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葉時昌珍藏畫冊捐臺中一中

2020-12-27 中國臺灣網

  臺灣藝術家葉時昌28把搜集20年、共2200本美術畫冊、圖書,捐給臺中一中圖書室。葉時昌說,這批畫冊像不出聲的老師,如今更像出閣的女兒,嫁到臺中一中,希望讓下一代親近藝術。

 

  據報導,51歲葉時昌出生在臺中市,曾任教忠明國中,17年前辭教職,赴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室內設計學院進修,又到英國坎特伯裡大學美術研究所深造,取得美術繪畫碩士學位,上月又取得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學位。他擅長水墨、陶藝、油畫,也兼治西洋美術史、美術鑑賞。葉時昌說,他高中時,少有機會看畫展,透過手邊的畫冊,學習欣賞藝術,赴英留學時,他常帶著畫冊到倫敦國家畫廊,與真跡比對,打下硬基礎。他養成搜集畫冊、美術圖書的習慣,經年累月累積2200本。有前輩畫家楊三郎、廖繼春、陳澄波、李石樵畫冊,也有中壯派水墨畫家李榖摩、雕塑家王英信的作品集,還有停刊的《雄獅美術》、《典藏》等雜誌。臺中一中校長蔡炳坤說,這批珍藏相當難得,將分類、整理後,陳列在圖書館、水墨、西畫等美術教室,供學生使用。

 

