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發生多起「水晶泥」玩具引起的兒童硼砂中毒事件。水晶泥怎麼會引起中毒?事實上,不僅僅是水晶泥,指尖陀螺、雷射筆、電人玩具、磁力彈珠等在中小學生中大受歡迎的玩具,風靡之下均潛藏著安全風險。(6月1日《光明日報》)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介紹,2008年至今,我國共實施缺陷兒童用品召回838次,其中兒童玩具召回次數達589次,佔70.3%,最常見的安全隱患是跌傷、割傷、勒傷、夾傷、刺傷、咽下和吞入異物與窒息等傷害。
喜歡玩玩具是兒童的天性,但是,一些有潛在安全風險的兒童玩具,又必須得讓兒童遠離。其中,水晶泥由於顏色豔麗、透亮,手感冰涼、柔軟,可塑性強,可以捏出各種好玩的模型,而很受兒童的喜愛。但是,據檢測,這類玩具裡很可能添加了一種危險的物質。這種叫硼砂的物質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會致癌。研究認為,硼雖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含量過高會產生危害。
還有通常以口香糖、原子筆、打火機等形式出現的「電人玩具」,如果雷射的能量足夠強,在尚未引起眨眼反射的情況下,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性傷害的雷射筆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部分「竹蜻蜓」玩具產品導致兒童在玩耍過程中眼睛或面部被劃傷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因牙籤弩、口袋彈弓、磁力鋼珠等玩具導致的安全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據了解,這些危險的兒童玩具,大多為無廠名、無廠址和無產品合格證的「三無」產品。
經調查發現,兒童玩具的安全風險,並非簡單的質量問題,更多的是產品設計缺陷和製造工藝問題。這是因為,「兒童用品更新特別快,我國兒童用品生產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為追求時效性,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和製造工藝上對安全性考慮不足。」
兒童玩玩具,別讓玩具「玩」兒童。很多兒童玩具帶來的安全風險,其實完全可以在生產前端的設計環節或原料選擇上解決掉,或者說避免。所以,監管關口必須前移。「企業應該在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和製造工藝等方面下功夫,不僅要考慮正常使用的安全性,還要根據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考慮可預見的合理濫用問題,在前端解決安全隱患,並做好生產環節的質量和安全控制工作」,堅持把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作為第一要素,避免使用可能存在化學和生物安全風險的材料,堅決不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同時改進生產製造工藝,避免生產過程中產生危險銳利邊緣或尖端。
還有,因多數危險的兒童玩具常出現在校園周邊和網絡電商平臺,所以對這兩個場所的監管也必須進一步加強。不讓玩具「玩」兒童,作為孩子第一監護人的家長必須增強風險意識,時刻關心孩子身心變化,指導他們科學選擇玩具。在選購和使用中發現玩具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應及時向生產商和銷售商反映,同時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強化責任擔當,從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嚴密監控,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組織生產,督促相關生產企業及時消除產品安全隱患,以確保投放市場的兒童玩具「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杜絕「三無」兒童玩具特別是存有安全風險的兒童玩具投放市場、傷害兒童。要是玩具真的「玩」了兒童、傷害了兒童,就不是好玩的事了。
文/周志宏
來源:紅網
作者:周志宏
編輯:張興誠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8/06/02/465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