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嘗試,敢破成規——八項世界紀錄持有者卡-22複合式直升機

2020-12-27 旋翼飛行器

# 寫在前面

卡-22(Kamov Ka-22 Vintokryl/Камов Ка-22 Винтокрыл)是由卡莫夫設計局為蘇聯空軍研製的一型旋翼飛行器,或者稱為複合式直升機。這是一型偏向於試驗性質的運輸飛行器,它結合了直升機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的能力以及固定翼飛機(fixed-wing aircraft)的高速巡航性能。卡-22載重能力過人,其總運載量相當於安-12(Antonov An-12,中國版安-12就是咱們熟知的運-8)。在複合式直升機領域,卡-22創造了八項世界紀錄,該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二戰後,為了制霸全球,美蘇紛紛意識到了重型直升機的巨大戰略價值。相比之下,蘇聯直升機研製經驗積累較少,技術儲備較弱,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設計師們,尤其是米裡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的設計師們不畏艱苦、勇於嘗試、敢破成規,設計了一系列至今仍聞名遐邇的旋翼飛行器,這些直升機的設計往往別具匠心,性能卓越,令人驚嘆。而卡莫夫設計局的卡-22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雖然這架複合式直升機受限於當時技術,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未能量產,但是研製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今日的先進直升機設計、研製都起到了寶貴的借鑑意義。

本號持續針對旋翼飛行器理論、設計、未來等相關內容進行深度解讀,感興趣的讀者歡迎關注。

# 研製背景

二戰後,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美蘇兩國展開了一系列軍備競賽。當時的蘇聯和美國都敏銳地意識到了重型直升機在軍民用領域巨大的應用前景,不約而同地開始研製不同構型的重型直升機。這些直升機研製速度之快、想像之大膽、運載量之大,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令人驚嘆不已。尤其是蘇聯,在重型直升機方面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

圖——試飛中的卡-22

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的直升機事業剛剛起步,技術上也並不十分成熟,但蘇聯政府卻雄心勃勃想與美國抗衡,決心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直升機技術的突破,從而進行了一系列重型直升機的大膽嘗試。當時,卡莫夫設計局早期的卡-15,起飛重量為2500千克,最大速度只有170千米/時,該直升機還不能完成運送貨物、技術裝備和人員的任務。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米-4,其最大起飛重量7800千克,最大允許載重1570千克,速度200千米/時,也不能滿足大起重能力的技術要求。因此,要求設計和製造一種更完善、載重量更大的旋翼航空器。

蘇聯政府希望利用重型直升機運送其他工具難以運送的物資和設備來開發邊遠地區。同時,蘇聯武裝部隊迫切需要新型飛行器補充軍備。用作軍事運輸時,要能夠運送飛彈發射車、輕型裝甲車輛及其乘員,或運送大量步兵進行機降作戰。在民用方面,利用重型直升機來開發那些人跡罕至、車輛難行的地方,能將一些超大超長的設備運輸到像西伯利亞這樣偏遠的地區。

卡莫夫設計局則在裡-2飛機機身和旋翼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混合直升機方案,即卡-22直升機。

圖——解放軍從蘇聯購買的已經退役的裡-2 飛機

# 研製歷程

卡-22複合式直升機的出現並非偶然,早在1951年卡莫夫設計局就提出了複合式直升機的設計構想,並通過對旋翼飛行器的反覆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把旋翼作為升力系統的直升機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飛行速度、增大航程和高度。

1951-1952年,卡莫夫設計局研究了一種複合式直升機方案:改裝批生產的裡-2飛機,在它上面加裝兩副旋翼,發動機採用渦輪發動機TB-2,設計局提出了裡-2飛機改裝後的技術指標:速度應達到320千米/時,升限為6500米,航程為450千米。裡-2飛機的大尺寸旋翼模型在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院進行了風洞吹風試驗,試驗結果充分證實了計算數據的可靠性,並證明了裡-2飛機改裝方案的可行性,可以繼續研製。根據裡-2飛機改裝的設計要求,即改裝後要具有空降能力,所以卡莫夫設計局對裡-2飛機改裝的原始方案又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方案定為卡-22。

圖——可以垂直起降的卡-22

卡-22的方案在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院通過了評審,並進行了模型吹風試驗,試驗結果再一次證實了計算數據的正確性。同時該方案也得到了空軍和海軍的好評。方案評審後的第二年,卡-22的研製計劃才得到批准,首選作為軍用。1956年,卡莫夫設計局又完善了卡-22的研製方案。