(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江北

相關焦點

  • 臺中一中、臺南一中爭論「誰才是一中」,黃偉哲竟稱「這是大陸的...
    臺南一中和臺中一中最近掀起網絡戰,兩校學生多年來爭論誰才是真正的一中,吵到連「臺南人因為吃太甜而變笨」說法都出來了。 一名網友日前在臉書「靠北臺中一中2.0」臉書粉絲團貼出一張照片,可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校門口,其中「中」字被掛上「臺南一中」字樣的綠色小書包,嘲諷意味濃厚。
  • 傑出藝術家林家同舉辦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中心藝術盛會暖人心
    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術中心(LNAA)臺中總院院長林家同就任後,積極實現「藝術宮保第」,陸續集結百位藝術家共同建立及推廣宮保第古蹟與藝術結合的活動,今年,隨著臺北分院、臺南分院(籌設中)陸續成立,象徵臺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四百年來結合古蹟與藝術的文化光芒,綻放非凡,成就耀眼。
  • 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主題畫展、畫冊亮相北京
    展覽邀請了35位內地畫家、3位香港畫家和10位澳門本地藝術家共同創作出100餘件作品參展。主辦方介紹,為了創作出一批准確反映澳門人文風情、自然風貌和社會發展的作品,特別是反映回歸以來澳門特區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澳門同胞生活新風貌的優秀作品,2019年5月和7月,中國國家畫院先後兩次組織藝術家深入澳門採風寫生,藝術家們切磋技藝,交流藝術創作經驗。
  • 臺中兒子捐腎救父 稱是父親節送爸爸最佳禮物
    臺中兒子捐腎救父   中新網8月6日電 50歲的洪爸爸12年前做腎臟切片檢查發現罹患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去年7月病情惡化出現尿毒現象,醫師建議進行活體器官移植,27歲的兒子洪巧靖願意捐腎但父親不願接受
  • 師大附中和臺中一中結為姊妹學校 每年定期交流訪問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0月22日訊(記者 嶽霞 實習生 王施莉)下午5時,是湖南師大附中藝術活動課時間,從藝術樓二樓合唱教室裡,傳來一陣悠揚的口琴聲,卻是來自臺灣臺中第一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李政霖正在演奏口琴。以後兩所學校的課堂上,會更多的看到對方學校學生的身影。
  • 臺中大學生為買名牌商品 靠捐精捐卵換鈔票應急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捐贈精子和卵子有「營養費」可以領,臺中有女大學生為了買名牌商品而捐卵,領到「營養費」的隔天馬上到名牌專櫃報到,也有男學生缺錢靠捐精子換鈔票應急。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的一些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靠捐精捐卵賺取「營養費」。
  • 眾華僑助力 建古典臺中
    黃笏南返回加拿大後,把募捐籌資建新臺中的事告訴了加拿大副總領事趙宗壇,得到趙宗壇以及其他華僑支持,他們均認為倡建校舍,是為桑梓樂育人才,實屬善舉。但受一戰影響,募捐建校一事一度擱淺。    世界各地捐資    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年,華僑工商業好轉。在趙宗壇的發動和宣傳下,加拿大邑僑商定了實行勸捐的辦法。
  • 臺灣臺中明道中學師生代表團來濟南一中交流學習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13日,期待已久的第十六屆「齊魯風 兩岸情」臺灣優秀中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臺灣臺中明道中學師生代表團,在林雯琪副校長,柳南屏、蘇博群老師帶領下,一行28人來濟南一中參觀交流。
  • 臺中三孝子搶著為父親捐肝 抽籤才決定(圖)
    臺中三孝子搶著為父親捐肝 抽籤才決定(圖) 2015-04-09 10:34:17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中市63歲男子吳禎翔去年發現罹患肝癌,合併肝硬化、B肝,醫生建議換肝,他的兒子聽到後,3人搶著要捐肝給父親,最後抽籤決定,由三子抽中頭彩、順利捐肝,其他兄弟則擔任後援,全家合力幫父親恢復健康,一門孝子傳為佳話。
  • 網易印像派終結「畫冊」命運
    北京2012年11月9日電 /美通社/ -- Photobook,可譯成畫冊也可譯成照片書,由於概念模糊,這個舶來詞讓照片印品定製網站和網購者們都頭疼不已。想買照片書,到手的卻是畫冊,用戶一陣吐槽:「我要的是照片書,這不清晰啊!」
  • 看臺灣藝術家筆下的水彩畫如讀詩一般:水漂動、彩交織,自展輕柔
    【 個展 】國父紀念館「初曉迎繽」水彩個展、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歸心.似見」水彩個展、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珍藏感動」水彩個展、臺北縣政府「縣府藝廊」水彩個展、臺北市立社教「花影入簾間」水彩個展(個展十四次)【 聯展 】2019 獲邀臺灣水彩專題精選系列
  • 高秉涵又回菏澤了,捐了馬英九送的手錶和66年前菏澤一中錄取書
    66年前的菏澤一中錄取證明書今天上午,「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為牡丹區檔案館捐贈了自己珍藏多年的30件物品,包括60多年前的菏澤一中錄取證明書。他還專程回到老家掃墓,並表示希望百年之後能葉落歸根。  再捐30件個人珍品,檔案館將設展覽專廳  昨天,高秉涵老先生再次回到家鄉菏澤。和以往一樣,每次回來他總有許多安排和任務。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 | 紀念畫冊——圖文相行,躍然眼前
    畫冊有企業畫冊、產品畫冊、活動畫冊等諸多分類。校園畫冊作為畫冊的一種,更多的是起到紀念、豐滿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畫冊有魂,策劃出神。優秀的畫冊都有一個卓越的靈魂,或者說是氣場,一般通過版面設計、文案表達來營造。優秀畫冊和拙劣畫冊之間的差別,不僅僅在於設計師水平或用材的高低,更為關鍵的是策劃思維。
  • 海寧百歲老人捐出珍藏一輩子的寶貝
    珍藏了七八十年的寶貝,濃縮了一位101歲老奶奶許許多多的美好記憶。最近,這位老奶奶捐出了這些寶貝,把它們放進展覽館,供大家參觀和研究學習。積攢下很多寶貝精神矍鑠、滿頭銀髮、非常清瘦,從小生活在海寧農村的張珍寶今年已101歲,但是思路依然清晰,見人就露出慈祥的笑容。
  • 來臺中品嘗特色點心,接受藝術的薰陶,這才是旅行!
    來臺中品嘗特色點心,接受藝術的薰陶,這才是旅行!在美術館的典藏室裡邊大多都是以那些已經不在的藝術家的作品為主,當然也有很多明清時期的臺灣地區的藝術家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作品包含了國畫、西畫、以及一些藝術家做出來的器物,在館內的資料中心你可以了解到很多從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夜市一個提升自身修養和氣質的一個地方
  • 貝氏珍藏戰後中國藝術II:壓軸篇章秋拍登場
    貝氏珍藏戰後中國藝術」,呈獻貝學仁與貝夫人 (Sheridan and Sallie Bell) 伉儷自1972年從美國派駐臺灣開始珍藏接近半個世紀的戰後中國藝術佳作,二十六組拍品獲得100%成交的驕人成績,各方好評如潮,更大幅刷新陳庭詩個人拍賣紀錄;本季晚拍及日拍緊接推出貝氏珍藏的第二部份,亦是貝氏珍藏之全部。
  • 鐵道藝術網絡--臺中20號倉庫
    火車剛靠站,後面一排五顏六色的紅磚建築即刻進入眼帘,下了月臺則可見對面的玻璃長廊咖啡館,那裡就是臺中的20號倉庫。循著不遠處高高的彩繪水塔的導引,經過地下道、走過木棧道,不消3分鐘的路程就可到達。
  • 全封閉是臺中學子的福報
    本月11日,在內部交流活動中,該校優秀畢業生S生(註:現任某高級中學行政)和臺中學子就全封閉問題暢所欲言,談及臺山一中的學子如何成長、如何實現理想、如何通過公益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現將講稿全文抄送如下關於全封閉,現在這是臺山一中的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很多學校都有這個問題。
  • 臺山一中校友集結返校,共祝母校110歲生日快樂
    11月2日,臺山市第一中學110周年校慶活動在臺中校園內進行。在校園裡,1961屆的幾名校友正回憶當年,「學校變化很大,新增了操場和很多大樓,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臺山一中創辦於1909年,最初由華僑和港澳同胞捐建而成。110年前,學校借孔廟辦學,校舍破爛,求學環境惡劣。
  • 臺中一中老師年過半百變性 從胖大叔變美熟女(圖)
    51歲的臺中一中生物老師曾愷芯前年起決定變性,從胖大叔(左圖,曾愷芯提供)變成美熟女。記者喻文玟/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我心裡住著女生」,年過半百的臺中一中生物老師曾愷芯,前年妻子病逝後