裂,大約5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費用來自ACL受傷;中國在前交叉韌帶重建治療方面,2017年的數據顯示ACL重建年手術量達到10萬例以上。 「瑞士系」「博士」標籤 四天前,曾勝朋友圈有了一條新的動態,「今天朋友發了幾張瑞士秋圖,挺好看。
  • 無數運動員的噩夢,關於交叉韌帶那點事兒
    前後交叉韌帶作為膝關節內重要組成結構,其損傷很常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交叉韌帶的損傷。一、前後交叉韌帶的介紹在我們的膝關節中,有兩條主要的韌帶交叉存在,成為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像兩條繩索一樣連接著關節兩端的股骨和脛骨,起著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 菏澤市二院:成功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手術
    魯網6月28日訊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二科完成了一例複雜而細緻的手術——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術+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修復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病人萬分感謝。患者蔣女士,33歲,因「車禍致左膝腫痛、活動受限2小時入院」,查體:左膝腫脹明顯,內側皮下淤血,膝關節壓痛明顯,抽屜試驗陽性,側方擠壓試驗陽性;經磁共振檢查診斷為「左膝關節前後韌帶斷裂,左膝內副韌帶斷裂,左膝內側半月板撕裂脫位,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
  • 前交叉韌帶撕裂,感覺關節有問題走路不穩,該怎麼辦?
    前交叉韌帶撕裂是一種比較容易因為運動而造成的膝蓋損傷。前交叉韌帶位於膝蓋裡面,主要是幫助膝關節維持平衡和完成日常的下肢運動。一般來說,引起前交叉韌帶撕裂的原因都是外傷,比如運動的時候,膝關節受到扭轉或者落地姿勢不當。所以經常踢足球和打籃球的人會比較容易發生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情況。
  • 前叉韌帶斷了必須手術嗎?
    十字韌帶,也叫交叉韌帶,是膝關節腔內重要的力學結構,有前後兩根,分別也叫「前十字(前交叉)韌帶」和「後十字(後交叉)韌帶」。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膝關節內的損傷常常是十字韌帶損傷後,接著又導致半月板損傷;十字韌帶完好無損而半月板卻損傷的情況,少之又少。
  • 為什麼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如此常見?一文讀懂它的損傷機制與治療
    愛好運動的朋友,對前交叉韌帶並不陌生,時不時會聽到身邊的球友發生了前交叉韌帶斷裂,許多患者之間也常以「叉友」相稱,不少接受了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的叉友還建立了溝通交流群,共同探討在漫長康復過程中的經驗點滴。
  • 前十字交叉韌帶斷裂手術後如何復建?(ACL)
    前交叉韌帶斷裂是一種運動時會出現的傷害,如果斷裂要可以根據年齡等需求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我們今天主要分析手術治療後如何進行復檢。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只有短暫的幾個小時,但是術後的康復卻是持久而枯燥的,我們將前人經驗進行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科普:前交叉韌帶是什麼?它為什麼如此重要?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前交叉韌帶運動損傷以及損傷後康復相關內容的文章,如果大家自身或者身邊的朋友有相關問題的可以多多關注我們這一階段的文章嘍!前交叉韌帶到底是什麼??「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一、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前交叉韌帶具體的位置吧!
  • 膝關節十字交叉韌帶的基本知識
    十字韌帶是兩條相互呈"十"字形交叉的關節內韌帶組成的,分別叫作前交叉韌帶及後交叉韌帶,連接股骨與脛骨。該韌帶主要功能是做屈伸運動及輕微的旋轉運動,對人體的下肢運動和正常行走非常重要。在屈伸運動過程中,由交叉韌帶來負責保持前後方向的穩定和旋轉穩定。換句簡單的話說,交叉韌帶連接了大腿骨和小腿骨,使這兩個長骨成為一個在一起運動的、協調的有機整體,人體才能完成下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