圖——停靠地面的卡-22

卡-22原理比較新,它是將直升機的優點(起飛、著陸不需要滑跑,能垂直起落)與固定翼飛機的優點(具有比普通直升機更大的載重量、更遠的航程和更高的速度)有機結合起來進行重型直升機研製的首次嘗試。卡-22的升力系統由機翼和安裝在兩側翼端的兩副橫列式旋翼組成。在起飛、著陸和小速度飛行時主要靠旋翼產生升力。在大速度飛行時靠機翼產生升力為旋翼卸載。卡-22的兩副旋翼固定在翼端,不能傾轉。為產生前飛時的拉力,每副旋翼下面的發動機吊艙前面裝有推進螺旋槳。當卡-22以飛機形式飛行時,主要靠機翼和推進螺旋槳產生升力和拉力。

圖——卡-22 直升機的發動機短艙內部和駕駛艙內照片

研製卡-22的過程中,卡莫夫設計局的專家們進行了大量理論和試驗研究工作,在氣動計算、穩定性、操縱性等方面,研究出許多新方法。試驗之前,用計算機進行飛行動力學模擬,在飛行模擬器上進行了基本飛行狀態的檢驗,對主要部件、組件、系統進行了研究性試驗,在飛行實驗室對旋翼進行了試驗。

卡莫夫設計局第一次研製這樣的雙旋翼橫列式布局旋翼機,在研製期間和試驗過程中需要認真解決幾個技術問題。首先是研製一種振動水平低的旋翼,該旋翼在完成直升機模式飛行時必須有相當高的效率。還要研製一個原理上全新的複合式航空器的操縱,統,無論是以直升機模式飛行,還是以飛機模式飛行時,該系統都應該保證具有最佳操縱特性。其次,所研製的這種旋翼航空器,其機身相對重量要小,裝卸貨要非常方便。

圖——卡-22 的側視圖

由於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一些試驗上,卡莫夫設計局沒能在政府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卡-22的研製任務,直到1959年才完成首次飛行。卡-22最大起飛重量為31.8噸,可用載重為16噸,最大速度為375千米/時。當時,還創造了許多世界紀錄,例如,1961年11月,卡-22攜帶15000千克載重創造了2588米的高度紀錄。

由於卡-22結構過於複雜,當時的技術水平也有限,在1964年7月16日的飛行試驗中甚至出現了機毀人亡的事故,致使其並未投入量產。但是,卡-22的概念非常新穎,它是世界上將直升機與固定翼飛機有機結合研製重型直升機的首次嘗試。研製中解決的相關技術難題以及經驗和教訓,都對現在高速旋冀機的研製起到了重要的借鑑作用。

