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農村寄宿制學校溫馨如家

2020-12-15 光明網

  構建標準化建設體系和科學運行機制,確保學生吃得好、住得好、學得好——

  長治農村寄宿制學校溫馨如家

  本報記者 趙巖 高耀彬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教育奮進記

  「明廚亮灶」的食堂、「水衝式」廁所、熱水澡「周周洗」、「24小時有開水」、宿舍「水暖電暖」保供……過去,這樣的條件對於農村學校的孩子來講近乎奢望,但在今天,奢望已在山西省長治市農村寄宿制學校變成現實。

  近年來,長治市積極構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體系,建立有規可依的運行機制。2017年至2018年,全市共投入資金4.37億元,完成了381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實現了全市農村學校食、宿、廁、洗、飲、暖等六方面設施全面達標,湧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寄宿制學校。

  2018年5月,在教育部舉辦的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上,長治市教育局作為全國唯一的地市代表作了經驗交流,長治市成為全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典型。

  宿舍暖,飯菜香,詩書滋味長

  陽光透過明亮的窗子照進室內,被子疊得有稜有角,床單鋪得平平整整,毛巾搭成一條線……走進壺關縣百尺明德學校學生寢室,感受到的是兵營一般的整潔和家一般的溫馨。

  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之初,長治市首先針對原有的標準化建設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多科室任務交叉、多頭管理等「碎片化」問題開刀,整合重組基教科、財務科、裝備中心有關標準化建設的職能,組建市級學生服務管理中心,核定編制6名,專門負責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2017年,市、縣兩級全部健全了專門管理機構,實現了定崗、定人、定責。同時出臺《長治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廁所、飲水、洗浴、採暖標準》,從建築布局、設備設施、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確標準。出臺學校宿舍管理辦法和學生宿舍標準化管理手冊,為寄宿制學校建設提供了依據和標準。

  為確保寄宿制學校學生吃得好,吃得安全,長治市嚴格設定「兩員」和大宗食材採購「兩個門檻」準入標準,聯合食藥監和疾控中心等部門出臺《學校食堂服務人員及公寓管理人員準入制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招標推薦企業名單》。採用「筆試+技能測試+健康體檢+合格證準入」方式,招錄合格人員2143名,清退不合格人員738名。採取「理論培訓+實踐操作+技能測評+頒發等級證書」方式,實現了人人持證上崗。採用公開考察招標辦法,考察食材企業88家,選定40家;考察餐飲服務企業12家,選定9家,並將審核後的合格食材企業名錄、餐飲企業名錄和「兩員」名錄全部錄入學生服務電子管理平臺,實現了食材招標、企業準入和人員招聘的公開透明。

  百尺明德學校坐落在壺關縣百尺鎮,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百尺明德學校在食堂管理上將長治市有關規定細化為「678」管理制度,「6」就是6個一:「一周天天不重樣,一日三餐加一點,一日一兩肉,一日一個蛋,一日一袋奶,一日一個果」;「7」就是把好採購、入庫、儲存、出庫、加工、留樣、消毒「7道關」;「8」即非供貨食材、三無、過期、黴爛等8種食材不得進入餐廳。記者注意到,配餐標準化、食品安全化、管理規範化、營養均衡化已成為長治寄宿制學校食堂管理常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每天上下午的課間操,全校1300多名師生在操場上合著音樂的節拍吟誦古詩詞,場面十分壯觀。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尺明德學校把600首古詩詞分別編入6套韻律操裡,每套100首,吟詩與做操結合,真正起到了健身、健心的作用。

  「我們不僅要讓村裡的孩子們吃得好、住得好,更要讓孩子們學得好,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該校校長李建清介紹,學校還推行了周末家長公開聽課制,讓家長參與到課堂、關注孩子成長、提出具體建議,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近年來,周圍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百尺明德學校。該校當年第一次招生時只有260人、7個班,現在共有學生1349人、30個班,百尺明德學校已成為當地家長口中連連稱讚的「好學校」,教學質量連續10年名列全縣榜首,2013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綠茵場,課堂上,少年追夢忙

