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一貫的印象中,各省的高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清華北大等名校隨便挑的頂尖人才。
但是,今年江蘇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裸分430分的白湘菱同學,竟然上不了清華和北大,甚至連南京大學都上不了。
據報導: 今年高考,江蘇淮安淮陰中學的考生白湘菱以430分的成績成為江蘇省文科第一名。但因其選修科目歷史成績為B+,按照江蘇現行高考政策,白湘菱無緣清華北大,甚至復旦浙大都可能有問題。
面對這樣的遭遇,白湘菱卻十分樂觀,她統一回應了大家的關心,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風淡雲輕。
白同學心態十分樂觀、灑脫,不愧是一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這份從容值得我們為她祝福,也為她喝彩!白湘菱的班主任也表示,人生的選擇有很多,不一定考上清華、北大未來才是一片坦途。
但對於很多不了解江蘇高考制度的人來說,頗有點摸不著頭腦,全省最高分無緣清北,這是為什麼?
這事還得從江蘇省的成績劃分制度說起,江蘇省跟其他省的考試制度並不同,480的總分僅僅包括數、語、外這三門主科。
理科:語文160,數學160+40,英語120
文科:語文160+40,數學160,英語120
除此之外,還有兩門選修課的考試成績,是按照名次來決定等級的,共有六個等級:A+,A,B+,B,C,D。
A級為前20%(含20%)的考生(前5%為A+)
B級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B級裡的前5%是B+)
C級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
D級為90%以後的考生。
而對於這些檔次,各地高校的錄取也是有規定的。
比如,清華大學在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確規定:清華大學在江蘇省錄取時,對學業水平測試兩門選測科目等級最低要求為A+、A。
北京大學的要求是雙A+。
而其他大多數985高校,比如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大、中國人民大學等,都要求考生兩門選修科目最低等級都是A。
如果考生的選修課有C,他將無緣一本,因為一本的起點是BB。
也就是說,考生即使主科考的再好,如果選修課成績檔次不夠,也是進不去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必修430分、選修兩個A+可以上清華;但必修430分,選修2個C只能去上民辦二本。
這並不是江蘇第一次出現高考第一名去不了清北頂級名校的事。
比如,2015年江蘇徐州的文理科第一名都因為這一情況被清華、北大攔在門外;2019年江蘇省南京市理科第一名也因此無緣清華北大,最後通過特招錄取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
一次可以說是偶然,但接二連三就說不過去了。這背後,必然折射了江蘇現行高考制度的一些不足。
「全國高考看江蘇」,作為改革先鋒,江蘇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08年。
2008年是江蘇高考的關鍵節點。
這一年,選擇題正式退出江蘇卷;
這一年,江蘇省經過此前長達三年的研究,開始推行普通高考改革模式為「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這一年,江蘇卷迎來了賦分權重上的重大變革,總分由750分調整為440+40分,其中語文、數學總分從150分提高至160分,英語總分從150降至120分。另外有40分的附加題,根據學生選文理科的不同,分別放在了語文和數學卷的最末。
這項高考新方案一經問世,就飽受爭議:多名院士指責其有輕理化的嫌疑。重新修訂的新方案在初次實踐中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教育部追加了近5000個招生名額才將這場風波平息。
院士們的擔憂實在很有預見性,新高考方案的弊病日益凸顯。
江蘇高考這樣的等級計算方法,過於籠統、粗放,導致了許多問題。可以說,相比其他省份來說,江蘇高考是「地獄模式」,簡直就是偏門尖子生的遺憾,平庸者的屠殺:
十年過去了。2018年,江蘇省省委書記婁勤儉說:「高考是指揮棒,這個指揮棒要改改了。」此前幾天,他剛剛馬不停蹄到南京、鎮江、揚州三市實地調研。
對江蘇教育的憂慮來源於一組數字:江蘇高考參考人數逐年下降,從2009年的54萬,下降到2018年的33萬,甚至招生人數超過參考人數。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2008年江蘇高考方案,46%的老師、70%的家長認為它是「折騰」,未能發揮預想的作用。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直言,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總分值低、選科功利化、學生科學素養低等問題。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曾點評江蘇高考制度:
由於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本質上是水平性考試而只具備部分選拔性功能——具體體現在加試題上——以及獲得最高等級的群體比例過高,其區分度十分有限。如果仍然以分數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大學將不得不選擇只能按照語、數、外3門高考科目成績來錄取,以避免社會質疑。
由於語、數、外3科在總分中的權重較大,中學勢必會選擇將其作為應試訓練的主要科目,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性理科教育將受到極大削弱。這一現象已經在江蘇省前幾年的高考改革中出現,曾迫使北大、清華等頂尖大學不得不大幅削減在江蘇省的高考招生指標,並相應大幅增加自主招生名額。
事實上,根據我們所做的實證研究,近年來江蘇籍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數理水平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下降趨勢,在參加物理、化學等國際奧賽的頂尖學生中,已漸漸難覓江蘇籍學生的身影。
種種跡象表明,江蘇高考,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結 尾
2019年4月,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江蘇省普通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江蘇將從2021年正式實施「3+1+2」高考新方案:
總分恢復為750分,語文、數學、英語科目將採用全國卷,同時合併本一本二錄取批次。到那時候,高考第一名上不了清華北大的現象應該就會不復存在了。
為什麼回歸全國卷?一方面,高考新方案與江蘇省此前的高考改革方案有異曲同工之處,另一方面,江蘇卷此前也已在逐年向全國卷「看齊」。
隨著高考「指揮棒」方向的轉向,江蘇基礎教育將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