相關焦點

  • 卡-22雙旋翼重直創下八項世界紀錄,卻被迫終止,背後有何無奈?
    在人們傳統印象中,俄羅斯的卡莫夫設計局以研發各種共軸雙旋翼直升機聞名,比如大名鼎鼎的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以及卡-27艦載反潛直升機等。共軸雙旋翼憑藉自身載重效率高且不需要尾槳的優點,成功為卡莫夫設計局在直升機世界闖出一片新天地。
  • 詳解蘇聯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一問世就創造了三個世界紀錄
    而當時服役的卡-50武裝直升機在設計與概念上都具有非常具有特色,當時問世的時候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分別是世界上第一種共軸式旋翼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單座武裝直升機和第一種採用彈射救生系統的現役武裝直升機。整個座艙的裝甲防護系統重達350千克,能保護飛行員免受機槍和航炮的直接攻擊,而根據卡莫夫設計局的實際實驗結果,卡-50武裝直升機選擇的雙層複合鋼板裝甲的防護能力比目前主流的陶瓷防彈材料要出色些,可謂是將飛行員的性命做到了全方位的保護。
  • 黑色幽靈:俄羅斯的科曼奇,卡-58「黑鬼」隱身攻擊直升機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蘇聯和俄羅斯在歷次戰爭中成功地使用現代化的武裝直升機,例如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俄格戰爭,以及在敘利亞執行特別行動。從作戰水平來看,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生產的卡-50和卡-52直升機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卡-52「短吻鱷」可以有效打擊地面武裝分子,這架直升機可在空中摧毀敵人坦克、攻擊地面建築和設施,甚至能以驚人的速度攻擊低空飛行的戰鬥機。
  • 八項摩託車耐力運動世界紀錄誕生,歡迎車手挑戰!
    7、連續騎行24小時根據金氏世界紀錄記載,在2013年,英國車手保羅?任何人都想知道這個完整的故事,試圖進入一個男人的內心世界並讀懂他。如大家所願,Neal Peart把他的這個故事寫進了他的書——《幽靈騎士:在治療之路上旅行》(英文書名:Ghost Rider: Travels on the Healing Road)。
  • 卡-50,一款創時代的攻擊直升機
    前蘇聯作為曾經的超級軍事強國,其的軍事製造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創造了不少的世界奇蹟,比如核動能飛機、潛艇等,而卡-50「黑鯊」更是創時代,立下了三項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架採用單人座艙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採用同軸反轉旋翼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架裝備彈射救生座椅的直升機。
  • 另眼看世界 駕駛直升機環球飛行
    這次環球飛行的目的不在於打破紀錄,而在於在全球所到之處充當一次「親善大使」。他們三人將登上C150 GLOBAL ODYSSEY(全球漫遊,縮寫GO)這架直升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加拿大直升機進行的環球飛行,他們將在今年7月1日加拿大國慶節當天駕駛C150 GO從渥太華起飛,在40~45天裡飛行38000千米,途徑14個國家、大約停靠103次。
  • 卡-90「噴氣」直升機,俄研究了20年,如今想和昌飛聯合研製
    而從這一點上來說俄羅斯的卡-90噴氣高速直升機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卡-90「噴氣」直升機其實俄軍關於下一代直升機的研發速度並不慢,差不多在上世紀就頗有建樹,例如米裡設計局的米-24II高速飛行試驗機,已經達到了400公裡的飛行速度,和S-97侵襲者相當。
  • 《霸氣龐大的直升機》矮腳虎-協助拍攝
    直升機主要由機體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槳)、動力、傳動三大系統以及機載飛行設備等組成。旋翼一般由渦輪軸發動機或活塞式發動機通過由傳動軸及減速器等組成的機械傳動系統來驅動,也可由槳尖噴氣產生的反作用力來驅動。分為常規直升機與傾轉旋翼機、高速直升機、隱形直升機。
  • 作戰需求催生、天才設計而成——史上最大直升機米-12的誕生
    # 寫在前面米-12(Mil V-12)是世界上有史以來生產成功的最大的直升機,沒有之一。「米-12」這個型號名本該是米裡V-12 原型機量產之後的名稱,可惜的是,該型直升機最後並未進入量產階段。整個世界上僅有兩架V-12原型機而已。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架橫列式雙旋翼布局的重型直升機。
  • 勇於嘗試 敢於冒險
    他們的心態是——就算不能成功,至少嘗試過了。法國作家紀德曾經說過:「若不離開海岸,是永遠不可能發現新大陸的。」冒險一般都是對自己所不了解的,所不曾接觸過的事物進行探索。所以說敢於冒險就是一定要勇於嘗試自己所不曾進入過的「雷區」,去領會經過冒險之後所獲得的成功之樂。
  • 飛狼再生:卡莫夫曝光全新黑科技高速直升機,正遊說中國參加研製
    卡-90非常像美國科幻電影《第六日》(The 6th Day)當中噴射飛行的直升機,阿諾·施瓦辛格主演。2008年莫斯科直升機展覽中曾展示過卡-90直升機的模型,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卡-90的戰術技術性能如下:螺旋槳直徑8米、加滿油時重達7.5噸、載重4噸或搭載24人,機組人員為2人。卡-90直升機有非常明顯的速度優勢,貨運和客運都非常迅速。