  急停、盤帶、過人、射門……記者來到潞城區微子鎮小學時,正值課間操時間,一群男生正在乾淨整潔的綠色塑膠操場上踢足球,防守、進攻,踢得有模有樣。

  體育教學偏弱是當前學校的普遍問題,為補齊短板,長治市明確規定各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體育與健康課程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兩課時,嚴禁擠佔,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一項運動技能。不僅如此,為發揮中考對學生加強體育鍛鍊的導向性作用,長治市對中考政策進行調整,把中考體育分值由原來的50分調整為70分,有力促進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校園足球工作上不斷發力以及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長治市越來越多的學校把足球作為體育活動的首選,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了足球。「校園足球」是潞城區微子鎮小學的特色項目,被列為必修課。2016年,該校組建了學校足球隊和三年級以上班級足球隊,並積極推行「一日常規」,實行班級聯賽,成績斐然。

  微子鎮小學招生範圍包括全鎮28個自然村,目前共有在校生478名,16個教學班級,國家規定課程全面開設,並開辦有聲樂、器樂、舞蹈、書法、繪畫、3D列印、機器人、棋類等10多項選修課程。

  「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再是農家娃的奢望,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特色項目不斷呈現,使農村教育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該校校長石曉雯說,學校正大力開發新課程、建設新課堂,建構「自學前移、展示為主」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基本模型。該校在三年級引進電子書包,嘗試智慧課堂實驗;一至六年級引進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全面變革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在長治,「實施中小學體育場地和設施改建工程」被列入政府實事,從經費和制度上予以保證。2018年,該市新增足球場地61塊,其中小學26塊、初中31塊、高中4塊。目前,長治市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設了足球課程,76所學校獲批「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籃球、桌球、花式跳繩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也在長治市寄宿制學校廣泛開展。

  田野裡,果樹旁,勞動歌聲揚

  在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長治市大力倡導勞動教育,積極鼓勵各學校因地制宜創建特色化校園,明確要求開展每生每年一周的生產實習、創新教育、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將創新實踐列為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5個維度之一,強調農村寄宿制學校勞動教育突出「農味兒」,從小培養學生知農、會農、愛農,以勞動為榮。

  「西紅柿,人人愛,能做湯,能做菜……」採摘歸來,上黨區西莊小學的學生唱著歌謠,品嘗著自己親手栽種的西紅柿,滿心歡喜。

  西莊小學坐落於上黨區蘇店鎮西申家莊村,學校緊挨著村裡的農田,開展勞動教育的條件得天獨厚。2018年4月,西莊村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秦向陽特批60餘畝耕地作為該校勞動實踐基地,平均每個年級、每個班都有一塊一畝多的菜地,每個學生還認領了一棵蘋果樹,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在實踐基地試驗田裡種花、種草、種菜、種樹,為農作物鬆土、施肥、除草,勞動讓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通過基地勞動實踐使學生們在以行為習慣、技能訓練為主的實踐活動中學會勞動、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從而達到磨鍊意志、培養才幹、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西莊小學校長畢錦傑說。

  與大多數寄宿制學校不同,西莊小學沒有專門的學生餐廳,教室就是餐廳,課桌就是餐桌。開飯時間到了,只見各班的分餐值日生系上潔白的圍裙,戴好袖套、口罩、餐帽,把班級餐車推回教室,並給同學們盛飯、分飯,吃完飯後再由值日生將所有餐具清洗乾淨,每班6名值日生,每天一輪換。畢錦傑介紹說,「這一模式從年初開始實行,效果顯著:學生們不挑食、不浪費糧食了」。

