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分數的相繼發布,也讓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屢次登上熱搜榜單。不少「學霸」紛紛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心得。而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登上熱搜的原因卻是因為430分的高分無緣清華北大,甚至連「985」「211」也沒有希望。
江蘇作為全國的高考大省,高考錄取制度與其他省份也有所不同,只考語數外三門,其他選修類課程在高考前考察,並評分。之所以無緣清華北大以及眾高校,是因為其高考成績雖然是430分,確實是江蘇文科高考狀元,但她在選修的歷史課程中有出現B+的成績。而其他大多數985高校,比如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大、中國人民大學等,都要求考生兩門選修科目最低等級都是A。
這一情況早已不是個例。2015年江蘇徐州的文理科狀元都因這一情況被清華北大攔在門外,2019年江蘇省南京市理科狀元也因此無緣清華北大。分值少、差距小成為政史地物化生在學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這一情況甚至早在中小學就已經初現端倪,被不少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定性為「副科」。平常時間不重視,關鍵時刻掉鏈子。學習,真的有主副之分嗎?
「主科不能放棄,副科可有可無」。從小到大,學生似乎一直在被灌輸著這種觀念,「副科」的尷尬地位也由此導致。班主任全是主科老師、經常出自主科老師口中的「這節體育課上數學」「這節歷史課先不上了」……究其根本,所謂的「副科」沒有參與到升學考試之中,對於中小學而言,「副科」就算參與考試,也只是拉不開差距的可有可無。
語數外為其他學科打下基礎,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但政史地等文科類的內容,日常積累十分重要。平常不下功夫,只想考前突擊的時代早已過去。且對於個人而言,語數外等科目並不比所涉及興趣專業重要,且想遊泳健將的主科就是遊泳,演藝明星的主科就是唱歌跳舞。
摒棄學科間的分別,根本上就是不以考試為目標去開展教學,將所有科目擺在同等地位上去看待。近些年,國家教育部屢次發文要求提高副科老師地位、科學課不會被擠佔、落實體育教師待遇……昨日,天津市明確全市教育系統將把「四史」學習教育貫穿學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標誌著「四史」已經成為天津市大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副科」地位的逐步提高亟需老師家長重視。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可見知識原本就無主副之分。如今,「副科」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這就更需要老師學生家長們轉變思維,加強對副科的學習,才能在考出優異成績的同時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