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導:後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

2021-01-09 丁香園

近日,Chen 博士在 auntminnie 網站上發布了一篇因交通事故導致的後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撕脫性骨折,比較少見,現結合病例對該種骨折進行介紹。

病史 

45 歲男性,一個月前車禍,現主訴右膝疼痛。

影像學檢查


圖 1.  膝關節平片正位


圖 2.  膝關節平片側位


圖 3.  膝關節矢狀位 PD


圖 4.  膝關節矢狀位 T2


圖 5.  膝關節矢狀位 PD


圖 6.  膝關節矢狀位 T2


圖 7.  膝關節橫斷位 T2

影像學發現

平片:膝關節諸骨解剖結構可,關節對位可。側位片示髕上滑囊積液。側面片還可見沿脛骨平臺後方不規則略低密度骨折線,無嚴重移位性骨折。

MRI :平片上的低密度線為後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非移位撕脫性骨折。骨折線在所有的序列上均為低信號,撕脫的骨片和臨近的脛骨由於有骨髓水腫表現為骨髓信號。骨折表現為非移位性(1 型撕脫傷)和非粉碎性骨折。後交叉韌帶無撕裂徵象。前交叉韌帶完整。在軸位 T2 圖像,膕肌內見高信號,表明有肌肉損傷。髕上滑囊積液。

鑑別診斷

脛骨撕脫性骨折、後交叉韌帶撕裂、骨挫傷 、關節內游離體、骨贅。

診斷

後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撕脫性骨折

病例要點

後交叉韌帶解剖:後交叉韌帶是滑膜外關節囊內韌帶,起源於股骨內側髁前外側,止於脛骨近端後側。起限制脛骨後翻的作用。其厚度和強度是前交叉韌帶的兩倍;因此,後交叉韌帶很少受損。

損傷機制及流行病學:常見的損傷情況有,膝關節屈曲狀態下外力直接作用於脛骨前側(如交通事故時儀錶盤撞擊損傷)以及膝關節嚴重過伸狀態(運動員多見)。男性多見,單純後交叉韌帶損傷在脛骨附著點最常見(40% 到 55%),股骨起始端及中間段少見。

損傷分級(Meyers 和 McKeever 分級):

1 型:骨折無移位

2 型:骨折輕度移位,伴撕脫物後部抬高(鉸鏈機制)

3 型:骨折斷端完全分離

合併傷:本病可合併有膝關節後外側角、 前交叉韌帶、內側韌帶複合體損傷、脛骨和股骨外側髁骨挫傷以及內、外側半月板撕裂等。

臨床表現:主要有傷後疼痛,但症狀不穩定,疼痛模糊;抽屜試驗陰性。

影像學特點:

1. 脛骨後方關節面局部骨質不連續。

2. 平片表現可為陰性,特別是 1 型損傷。

3. MRI  最敏感的檢查方法。

4. 後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骨性成分可無移位(1 型)或有移位(2 型和 3 型)。

5. 後交叉韌帶完整。

6. 臨近骨髓水腫。

治療建議:

1 型撕脫骨折可選用保守治療。

2 型及以上,或合併其他韌帶損傷時(比如合併前交叉韌帶損傷),需要關節鏡或開放性手術治療。外科手術介入和修復可以防止關節慢性不穩定性變,以及繼發性關節炎。


相關焦點

  • 無數運動員的噩夢,關於交叉韌帶那點事兒
    前後交叉韌帶作為膝關節內重要組成結構,其損傷很常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交叉韌帶的損傷。一、前後交叉韌帶的介紹在我們的膝關節中,有兩條主要的韌帶交叉存在,成為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像兩條繩索一樣連接著關節兩端的股骨和脛骨,起著穩定膝關節的作用。
  • 早讀 | 前交叉韌帶解剖、功能、起止點,這麼學準沒錯!
    5.前交叉韌帶的兩束是基於它們在脛骨上止點的相互關係來命名的。前內側束和後外側束起於股骨外髁的內後側面,止於脛骨髁間嵴的稍前方的一個呈橢圓形的區域。為了避免在行前交叉韌帶重建後發生髁間窩撞擊徵,多數外科醫師在後束的脛骨上止點附近,即足跡的後方建立脛骨骨隧道。9.前交叉韌帶完全伸直時,兩束在矢狀面平行。在冠狀面前內側束(約為70°)比後外側束(約為50°)更垂直於關節線。10. 膝關節屈曲時,後外側束的股骨起點前移,兩束互相交叉。在屈膝大於60°時,前內側束緊張,而後外側束相對鬆弛,在伸膝和內外旋時都處於緊張狀態。
  • 後交叉韌帶能治好嗎?|膝關節|韌帶|交叉|脛骨|損傷|患者|治療|...
    後交叉韌帶損傷是可以治好的,但前提是患者必須經過正確有效的治療。通常對於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來說,首先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體徵並結合查體,配合一些輔助的治療,來明確患者後交叉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從而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案。
  • 前交叉韌帶撕裂怎麼辦?怎麼治療?醫生跟你細述韌帶那些事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撕裂?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對抗向前移位的主要穩定裝置。前交叉韌帶撕裂是由膝關節的扭轉或過伸暴力超過其強度所致。雖然可以出現部分撕裂,但是前叉韌帶完全撕裂更常見。大部分前叉韌帶撕裂為非接觸性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常伴嚴重的半月板撕裂、內側副韌帶的撕裂,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外側韌帶複合體或後交叉韌帶的損傷。
  • 顛覆還是意外:前交叉韌帶股骨止點解剖新研究
    一直以來,經典的教科書當中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都被認為是由兩個功能束,前內束 (AMB)與後外束(PLB)組成,自然而然的,ACL 的兩束位於股骨的止點並不相同,但是最近 Robert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
  • 人體前十字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診斷前十字韌帶損傷的關鍵是拉赫曼測試,該測試評估膝關節在屈曲30度下的前十字韌帶鬆弛,並與未受傷的膝關節進行對比。如果韌帶完好無損,起點可能出現像繃緊的弦一樣的感覺。如果沒有這種繃緊的感覺,通常暗示著前十字韌帶撕裂。同時還要測試內側、外側和後側韌帶。評估活動範圍也尤為重要。需要拍普通的X線片,但一般能夠顯示出來的東西不多。偶爾,從脛骨側面拉扯下來的小塊骨片可能顯示在X線片上。
  • 跑者該如何保護膝關節「四大韌帶」
    膝關節(脛骨、股骨關節,這裡不包括髕股關節)中有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一般內側副韌帶長約8~10cm,形如計時沙漏,股骨止點為股骨內側髁前方至內收肌結節之間,脛骨止點為脛骨前方脛骨幹骺端鵝足遠端,擁有很好的血管營養及神經支配。內側副韌帶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抗膝關節的外翻應力及脛骨外旋。
  • 1.2億先生撕脫性骨折,真玻璃人!
    北京時間12月17日,NBA季前賽才剛打了5天,火箭克萊蒙斯右腳跟跟腱撕裂,黃蜂也官宣球隊前鋒海沃德右手第五掌骨撕脫性骨折。新賽季海沃德轉戰夏洛特黃蜂,雙方達成一份4年1.2億美元的頂薪合同,而海沃德受傷病影響,數據下滑嚴重,球迷也對他沒有多少期待,但聽到撕脫性骨折的消息後,球迷的反應是「怎麼又傷了!」
  • 科普:前交叉韌帶是什麼?它為什麼如此重要?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前交叉韌帶運動損傷以及損傷後康復相關內容的文章,如果大家自身或者身邊的朋友有相關問題的可以多多關注我們這一階段的文章嘍!前交叉韌帶到底是什麼??「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一、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前交叉韌帶具體的位置吧!
  • 【綜述】前十字韌帶類等長重建術中骨隧道位點研究的系統綜述
    在中國知網中檢索近五年摘要中精確出現"前交叉韌帶重建"及"等長"、"前交叉韌帶重建"及"解剖"的中文文獻。檢索式:("前交叉韌帶重建"[摘要])AND("等長"[摘要] OR"重建"[摘要]),帶同義詞擴展。
  • 韌帶斷裂多久能好 韌帶斷裂應該怎麼辦
    韌帶完全斷裂時需要手術治療,恢復時間是3個月以上,通常建議半年內不要做重體力活,避免跳躍等可能損傷韌帶的動作。韌帶斷裂怎麼辦部分斷裂關節內無積血,外翻位X線片顯示內側關節間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閉、彈性繃帶加壓包紮,早期鍛鍊股四頭肌或用踝上長腿石膏託固定於膝內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乾後可開始股四頭肌鍛鍊和下地行走。
  • 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中國經驗與多中心失敗病例臨床研究結果
    「新型」人工韌帶如同人工關節置換,同樣被骨科運動醫學醫生作為替代移植物廣泛應用於關節韌帶重建,特別適合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通過文獻檢索與回顧,全球人工移植物應用於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科研報導在過去十年中呈逐年增加趨勢,起碼有五種不同的新型人工韌帶應市。
  • 膝關節十字交叉韌帶的基本知識
    十字韌帶是兩條相互呈"十"字形交叉的關節內韌帶組成的,分別叫作前交叉韌帶及後交叉韌帶,連接股骨與脛骨。該韌帶主要功能是做屈伸運動及輕微的旋轉運動,對人體的下肢運動和正常行走非常重要。在屈伸運動過程中,由交叉韌帶來負責保持前後方向的穩定和旋轉穩定。換句簡單的話說,交叉韌帶連接了大腿骨和小腿骨,使這兩個長骨成為一個在一起運動的、協調的有機整體,人體才能完成下肢動作。
  • 為什麼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如此常見?一文讀懂它的損傷機制與治療
    前交叉韌帶(也稱前十字韌帶)是一根長約3cm、寬約8mm大小的白色、光滑、表面有滑膜組織包繞的纖維組織,位於膝關節內部股骨兩髁之間的髁間窩內,上端起於股骨外側髁內面後部,下端止於脛骨髁間隆起前方的骨面,部分纖維附著於外側半月板的前、后角。
  • 骨科專家解讀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是怎麼回事?
    確定前交叉韌帶需要重建後,先修復需要處理的半月板,無論是縫合還是切除成型,先把半月板處理好。 切取兩根已經退化的肌腱:股薄肌和半腱肌。這兩根肌腱對我們人體幾乎沒有重要作用。把它們取下來變成一股,大概相當於原來前交叉韌帶1-1.5倍的粗度。
  • 初三的學生要注意疲勞性骨折
    左側脛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質可見骨折透亮線,鄰近可見骨膜反應,CT考慮為疲勞性骨折MRI臨床表現:·發病初期,患者運動後局部乏力、酸痛及輕度腫脹,休息後略緩解,少數患者有隱痛或夜間疼痛。繼續高強度運動後加重,出現腫塊,有局限壓痛,痛點於病變中央處更為明顯。·實驗室檢查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