  「回流學生特別多,學校辦好了家長們自然就把孩子轉回來了。」畢錦傑介紹說,當地一對雙胞胎曾在一年級時擇校去了下南街小學,後來發現西莊小學辦得越來越好,上個學期家長把已經上五年級的孩子轉了回來。

  如今,果蔬種植、樹木栽培、傳統手工藝製作等「農味兒」十足的勞動課在長治市寄宿制學校廣泛開展,構成了農村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

  前不久,山西省教育廳在長治召開了全省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現場推進會。山西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為農村學生就優就近入學提供重要保障,最大限度地為農村群眾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讓鄉鎮寄宿制學校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帶動農村文明文化進一步提升,努力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留住人才、留下希望和未來。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聲(圖)
    8年前,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對西部教育投入最大的基建項目——「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全面啟動。其間,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以學生為本」,統籌兼顧,撤點並校,資源整合,寄宿制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8年過去了,寄宿制學校給農村孩子帶來了哪些實惠?對農村教育產生了什麼影響?
  • 《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管理暫行辦法...
    1.為什麼要制定《國家西部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答:隨著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的實施,一大批農村寄宿制學校相繼建成,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地區的辦學條件,為「兩基」攻堅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貴州山區寄宿制學校調查:農村孩子上學路越走越遠
    CFP供圖  編者按:寄宿制學校作為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種重要辦學模式優勢明顯。自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最早提倡舉辦寄宿制學校起,隨著全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深入,寄宿制學校漸成農村義務教育主流。然而為了達到教育的規模效應,在沒有認真比較撤併節約成本和寄宿制學校建設成本情況下的盲目撤併,導致農村寄宿生大量增加,辦學條件與寄宿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
  • 株洲蘆淞區寄宿制民辦小學的學費多少_明達中學
    株洲蘆淞區寄宿制民辦小學的學費多少,明達中學,2019年下學期投入使用的新校區開設小學部和初中部,高標準、現代化的功能室和運動場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株洲蘆淞區寄宿制民辦小學的學費多少, 無論對於學校還是家庭,寄宿制都意味著經濟成本的增加,這部分成本該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攤,現實中尚需有效探索。
  • 農村寄宿制小學現狀——教師篇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土地大量流轉,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國家根據現狀,加大教育的投入,果斷決策寄宿制學校的修建。不但發展了教育事業,解決了留守兒童問題,而且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是基礎教育戰略重大舉措,深得民心。本人任教於一所農村寄宿制小學,結合周邊幾所寄宿制學校,就寄宿制小學教師現狀作一交流,與全國從事寄宿制教育的同仁們共勉。
  • 「新一千零一夜——農村寄宿制學校睡前故事」公益項目在張掖啟動
    大滿鎮中心學校五二班的學生加樂開心的對記者說。  加樂口中的小喇叭是指「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擴音設備。近期,共青團張掖市委通過多方聯繫,協調對接北京歌路營慈善基金會等多家愛心企業和公益基金,為張掖市的1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捐贈了價值153000元的「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擴音設備。
  • 農村寄宿制小學現狀——學生篇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到2020年,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基本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為鄉村學生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福建14所學校入選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
    同時,省教育廳還評選出了11所學校為第一批省級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學校。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文化建設內涵,不斷完善學校硬體設施。學校秉承「為孩子一生奠基」的辦學理念;以「師生幸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為總體辦學目標;走「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的邊遠農村小學辦學思路;依託客坊本土文化和紅色文化,打造以「耕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樹「真愛6+1」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模式。
