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逐漸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這種陪伴不僅僅是來自於爸爸媽媽或者是親人的陪伴,還有就是玩具的陪伴。
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贊成孩子玩遊戲,認為孩子玩遊戲是天性,是與生俱來的興趣。也有很多教育家把玩遊戲和玩玩具上升到了育人的高度,認為玩玩具就是在發展孩子的智力,塑造全面發展的人。
其實,玩具確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僅是智力上,更多的還是人格上。
因此,爸爸媽媽們就選擇給孩子買超級多的玩具。對於女孩子來說,一般就是各式各樣的洋娃娃,芭比娃娃等等。對於男孩子來說,就是玩具車、飛鏢等等。總之,每個孩子的玩具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
但是,英國的教育專家們最近做了一項研究,研究是有關於玩具數量和兒童認知之間的關係的。專家們通過對近一萬名兒童的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玩具過多其實並不能更好地發揮玩具的作用。相對於擁有正常數量玩具的兒童來說,那些擁有過多玩具的孩子,認知水平是發展較為緩慢的。
那麼,孩子玩具到底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爸爸媽媽又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去玩玩具呢?
01 玩具太多,其實並不能幫助孩子成長
就像我們剛才談到的那個研究一樣,很明顯,玩具過多,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不利的。就像是「過猶不及」,一旦過了量,再好的東西也會變質。
玩具太多,首先就是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下降。
大家都知道,注意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個孩子都會上學,並且每節課會有四十五分鐘。有的孩子就能堅持聽課,不遺漏每一句老師說的重點;但是有的孩子則表現出多動,表現出不耐煩和厭倦,偶爾還會走神。很明顯,前者的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讓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好。
孩子的注意力其實都是由低到高來發展的。剛開始,孩子是沒有辦法長時間注意一件事物的,他們的注意力會分散到不同的物體上。但是玩玩具就是鍛鍊孩子注意力的最好方式。就像是孩子給芭比娃娃換衣服,可能需要孩子一直注意在芭比娃娃身上。
但是,如果玩具過多,並且每個玩具都是孩子喜歡的,那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到很多玩具上。俗話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玩一會這個玩具,玩到一半就去玩下一個。在眾多玩具之間來回切換。
因此,玩具太多,非但不能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反而讓他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
另一方面,玩具太多,對孩子的性格也有相應的影響。
玩具太多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有源源不斷的玩具,因此也就不會珍惜。很多時候,我們都發現孩子正在拿著一個不喜歡的玩具在搞破壞。就像是同事家的孩子一樣,很多玩具玩了幾天就直接用腳開始踩,踩不動了就丟到了垃圾桶。
孩子長此以往,未來長大很有可能是一個鋪張浪費的人。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有很多玩具,所以很難學會珍惜和愛惜,所以未來對待其他人和事物的時候也是如此。
再次,玩具過多的孩子,其獲得的情感支持相對減少。孩子內心的孤獨感較多,更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所以,我們發現,孩子的玩具太多,除了不利於孩子認知的發展,對於孩子人格的發展也是有巨大的影響的。
02 怎樣引導孩子高質量的玩玩具?
現在我們知道了,孩子的玩具其實貴在質量而不是數量,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並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那麼,很多爸爸媽媽就會產生疑問:到底怎麼樣才能引導孩子高質量的玩玩具呢?別急,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好的方法!
1、陪伴在孩子身邊
其實,玩具的陪伴再好,也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因此,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些問題,爸爸媽媽如果這時候能給孩子一些幫助或者是建議,既能夠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所以,父母的陪伴應該是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則。
、玩具的選擇一定要適合孩子
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孩子的玩具上也是如此。不少爸爸媽媽都一股腦的給孩子買回來很多玩具,但是卻忽略了孩子是否可以駕馭這些玩具。有的玩具對孩子來說太難了,比如3歲的孩子讓他們玩魔方;有的玩具又會太簡單。太難或太簡單的玩具都沒辦法很好地激發孩子的興趣。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玩具給孩子玩,而不是單純的追求玩具的數量。
3、開發新的玩法
有的玩具不僅僅是一種玩法,還有很多玩法需要孩子和爸爸媽媽去探究。這種特徵尤其是會體現在一些益智類的玩具,例如七巧板等等。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引導孩子走出說明書的桎梏,努力去探索這些玩具新的玩法。這樣,孩子既可以獲得高質量的遊戲體驗,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過多的玩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了。
其實,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甚至是每天都會陪伴在孩子身邊。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掌握引導孩子玩玩具的方法,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對此,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地方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