  • 武裝直升機的異類:卡-50和卡-52,另闢蹊徑配備彈射座椅
    只是,和米裡的米裡設計局相比,卡莫夫和卡莫夫設計局發展似乎更加坎坷,米裡設計局為前蘇聯/俄羅斯研發製造了15個投產型號的基本型直升機,其生產的直升機總數接近3萬架,佔前蘇聯/俄羅斯國產直升機總數的95%,米裡的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生產數量還一直是世界第一。米裡設計局的米24武裝直升機,米28武裝直升機和米系列運輸直升機更是應用於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軍隊。
  • 美國,直升機式撒錢遮羞布被揭開,後果嚴重!
    美國面臨的自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未免經濟滑入深度衰退,美國開啟了「直升機撒錢」模式,一印就是3萬億美元。這種「輸血式」的經濟刺激措施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被詬病。可對於絕大部分美國人,這一筆「意外橫財」只能留下用來支付房租、信用卡等生活必要開支,多一分也不敢花,近一半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增加了儲蓄,減少了消費。這不是美國的初衷,畢竟消費才是撐起美國經濟的半邊天,對GDP的貢獻達到了68%!美國人不敢消費了,失業率居居高不下,自然經濟復甦就是南柯一夢。
  • 俄羅斯重器成功問世,或成世界最快直升機,美表示強烈不服
    作為軍事強國的俄羅斯終於研發出一款新型直升機,速度令人驚嘆,很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快的直升機,美軍表示強烈不服。在空軍直升機的研發裝備上,更是十分先進。卡-102直升機有何先進之處?俄羅斯一直在研發新一代高速直升機,經過將近20年的漫長研發期,卡-102這款最新直升機成功問世。
  • Olabuy:勇於嘗試,敢於探索
    人生的挑戰在一次又一次嘗試前面對,人生的價值在一次又一次嘗試中體現,人生的意義再一次又一次嘗試後懂得。天才畢竟難得,沒有誰能不用學習就萬事皆通。第一次總是讓人躍躍欲試,總是讓人激動萬分,總是讓人忐忑不安……永遠不要把困難當成你放棄嘗試的藉口,不要把「我不能」「我不敢」作為你的擋箭牌。你要想生活投降嗎?不可以。你曾嘗試過去挑戰挫折嗎?沒試過怎麼可以輕言放棄!
  • 陳毓勇於嘗試才是成功的開始
    陳毓勇於嘗試才是成功的開始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可就算再難也只是開頭難,如果沒勇氣去開始,根本不可能獲得成功。嘗試是發明創造的前提,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的話,也不可能會有新事物出現。據資料統計愛迪生當年在發明燈泡時,僅僅是筆記本就用了二百多個,實驗做了一千六百餘次,證明他也失敗過一千六百餘次,如果不是他一次次的嘗試,我們可能也不會有絢麗多彩的夜晚。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在失敗和成功的最前端,還有嘗試,只有嘗試做了,才會有成功或者是失敗的機會,如果只是相像而不去嘗試,那麼連失敗的資格都沒有。
  • 兩個螺旋槳同時反著轉,這架特殊直升機卻是俄羅斯的最愛
    相比之下,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的尾槳部分必須超出主旋翼的旋轉範圍,假設尾槳直徑是主旋翼的16%到22%,即使尾槳緊鄰主旋翼,單旋翼直升機的主旋翼槳葉的前端到尾槳槳葉的後端至少是主旋翼槳葉直徑的1.16到1.22倍。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在相同載荷、發動機和起飛重量的情況下,共軸反轉雙旋翼直升機的縱向尺寸僅相當於單旋翼直升機的60%左右,同時還消除了尾槳傷害地面人員的可能性。
  • 重裝防禦、火力壓制、兵員投送—超越武裝直升機的米-24設計概談
    # 寫在前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即將名揚世界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進入蘇聯軍中服役,不過從設計之初,雌鹿就不僅僅是一架純粹的攻擊直升機。圖——米-24D 座艙內部圖米裡設計局還對一架米-24B進行了多種改進,並將其命名為A-10,該機被用於多個直升機飛行速度和爬升率世界紀錄的挑戰。該機採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來移除多餘的重量載荷,其中一項措施甚至是將機身兩側的短翼移除了。
  • 比艾菲爾鐵塔還高 創14項世界紀錄!中國這個工程剛剛投運
    這是國家電網公司創下的又一個世界紀錄——舟山500千伏聯網輸變電工程380米世界第一輸電高塔。而且,還是兩座!不僅擁有世界最高輸電高塔,今天剛剛投運的舟山500千伏聯網工程還創下了14項世界紀錄!長4.193千米的鋼絲繩一頭掛在直升機上,一頭連著定製的高速張力機,在直升機的牽引下,穿過冊子高塔和金塘高塔上的滑輪,完成架線。
  • 卡-90噴氣式直升機
    出於對高速直升機的追求,卡莫夫設計局的設計人員腦洞大開,竟然想到把直升機與噴射動力聯繫到一起。相關研究始於21世紀初的卡-90噴氣式直升機,主旋翼會不會沿用共軸雙旋翼螺旋槳設計尚不清楚。不過,按照設計,直升機頭頂的主旋翼是可摺疊的。當直升機需要進入巡航模式時,直升機會將機頂的旋翼完全收起。為旋翼提供動力的據悉是兩臺雙轉子渦扇發動機,起飛時,動力會通過離合器、減速器傳輸給旋翼,同時,有一部分燃氣向後噴射產生推力。一旦進入一定速度區間,直升機就轉入全噴射動力運行模式,用機身兩側像戰鬥機一樣的箭形槳翼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