  • 寄宿制私立小學_郴州市明星學校
    寄宿制私立小學,郴州市明星學校,服務至上,是明星教育數十年的堅守。寄宿制私立小學, 帶著一串疑問,媽媽和她商量選擇有小班的寄宿制私立小學。於是,上小學年級時,媽媽幾經折騰,將她轉到了這所每個班只有40人的寄宿制學校。趙斌在新密市,這幾年雖然打工比較辛苦,家裡也有了些積蓄。
  • 英國寄宿制學校之 宿舍文化與「全人教育」
    今天英倫雲小學來深度剖析下寄宿制教育,英國私立寄宿學校歷史悠久,演變過程複雜,每個學校也形成了各自適合的寄宿制度。千萬不要把這些寄宿學校和你曾經知道的國內那些可以住宿的學校等同,並非所有提供住宿的學校都能叫做「寄宿制學校」。
  • 重磅,贊皇縣寄宿制學校學生轉運疏散公告!
    一、放假時間自1月26日上午8:00開始,寄宿制學校現有留校學生全部轉運疏散。二、全縣寄宿制學校在校師生情況目前,全縣寄宿制學校共有30所,封閉管理教師1635人,學生22324人,共計24530人。其中,縣城寄宿制學校7所,分別是贊皇中學、職教中心、第一中學、第二中學、旭光學校、童星學校、正和學校,共有學生16870人。
  •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鄢烈山教育扶貧對於農村孩子脫貧、走向光明未來的意義,根本不用饒舌。你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誓言多麼動人!馬雲提出並嘗試解決的問題分別是,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鄉村學校校長的管理能力、無人願到貧困鄉村任教的問題。現在他又試圖解決學生上學的困難,在貴州資助「鄉村寄宿制校園計劃試點」的基礎上,邀請國內企業家共建鄉村寄宿制學校,讓「冰花男孩」不再出現。
  • 想讓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先聽聽寄宿制學校的家長怎麼說吧
    很多人選擇讓孩子讀一所優秀的寄宿制學校,就是希望藉助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作息安排,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質,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大的進步。父母比較忙。有些父母工作忙,無力照管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
  • 看,教育部這麼關注農村這兩類學校發展!各地做法亮點有哪些? |...
    我們從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就能夠清晰地發現,「農村」「寄宿制」「小規模」「學校」……這幾個詞高頻出現,文件的核心關注點一目了然!
  • 廣安區: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溫馨如家
    世上沒有後悔藥,還請大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出行環境溫馨如家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對母子在廣安區岔路口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閱讀圖書。改造後的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溫馨如家,成了不少居民讀書看報、品茶聊天的好去處。 來源: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本報記者 曾誠 張啟富 攝【來源:文明廣安】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4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問為什麼要出臺《指導意見》?
  • 河間市教體局督導檢查農村幼兒園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情況工作
    9月11上午,市教體局局長槐尚林,辦公室主任李勝濤,先後到龍華店學區、果子窪學區、詩經村學區、留古寺學區和臥佛堂學區督導檢查農村幼兒園和寄宿制學校辦學工作。
  • 瞭望 | 長治取消校長行政級別
    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正在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向教師引導、點撥、指導,學生質疑、探究、調查、實踐的全新模式轉化長治用三項行動破解農村教師短缺、留不住,教師整體專業化水平不高的難題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苗苗 王菲菲 張磊山西長治的「十大行動」,為基礎教育的轉型再添註腳。
  • 黑龍江三所學校上榜!全國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公布
    近日,經全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教育部確定了第一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校。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紅旗中學、寧安市東京城鎮林業局第二小學和泰來縣大興鎮中心學校榜上有名。如何讓「留下」的孩子和「走不起」的學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 「寄宿制」學校,解脫了家長,傷害了孩子
    前言:近些年,隨著全日制的中小學的普及,尤其是一些民辦教育機構的蓬勃發展,「寄宿制」學校變得越來越普遍了。而且「寄宿制」學生越來越走向低齡化,不少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在學校寄宿。今年9月份,大寶就要準備上一年級了,我一直在糾結是給大寶選擇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屬於走讀學校,一日三餐都需要在家。家裡還有二寶,一天兩次接送確實很不方便。而私立學校屬於「寄宿制」,半個月放一次假。糾結了很久,最終決定讓大寶讀公立學校。因為「寄宿制」學校,雖然解脫了家長,卻傷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